台湾农业技术先进其来有自,日治50年其间将台湾定位"粮仓",台生只准学农与医,而农业机械主要还是70年后随著工业化自身摸索出来的,以下取自农业专家博客内容- - -字多了我也懒得细看
1 u o9 X& l& R/ a* J: ~1 ?农地搬运车异军突起 上面提到拼装车与农地搬运车的区隔。事实上,两者的共同点即为都属于交通或运输工具类,两者都未经农机工作同仁研发或改良过程而问世的产品,算是异类农机吧。只是农地搬运车比较接近农村,以应用于农业为主,乃获得农业界人士的青睬,故由农政单位给予农机待遇,其推广不但可获得农机项目低利贷款,甚至早期推广时还给予补助的优惠待遇,终于蓬勃发展成为农村(包括山坡地)运输主流工具了。 如前述,早年台湾农村的主要搬运工具为牛车,开始推广耕耘机后利用该机带拖车成为主要农村搬运与交通工具了。这种发展模式,在早年的日本,后来的南韩以及现在的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各国都出现相仿现象。我在桃园农校执教期间,为执行开垦计划,课余只身前赴埔心现场勘察时,骑西德制REX牌五十CC机车前往,当年国产机车尚未问世,进口机车也甚少,台湾才开始产销脚踏车的年代,骑小机车也拉风一时;但逢周末或周日带领学生前往现场时,只好驾驶耕耘机拖带拖车,六、七个学生坐在拖车上,一路摇摆,上坡时学生只好下车徒步跟车了。早年公路上车辆稀少,只是路况不甚理想,一路上颠簸,大家不以为苦,说来真是一股傻颈。我们执行农复会计划,未编列出差旅费或加斑费,更无所谓研究或技术津贴,每人带便当出门,套当年流行一句话为「克难精神」吧。不过,我们从未被推举为「克难英雄」就是了。 前面提到为执行开垦计划,向台糖公司借调一台D-2履带式曳引机和犁具,同时台糖公司也派驾驶员一人保养,实际执行犁耕工作。因学生只有周末或周日分批前往现场,一批六、七人也只能轮流尝试一下,点到为止,故大部分工作还得有赖该驾驶员诚实、自动自发工作。因我在二十公里外的桃园,无法直接监督现场,好在他借住何姓地主家,地主担心犁耕深度,每天跟着跑,等于间接担任监工了。驾驶员四十多岁,经验丰富,被二十多岁小伙子监控,可能不是滋味,好在他为人老实,只身奋斗了两年毫无厌倦表态,工作态度令人钦佩。只是老实人有时也会出奇招偷懒,在地主监视下不好意思明目张胆,但他会名正言顺地找理由休息。有一天,忽然接到他的电话,说曳引机犁不下土,要求解套。经向地主打听,土质并未特别干硬,他证实该碟犁只刮起表土,无法深入土中。那一天只好让他公休,第二天下午才赶到现场查看。虽然在学校修过碟犁的理论,但从未有过排除故障的经验,乃赶紧翻书重温犁的原理,初步猜测可能与碟犁的倾斜角(垂直二十度)和圆盘角(前进方向四十五度)有关。第二天准备量测道具,骑着REX机车带一名较灵光的学生做帮手,也算壮胆,但仍怀着忐忑的心情赶到现场。果然猜中,倾斜角等于零,圆盘角也很小,碟犁成了碟耙了。仔细一看,大螺帽有松过的痕迹,乃肯定他动过手脚,不过双方心照不宣,合作调回原位,故障顺利排除。旁观的地主大为高兴,首次请了客。我彷佛顺利通过大考的学生松了一口气。 但是,驾驶员不会就此罢休,不久又出难题,说是曳引机发不动,要求修理。又是公休一天。D-2曳引机用多缸柴油引擎,老实说当年除了单缸的野马牌柴油引擎外,尚无机会碰过多缸柴油引擎,只好临时抱佛脚,详阅使用说明书琢磨故障原因。经向地主打听,本来曳引机很正常,添加柴油后起动不久就自动熄火,然后就无法再发动云云。参阅说明书后乃大胆假设,添加燃料油时可能油管中有空气进入而油路中断。第二天亲赴现场,卸下燃料油帮浦,以清洗为名,其实主要想仔细检视其内部构造,然后依说明书的排气要领,又顺利解决了难题。自此之后,一帆风顺,再也没有出现过问题。由此经验,临时抱佛脚总比坐以待毙好些。易言之,要有干劲,动大脑,天下没有无解的难题。 似乎有些离题,言归农地搬运车话题。在国内首先开发成功农地搬运车者为伍氏父子。据说他们本来在新竹拥有一片山坡地水果园,为解决水果或肥料在山坡地搬运问题,利用耕耘机带拖车则全身太长,显然不适宜,乃有干劲的父子俩动一下大脑,将动力和拖车两者合为一,缩短了机身,居然自创了可实用的搬运车。所以,起初有人称它为山坡地搬运车,或伍氏搬运车。同时期在日本已有人开始贩卖类同搬运车。又,六十年代初期,台湾汽车市场颇为低迷,裕隆汽车公司出品「利大」小货车也想假借农用的名挤入农机市场。有一天,该公司一位协理邀请李崇道秘书长前赴新竹参观「利大」的爬坡表演,我奉命陪同观察,顺道也参观了伍氏搬运车。伍氏向李氏宣称这是他们一大发明,李氏当时问我是否发明?我一时语塞,只好说确实为好搬运车,是否发明应由中央标准局来评定。为此,还遭致伍氏不满,误会一场。不过,无论如何搬运车肯定被归入农机范畴,而「利大」则排除在外了。 伍氏研发成功搬运车,不仅解决了本身果园搬运问题,干脆利用农场厂房制造搬运车出售。结果好评涌现,尤其颇受山坡地果农欢迎,生意兴隆,农业人蜕变为工业家了。我在前面提过,三久公司林董事长为解救本身的稻榖雨中损失而研发干燥机成功,伍、林两家由「农」转为「工」情形有异曲同工之妙,真是应验了无意插柳,却柳成阴了。 自此(六十七年),农地搬运车制造厂一如其它农机机种一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产量大增,不但使用于山坡地,也大受一般平地农的欢迎。当时制造厂牌有﹕伍氏(端翔)、金合成、中原、富全、大地(大地菱农机)等。当政府推动「设置农业机械化基金,促进农业全面机械化计划」时也被列入加速推广之列,原订目标以每年推广千台者,竟达七千台之多,可见其所受欢迎之一斑。 进入七0年代,又有不少新厂牌加入,即:佳农、大信(信先农机)、必翔、裕农、山力(山能工业)、新农(新酉企业)等;为因应激烈竞争市场,亦有改变其构造设计者,如四轮传动(4-WHEEL DRIVE 、附加油压倾斜装置(DUMPCART)等。 进入八0年代,有更多新厂牌加入竞争,主要者有:山玉、顺农、久山保、小金钢(富鑫工业)、永三源、力虎(步行履带式)、赐合(高唯企业)、农丰(昶维工业,步行履带式)、佐藤(台湾佐藤实业,步行履带式)、新农(达农企业)、小牛(元凯)、两和等。当然也有不少地区性小工厂参与竞销,如南投国姓乡的和平机械厂、台南的专友农机公司等加入热闹非凡。本阶段搬运车的特点为小型步行履带式搬运车的出现。由此,农地搬运车(几乎无进口货)在国产农机中成为历久不衰的机种是始料未及的异数。
; F( n0 e$ u8 V. ^9 z" H. J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