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轴联动并联机床关键技术 u! f; i$ S, l! Z- Q
目录! N2 P1 o: K6 E9 w( v0 K" A% Y
第1章 引言! m- V- b, j: c* c& T) y9 t
1.1 并联机床的起源& h0 q& w4 k: R! `
1.2 并联机床的研究背景
( G6 s }/ {* q6 g6 J5 X1 O! N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8 g4 G, ~$ E! d1.4 并联机床的发展展望
" I9 b) f- T2 r1.5 本书主要内容( Q- e+ Q$ [5 A
第2章 数学基础
: i+ y- d! ?& w/ h2.1 概述8 i& o3 ~& z4 T9 h* a. T6 N
2.2 坐标变换2 H* s B# N9 E2 |
2.3 螺旋理论
; L, m: |& i9 F6 H2.4 本章小结( h6 l/ [7 F( D6 p" d& T
第3章 并联机床的机构构型
. P( B5 J* F5 Z; o& g3.1 概述
8 v9 D( p3 [- s j& O. @3.2 并联机构的基本组成分析
' h# i8 m. B. H* n3.3 运动副类型7 }: v% ]. o* w h% `
3.4 运动支链类型
6 {9 }5 N; P, x! k0 I: R% a& `6 k7 Z3.5 描述支链末端运动的特殊坐标( R# s' \ X( f, m! o' w9 U; p+ _ o
3.6 并联机构构型原理和机构构型, C6 p/ h+ U( `; v. ?% l
3.7 并联机床的构型. p$ T- Z* f9 [( A$ U
3.8 本章小结
$ h; J) p- m2 D" q5 t第4章 并联机床运动学( \% {! r3 q/ v; O; k2 a# g% R
4.1 概述
% m8 I4 [3 ]' o( W! H4.2 五轴并联机床几何模型
) d$ h: n& w% B3 z4 F, {+ F& `4.3 五自由度并联机床运动学模型( Q( D, Z% u+ u! f1 D, V) X
4.4 并联机床运动学正反解+ i) |! T& u; m
4.5 速度Jacobian矩阵和输入输出速度影射关系* c, P$ }9 ~6 J1 R, [$ {
4.6 角速度在不同坐标系中的表示
, y' y/ r8 Z1 a* q- w; a, F4.7 并联机床刀具平移量和转动角度之间的当量关系) n% b# u3 ]# s. S0 ^2 Z. q
4.8 不同工件坐标系下坐标变换关系 x7 U1 l! m" C# k V* ~* N/ Z$ m
4.9 并联机床的工作空间5 x( }7 B8 r! y! U# \
4.10 并联机床的奇异性
6 M5 T# J& o9 v) `! k; I3 k# S4.11 本章小结
+ f% h2 n! t% J& O0 F7 r& \第5章 并联机床静力学及静刚度分析
+ z9 U7 A2 q# A& w5.1 概述( R& D! N3 F& d7 i# E3 f2 n- z4 V K" Y
5.2 并联机床特殊零部件的受力分析
% S; ^6 X* P5 d8 h5.3 五自由度并联机构力Jacobian矩阵和速度Jacobian矩阵的关系, C1 r! D$ h; ~) n+ C
5.4 五轴并联机床静力学分析
1 f8 V# i3 Z: w& r$ m' Z5.5 并联机床静刚度分析
8 y9 |0 I: V3 f( @8 ~5.6 本章小结+ m7 W8 _( c$ H( c8 p1 `
第6章 并联机床承载力
1 g+ E- r6 e% L' d- S! D6.1 概述
4 B/ V' @5 [; O# V: U) ?6.2 并联机床的承载力指标
x( D- q4 b* b; A9 R `! M. G5 N/ t, m P6.3 并联机床承载力分析6 S5 t* |# a+ a
6.4 本章小结* }: B* Q% x! P3 f
第7章 并联机床几何误差分析
4 G( r) g& ^8 x4 m- I/ @6 ^9 q; M7.1 概述# [" o; [1 a7 f# L; a
7.2 误差建模
% l0 C& l8 }) `+ x4 {. g. g9 T7.3 误差分析2 S. ~9 K1 ?) p
7.4 本章小结
E0 F7 u2 Y( Y/ |3 V& Y! V1 x% `第8章 数控系统设计
2 k2 H% F/ @7 i& y3 c2 t8.1 概述6 O, d8 a; U6 `- f! Y1 k
8.2 并联机床数控系统
0 R$ K& L& r0 d7 H7 M8.3 运动控制与运动控制器$ E4 ~! X( y, }, m, d: A
8.4 数控软件系统及其功能
; E# c4 d8 R& W: d8.5 软件工程方法及其在数控软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 l$ |; t+ e( |: j8.6 模式及其在数控软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7 T B" }' E4 m. c9 x
8.7 软件流程
1 s, l$ h. c$ j. p9 Z: |8.8 本章小结
$ P: w& r7 K) A B0 h第9章 数控硬件系统的实现# g# f3 l+ Y% m' ^ w
9.1 概述+ Q$ M& p2 ^: m& l
9.2 系统构成8 V& b3 E$ e& O7 F- r# M% a6 r
9.3 PMAC控制器与双端口RAM介绍
8 [4 o8 m7 x c9.4 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9 ]7 ~, k/ v8 `0 i8 m) u9.5 本章小结
" S' L2 Y8 A* ]# I1 I) R+ j5 F6 g第10章 数控软件系统的实现
& s6 T7 M& R( _6 m10.1 概述" t# y5 |% o8 }& \
10.2 代码解释与检查& W6 l' z% X0 G( _
10.3 运动控制+ b0 e! A& Q4 ^/ a0 t1 ]; \
10。4 速度控制
, j3 ]: s d/ ]5 C10.5 并联机床参考点确定& P( J: r/ V9 i' U1 N, W# p9 z
10.6 PLC及机床监控功能的实现
% P& i) ~1 c- f: D- J* K' [10.7 几个数控系统常见功能的实现- T: [! g/ B( X1 r, I
10.8 软件主要模块功能( O3 J1 I1 M3 n0 S% T. F3 {
10.9 本章小结+ P: m* |# W# @" F
附录
$ R4 {& m7 m5 E2 gA 同伦方法
" [- U* c8 ?/ H+ [B 粒子群算法
0 C0 P) _, c; X G- M; fB.1 基本粒子群算法 L8 z- J* H2 G# n! X; P L# ]
B.2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3 ?& o/ w) V1 Z- i! y3 s
B.3 粒子群算法举例——3RRR并联机器人优化设计! k" q- y7 f/ s" b8 m C: B# Z
C 区间分析
8 j) j% i' t$ J2 n; E7 sC.1 区间数、区间向量和区间矩阵
2 e8 F* |- R, FC.2 函数的区间扩展$ M! Z! l: W( h0 G* i- v8 x% ]" e4 O, |
C.3 非线性方程组的区间解法' C" m: B4 p! P% i
C.4 举例/ [/ p7 U6 E/ p7 G3 L& S# r
参考文献
! H/ _7 T# w& A1 g5 r6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