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性能 一、力学性能 材料受力后就会产生变形,材料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时的行为。描述材料变形行为的指标是应力σ和应变ε,σ是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ε是单位长度的变形。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强度、延性和韧性。其中,强度是使材料破坏的应力大小的度量;延性是材料在破坏前永久应变的数值;而韧性却是材料在破坏时所吸收的能量的数值。 设计师们对这些力学性能制订了各种各样的规范。例如,对一种钢管,人们要求它有较高的强度,但也希望它有较高的延性,以增加韧性,由于在强度和延性二者之间往往是矛盾的,工程师们要做出最佳设计常常需要在二者中权衡比较。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方法确定材料的强度和延性。当钢棒弯曲时就算破坏,还是必须发生断裂才算破坏?答案当然取决于工程设计的需要。但是这种差别表明至少应有两种强度判据:一种是开始屈服,另一种是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这说明仅仅描述材料强度的指标至少就有两个以上。一般来说,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指标有以下几项: 1. 弹性和刚度 图1-6是材料的应力—应变图(σ—ε图)。 (a) 无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例如铸铁);(b) 有明显屈服点的延性材料(例如低碳钢);(c) 没有明显屈服点的延性材料(例如纯铝)。在图中的σ—ε曲线上,OA段为弹性阶段,在此阶段,如卸去载荷,试样伸长量消失,试样恢复原状。材料的这种不产生永久残余变形的能力称为弹性。A点对应的应力值称为弹性极限,记为σe。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其比值E=σ/ε(MN/m2)称为弹性模量。E标志着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用以表示材料的刚度。E值主要取决于各种材料的本性,一些处理方法(如热处理、冷热加工、合金化等)对它影响很小。零件提高刚度的方法是增加横截面积或改变截面形状。金属的E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2.强度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根据外力的作用方式,有多种强度指标,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当材料承受拉力时,强度性能指标主要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1)屈服强度σs 在图1-6(b)上,当曲线超过A点后,若卸去外加载荷,则试样会留下不能恢复的残余变形,这种不能随载荷去除而消失的残余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当曲线达到A点时,曲线出现水平线段,表示外加载荷虽然没有增加,但试样的变形量仍自动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屈服时的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记为σS。有的塑性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发生,如图1-6(c)所示。对于这种情况,用试样标距长度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作为该材料的屈服强度,以σ0.2表示。机械零件在使用时,一般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所以屈服强度是大多数机械零件设计时选材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金属材料承载能力的重要机械性能指标。材料的屈服强度越高,允许的工作应力越高,零件所需的截面尺寸和自身重量就可以较小。(2)抗拉强度σb 材料发生屈服后,其应力与应变的变化如图1-1所示,到最高点应力达最大值σb。在这以后,试样产生“缩颈”,迅速伸长,应力明显下降,最后断裂。最大应力值σb称为抗拉强度或强度极限。它也是零件设计和评定材料时的重要强度指标。σb测量方便,如果单从保证零件不产生断裂的安全角度考虑,可用作为设计依据,但所取的安全系数应该大一些。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σS/σb称为屈强比。屈强比小,工程构件的可靠性高,说明即使外载或某些意外因素使金属变形,也不至于立即断裂。但屈强比过小,则材料强度的有效利用率太低。 3.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残余变形而不被断裂的能力,称为塑性。塑性指标也主要是通过拉伸实验测得的(图1-6)。工程上常用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作为材料的塑性指标。(1) 延伸率δ 试样在拉断后的相对伸长量称为延伸率,用符号δ表示,即式中:L0 试样原始标距长度; L1 试样拉断后的标距长度。(2) 断面收缩率ψ 试样被拉断后横截面积的相对收缩量称为断面收缩率,用符号ψ表示,即式中:F0 试样原始的横截面积; F1 试样拉断处的横截面积。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的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对材料进行冷塑性变形有重要意义。此外,工件的偶然过载,可因塑性变形而防止突然断裂;工件的应力集中处,也可因塑性变形使应力松弛,从而使工件不至于过早断裂。这就是大多数机械零件除要求一定强度指标外,还要求一定塑性指标的道理。材料的δ和ψ值越大,塑性越好。两者相比,用ψ表示塑性更接近材料的真实应变。 第三节 材料的性能 一、力学性能 材料受力后就会产生变形,材料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时的行为。描述材料变形行为的指标是应力σ和应变ε,σ是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ε是单位长度的变形。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强度、延性和韧性。其中,强度是使材料破坏的应力大小的度量;延性是材料在破坏前永久应变的数值;而韧性却是材料在破坏时所吸收的能量的数值。 重庆大学精品课程-工程材料 图1-5 材料力学性能的指标图 设计师们对这些力学性能制订了各种各样的规范。例如,对一种钢管,人们要求它有较高的强度,但也希望它有较高的延性,以增加韧性,由于在强度和延性二者之间往往是矛盾的,工程师们要做出最佳设计常常需要在二者中权衡比较。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方法确定材料的强度和延性。当钢棒弯曲时就算破坏,还是必须发生断裂才算破坏?答案当然取决于工程设计的需要。但是这种差别表明至少应有两种强度判据:一种是开始屈服,另一种是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这说明仅仅描述材料强度的指标至少就有两个以上。一般来说,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指标有以下几项: 1. 弹性和刚度 重庆大学精品课程-工程材料 图1-6 应力-应变图 图1-6是材料的应力—应变图(σ—ε图)。 (a) 无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例如铸铁);(b) 有明显屈服点的延性材料(例如低碳钢);(c) 没有明显屈服点的延性材料(例如纯铝)。在图中的σ—ε曲线上,OA段为弹性阶段,在此阶段,如卸去载荷,试样伸长量消失,试样恢复原状。材料的这种不产生永久残余变形的能力称为弹性。A点对应的应力值称为弹性极限,记为σe。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其比值E=σ/ε(MN/m2)称为弹性模量。E标志着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用以表示材料的刚度。E值主要取决于各种材料的本性,一些处理方法(如热处理、冷热加工、合金化等)对它影响很小。零件提高刚度的方法是增加横截面积或改变截面形状。金属的E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2.强度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根据外力的作用方式,有多种强度指标,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当材料承受拉力时,强度性能指标主要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1)屈服强度σs 在图1-6(b)上,当曲线超过A点后,若卸去外加载荷,则试样会留下不能恢复的残余变形,这种不能随载荷去除而消失的残余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当曲线达到A点时,曲线出现水平线段,表示外加载荷虽然没有增加,但试样的变形量仍自动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屈服时的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记为σS。有的塑性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发生,如图1-6(c)所示。对于这种情况,用试样标距长度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作为该材料的屈服强度,以σ0.2表示。机械零件在使用时,一般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所以屈服强度是大多数机械零件设计时选材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金属材料承载能力的重要机械性能指标。材料的屈服强度越高,允许的工作应力越高,零件所需的截面尺寸和自身重量就可以较小。(2)抗拉强度σb 材料发生屈服后,其应力与应变的变化如图1-1所示,到最高点应力达最大值σb。在这以后,试样产生“缩颈”,迅速伸长,应力明显下降,最后断裂。最大应力值σb称为抗拉强度或强度极限。它也是零件设计和评定材料时的重要强度指标。σb测量方便,如果单从保证零件不产生断裂的安全角度考虑,可用作为设计依据,但所取的安全系数应该大一些。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σS/σb称为屈强比。屈强比小,工程构件的可靠性高,说明即使外载或某些意外因素使金属变形,也不至于立即断裂。但屈强比过小,则材料强度的有效利用率太低。 3.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残余变形而不被断裂的能力,称为塑性。塑性指标也主要是通过拉伸实验测得的(图1-6)。工程上常用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作为材料的塑性指标。(1) 延伸率δ 试样在拉断后的相对伸长量称为延伸率,用符号δ表示,即 b 式中:L0 试样原始标距长度; L1 试样拉断后的标距长度。(2) 断面收缩率ψ 试样被拉断后横截面积的相对收缩量称为断面收缩率,用符号ψ表示,即 式中:F0 试样原始的横截面积; F1 试样拉断处的横截面积。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的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对材料进行冷塑性变形有重要意义。此外,工件的偶然过载,可因塑性变形而防止突然断裂;工件的应力集中处,也可因塑性变形使应力松弛,从而使工件不至于过早断裂。这就是大多数机械零件除要求一定强度指标外,还要求一定塑性指标的道理。材料的δ和ψ值越大,塑性越好。两者相比,用ψ表示塑性更接近材料的真实应变。 + [- H$ Y0 N( L2 e% r& z; p重庆大学精品课程-工程材料
图1-7 应力-应变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