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4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计算流体动力学那点事Z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3 09:3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Jameson的故事 , H: H- d0 ?) b: O" E. {
Jameson 是当今CFD届的超级大牛。偶的超级偶像哦。Jameson是个英国人,出生在军人世7 d& t% F, Q9 h, s6 f
家。从小随老爹驻守印度。于是长大了也抗起枪到海外保卫日不落帝国,军衔是Second L/ V1 H7 e/ q, f( s/ V9 \+ B
ieutenant。无奈“日不落”已落,皇家陆军已经不需要他了。大概有什么立功表现把,退
7 r) Z% t& N, v9 P* `4 ^  p役后就直接进了剑桥大学。在那里拿到博士学位。辗转间从英国来到了美国,从工厂又到
. ^8 v; M+ d6 \9 @% h1 @) h了学校。成了Princeton的教授。在那里提出了著名的中心差分格式和有限体积法。就是在: }6 i) q2 _0 j' z" {( ^
这里,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中心差分离散的有限体积法。中心差分格式,大家都知道,是
0 N& B2 z+ G' a6 w, I. b! X& @二阶,但是稳定范围特别小,Pe不能超过2,于是就得加人工粘性(一听这名字,数学家就
  r  F6 [$ i7 p倔嘴巴,不科学嘛),这是大学生都知道的事,怎么加就是学问了。Jameson用二阶项做背
3 J4 q7 v, \; O. q! S2 v. z景粘性,用四阶项抑制激波振荡(也亏他想得出来),配合他提出的有限体积法,获得了
+ G- F% w' N: _3 S  ]* B& W极大的成功,很快风靡世界,工程界几乎无一例外在使用他的方法,原因很简单,他的方
8 i3 t: y2 w: u* `法乐百氏,而且又有相当精度。从此大行于市,座上了P大的航空系系主任,也确立了CFD6 T7 m$ z4 V8 z! \1 J7 ?
界第一大牛人的地位。
5 l/ u1 \- {8 s9 M, ~发文章有个特点,喜欢发在小会议上或者烂杂志上,反正是SCI检索不到地方。包括后来关! Y. O+ m9 e. I
于非结构网格,多重网格等等经典的开创性文章,都是这样。(如果按照清华的唯SCI论的
$ L" `' e& r) D1 w9 A评判标准,我估计在清华最多只能给他评一个副教授当当。)牛牛的人总是遭人忌妒,哪
& N( ]/ F& I6 q: U; h: g  `/ O' |里都这样。看着Jameson的有限体积方法这么受欢迎,有些人就红眼了。于是说,有限体积
6 i- Z1 H8 S, t7 m# X: g& g/ [方法不错,可惜只适合于定常问题计算,非定常计算就不怎么样嘛。 . D. O/ n- x; S* y! m2 q
Jameson那里能容忍别人对他的得意之做胡说。于是,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双时间尺度的
' T" m( o1 v6 g, D1 W# @方法,引进一个非物理时间,把非定常问题变成了一个定常问题计算,还真好使,又风靡9 W; J$ x$ N( n, H. E0 ?; H! e7 m# _
世界,从此天下太平。97年,Jameson年龄到了,就从P大退休了,结果又被聘请到Standf8 {# ~8 U/ o( x0 S- C& Z$ S
ord大学当Thomas V. Jones Professor搞起了湍流来。前不久偶导师见他回来,对欧们边
$ [. J' C) H7 r/ F5 N4 J摇头边说,“几年不见,老得快不行了”,言下之意,我们如果想多活几年,不要去搞什
0 I9 K7 L% ^0 Y么湍流。
% ]  w, _: A7 f* F! Z1 Y(2) Steven A. Orszag的故事
8 A- Y/ G; x9 e* Z  ySteven A. Orszag是一个天才级别的人物啦。在直接数值模拟,谱方法,湍流模型等等许" p' P0 X% n1 Y) h2 B
多方面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天才嘛,总是有缺陷的,不是生活不能自理,就是不懂得处理
6 |1 `5 u% n# i人际关系。前者还好办,只是lp不舒服,后者嘛,让同事和同行不舒服,可麻烦就大了。. j$ s* A8 P4 W5 u' z! r$ L
不幸的是,Orszag属于后者。对于他的恃才傲物,有人早就恨得牙根痒痒,报复的机会终! B7 M* b8 _% O4 y% n; T
于来了。
( }- b: L, B& `: e
- Y3 z3 z: I- p/ Z4 W三十年前,湍流模型的先驱们,是通过数值试验,再连懵带猜的确定下了双方程湍流模型
) ]# {& }$ [' {- ]" u/ O的参数。20年前,Orszag突发奇想,能否用RNG(重整化群理论)从理论上推导这些参数呢) T  Q: X$ l: ?4 j" n4 B
?RNG理论在相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发明者也在81年获得了 Nobel奖。牛人就是牛人很
9 A  D! \( b: @8 @+ X0 K快居然真从理论上推出了这些参数。这下湍流模型界可炸开了锅,这岂不是要砸掉很多人
( }: ?' }* j  Q2 b) b的饭碗?这不等于说那些老家伙几十年前的工作一钱不值么?这帮大学霸可不是省油的灯
: p* p4 v% B9 u6 y。环顾地球之大,Orszag居然找不到一本杂志愿意接受他这篇文章。Orszag这个郁闷呀,
2 \% d2 P+ ~1 P7 f1 C8 k$ q这个生气呀,好歹庵也是绝代高手嘛,昨这么不给面子呢?他一气之下干脆自己扛杆旗,- L' s! ?5 E  p% Q7 g# q
办份杂志,自己当主编,自己出版,看谁说闲话。1986年,《Journal of Scientific Co
  F; R' K. }# n& X; o6 t1 j: S+ O) M0 Umputing》终于开张了。第一篇文章就是“Renormalization Group nalysis of Turbulen+ Q, T1 H3 R! D/ ?; h" ?( U
ce: I Basic Theory”。这篇文章很快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同。但是对RNG的攻击并没有到( Y# l1 V- a2 U8 g7 W! [- [9 y$ \
此为止。偶看到最搞笑的是一个牛牛(不想提他的名字了)在AIAA J. 上的一篇文章。当: i* D/ ~' ~& b7 G) ~
然是吹自己的模型计算比标准双方程模型多么多么的好。都已经比较结束了,他还觉得不
" O4 Y* q- x( E9 H* ?过瘾,话锋一转,把RNG模型胡算一把,然后一桶狂批,还煞有介事的分析为啥算不好。其
7 r+ o. b; e3 i4 D4 L9 [! z实我倒觉得,既然RNG能够从理论上推导出他们当年胡乱搞出来的参数,不正是对他们工作: H# |! O, E5 B% h- F
的证明么?能够从完全黑暗的世界寻找到这些参数,这除了天才,还能说什么呢?
2 V3 r, c( f$ k# S+ {& {) Y, g' z% i
(3) Godunov的故事
  Y+ Z& s6 |  l* \% _Godunov大家都晓得吧,迎风类型格式的开山鼻祖。二十世纪CFD的数值方法基本上是沿着! i& \$ }6 j3 r; m6 P. N
他老人家开创的Godunov类型格式的方向发展。连如今大姥级的Roe,van Leer都要发文章. t  H/ s7 Y& N" h; H  g
pmp,毕竟他们都是靠着老大发家的嘛。他座上老大宝座的屠龙刀-Godunov格式,实际上
8 O& K' \/ |& N, K5 V, F是1954年他25岁时候的博士论文。老板上课时候曾经讲,当时不知道为啥他得罪了苏维埃3 H7 X, v$ i  X' ~/ X6 F
政府要砍他的头,于是他一着急,弄出了这把屠龙宝刀,拣回了小命(不过这个传闻,我5 I, ^+ Y0 i& E5 Q
没有找到相关的文献得以证实,好在我相信偶老板读的书比我多,二来嘛本来就是八卦系
0 a( h: S( i2 w9 G1 n* K6 Y列也无所谓了)。 $ E8 s  `6 b! h4 a
我现在就来讲讲有根有据的东西,老大是怎么弄出这把屠龙刀的。1954年春天,苏联的第
  a" x, F1 E  x  B) ?一台电子计算机“Strela”就将送到老大当时所在的单位Keldish Institute of athemat- P% h# b  R  H7 ]5 a7 i$ z# a  Q/ r
ics,上级要求他们弄几个格式来算一算。当时一个叫Zhukov的人就弄出了一个东西。这家) N: D" W( ]4 f9 X7 c
伙也算是个牛人了,弄出来的这个东西,同1年后 P.D Lax的CFD奠基性名著中提出的东西- `7 M" q9 C4 m6 T  |1 e7 a/ ?& ^! l
是完全一样的。可惜呢,这家伙数学不好,他是连蒙带猜弄出来的,尤其是为了自圆其说; U) m7 b: R  t8 i
的那几个假设,现在回过头来看根本就是错误的,是推不出这个结果的。当时为了弥合这
+ a; `$ O$ D  x个问题,就请来了Godunov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居然就借此搞出了; b/ f2 a- \8 T: R! o
Godunov格式。后来老大回忆刀,幸好当时他没有看到Lax的文章,要是看了,压根就不会
& _. J, u8 j3 T% m2 b% B有Godunov格式了。(If I would have read Lax’s paper a year earlier, “Godunov
, p, B/ j1 {' O  g' M4 T’s Scheme” would never have been created.)这么重大的贡献得发文章让大家都晓得' }. y  J% g7 L
才行呀。老大于是一毕业就四处投杂志,他先投了一家叫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
& x4 L6 ?! G7 G, eanics的杂志,杂志居然把他据了,理由是,老大的工作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工作,没有做任) v  F0 f4 A. _' A- J8 T
何关于力学的研究。老大一想也对,他本来就是数学家嘛,于是他改投一个纯数学的杂志
2 C2 H4 F8 \) k/ o4 r,谁知道,没过多久,又被退稿了,这次的理由是,老大的工作是一个纯力学的研究,没
( C7 h5 ], B/ |( o( k3 }1 E& L有任何关于数学的内容。老大当场晕倒。后来老大又投了几家还是不中,这下没有办法了& c# i0 `* B$ f! s+ P0 t
,老大只好找后门,托他的老板Petrovskii了,正好老板是Mathematicheskii Sbornik杂( G! r1 ?: Q! k0 ]
志的编辑,终于在1959年,毕业四年后这篇文章发表在了这个杂志。 0 S$ g& n/ g# H" i$ L
(4) Van Leer的故事 : W4 c, B0 `+ X
Van Leer 原先同Roe关系非常的好。后来Roe发表了著名的后来用他名字命名的Roe格式,
7 \& D  ^: n& @  n/ _7 VVan Leer就有点座不住了。因为他一直相信他比Roe高明那么一点点。于是他决心超过Roe
2 C8 t- s! n, |( }/ h% _。当时迎风格式在应用上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Roe格式为代表的通量差分分裂类型,令
" w8 {" U, \1 w一个就是矢通量差分类型,典型代表就是Steger-Warming格式。很快van Leer找到了突破0 x$ P) L" c0 i; D9 n# f- L: J
口,他注意到Steger-Warming格式有个不大不小的缺陷,通量分裂是不可微的,这在计算4 H3 G2 |6 C* Q* L* K; F
激波时候,有可能发生过冲现象。于是 van Leer对此做了一番改造,提出了一个满足可微
9 c. G0 a$ V5 e6 H: ?  h1 M- Y1 N. W条件的分裂。van Leer兴高采烈地投到杂志社,然而令他失望的是,杂志社把他给拒绝了
, B: N- [! G. E。他可受不了了,于是自己掏钱,飞到西伯利亚,向Godunov求教。 Godunov看过后大加赞/ |: {+ X3 X2 m& a% Y
赏。这下可乐坏van Leer。既然老大首肯了,谁还敢说不字,这篇文章顺利出版。后来这
% p8 c1 K/ g! B  l" E个格式就用van Leer本人的名字命名并流行起来,终于,他还是跟Roe平起平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09:42:47 | 只看该作者
(5) Batchelor的故事 # R' k$ [) F4 B8 j; T2 v* F
Batchelor 是GI Taylor之后,剑桥学派的领袖。不过他其实并不是英国人,而是澳大利亚$ c* i; f1 d& ?% }2 T, c1 T
人。他从小在墨尔本长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在从事了一个航空相关的课题研究中,
# s2 m1 \: W! ~' F8 A他对湍流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GI Taylor三十年代关于湍流研究的工作。于是他
) s, L# |- U* O) U8 ?* X$ t) l就给Taylor写信,想做他的research student。Taylor很快同意了。Batchelor是一个很跋
6 m& Y4 Y9 c$ m8 u扈的人,说话颇有些像黑社会的老大的风范。他有一个死党和跟屁虫。他非常想让这个跟1 \8 H5 K4 ]# c# \
屁虫跟他一块到英国去研究湍流,省得他一个人寂寞。这个死党呢,大学学的是跟湍流八" [9 X$ B* F: j" [3 n" M, b
竿子打不着的核物理。这并不要紧,Batchelor充分发挥了他黑社会老大般的威严对他说,
- Q* u1 O- b2 Q0 H" A4 }“跟我到英国找Taylor研究湍流去吧!”这个铁杆兄弟也不含糊,立刻说,好,跟老大走
. Q/ v. i5 y' M' Y2 M) C" i! j# i。不过走前,你回答我两个问题:谁是 G.I. Taylor? 湍流是什么玩艺?前一个问题好回
  T$ C) g1 [! n7 J+ z- h答,后一个问题,Batchelor究竟是怎么回答的,是威逼利诱,还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
4 I# j* B: ?4 r的,大家一直为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十年。总之,最后两人都去了英国。见了Taylor呢,两" Q! q, X7 S' Z9 F) T8 {/ |. o
人都失望了,原来Taylor已经不搞湍流了,全力搞什么水下爆炸之类的跟军事有关的课题9 Z1 x9 i: {6 L
(估计这个来钱)。好在大师就是大师,让这两个年轻人自编自导自己去折腾,在旁边指4 ~0 @( T: r6 y. t$ i2 Y& @
导指导。最后两人都成为大师。Batchelor的这个小兄弟究竟是谁呢?呵呵,就是大名鼎鼎! y% x2 t, \. J+ X5 C% T
的AA Townsend。这个故事再次说明跟好一个老大是多么重要亚。( q  g' \% H( _; W
Batchelor曾经一度以为可以在他手上终结湍流问题。所以那段时间,在湍流研究上特别努7 E# K# U+ ~4 l$ q5 @) c7 x  u- Z
力,结果当然是大失所望。Batchelor被湍流折磨得心力憔悴,50年代后期以后逐渐把精力
: F/ L% h, K: {' l3 U% ?& e1 h$ [从科研转移到了写书,创办应用数学力学系和JFM杂志上来。前面文章说了,为了多活几年/ t3 |) Z  I! u* \; M3 g8 k
不要搞湍流,这个故事则告诉我们,为了不郁闷,生活充满阳光,也不要搞湍流。另一个2 E. c5 S4 l- l( f3 ?
被湍流折磨死掉的大牛就是量子力学里面的Heisenberg。年轻的时候,靠着他的天才禀赋
+ T0 ~+ \6 o* f5 Z,胡乱猜了一个湍流解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半生被湍流研究折磨而死,临终时候都念念不
1 s4 ]# t1 h0 K2 l* ]6 y忘。用《大话西游》里面的话来说应该是怎么来着?我猜中了这个开头,可是却猜不到这% l8 {6 K/ Q9 K# Z) x, p) n
个结局。5 C- @6 |% h% O9 ]
8 {5 V  I3 E, J
(6) Von Neumann的故事 / a% r* W4 h& z! f3 }- f1 y- i% D
Von Neumann是天才里面的天才。据说他6岁能心算8位数除法,8岁时已掌握了微积分,12# t" q" x6 ~0 `+ Y
岁时能读波莱尔的著作《函数论》……。有一次,冯·诺伊曼对他的朋友说:\"我能背诵! }8 ]- K1 W7 \" }6 o
《双城记》\"。人家就挑了几章作试验,果然他-一背诵如流。他对于圆周率π的小数位数
. N( i. @( Q6 P# M4 ],自然对数的底e的数值以及多位数的平方数和立方数……四十年代的时候,Von Neumann! \  [5 O( t& d1 `/ d/ R
在曼哈顿计划里面主要负责数值计算工作,他的另外两个同事就是费米和费曼。牛人在一9 y. h- E& K- q0 ^: a  l
起当然就喜欢比一比。需要做一个复杂的数值计算时,他们三人立即一跃而起。费米呢,! T% ^, O6 @+ A# z" E/ G- J
上了点年纪,就拉计算尺计算,费曼呢,年轻人喜欢接受新事物,就用台式计算机,而冯
: [$ l% s, g4 l0 a0 W5 @·诺伊曼啥都不用,总是用心算。可是冯·诺伊曼往往第一个先算出来,当然这三位杰出
8 [7 q8 g2 `+ i3 l学者所得出的最后答数总是非常接近的。(好啦,好啦,俺实在不愿继续写他的非凡事迹
3 n0 J2 u4 A5 ~& a了,越写越自卑,越写越郁闷。) 5 J( [2 h/ U3 A8 C1 E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Von Neumann提出了CFD上面非常有名的Neumann稳定性分析。这个现在& {0 j0 P! I' G8 g3 r6 i6 U3 r
本科生都晓得的东西,在当时被美国军方列为高度军事机密,这一保密就是十年。俺每次: [: L! a, D  Z$ I
读到这段的时候,常常想起哈里森.福特的《夺宝奇兵》的最后一个镜头。【说到这里,顺7 N/ ]' R& A* _$ r. t
便扯远一点,很多人,包括数学系人都认为Neumann稳定性分析为无条件稳定的格式,就意3 i! y0 C+ [- |
味着计算时间步长选取是不受限制的,这个认识是不正确的。Neumann稳定只保证格式的对- y0 Q, n6 r9 t
幅度是保真的,但是并不保证是保相位的,相位的误差的累积也足以把一个结果改得面目
* J: l7 S! m5 ^5 U4 h* e2 i2 T! G3 Q全非】
; V1 E3 R8 C, c: D: Z前面讲过了一个让同事不爽的天才,而Von Neumann则属于让lp不爽的天才。某天lp让他上4 m7 Y! e) j1 {
班途中顺便仍包垃圾,结果中午回来的时候,他又把垃圾带回来了,而他的公文包被他当
/ K9 L  j! ?# J! p, c, P& H垃圾扔了。另外一次,lp回来后,Von Neumann问她,我的水杯在那里呢,我找了一下午都5 l7 j# O5 g7 Y5 _+ k( \
没有找到。Lp大叫,天啦,我们在这个房子里面生活了十五年!天才的才气往往同寿命成: n* @5 `& g( W  a" z. _
反比,Von Neumann也不例外,刚过50多点点就去世了。应了俺本科上铺曾经爱说得一句话
- C, p% o" @  i: I& R,天才是两头燃烧的蜡烛,明亮,但不会长久。
+ ~* S/ {( P* B- A9 t; i3 V5 {8 [- x/ D! c' b
(7) Kuchemann的故事 * T' T) c; v2 B  P
今天要讲的是关于Kuchemann的故事。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德国人,1930年19岁的他进入了# J- P# S- ^% ?2 Z/ o4 M5 V
当时世界上最NB的大学Goettingen大学。起初他不是学流体的,而是理论物理的,他的导. h! w/ I* v' `4 V+ f( B
师就大牛M. Born。如果希特勒不上台,也许他会沿着理论物理学的道路走下去。然而193: ]4 y" F3 e5 M2 }3 m
3年希特勒上台,推行歧视犹太人政策改变了这一切,Goettingen大学里面同犹太人沾亲带
* X1 m$ o/ Y+ w1 I故的人纷纷远走他乡,这也包括了Born。为此Kuchemann郁闷坏了,因为他找不到一个他看0 M$ v! _8 s. ?+ b- U
得上眼的大师级的导师。于是他翻开 G大的研究生招生手册,翻来翻去,终于找到了一个
1 @9 u& s; X$ a/ \没有走的大牛——近代流体力学大师Prandtl。于是他就拜Prandtl为师,改学空气动力学
: O* F6 t0 D% {( B7 X* T起来。在Prandtl和Tollmien(发现T-S波的那个大牛)的指导下,25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M' y4 y) l2 H$ m. \
; o  A# ?) _' @6 G6 A" r
欧一直怀疑Kuchemann是个种族主义者,即使不是,也肯定是欧洲至上主义者。这家伙特别
* E- ]& s; g  s; {4 L0 E( f瞧不起美国这个暴发户。二战后随着美国的崛起和欧洲的衰落,欧洲科学家纷纷踏上移民  B! R% c, x/ \8 A
美国的之路,美国屡次三番的邀请他去,他就是不去,他说他是欧洲人,他要呆在欧洲,
, `2 T- C, K( ], P/ b' T% M于是他宁可去了英国,也不去美国。他在英国一直呆到1976年去世。
: m2 S$ |+ [* F+ v8 C" t* G" N他老人家最大的贡献是两个,一个是实用的脱体涡流型,在他之前人们都认为机翼只能采) q- ^4 Y# q8 w. D/ U  y& z
用附着流型,涡分离是必须避免的。有了他的理论,现在高速飞行很常用的前缘三维分离; U' ?( u% B. K/ F4 H% R6 h: h% \
涡产生涡升力的细长机翼才得以实现(可笑的是,中国的气动教科书直到现在还在以附着
( N/ z6 P5 z2 v流型为例,用白努力方程给学生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他的第二个重大贡献就是压缩波
2 ?% C9 P& m; _产生升力的高超声速流型,也就是现在称为乘波体的飞行器。可惜在他有生之年没有能够
' M8 }: m; ]7 T4 W/ M6 v看到这个流型的应用。直到今年3月27日,美国采用他的乘波体方案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
: y8 z! f( }" `; H力的的X-43A飞行成功,实现了7马赫数的w稳定飞行,一举打破了SR71在40年前创下的3.
; R! H& d" b! T* w3马赫的飞行记录。
2 D1 B( x* n0 A! \% S( h/ F8 `5 Z& p! Q; h8 q$ i
他老人家还说过一句,让所有从事CFD工作的人们需要永远永远铭记的话:Z每一种具体的) Y- K. i( s1 q' Q
理论或数值方法都是暂时的,而对流动本质的理解却是永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4-3 13:39:44 | 只看该作者
对这方面不了解,但喜欢听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4-3 18:23:44 | 只看该作者
阿拉佩服几种人,首推玩流动的,一般是数学天才,
: ~7 w6 ~) c6 R' N3 S! v2 D有能力,当然无须他人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4-3 21:17:28 | 只看该作者
先mark,慢慢看$ t+ M% ^% o' v8 c3 }* F& U
欠缺了点机械大牛传奇事迹的熏陶啊。整天就是什么三枪,刺陵之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4-3 21:57:08 | 只看该作者
深深感动   都是牛人啊
5 [1 E/ X, Y1 f* a2 U怎么中国没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4-5 16:07:41 | 只看该作者
这都是神造的完美品种。无法复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4-5 18:43:53 | 只看该作者
神话中的人物,感觉很遥远!!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14 02:18 , Processed in 0.05136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