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为了使问题的简单化,也是为了一些人明白“潮间带的海浪”和“深海的海浪”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以前回避了对潮间带海浪发电的辩论。现在对于潮间带发电技术,我要提出出来一个潮间带海浪发电技术,供大家参考,也想和其它国内外海浪发电技术“PK”一下,我想考验的时机成熟了,欢迎批评指正! 我预言本技术【自调导叶叶轮式波能发电单元】的海浪波能发电技术——一定能够胜出,大家拭目以待吧! 一个本技术【潮间带发电技术模式】——水下发电场——真实的海岸线水下发电长城。 ***************************************** 一、本发电技术目的:此设计的目的是想利用我国漫长的潮间带海岸线——这包括所有暴露和未暴露的海岛周围,海面下“坡度”大于30度的所有海岸线,利用这一些海岸线蕴藏的巨大的“波能”来发电,造福人类。 1、+ ~( m e" }- D- _5 S; E 潮间带海浪特性: 1.17 |( u% s6 O8 g2 ], U4 k( a3 R / q0 H5 |; z+ v* J: M 潮间带海浪向前“动能”的产生:我们知道深海真正的海浪波能是没有水平动能的。但是由于海岸线潮间带的底质有一个从陆地延伸到海底的“坡度”,因此深海中上下波动的海浪传到海岸边时,就会释放“势能”补充上升时增大的空间,向岸边流动,从而产生海浪向前的动力。规律是:坡度越小海浪向岸边流动的距离越长。 1.27 J# l% A) ]% \. r 潮间带海浪浪花的产生:由于海浪不但上下波动的同时,而且还一波一波向岸边流动。所以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当海浪冲到岸边,由于势能增加到最大值后,势必向后回到低位。但同时第二周期的海浪又重复向前流动,这样在和“退回”的海水相遇后就会产生翻滚的浪花。因为上面海水向前“冲”,下面退回的海水向下”冲”,相遇的结果就产生了翻滚的“浪花”。 1.3% I- W2 a) h0 ?$ O5 x; o! m1 Z" o 潮间带海浪的特性:海岸边(潮间带)的海浪主要是一波一波向前“翻滚”的浪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其独特的特征。 所以,岸边的海浪应是以水平动能为主,形成海浪大、势能也就大、波高也就越大、海浪转变为向前的“动能”就越大,与“后退”冲来的海水相遇后“翻滚”的浪花就越壮观。 2、深海海浪和潮间带海浪的特性比较: 2.1 v& X* p2 p! k: v: m众所周知深海海浪几乎全是水质点的“垂直”上下的“震动”,水平方向只有很小的“位移”; 而潮间带海浪受海底地貌的影响,产生了既有“水平动能”又有“上下势能”性质变化了的海浪。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特殊”现象,是受潮间带海底地质结构的影响才变得非常复杂和多变。 2.2+ t, U3 C% r; n1 ]% v) j0 R8 E 深海海浪在垂直面上就是水质点上下简单的运动,是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变的过程; 而潮间带海浪在垂直面上进行分析发现:上一层海浪水体“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直至势能耗尽”。而底质海水不断后退,抵制上层前进的海水,同一个界面上下层的海水流向相反。 2.3 : \9 S+ D& u* y. I8 g深海海浪几乎附合“波”的所有物理特性; 而潮间带海浪虽然复杂,在底质结构简单的局部却又显现出其“简单”的一面——那就是不管气候条件和风向如何,地理位置如何,海浪的波浪方向只朝着一个方向——陆地的方向永不停止,只是大小在变化。 3、潮间带海浪发电的工况: 3.1+ R) I+ j5 A y' `, T 本技术的安装图示:下图是本技术固定在坡度大于30°的海床上进行发电的图示。 提请注意:此时的“发电单元”有一个“仰角”。
3.2e3 i! _% E6 I$ s 图示的说明: 3.2.1; b; U5 O# c9 v4 I 图中1是在海床上固定本技术“发电单元”的立柱。 3.2.24 V# O- a# i$ X: w5 u% @; U8 ^ 图中2是指示灯。 3.2.3! w: ?5 [; C, C3 a) x# i% B& t& P 图中3是本技术独立的发电单元。 3.2.46 n" `8 V3 K7 R9 K3 `& V 图中4是代表最低潮位线。 3.2.5! L. [' Q+ i* s 图中5是代表最高潮位线。 3.2.6 ' ?) R+ P- `% M. e图中6是海浪“波形”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波一波的海浪“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使发电单元旋转发电。 3.2.7 0 x3 Z9 I$ o" R( d7 i/ G图中7是表示海岸底质的地形:可以看出,平坦无礁石可使海浪不会产生“无序流动和漩涡”,只流向岸边。 3.2.8; l/ N* b& F, Y% K 图中8是底层海浪后退水流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后退的底层海水与上层前进的海水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