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面壁深功 于 2024-8-30 06:22 编辑
激光清洗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清洗中的使用要求 1.0 引言 新能源汽车电池,特别是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油脂、金属碎屑、粉尘等多种污染物的附着问题。这些污染物不仅会降低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还可能引发短路、热失控等安全隐患。激光清洗技术,以其高频高能的激光脉冲特性,能够迅速且有效地加热并汽化或剥离电池表面的污染物,实现高效、精确且非接触式的清洗,尤其适用于具有复杂形状和精密部件的电池,确保了电池内部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0 激光清洗工艺要求 2.1 清洗前准备 2.1.1 初步清洁:去除电池表面大块污垢和松散附着物,减少激光清洗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提高清洗效率。 2.1.2 表面检查:细致检查电池表面,确保无裂纹、凹陷等潜在缺陷,防止激光清洗过程中对这些区域造成额外损伤。 2.2 激光参数设置 2.2.1 参数调整:根据电池的具体材质(如金属、塑料等)及污染物类型,精确调整激光器的功率、脉宽、频率等关键参数。 2.2.2 能量密度控制:确保激光能量密度适中,既能有效去除污染物,又不会对电池基材造成热损伤。 2.3 清洗路径规划 2.3.1 路径设计:利用CAD/CAM软件规划清洗路径,确保电池表面各区域均匀覆盖,避免遗漏。 2.3.2 路径优化:结合电池的形状和尺寸,优化清洗路径,以缩短清洗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4 安全措施 2.4.1 个人防护:严格遵守激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2.4.2 紧急防护:设置安全光栅、急停按钮等安全装置,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切断激光源,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 3.0 具体工艺要求 3.1 清洗效果:清洗后基材表面应裸露无遗,颜色均匀一致,无异色现象,符合特定颜色要求标准(如比色卡<1a)。 3.2 电气性能:清洗后的接触电阻应控制在≤0.15mΩ以内,确保电气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 结构保护:清洗过程中严禁烧蚀电池的其他结构部分,以保护电池内部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3.4 残留物控制:清洗后电池表面应无粉尘堆积,且不得残留长度大于350μm的金属异物。 3.5 作业环境:作业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避免引入油污、水渍等污染物。清洗设备应具备吸尘、除烟功能,确保无粉尘逸出,保持作业环境清洁。 3.6 清洗精度:清洗位置和形状需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精确控制,如距边不大于1mm,清洗区域长方向不小于铜排公称宽度等特定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