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行业现状态是国际以大型高端机型为主,迪尔、凯斯纽荷兰、克拉斯三大巨头齐飞;国内则以小型低端机型为主,近年来响应国家号召,为享受国家政策补贴,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可大浪淘沙,能经过市场的考验活下来的企业屈指可数。尤其今年国三升国四,制造成本上涨,国三库存积压,国内农机企业哀嚎遍野,作坊式企业陆续更迭,或削砍项目,或倒闭。有人说,咱们的农机质量怎么就做不好。
; Y) o: y. u5 y2 H `, ]/ r; e5 o5 ^/ X/ Y% E0 Q7 I
看看产品质量好的企业:迪尔1837年成立,凯斯1842年成立,我们还是清朝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的三年前,人家就已经专注于农机行业,改革开放我们镰刀刚刚能人手一把的时候,1977年的1400系列凯斯联合收割机已经可以实现机收,迪尔拖拉机的可靠性已经超越我们现在同级别的产品了。8 F7 C9 P- ~4 O6 g
' F- J( ]4 q, K- [/ H反观国内,都是速成产品,小型拖拉机,收获机,选择市场“爆款”买一辆,或新车,或二手,三个月测绘,四个月试制,五个月小批量试销,旺季之前直接大批量,可靠性实验没时间做,结果自然是市场服务问题反馈一堆,丢了老百姓的口碑。* w! E, m f- U4 \& ]0 `
" J) o ~ D2 ]' j% o& e你回过头也能理解领导层,小企业不能给你两三年的时间去打磨一款产品,即使是小型产品,大型高端产品一般企业没那实力,更不用说。领导层要看到投入和产出,并且时间越短越好。
; \3 k$ \( \1 H1 N( I0 Z7 @0 F
2 {+ O3 B' @5 o2 O突然想到一个未经考证的行业内的传说:小日子过得挺好的日本企业久保田水稻联合收割机,一款产品能在3-10年间在全世界各地水田做试验,完全验证产品后再推向市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 }! F$ N2 A1 L) |
6 l$ w. ?3 c' \/ T2 f! M
正视自己的差距是超越的第一步。0 Z3 J) s% S* E' s! n' K: Y
7 c. ~* F6 [% u1 ^
目前以雷沃、东方红、中联等为首的企业正在努力缩小与国际高端品牌的差距,但是否能突破技术壁垒,甚至在某个方面实现弯道超车,我们拭目以待。 _( P* A4 ^" H, _
: ~4 D- f, z1 P* Z6 J6 o
7 P3 n' K+ \: @- O1 t7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