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一届的校园招聘,HR们发现毕业生变了。 7 M5 @) C T9 q4 Q2 I
从前,在提问环节,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公司的晋升机制、岗位的发展空间以及薪资福利问题。而现在,校招宣讲会上,他们还大概率会加上:工作强度怎么样、加班有没有加班费。 ) A y* |0 V. d6 l9 K/ ^1 s
都说就业越来越卷,但地狱模式般的就业形势下,这届毕业生依然有自己的坚持。
- s1 R1 ?, y5 O% T; Q! F2 _
前程无忧《2023校园招聘白皮书》显示,毕业生找工作最看重的因素中,前四名分别是成长机会、工作与生活平衡、相互支持与信任、公平公正。 简而言之,发展前景依然可贵,卷生卷死的话就要考虑考虑了。
: o: C& `6 o b
对此,应届生的答案非常坦率。一名2024届毕业生告诉新周刊:“在毕业生眼中,WLB(Work 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要程度已经超过薪资了。”还有的应届生,拒绝了好不容易才收获的第一个offer,只因公司是单休制度。 / }& `% D' C1 [( V, P6 n( |& i9 y
与85后、90后甚至95后那些表现得更“傻白甜”,但也屡屡被批判一代不如一代的大学生相比,当00后走上职场,这届年轻人已经不会为招聘企业花里胡哨的宣传所轻易打动。
! q- ]' [2 i7 p& C3 i' p
他们在社交软件上搜索劳动合同、五险一金的相关知识,也会翻天眼查、企查查和脉脉这样的网站,学着辨别一家公司是否靠谱。企业跟他们谈努力、忠诚,而他们更关心有什么福利、加班多不多,努力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回报上。 4 d: |" p' ^: C# r6 z) @' X
“只会画饼的宣讲会,再也不想参加了”; f1 A: k0 u/ \- f& S4 v; {
参加校园招聘究竟有多磨人,大学生会在各种社交平台发帖告诉全世界。
$ B% p$ h6 Y% v/ I- i. z7 e
倒也难怪,当有的人花几天时间去听招聘方的宣讲会,期待能在线下“捡漏”岗位或弥补一些信息差,结果到头来才发现:有的企业现场开放的岗位根本不是自己想投的;有的企业只是宣传自己,并不收取简历。想要得到一个面试机会?自己去官网申请吧。 1 ?7 k- e7 o* ]% A9 r% [( x
校招宣讲会能为大学生提供与HR交流的机会。(图/《沉默警报》)
( ]3 h. d, A$ B" z$ [. @; e$ y
而在网上海投了几百份简历之后,得到一个面试机会甚至还算不上过了第一关。通常而言,“先笔试,后面试”是不少岗位的基本操作,想见HR的面,你还得“考试”。 7 s& N$ \' ~6 v# x$ \7 g# N+ x x
但也有应届生吐槽,现在一些企业在笔试环节就“玩出了花”来。除去考查专业知识的笔试题,还时不时附加上百道性格测试题,有时前脚刚刚“交卷”,在下一家公司发来的题目中又会和熟悉的题目再次见面。
3 M5 `+ W } y/ w/ {& B
做测试“做吐了”的大学生,也只能上网抱怨:“反正测评题库只有那几家,建议笔试设置成统考,公司筛人效率更高,我们也好省出时间去准备那些真正有希望通过的面试。” ' L x' c9 ^4 X8 w) @
这样黑色幽默的吐槽,甚至有几分现实主义——一家5000人规模的公司的HR告诉新周刊,在岗位需求数量为100个左右的情况下,他们每年校招能收到超过10000份简历。 这意味着,历经群面、业务面、HR面,求职者需要漫长的过五关斩六将,而最后能拿到offer的人也堪称凤毛麟角。“00后投200份简历面试70家终获offer”,这条能轻易让正在秋招的大学生破防的热搜,显然不是孤例。
( n9 x4 p; i3 a& f8 f9 _
大学生吐槽秋招。(图/小红书截图) 9 T( ]$ U$ q+ z9 K z! |
即使求职竞争激烈,毕业生也想在有限的范围里,尽可能做出最好的选择。福利要自己去争取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