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股市,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日本股市创近33年新高,一边是越南VN指数下跌超过30%,仅次于俄罗斯。
与此同时,越南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相当惨烈,GDP增速、出口额等多项数据几乎创下历史新低。
这个曾经扬言要取代中国的国家,正在迎来至暗时刻。 01 越南近期的数据,跌麻了。5月,越南商品进出口总额约558.6亿美元,同比下跌12.3%。 其中,商品出口额约290.5亿美元,同比下跌4.3%;进口额约268.1亿美元,同比下跌6.4%。
今年前5个月,越南进出口数据也不乐观,商品进出口总额约2625.4亿美元,同比下跌14.7%。
其中,出口额、进口额分别同比下跌11.6%和17.9%。 原因是,今年以来,越南主要商品出口同比出现暴跌。2月份,越南电子产品出口额累计下降10.9%,纺织品出口额累计同比下降16.6%。
这对于极度依赖出口的越南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图源:华尔街见闻
出口很快传导到GDP数据上。
今年一季度,越南GDP同比增幅只有3.32%,创下十年以来新低,甚至低于新冠肺炎疫情初始年份2020年的3.68%。
2014-2023年,越南一季度GDP同比增幅情况/数据来源:越南统计总局 屋漏偏逢连夜雨。
一场自去年掀起的金融反腐风暴,愈演愈烈,甚至波及到经济基本盘。
当时,越南政府开始全面审查各债券发行企业,包括房企业,并逮捕了越南华人女首富张美兰,理由是她的房地产公司涉嫌在2018-2019年期间非法发行债券,筹集了数万亿越南盾。
张美兰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前脚还叫李嘉诚重仓越南,后脚就踏进铁窗了。
与此同时,热钱涌入,越南的房价涨声一片,甚至到了失控的边缘。 2022年上半年,胡志明市房价涨幅超过20%,均价三万五,接近杭州的水平。对此,越南政府立马收紧信贷政策,楼市温度骤降。
到了今年一季度,超过1800家房地产开发商被迫暂停运营。 连锁效应排山倒海般呼啸而至。 去年,越南 VN指数下跌超过30% ,仅次于深陷俄乌战争泥淖里的俄罗斯,其中,原材料、房地产、钢铁行业跌幅最大。
5月26日,越南VN指数报1060.81点,相比去年5月又跌了近300个点。人比人,气死人。日经225指数当日报30916.31点,创下近33年来最高。
3月份,标普全球越南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跌破50大关,达到47.7,整个宏观经济层面不太乐观。
究其原因,倒也简单:
第一,全球的日子都不好过。 欧洲经济持续衰退,美国经济从滞胀步入结构性衰退。几个发达经济体势必要减少进口,越南躺枪。
第二,越南又是个过于依赖出口的国家, 去年一年出口额占GDP的比重高达90%以上。这个比重,美国仅12%左右。
第三,越南的国内市场还相当不发达, 正如路透社所言:“海外需求正在下滑,疲软的内部需求又使该国没有多少对冲。”
于是乎,山崩地裂。
02 那么,越南还会持续对中国带来产业转移的竞争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分析越南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优势和劣势。
越南的内部优势很明显。它和中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此前,越南提出要在2045年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因此,经济建设会长时间摆在第一位,遇山开路,遇水搭桥。
其次,越南人口规模优势明显。
越南地不算大,但人口即将过亿,且人口年轻化程度非常高,给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根据2019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当地15—64岁人口占69.3%,65岁以上人口占比7%(在中国,这个数字是13.5%)。
再者,越南开放程度非常高。当地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非常大,具体为4年免税、9年减税或2年免费、4年减税。
一般来说,在税率20%的前提下,外资企业的平均税率为12.3%;再者,越南已经加入WTO、东盟、RCEP、亚太经合组织等等,日益融入世界,并在各个协定之中来回穿梭,为当地企业争取更多的关税优惠和自有贸易。
外部优势方面,越南非常走运。一边是中国企业出海选择,一边是跨国公司产业链重构落子。
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利润、规避贸易壁垒等都是原因。疫情,又让这个过程提速。
越南,迎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时至今日,贸易战似乎还没有结束,疫情又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中国的劳动力优势,随着工资的抬高而渐渐消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2021 年,工厂平均工资涨了一倍,从每年的4.6万元,涨到9.2万元。
因此,制造业回流中国,不太可能。 但就是天上掉馅饼,越南也没有接住。
最让人诟病的,或许是越南工业基础太差,而且过了这么多年也没补上来。 别看现在越南能承接精密仪器、机械及电机设备的订单,那都是三星等外资企业打的底。如果这些企业一旦撤走,越南只能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次,越南目前的市场机制、金融体制等也不成熟。热钱涌入炒楼之后,又是急速降温,抓企业家、收紧信贷,手忙脚乱,毫无章法。对此,外资望而却步。
路透社数据,今年前7周,外商对越投资减少了38%。 03 越南制造,难以取代中国制造。
一个国土面积只有32.9万平方公里,还没云南省大的国家,去年GDP增速8.02%,创1997年以来新高,但总量只有40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8万亿元),和广州相当。
去年一季度出口额亮眼,但也就是超过深圳——一个城市的体量。
越南太小了,无论哪方面的数据,都只能跟中国的一个省甚至一个地级市相提并论。
取代中国,完全是天方夜谭。 不过,在“越南取代中国”的舆论喧嚣中,倒可以做些有意义的事。
比如,国内企业将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过去,凭借当地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政策优惠,在微笑曲线两端赚取更多的马内。
比如,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企业将货物中转再运往美国。越南,就是非常合适的转口贸易地。
《湾流经济评论》认为,唯一需要担心的,不是越南,而是包括越南在内的整个东南亚。 近些年,中国企业不断征战东南亚,光汽车企业就有好几家,从某种程度上夯实了东南亚的工业基础。
据媒体报道,前段时间,王传福现身越南,与当地相关部门探讨在越南投资建厂相关事宜。
比亚迪官方回应:“王传福此行希望在越南进一步发展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关于比亚迪在越南的投资建厂,我们会充分考虑,进而做进一步决策。”
更早时候,吉利收购宝腾49.9%的股份,并带领这个马来西亚的“一汽”扭亏为盈,一举在东南亚站稳脚跟。
不仅是这两家车企,上汽名爵、哪吒、长城、奇瑞等都出口东南亚,部分车企还在当地建厂。
若干年以后,东南亚国家在外商投资下,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链基础日益牢固,配合东盟、RCEP等多重关税优惠,或许就会形成新加坡研发,马来西亚、越南等其他国家制造的格局。
这不就是妥妥的“深圳研发,东莞制造”模式吗?
原来,东南亚,是在复制大湾区,抢东莞“世界工厂”的饭碗。 那么,媒体喧嚣的“越南取代中国”,不就是东南亚取代中国吗?
越南只是东南亚国家里的崛起新星,恰好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在大众视野,恰好成了东南亚的代表罢了。
彼时,如果国内的产业升级受阻,将会面临制造业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这会造成两种僵局:
对于沿海地区而言,之前迁出低端制造业、小作坊,以便腾笼换鸟,却在无意间破坏了极具韧性的“草灌乔”产业生态。
微观层面上,小企业被迫转移或停产,多个家庭面临生计问题。宏观层面上,整个产业都有可能就此衰落。
牛仔裤之都——广州新塘就是例子。 此前,当地因为环保问题转移了小作坊。如今,当地又要擦亮“新塘牛仔”名片,但牛仔裤企业已经不愿意回来了。
对于内陆地区来说,地区封锁仍然存在,市场资源配置门槛仍然很高。
因此,当地即便劳动力成本低廉,能吸引到的沿海产业转移也相当有限,恐将错过发展的契机。
整个过程,正如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在接受《南华早报》记者采访时的回答:
中国产业向东南亚转移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改革开放时期大量企业涌入中国。
但是,我们必须对越南出口总额超过深圳(2022年一季度)保持警惕,我们必须解决的真正问题是制造业必可避免的升级。
“我们不能简单地告诉企业 ‘不要去’,而是要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以促进企业向价值链上游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