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在小说《神秘岛》中写道:“总有一天,水可以被电解为氢和氧,并用作燃料,而构成水的氢和氧……将会成为供暖和照明的无限能源。”
149年后的今天,无限能源正在照进现实。近日,两桶油接连发布重磅消息,中国石油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突破,中石化官宣下一个世纪大工程“西氢东送”。
这意味着,大规模、低成本、远距离氢能运输不仅是一纸蓝图,我国氢能行业进入“新纪元”!
抢滩氢能第一城,剑指10万亿
氢,作为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储量之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其清洁、高效等诸多优势,因此,氢能源,成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发展绿色经济重要驱动引擎。
2023年,光伏退补已5年,电动汽车正式退补第一年,政策层面需要找一个未来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氢能产业,正是未来之选。
中国已是产氢大国,根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结合近几年新增项目情况,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统计测算2021年全国氢能产值规模超过3100亿元,预计到2050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元,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目前,交通运输领域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并逐渐向储能、工业、建筑领域拓展,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城市正争相布局,抢占氢能发展制高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36个省级市级地方出台政策发展氢能,年经济产值规划超过10万亿。
从省份来看,企查猫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氢能相关存续企业达到397家,领跑全国。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河北、浙江企业数量超百家,湖北、河南各有98家、92家,四川89家,与广东一同构成前十阵营。
值得一提的是,2018-2022年氢能相关企业增长总量来看,依然是广东、江苏、山东三省增长最为迅猛。
榜单名列前茅的省份不乏首批国家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所在地,即上海、北京、广东、河南、河北五大城市群,既然选为示范,发展氢能产业理应具有明显优势。
例如,广东、北京、上海的氢能产业链相对完善,产业配套、基础条件具备领先优势;山东、河北等地是国内主要炼化工业区,在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生产上具有优势,因此也是我国产氢大省。而由于制氢优势,河南把加氢站建设列为重点项目。
这5大城市群地区也是发展氢能的主阵地,目前已公布了98项2023年重点氢能项目,其中76项总投资额达1385.83亿元,保守估计98个氢能项目总投资额将超1500亿。其中,河南以55项高居榜首,河北以36项位居第二。
全国50%加氢站也集中在5大示范城市群,截至2022年,国内共建成投运加氢站274座,广东、山东、江苏分别以47座、27座、26座位列前三。
从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炉,氢能在能源体系的地位一提再提,氢能产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氢能相关企业数量也迎来爆发增长。
具体到城市,企查猫数据显示,2022年,十强氢能相关企业数量合计950家,约占全国比重一半以上,北京、上海、深圳领跑全国,5年内氢能相关企业增长总量十强城市与2022年十强一致,排名变化不大。
从产业链布局来看,上海、北京、深圳实力雄厚。
其中,北京跑出了“氢能源第一股”亿华通,号称下一个“宁德时代”,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拥有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海珀尔加氢站。
上海,凭借国内氢能企业数量多产业链齐全,“氢能第一城”之势初现。在电堆及系统方面,有江苏清能、上海电气、爱尔铃克铃尔等头部企业;核心材料及关键部件领域有苏州擎动、上海济平等企业;氢气及加氢站环节有上海舜华、上海氢枫、富瑞氢能等企业。
同为一线城市,深圳氢能产业链中下游已初具规模,并且发挥高新制造业的优势,46%企业在燃料电池、电堆及相关材料板块布局,30%企业在氢气制备、储运、加氢站设备开展业务;32%企业专注于应用端市场,包括整车、运营、检测等;约13%企业供应装备设备和上游零部件及材料。
例如,深圳燃气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家单位开展天然气管道掺氢科研攻关,目标三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雄韬氢雄等配套燃料电池的商用车已在全国各地投运;以通用氢能、长盈精密、贝特瑞研究院等企业领头,在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核心“卡脖子”领域加速关键材料和技术的自主化和产业化。
中西部仅有武汉、成都上榜。成都目前形成了从整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关键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加氢及应用一体化的产业链。
武汉集聚40余家氢能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具备了氢气的制储运、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等全产业链资源,拥有一批氢能科研团队众多技术研发资源。
细究上榜城市,有意外之喜,近段时间以烧烤横扫全网的淄博,低调跻身了氢能十强城市,背后离不开氢能产业链上的质子交换膜龙头企业——东岳未来。
此外,淄博拥有齐塑环保氢气充装项目,两条充装线日产3吨燃料氢,约满足200~300辆氢车用氢需求;齐鲁石化首套氢气压缩充装项目等除满足本市需求外,已能够向周边城市供应燃料电池氢气。
淄博还引进了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德国林德公司等企业布局制氢、用氢设施设备制造等业务,填补淄博涉氢装备、加氢站建设等空白环节
上榜的济南、淄博、青岛与潍坊组了一个团——“氢进万家”四个参与城市,正在建设的氢能高速“济青高速”将四个城市链接在一起,协同发展。
榜单之外,还有哪些潜力城市争夺氢能第一城?
美食之都盯上氢能第一城
或许,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佛山,这个以美食、传统武术、小家电名扬海外的新一线城市,在发展氢能产业上跑出“佛山速度”,甚至领跑全国。
2021年,“广东城市群”获批为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时,明确了由佛山牵头,联合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阳江、云浮、福州、淄博、包头和六安等城市。
不是省会广州,也不是双区驱动的深圳,凭什么是佛山领头?
谋划氢能产业,佛山,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2009年,正值燃油车的高光时刻,销量高达1364.48万辆,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马斯克还在向各位硅谷大佬证明电动汽车的未来,而佛山却开始积极谋划布局氢能产业,在南海区引进广顺新能源燃料电池空压机生产项目,规划建设48平方公里的仙湖氢谷。
如今,仙湖氢谷引进多个院士团队和10多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0多名科研人才,培养1300多名氢能产业技能人才,吸引国家电投、康明斯、重塑科技、美锦能源、清能股份等多家企业相继入驻。
氢能项目也在佛山“批量落地”,今年2月,佛山集中签约8大氢能项目,康明斯、国电投、优社动力、环华氢能、瀚蓝氢能等公司在佛山的项目基地开始投产,预计将为佛山带来产值超400亿元。
此外,佛山多年来筹办全球顶级大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国内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
每年,国家部委、联合国机构代表、氢能领域院士、国内外领军企业来此交流技术,商讨行业标准,达成产业合作,而佛山,化身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搭建深度交流的平台。
前不久,佛山举办了2023年世界氢能技术大会(WHTC),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覆盖面最广的氢能顶级会议,被誉为全球氢能“奥运会”,现场签约16个项目。
掌握先发优势,借助国际化视野,佛山建成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三大氢能产业基地,构建起国内最完善的氢能产业链。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佛山市氢能源产业链全景图谱》,佛山不仅上中游的氢气制氢、氢储存、氢运输、加氢站、氢电池等领域有企业布局,而且下游氢能源应用场景广阔。
目前,佛山建成并运营了加氢站15座,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国;开通氢能源公交线路28条,投运氢燃料电池汽车近1400辆,氢能终端应用推广规模全国最大。
以上使得佛山跻身氢能产业重点城市,比肩北上广深,但让佛山担任“广东城市群”的牵头人角色,离不开佛山的协同发展意识。
“广东城市群”中的云浮,十多年前,佛山与其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即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曾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
依托这一产业园,佛山、云浮联手跨区域布局氢能产业,引入加拿大氢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半自动化生产线,共建氢能基础设施配套网络,搭建氢能产业链,助力云浮从氢能产业荒地变身氢能产业高地。
云浮之外,茂名作为“南方油城”,拥有良好的化工产业基础,制氢、储氢装备制造到管输系统,基础配套完善,且其石化项目会产生化工副产氢,有望带来大量廉价氢源,辐射整个华南的氢源供应基地,从“油城”华丽变身“氢城”。
去年12月,华南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装置成功产出合格的99.999%高纯氢,首批氢运向了佛山的中国石化佛西加氢站。该项目日产高纯氢能力达6400公斤,每年可向社会供应高纯氢2100吨。
此外,“广东城市群”囊括了5省12市,佛山不仅要在省内牵好头,还要跨省协作,而每个城市各具特色与优势,如何在资源禀赋、产业链构建及应用场景等方面互联互补,真正打造出国家级示范城市群效果,任重而道远。
佛山市发改局提到,佛山将正视技术迭代快速给推动落实示范城市群项目带来的挑战,组建城市群项目专家委员会,加强专家委员会在技术指标确立、项目遴选、制度创新、重大关键问题决策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同时借助专业支撑机构力量,加大跟踪调研和研讨密度,协力调整示范城市群实施方案。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一个没有天花板的产业,一个城市,拥有了产业链上下游任一个细分行业,都将换来千亿级别产值,已成为城市的下一必争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