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nsigne 于 2023-3-4 14:08 编辑
提起公牛,这家插座巨头身上似乎载着不少荣誉,诸如十户九公牛、插座领导者,就连高瓴资本都直言公牛有着极强的工匠精神。这些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1996年,公牛推出插座专用按压式开关,有调研数据称,即使到2021年,中国市场九成以上的插座的按钮开关,仍然使用公牛当初设计的按钮模型。
但这两年,一向有口皆碑的品牌也渐渐失去曾经在消费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根据公牛2022年半年报数据,2022年上半年,公司电连接业务实现收入33.56亿元,同比增长12.30%,收入占比为49.08%,占比较2021年年末下滑2.7个百分点。
数码、智能家居、便携充电……原本专注插座的公牛,终于开始着急了。
公牛开始品牌“不自信”了
一个很明显的转变,几乎在市场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公牛突然加大营销力度。
公牛在成立之初,就曾靠着让利于经销商的方式,将广告牌贴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时至今日,以公牛在插座领域高达60%以上的市占比,如此大笔的营销费用实在令人费解。但细究起来,公牛大笔铺设市场前端,未必是为了本身的主力业务。
一直以来,插座业务在公牛的营收占比中都居高不下,常年维持在50%以上,加上墙壁开关,2016年到2019年这两项核心业务累计在营收中占比分别为91.76%、88.02%、84.51%、81.34%。公牛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尤其是这几年房地产陷入可怕的沉默里。
不管是数码产品、智能家居,还是新能源、便携式充电,公牛想要在新的赛道再次起飞,旧日的光环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以数码为例,2019年-2021年,公牛数码产品的收入从3.57亿元涨到3.73亿元,两年仅增加了1600万元,2021年公牛数码收入仅为绿联同期的10.8%。
这个领域拥挤不堪是必然的,一边是各大手机厂商,一边是以绿联为首的数据线巨头,公牛的出现毫无水花也是意料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公牛的跨界到目前为止,基本都是这种前后夹击的状态。
智能家居赛道被传统家电品牌以及小米等科技公司瓜分;充电桩除了车企,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和云快充份额分列前四,CR4合计市场份额达到74.24%;便携储能前四大玩家,分别是华宝新能、Goal Zero、正浩科技、德兰明海。
总之,公牛在其他新领域仿佛失去了立足之地。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自身行业早就根深蒂固的公牛,突然热衷于高投入营销。从制霸插座行业,到游走其他市场无处容身,公牛多少有些怀疑自身多年建立起来的品牌辐射能力。更关键的是,公牛原本的业务真能高枕无忧吗?
事实上,这些年的公牛渐渐忘记了品牌最初用技术与质量所凝练的“工匠精神”。据2022年三季报可知,前三个月的营业收入104.74亿元,研发费用4.07亿元,占比为3.86%,历年情况来看,公牛集团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来没有超过4%。
尽管曾经的积累足够让公牛在很多年里依旧地位稳固,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期间,又不断有新的企业进来搅局。最典型的例子是小米,早在2015年,小米推出了首款插排,售价仅为49元,凭借年轻化的设计、更低的价格,小米数据显示,该插线排上市第一天就卖了24.7万只,等公牛反应过来时,上市仅3个月的小米销量已达到100万只。
商业世界里,类似偷袭珍珠港的故事从来屡试不爽,或许是公牛的日子过于安逸,才在最合适的时机丢失了忧患意识。时至今日,它不得不再次拾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