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看到社友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不是什么正经的理论,我姑且一说,您姑且一听。
$ [) Z. F" Q* L/ t+ |
& B/ w2 D# l4 O4 |- a) Y t 学习方法按流程来算,大体上是两种:一种是阶段计划法,一种是实时目标法(名字都是我瞎起的,不必纠结)。
& B; T& Y* O& f
$ H/ D$ f/ W" O, X( G: I/ i/ ? 阶段计划法很好理解,就是按部就班的学习,“从入门到精通”那种,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方法。该方法的特点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学到的东西比较踏实,知识之间没有明显的断层,不会突然出现理解障碍,缺点是缺少实时的奖励反馈机制,容易中途放弃——比如那些下了决心要学外语或其他技能的小伙伴们,一定深有体会。偏理论的知识普遍适合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和分享,这是我们最熟悉,也最抵触的方法。
' S% D1 I0 S3 P* H
4 T; W0 `( }2 H, E 实时目标法是我们大学和工作阶段最常用到的方法,用到什么学什么,未必需要知道其背后的原理,优点是“实用”,即时解决当下的问题。当然,这样的方法缺点也很明显,实时获得的知识不系统,缺少上下层的知识辅佐,很容易成为孤立的知识点。软件和技能类的知识适合这样的方法去学习,也是我们大脑最喜欢的方法。, H6 w. V# N$ w
7 R1 [' p( |( @1 J: i 其实学习的目的无外乎两个——生存和提升。实时目标法适合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阶段计划法则适合提升自己,甚至跨越阶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1 {$ H1 B( x6 _+ k) p8 q9 S1 t& I; S. M
理想的状态下,在阶段计划法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用实时目标法来加以强化,才是学习的最终极奥义。可惜的是,现实中能够具备这样教学能力的“师者”并不常见,能实现这样目的的教材更是鲜有发现,而对于学习者而言,如果具备这样的能力了,就已经成为同级别人中的“学霸”,而因为学霸和学渣理解问题的高度、角度和深度都不一样,所以学霸的方法对学渣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 K4 }3 y- v; Z! s
+ t0 p! k2 Q! T2 G' B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是师是徒,掌握了高端方法的人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小圈子,且游离在大众生存圈之外——就像是资本在“自然”淘汰弱者。学习方法从一个不起眼的“学习习惯”变成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墙”,我们求职时的四处碰壁,表面上是个人能力在横向对比中的失利,实则是个人学习能力的不足在自身纵向发展中落后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企业都知道“学历≠能力”,却还是执意要找高学历的求职者——因为那一张或许只够擦半个屁股的学历证书,却实实在在地标志着一个人在那一个阶段的“学习”能力。8 g. S1 ^ W" w$ W) l/ l3 {
3 N& M" q) g1 ~/ Z6 B0 M5 z# | 与不上手就看不出所以然的工作能力不同,学习能力是可以通过大学的学历证书来相对量化的。而工作能力则是可以后续培养的——只要这个“新”人的学习能力足够就行了,短时间内成为这个合格的螺丝钉是没问题的。8 s3 S! F! Z( d
) e9 O- K% K" B. F+ z9 M
与学习方法对应的是建设个人的知识体系,很重要却又很难说清楚(于我现在的表达能力而言),属于是一种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的东西。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是“思维导图”,但思维导图是一种呈现体系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体系的建设本身,背后还是需要对知识思考和复盘。
' {5 a" B9 K5 E2 k
, u4 c5 H6 h4 G% f' |# o9 [ 近期有个梗叫做“正经人谁写日记呀”,但是工作日志或者学习笔记,确实是建立知识体系的最快捷的方法之一,属于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一个人的码字能力,有人靠天赋——比如李白、鲁迅这种核弹级的;有人靠努力——比如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靠坚持十年的“手抄书”,开始步入码字党的行列。而努力是量变,努力背后的思考才是引发质变的东西,让知识从离散的点,变成了一种能够自我完善的体系。1 M* C9 { }! [3 v
2 m( Z( E4 t& E0 z- Z" N" n' U 转行到教育行业,有个人喜好的原因,也有现实生活的无奈,这大半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学习相关的问题。现在,只能说对学习方法有了自己的思考,但对于知识体系建设,还处在摸索中,也许未来能有机会做一次真正的“知识体系建设”的分享也说不定哦。5 ^' i/ g& V s
/ [' R: N1 a) e 以上。
4 y) ]1 t' H( s8 i! @2 b! s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