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套
0 i1 ^$ }* o" P严格意义上,这东西才是我们要关心的真正摩擦副。就是套嘛!活塞环/活塞兄弟赖以撒野的环形套桶。 一般来说,这时候,就没铝啥事了,但还是有个别牛的厂家号称研制出了硅铝合金的缸套,但这只是少数了。论抗磨这回事,还得是铁与钢。 先看看气缸套有哪些材料构成,主要是含硼合金铸铁、含磷合金铸铁以及含钼镍合金铸铁等等,加入这些合金材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气缸套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活塞曲轴太用力了,套子不硬点,容易破。 介绍材质的目的是让大家从润滑油里发现,哪些金属元素可能会被磨下来。同时,也告知大家,材质本身的耐磨性对油品的选型有很大的关系,不耐磨的材质,很快间隙就磨大了,那结局就是你们都熟悉的,串气、烧机油等巴拉巴拉一大堆的问题。 但,对于润滑来说,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摩擦副的表面,事实上,所有人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因此气缸套的生产有一套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来说是按照粗镗一半精镗一精镗一珩磨的工艺流程来加工。前面的流程我们就不研究了,只看最后一道工序,珩磨,珩磨(音横,但喜欢被大家说成“航”)是最后一道工序,但却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一般还会分成粗珩以及精珩等工序,就像雕刻艺术作品一样,越接近成品,越需要精细的活,费时、费力、费神。这东西原理也一样,毕竟这是体现制造水平的关键零部件。 在工艺上,通俗点,就是拿1个圆柱形的旋转刀具去磨气缸的内表面,作出最后的成品,以下是图。 通常意义上大家都会认为气缸套应该越光滑越好,即表面粗糙度能多低就多低,这样摩擦就小了,磨损也小。还有人会说,国外的发动机水平工艺高,粗糙度怎么怎么低,国内的发动机就不行。但: 在这个领域,恰恰和大家理解的完全相反。 乱入一个基础知识,不论看上去多么光滑的表面本质上都是凹凸不平的,就看你放在多大的镜头下看,只有这个前提存在,摩擦才会产生。否则,润滑油这学问就基本可以荒废了。而描述这种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习惯上写作Ra。惯常的方向是向表面粗糙度低而努力。 缸孔的珩磨工艺早期气缸套的珩磨工艺,确实是向光滑使劲的。但很快,大家就发现,这样是完全不行的,为什么,因为光洁度太高,上面不能留有润滑油,没有油的话,铁对铁,一旦高速运动起来,那就是干摩擦,缸套就会越磨越滑,越磨越亮,导致缸套过早失效。还会造成一个专业现象,叫“缸套抛光”。 所以,很显然,并不是表面粗糙度越低越好,在降低粗糙度的同时,必须确保有一定的残留油品。这时候,就是新技术登场的时候了,也就是大家现在最常用的所谓平台网纹珩磨,就是通过珩磨,在缸孔表面形成一些细小的沟槽,这些沟槽有规律地排列形成网纹,并由专门的珩磨工艺削掉沟槽的尖峰,形成很多微小的平台,这些平台具有较好的支承率,可以起到抗磨作用,而沟槽则起到储油作用,所以要求平台的表面光洁度要低一些,而沟槽则可以适当深一些。 3 H) Z( F5 @1 E1 }9 i# l
看下图更好理解,点击放大,保存下来,这图绝对有用。 图2 第一个是没进过珩磨的,可以看到,粗糙度太大,高高低低的。第2个是粗珩后,然后是精珩后,最后一个是平台珩磨后的样子。最右侧是表面放大图。大家会看到,这样磨完后,表面会有一定的的网纹空间,主要是沟槽,而这些空间呢,就给润滑油留下了很大的生存空间。 制作完成的网纹结构外观如下: 图3 网纹与网纹交错,相互有夹角,连续交错的网状沟槽则便于机油在整个缸孔表面均匀分布。众多的小平台有利于高强度油膜形成,还具有回油功能,使缸孔和活塞环之间形成液体摩擦,这会大大降低摩擦功的损失,从而带来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我知道,有人说,“对,这就是机油消耗大的本质原因”。 先说结论,平台网纹珩磨是为了降低发动机机油耗的,不是增加,如果没有这个工艺,油耗会随着缸套抛光而更快的消耗,对于没有使用平台珩磨的缸套来说,磨合期机油环刮不干净是大概率事件,机油耗相当大。而且会严重影响发动机性能。很多没采用平台珩磨的老发动机磨合期都比较长,目的是借助磨合的力量达到出现平台的程度,相当于靠实际驾驶把缸套表面由图3磨成图4,听上去都疼,因此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期。现在,由于主机厂基本都使用了平台珩磨的技术,未出厂之前自己磨合,且磨合的效果更好,自己把平台磨出来了。这样一来,新车的磨合期就大大缩减,甚至很多乘用车基本上没啥磨合期的概念。到不是主机厂良心发现,主要是为了排放、为了发动机性能、为了降低摩擦,他不得不这么做。知道了这个原理,大家就不用特别关注所谓的什么新车拉高速啊、磨合期换好机油等等事了。 通俗点、简单说:平台珩磨,就是尽可能的把金属表面的山峰都削平,然后磨成一个又一个平台,这些平台就是专门承重并用来帮助减少摩擦的,同时再挖出几道深沟,用来存机油。它有以下优点: - 众多的平台增加了气缸孔与活塞组的接触面积,加大了缸孔表面的支撑度,削掉尖峰,消除了表面的早期快速磨损,减少了缸孔的磨合时间。
- 细小的沟痕形成良好的储油空间,并在缸孔表面形成良好的油膜,降低了缸孔表面与活塞及活塞环的摩擦,因而可以使用低摩擦力的活塞环,这些沟痕减小了机油的散失,进而降低了机油消耗。
- 摩擦降低导致发动机额定功率提高,最大扭矩提高,这一条在当下发动机在强调力量的状况下,尤其抓人眼球。
/ q# L& G" T% U, k( K4 G
所以说,缸孔的珩磨工艺严重影响到发动机的功率输出、机油消耗、尾气排放及发动机的可靠性。 而且,这个技术还真不是多先进的技术,基本上所有的发动机都需要做这个工作,但并不是所有发动机机油消耗量都大。从理论上,任何缸套与活塞环的摩擦一定会存在机油消耗,但选用了这种工艺后的机油消耗量是非常非常少的,少到我们日常驾驶完全感受不到,但主机厂还在致力于降低机油耗,其主要目的已经不是为了机油耗了,而是燃油经济性、发动机排放以及车辆耐久性,大家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基础的平台珩磨已经能解决润滑的问题了。
: B8 L J o% B1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