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84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制造业500强系列:拜耳发家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10 13:4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拜耳是德国当今第一大制药企业,2017年处方药销售额190亿美元,在全球制药巨头中名列十四。德国是现代制药工业的主要发源地,早在20世纪初,德国的药品就开始享誉西方。但是如今前十大制药巨头中没有德国的企业,你知道为什么?拜耳作为德国制药企业的代表和缩影,这一问题可以从拜耳的发家史中得到很好的诠释。


化工技术发展带来的制药初期繁荣
制药由化工衍化而来,现代制药工业起源于莱茵河上游的德国和瑞士,如果谈及现代制药的发展史,就不得不谈及拜耳。拜耳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1863年,Friedrich Bayer和Johan Friedrich Weskott在德国Barmen开办了一家合成染料工厂,揭开了拜耳历史的篇章。1865年,拜耳收购了一家美国的染料工厂并开始向美国出口产品。得益于迅速发展的化工技术和强大的市场需求,早期的拜耳发展非常迅速。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拜耳进行了重组形成了一家股份制公司,随后在欧洲开办了多家工厂,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到十九世纪末期,拜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巨头之一,产品卖到了世界各地。

1884年,化学家Carl Duisberg加入了公司,在他的主导下,拜耳进行积极地开拓创新,1888年,拜耳在染料业务的基础之上成立了全新的制药部门。现代药是由传统药衍化而来的,虽然当时人类使用的药品基本都是天然来源,但很多产品已经知晓明确的分子结构,而拜耳就是世界最早尝试使用化学方法合成药物的公司之一。在伟大的化学家霍夫曼的主导下,拜耳在1897年合成出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并在1899年获得了专利。当时人们对水杨酸的疗效早已知晓,而乙酰水杨酸比天然的水杨酸肠胃刺激性更小,更容易服用,其潜在的优势非常明显。

1899年,其乙酰水杨酸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拜耳开始使用“阿司匹林”为商品名开始上市销售。同年,拜耳公司向三万名医生发放了阿司匹林的宣传资料,并陆续在世界各地开设工厂开始生产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很快就成为最畅销的药物,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问世以前的50年里,阿司匹林几乎“独占”了整个非阿片类止痛药的市场。


在跨世纪的几年间,拜耳相继合成了止痛药海洛因,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和抗菌药磺胺。尽管拜耳不是首次合成海洛因的公司,但该公司以吗啡替代品的名义进行商业推广,在20世纪初期以OTC的形式被广泛用作止咳和镇痛。后来发现海洛因比吗啡更具有成瘾性,渐渐地退出了医疗市场。除了阿司匹林,拜耳早期最具影响力的药物当属苯巴比妥(Veronal),该产品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被广泛用作失眠、焦虑、癫痫和麻醉。磺胺是人类最早的合成抗生素,1908年,磺胺的母体解构首次被拜耳的科学家合成出来,但拜耳最初对磺胺的定位是染料,而不是药物。后来人们发现该产品对肺炎有效,磺胺类药物的研究高潮被掀起,磺胺也渐渐地成为20世纪初期最重要的抗生素。直到二战前后,青霉素实现量产,以青霉素为代表的一类抗生素以“疗效广、毒副小”迅速发展,磺胺研究才热度稍减。尽管如此,磺胺药具有性质稳定、易于组织生产、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等优点,在抗菌药物中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政治风暴中挣扎的制药
世界大战对于德国的企业而言是非常致命的,一方面是高度依赖出口的生意被战争中断,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国作为轴心国角色,拜耳大量的海外资产被协约国没收。拜耳因此失去了在北美地区的商标权,以致在以后的数十年里,拜耳在北美不能称之为“拜耳”,“拜耳阿司匹林”也不属于拜耳。除了拜耳,遭遇这一现状的德国企业还有默克、先灵等制药巨头。然而令拜耳雪上加霜的还远不止这些,在一战之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该公司在俄罗斯的资产再次被充公,到1919年时,拜耳的营收相比1913年下降了三分之一。

因为受到战争的巨大破坏,20年代初期是拜耳最煎熬的几年,之前积累的货币资产全部耗光,财务一度陷入危机。随着战争硝烟的慢慢散去,拜耳等德国化工巨头开始谋划如何东山再起。但是受到一战的影响,德国化工业的领先优势渐渐退去,瑞士和美国的化工巨头正在高速赶超。为了对抗美国高速发展的化工业,1925年,以拜耳、BASF、Hoechst和Agfa为代表的德国的化工巨头“强强联合”,联合组建了共同体I.G.Farben industrie AG,即Farben公司。各成员公司相继将资产转入Farben,并以集团的名义进行财务预算。虽然Farben与现在的公司合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它是行业垄断性质的,并不被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所认可。

Farben基本是当时整个德国的化工行业,一形成就对其他公司形成压倒性优势。为了谋求发展,最初不愿意加入的联盟的公司也只能被迫加入,或者组建自己的垄断联盟。在德国组建了Farben不久,瑞士的化工巨头也组建了自己的垄断联盟,渐渐地,垄断联盟成为欧洲化工巨头发展的一种潮流。30年代以后,瑞士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化工巨头为了自己的利益,相继“入会”,与Farben组建了泛欧洲的二级垄断联盟,共同“打压”美国的化工企业。

因为支持希特勒政府,Farben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在1933年时,该公司的收益只有4800万马克,但这一数字在1943年增加到8.22亿马克,相比组建之时增加了8亿马克。虽然Farben作为一个垄断联盟而臭名昭著,但该公司也积极地研发和创新,为人类的化学和制药进步也做了很大的贡献。从1931年到1945年的15年时间里,Farben公司所申请并获批的国际专利数达889个,占到当时全世界最大30家化工公司的1/3,而且有多名科学家在此期间获得了诺贝尔奖,如Carl Bosch、Friedrich Bergius和Gerhard Domagk等。二战以后,Farben公司被迫拆散成12家公司,1951年12月到1952年1月,Hoechst、拜耳和BASF相继独立,3家公司获得了Farben公司总资产的一半,剩余的9家公司因为规模较小,不具备竞争力,在短短的1年之中,又被这三家巨头所吞并。


二次东山再起
Farben因为二战的失败而终止,德国化工巨头再次遭到战火的洗礼,国内生产设施被战争破坏,海外资产再度大量流失。二战以后,拜耳公司开始着手重建,50年代以后,拜耳被准许收购海外公司,海外扩张再次重头开始。尽管遭到战争的巨大破坏,但德国的工业底子依然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二战以后,德国的经济涅槃后重生,很快再次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而拜耳则以德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为依托而再次崛起,到1963年时,拜耳的员工规模发展到8万人,销售额达到47亿马克。

60年代以后,德国有限的市场空间已经无法满足拜耳的发展需求,于是该公司把发展重心放在了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因为积极地布局海外业务,60年代成为拜耳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拜耳国内产品销量翻了3.5倍,海外产品销量翻了7倍,到70年代,拜耳已经成为仅次于BASF、Hoechst和杜邦的第四大化工巨头。70年代之后,拜耳加大了在美国的布局,从1973年至1977年间,拜耳每年在美国的投资规模从3亿美元增加到5亿美元,这些钱被广泛用于扩大生产或产品开发,到70年代中期,拜耳的产品线拥有6000多个产品,而且很大一部分都申请了专利的保护。

1973年,人类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石化原料价格飞速上涨,德国的经济奇迹也因此戛然而止。尽管大环境不景气,但拜耳依然在海外扩张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1974年,拜耳收购了营养品和处方药生产商Cutter Laboratories,后来又收购了Allied Chemical的燃料部门。 1977年,一项美国反垄断诉讼迫使拜耳购买孟山都公司的Mobay股份,第二年,拜耳收购了Alka-Seltzer和Flintstones维生素的制造商Miles Laboratories。到70年代后期,拜耳三分之二的销售额来自于海外。

70年代后期,拜耳逐渐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稳步扩大了药品和作物保护品的研究活动。1979年,拜耳投资8亿马克用作农产品研究中心建设,与此同时,West Haven的药品研发中心开始投入使用。在此期间,拜耳的制药部门成功推出了心血管药物Adalat®(硝苯地平,1975),喹诺酮类抗生素Ciprobay®(环丙沙星,1986)和光谱抗菌药Bayleton®(三唑酮,1976)。在这些产品的助力之下,拜耳的药品销售额大幅增长。除此以外,因为北美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拜耳的作物保护、塑料和涂料、原材料业务销售额也大幅增长,到1988年,拜耳总销售规模首次达到400亿马克(约合228亿美元),拥有员工16.5万人。


九十年代的困局
80年代末期,全球化工行业出现周期性衰退,化工巨头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利润明显下滑,与此同时,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出现了诸多不确定性,比如西欧经济严重衰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对拜耳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制药方面,德国政府在1993年削减了药品支出,医生不得已大量开具仿制药处方来代替高价的原研药,拜耳的国内药品营收因此而下降超过20%。农业品方面,因为欧洲共同推行了“Common Agricultural”的农业政策,致力于减少欧洲农业化学品的使用量,受此影响,拜耳的农作物保护品业务也出现疲软。受这一系列的不利因素影响,拜耳在1988-1993年间,销售几乎停止额增长,利润则在10亿美元周围徘徊,平均净利润只有4.4%。


为了应对危机,保证利润水平,拜耳开始大规模压缩运营成本,1991年至1995年间,该公司在全球范围了裁掉14%的员工,剥离了一系列不赚钱的业务,减少了16亿美元的成本支出。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了亚洲和美洲市场的扩张,以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1992年,拜耳将美国的控股公司整合到子公司Miles Inc名下,1993年与日本卫材签订了处方药销售协议,1994年又在中国部署了几家合资企业并开启相关的生产业务。除此以外,拜耳还在9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加大对制药业务的布局,其中最大的动作就是买回了北美的商标权。

拜耳与很多德国企业一样,在美国不能够称为拜耳,虽然“拜耳阿司匹林”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但“拜耳阿司匹林”也不属于拜耳,这或许是拜耳最大的心头之痛。因为在一战时受到美国的报复,拜耳的美国资产和商标被没收并拍卖,最终被Sterling Drugs公司所买下。在Sterling Drugs的经营之下,拜耳阿司匹林是20世纪前叶最畅销的非阿片类镇痛药。虽然在50年代以后,拜耳开始回到美国市场,但商标权一直不在自己的手里。1986年,拜耳向Sterling Drugs支付了2500万美元,买回了部分商标使用权,但核心权益依然在该公司的手里。1988年,Sterling Drugs被Eastman Kodak公司以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来Kodak公司决定放弃制药业务,最终在1994年将Sterling的处方药业务以16.8亿美元的价格卖给赛诺菲,造影剂业务4.5亿美元卖给奈科明,保健业务则以29亿美元的价格卖给史克必成。虽然拜耳在竞标中失败,但该公司以10亿美元的价格从史克必成手中二次买回了Sterling Drug的北美和波多黎各OTC业务,最终,拜耳在北美的商标名才算完全收回,“拜耳阿司匹林”也因此再度回到拜耳的手中。

通过Sterling Drug的收购,拜耳的保健业务得到大幅的增强,在这笔收购中,拜耳不但重新获得了“拜耳阿司匹林”、还获得了Midol和Neo Synephrine等产品,年销售额增加近4亿美元。收购Sterling Drug之后,拜耳将子公司Miles Inc改名为拜耳,这是75年以来,拜耳首次能够以自己的名称在美国运营,与此同时,将Miles Inc的保健业务与Sterling合并,整合成消费品业务部门。在收购Sterling的同时,拜耳还收购了丹佛仿制药巨头Schein pharma 29.3%的股权,以扩大在北美地区的制药业务。除此以外,拜耳高额的药品研发投入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所收获,其中抗感染药物Ciprobay在1995年创造了13亿美元的销售额,重组凝血因子Kogenate也开始初露锋芒,到1997年,拜耳的药品营收达到48.6亿美元,OTC和保健品营收达17.8亿美元。


制药业务的再次爆发
21世纪之后,拜耳将一系列业务整合成医疗保健(healthcare)、作物科学(cropscience)、材料科学(Materialscience)等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其中医疗保健板块又下设制药、保健、动物保健和诊断器械等子部门。虽然销售额规模很大(2014年销售额达550亿美元),但利润较低,在新世纪的前18年里,拜耳的净利润水平只有6.7%,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制药巨头 。尽管创新药研发成本较高,风险也大,但利润也很高,很多化工巨头或多元化巨头都放弃了原有的业务转型为制药巨头。虽然拜耳并没有完全转型,但是在2000年之后,也在保障其它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加强医疗保健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制药业务。

拜耳的药品研发投入在1997年就已经达到部门销售额的18.0%,在过去的20年间,其制药部门的平均研发投入水平为17.55%,合计研发投入322亿美元。拜耳的研发效率也相对较高,在21世纪的18年间,相继成功研发了抗菌药莫西沙星(Avelox)、勃起功能障碍用药伐地那非(Levitra)、抗凝药利伐沙班(Xarelto)、造影剂钆布醇(Gadavist)、抗癌药瑞戈非尼(Stivarga)和Copanlisib、肺动脉高压药物利奥西呱(Adempas)以及长效凝血因子(kovaltry)等产品,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制药业务的发展,拜耳还在2006年以199.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先灵公司(Schering AG),获得屈螺酮/炔雌醇(Yasmin)等激素产品线,2013年以收购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lgeta,获得以氯化镭(Xofigo)为代表的放射性药物管线,除此之外,该公司还积极对外合作,联合推出索拉菲尼(Nexavar)、阿柏西普(Eylea)和碳酸镧(Fosrenol),药品销售额稳步上涨,处方药销售额与总营收占比从2000年的19.8%增加到2017年的48.1%,达190.3亿美元。除此以外,拜耳的药品销售额还有望在未来的5年里,以3%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22年的预期药品销售额将达220亿美元。

除了加强制药业务,拜耳也在积极扩张OTC和保健品业务。在收购Sterling之后,拜耳组建了保健业务部门,成为全球五大保健品供应商。但在此后的十年间,拜耳的保健业务并没有明显的突破,销售额规模一直维持在15-17亿美元。2004年,拜耳31亿美元收购了罗氏的非处方药部门,其OTC和保健品的销售规模首次达到30亿美元规模。在此之后,该公司又小规模地收购了Topsun、Schiff Nutrition和滇虹药业,与此同时,该公司还积极了对外申请授权,将专利到期处方药开发成OTC,2013年的销售额规模首次达到50亿美元。此后,拜耳又大规模出手,以142亿美元为代价吃掉了默沙东的OTC部门,2015年之后,拜耳的OTC和保健品销售额规模接近70亿美元,占销售额规模的17%。

通过18年的业务转型,拜耳对化工品业务的依赖程度大幅下降,药品和保健品的销售额占比从2000年的26%提高到2017年的65%,盈利能力也随着两大业务的不断增强而逐步提高,在过去的三年中,拜耳的平均净利润水平达到营收规模的14.1%,远超过2001-2010年的4.4%。为了缓解巨额并购之后的财务压力,拜耳先后出售了诊断业务和医疗器械业务,在2015年之后,以处方药和OTC为核心的医疗保健业务逐渐形成,在三大板块中,以27.5%的营业利润遥遥领先。


除了医疗保健业务,拜耳的作物科学业务盈利能力也比较强,在2015年的营业利润达24.9%,虽然不及医疗保健业务,但远高于材料科学的10.2%。因为盈利能力较差,使得拜耳萌生出放弃材料科学业务的决心。最终,该公司在2015年将材料科学业务剥离,并以Covestro的名义在法兰克福上市,随后拜耳陆续出售了该公司的股票,完成了业务的全面剥离。因为剥离了材料科学业务,拜耳在2016年的销售额相比2015年下降了127亿美元,为了迅速弥补销售额损失,拜耳在2016年以620亿美元的价格向美国种子巨头孟山都(Monsanto)发起了收购邀约,最终以660亿美元的价格达成了一致意见。为了获得反垄断批准,拜耳不得已将其部分农学业务剥离并出售给BASF,最终,拜耳在2018年完成了对孟山都的收购。孟山都的产品线有望写入拜耳的2018年年报,在孟山都产品线的助力之下,拜耳的总销售额有望再次超过500亿美元。


小结与讨论
德国是现代制药工业的主要发源地,早在20世纪初,德国的药品就开始享誉西方。但是如今前十大制药巨头中没有德国的企业,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两次世界大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是战败国,德国企业的海外资产一次又一次地被没收并拍卖,最终导致了德国拜耳与美国拜耳同名而不同主的现象,虽然拜耳最终买回了美国的商标权,但默克和先灵等企业就没有那么幸运;其次是德国的化工行业太过强大,以致在化工行业出现风吹草动的时候,没有德国的化工企业谋求转型,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制药部门,比如BASF仅以69亿美元的价格,就将年销售额21亿美元的制药业务外加阿达木单抗卖给雅培,雅培凭借阿达木单抗的巨大优势,轻松进入制药前十。除此以外,在过去二十年中,唯一进入全球制药前十强的德国制药企业是Hoechst,但该公司在1999年与法国Rhone-Poulenc合并成安万特公司,最终安万特在2004年被赛诺菲收购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虽然经历了两次战火的洗礼和东欧的政治巨变,拜耳依然完成了一次次的“东山再起”。拜耳的发家史经历了一次次的大起大落,但该公司百折不挠的气魄值得广大业内同仁的叹服。但从财务表现来看,虽然拜耳的资产积累非常快,但债务比例较高,盈利水平较低,目前市值只有784亿美元。因此拜耳虽然已经基本放弃了化工业务,但该公司要完全走出化工业的影子,似乎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拜耳的健康护理部门虽然盈利能力最高,但依然低于新兴制药巨头。一方面,拜耳的制药产品线里有很多阿司匹林、阿卡波糖之类的“低利润”产品;另一方面,OTC和保健品在销售额里占了很大比例。因此,拜耳如果要提高利润水平,升级制药产品线是当务之急。然而从近年来的表现来看,拜耳的药品研发投入水平有所下降,并购也不活跃,而且在收购孟山都之后,拜耳在5年以内很难再有大动作。虽然有利伐沙班作强力支撑,销售额有望实现稳步增长,但利伐沙班将很快遭遇专利悬崖,拜耳准备好了么?或许拜耳的发展重心并没有完全放在制药,在收购了孟山都以后,该公司在农业和种子领域已经是世界第一,或许在作物保护领域,拜耳已经谋划好未来的出路。本文来源:Voyager88、药事纵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9-12-11 09:22:55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12-11 11:30:52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做耳机的拜耳是同一家公司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9-12-11 15:13:15 | 只看该作者
拜耳名字倒是很耳熟但除了养猫用过拜耳的药其他产品不清楚,现在终于知道了  原来熟悉是因为阿司匹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12-12 08:49:54 | 只看该作者
蟑螂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12-12 16:21:55 | 只看该作者
拜耳的蟑螂药神效,天猫买过一次,宿舍蟑螂再也没出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12-13 08:34:30 | 只看该作者
拜耳是明知海洛因有副作用,但是不能放弃高额利润,也在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12-13 08:35:08 | 只看该作者
老鹰 发表于 2019-12-12 16:21
拜耳的蟑螂药神效,天猫买过一次,宿舍蟑螂再也没出过。

买了拜耳的蟑螂药没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12-14 09:24:59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外流了那么多年,他们的失业率却依然那么低,GDP却依然在涨。
人家不跟你比制造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4-18 21:27:45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0-4 21:25 , Processed in 0.0625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