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午睡到半梦半醒的时候,突然听到「砰砰砰」的敲门声,给我吓了一身冷汗。 我以为猫又去邻居那儿干了什么坏事儿,过了几秒钟我才意识到,原来电脑这会儿正挂着 QQ。
Q' ~; w* p: ^) T0 o" b; V5 ~
这穿越时空敲门声直击我的心门:十年前如果奶奶在我家,对我 QQ 里好友上线的声音也是这样反应的:「谁敲门呐?」、「谁咳嗽啊?」,那时候我会笑话她,因为不管我解释多少次,她都不会明白什么叫好友上线。 & @8 s0 p+ ^9 e% j3 b1 v
2 n5 z3 W) y1 l/ f, c7 ^6 m: u3 i
而十年前的我绝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会有这么一天,和当年被我嘲笑的奶奶一样,对这个声音感到惊惶和不适。 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只有孩子才会对突然而来的敲门声感到兴奋,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当代成年人来说,「敲门」实在不是一个友好的设定。 ; ^" I/ x2 c' Y( v
6 T$ g: L- U# p' @9 K; L/ ?6 [
意味深长的是,在成年人更熟悉的社交产品微信上,「敲门」代表着的「好友上线提醒」功能甚至都并不存在: 移动设备的普及早已淡化了社交产品「在线」与「不在线」的界限,你的好友随时在线,也随时不在线,成年人早就学会了在线上与线下的社交中间游刃有余,对彼此回复消息频率里的猫腻心知肚明。
Z# ]0 Q \ \' m
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好友上线提醒」这样的古典词语,忘记了十年前在一块五每小时的网吧里,自己是如何生涩地踩上因特网的冲浪板,乐此不疲地沉浸在「本人上线,迷倒一片」的网络社交游戏中的。 ' U' P- k9 g' Z3 b/ Z( }5 T, o
0 H$ r: _( T2 P! k$ v4 ?5 [
「上线」,曾经意味着你的头像会暂时发出七彩色的光芒,意味着你出现在一个派对,你要时刻精神抖擞、保持体面,因为随时会有人过来和你打招呼: 我永远都会记得高二那年,逃课出来上网准备下机的时候,喜欢的女孩儿「砰砰砰」地敲门上线,我硬是续费两元和她又聊了一个小时,结果逃课行为被家人戳穿…… ( I* v- _1 R& x9 K Z
为了低调,很多人会选择「隐身登录」,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当时流行一种外挂 QQ 可以看破隐身,你妈会在彩虹 QQ 中看到本应该去上英语补习班的你在晚七点悄然上线,然后赫然向正在打梦幻西游的你发出质问…… " U! C' `9 h- K9 m9 X! G
1 F$ N* _$ H$ o! e. y
后世的互联网用户很难想象,在十几年前的互联网上,小小的一个「上线」行为,竟是这么一件严肃的事情。 而这种严肃映照着的,是彼时互联网世界的可爱群像:
1 T: G0 i) E3 _
当「新人类」踏上「新世界」,互联网产品本身都还处在懵懂的摸索阶段。作为这种前所未有的强力媒介的第一批受试者,「新人类」们即使谈不上披荆斩棘如履薄冰,也无疑经历了颇为激烈的认知革命。 而在这群「新人类」之中,当时正值少年或青春期的 90 后,无疑是极为特殊的一批人。 1 E$ u, E' W/ Z( F
9 X5 l+ h" G0 g6 z2 a: a
「90 后」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黯淡的关键词,毕竟第一批九零后真的马上就要三十岁了。 而如果我们要回过头去找找看,「90」后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的话。我想,最有趣的一点无疑是:他们不像前代的 80 后,在人格定型之后才接触到互联网;也不像零零后,自小生活在互联网如空气和水的环境中。
+ |$ U1 m$ M+ w4 ]( t4 K
——90 后在懵懂的少年时代,在主流舆论的强烈警惕与互联网的强势勃发这两者的激烈夹压下,直接暴露在了一场社会文化的剧烈爆炸中。 这场大爆炸的碎片,深深地嵌入了他们当时还幼弱的灵魂,改造了他们身上传承千百年的文明基因。 6 k' A" P" \9 J( g( Z
2 A J$ \. H( u
90 后们小学毕业的时候,写满了非主流字体「勿忘我」的同学录里可能还只有同学们的家庭座机号码,他们仍然像过去的孩子们一样,传纸条,写情书,周末去邻居家的院子门口敲门…… 可到了初中毕业的纪念册里,大家就已经开始留 QQ 号了。 * u0 y5 A. b. V) u
这意味着,在人格变化最激烈的青春期,他们习得了一种前代的人类从未有过的交友模式: 你开始习惯于用某种字体打字,开始养成一些线上聊天的习惯譬如在句末是否使用句号,开始长期使用一个自己非常满意的头像和签名……——你有意无意地开始培养自己的线上人格,而线上人格会越来越强烈地与线下人格彼此交织,相互影响: 2 \- S9 ~' U D c# S
譬如你在学校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以后,不久就要和对方交换 QQ 号。在彼此还不是十分熟悉的情况下,通过线上互动加深认识,最后,线上的友情反流回线下,线下的友情再回照到线上,如此循环…… 0 j4 J: \/ l: e
/ {* {; Q. x0 E" K9 s9 F
同学们的社交生态也随之上传到了线上,小混混开始在贴吧里约架,QQ 空间留言板成了检验友谊的黄金标准……这一切都在短短的几年内自然形成,传统的社交模式遭到极大的颠覆。 毫无疑问,线上社交的成熟使得 90 后的线下交际圈的范围得到了有效的扩大,这种状况的影响当然是颇为复杂的。 / Y2 }6 A9 f. _, U# v) g% i
但从好的方面看,少年总是饱含赤诚的。即使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在现实中不是一个开朗的人,在网络空间上,他们也会有意无意地袒露自己的真心。 4 T m1 ^ g* j& z+ A0 D
" }% i; x. m" ]4 K* E
——所以,总的来说,当线上的社交游戏用来辅助线下的社交行为,得益于线上形象的丰富与不受限,人们更容易展示自己、了解对方,进而更容易在线下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2 Y4 v0 N6 q( A
4 z( P {% C' @) d) q: K- p
另一方面,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把灵魂分配到线上,「线上陌生人社交」成为了我们交友中重要的一环。 我第一次在虚拟空间与陌生人社交,其实是在电话里:那时候,电视台的广告在播放,拨打一个号码可以进入语音聊天室,我就打进去,经过复杂的电话按键操作,我进入了一个聊天室。
: r& S- U/ \& V
# H* S+ s# [. o2 h& A, w5 ~. h; S; ]
——当我听到聊天室里,陌生人说出的第一句话,像是一道明光霹雳: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像是应了银角大王葫芦的孙悟空,嗖地一声被吸入了另一个世界 : 「原来从未谋过面的陌生人,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连结在一起。」 " C+ J& Y; ]! b! Q3 ?
这种摆脱了现实障碍的社交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我们开始期待更真诚有效的社交,期待更纯粹的信任和爱,直到今天,我和许多当年在豆瓣、贴吧、QQ 空间,甚至通过在 QQ 上搜索昵称添加的「网友」,都还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 {. P$ g7 _. y! ]
8 t# U Y$ j7 R C- J
而无论你通过何种方式交朋友,QQ,是当年一切网络社交活动的终点和起点:它是你在互联网世界的住址和身份证,没有 QQ,你就永远是网路上的游魂。
4 B. G& m: b, p2 x- I
你坐在电脑前大拇指按着 ctrl 中指猛击回车键;去野鸡网站找代码「装修」自己的 QQ 空间,让自己在网路上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点上一根红塔山拧开一瓶冰红茶,右手潇洒的一甩鼠标,QQ 随声拉出: 这个粘在电脑屏幕右上角的长方形,曾经就是你在互联网上的一切。
$ b0 I$ r4 ]1 p
5 R- u3 S; G# b1 p, |+ D$ A
那个长方形里有你所有的朋友,你的分组被装饰以漂亮的字体,你会反复权衡这某个人要不要被拉进你最珍视的那个分组。 你的 QQ 空间里有你所有的照片,日志里有你引以为豪的创作,留言板里有稚嫩但真诚的脚印 你觉得如此满足,甚至于,在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我认为只要每天给我两瓶冰红茶,我可以这么在电脑前坐一辈子。 4 I# K3 {! M; P' h/ i" N
可惜,那只是少年的夏日幻梦,当你身上开始背负越来越多来自现实的荷担,你便离那个完美的夏日午后越来越远了。 从某一刻开始,九零后们突然长大了,一个显著的标志是,他们纷纷关闭了自己的 QQ 空间:然后,先是把微博当成了 QQ 空间的替代品,最后一头扎进了微信的怀抱。
0 K o8 T* Q q! [8 u( I
没人知道,到底是他们不爱 QQ 上的人了,还是不爱 QQ 本身了。总之,他们成了不使用、不登录甚至不安装 QQ 的「弃 Q 族」。 ; ~& A, `1 [4 ^+ ]( J/ [+ I
I$ F0 [' m; E1 d" y9 |! d. ~
我已经好多年没登录过 QQ 了,这次之所以会被敲门声吓醒,是因为几天以前有人和我说,我的 QQ 号被盗了。一开始我想被盗就被盗了吧,可念头一转,盗号的应该已经把我设为仅自己可见的 QQ 空间给开放了……这可是件十分丢人现眼的事儿,于是我赶紧花了一番功夫把密码改了回来了。 ! ?; I' ]. @/ [, O: z
登录成功的那一刻,就像大扫除突然发现了一包一年前送来没拆的快递,像一块西瓜形状的红色橡皮从你老家的棉袄兜里掉出来: 高中毕业以后再没说过话的同学、大学社团里认识的七七八八的人、各种时期不太熟的前同事……当年微信出现的时候,因为你们的关系算不上近,所以彼此都没有选择向对方发送微信好友申请。
& m, d- f7 v2 s1 e, x: L
3 n/ q2 R4 l# P3 @% B2 t
而随着 QQ 遭到你的冷落,他们的面孔和名字被积压在你大脑记忆深处、随时可能被遗忘,现在,他们一股脑地被堆在你电脑屏幕的右上角,让你措手不及。 有人说,九零后借由微信摆脱 QQ,实际上脱掉了自己青春的茧壳,让自己的社交圈更新换代。尽管这种说法听起来残酷无情,但这样看来,这的确是一个冰冷的事实。
2 W. i2 ~/ b( L- |; D/ _
) _! b& g( @2 l3 ]- P
拉开一个个你当年精心策划的分组,其中大部分人都已经灰掉了。仍然在线的人,一部分挂着移动设备,一部分显示着「TIM」在线,——去查过以后才知道,那是一种类似钉钉的办公软件。
3 n1 w7 P0 P) ?0 N2 g0 k
没有人会再去关注你的上线,即使你反复的隐身上线隐身上线,试图像某一位电脑在线的朋友发送你孤独的暗号,甚至把状态改成以前从来不会使用的「Q 我吧」几个小时,也不会有一个人理你。 / D/ b/ o$ o. k8 n
: E+ E9 U. Q3 u6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如今,社交软件已经分化成了无数的细分领域:广场社交有微博,看脸社交有 tinder,办公沟通有钉钉,熟人社交有微信…… " W7 T6 B" c, w: ~( r
在 QQ 的查找栏里搜索「哈利波特」,随便找一个头像顺眼的叫哈利波特的人,然后因为俩人共同爱好聊上两个小时最后成为朋友,这是只会发生在小孩子身上的故事。 3 E" v& ~" @0 @- |! I" ?2 K
9 @% e0 L6 F" i* v. c
不要说充黄钻装饰空间、找朋友点亮图标这些幼稚的行为,如今,你已经把朋友圈设为三天可见: 你甚至开始扬言要脱退互联网,因为你发觉,社交网络除了能够增加效率,在本质上,并不给你带来什么益处。 + K+ V/ h: v7 Y. e2 g
即使是现在在 QQ 上,每天要添加几十上百个陌生好友,目的为了「扩列」、「暖说说」的浮夸零零后,终有一天也会意识到这一点。——互联网可以给他们带来这样的「牌面」、这样的热闹,但你真正需要的朋友,却与这种「流量崇拜」是相悖的:
0 w. s+ l# g, Q6 y! w q
只要你还生在这副躯壳里,只要你还受制于人的智识和感情,你便要遵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老定律,而在这句话里,「远方」,也许是一个互联网永远无法理解的概念。
8 d; ^1 J* q6 z2 Z% j蒸汽魔方(ID:zhengqimofang) 大蹦驴 : K9 e8 t; _: u& ~: b6 [- {; j0 w: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