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期《头脑风暴》,脑子里冒出这样的命题。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经济萧条。更直接的事实是今年广交会,老外一下子少了一半,广州深圳大量小企业关门倒闭,“民工返乡潮”。 在中国的GDP以平均10%左右的速度前行的过程中,对外贸易贡献了很大的份额。Made in China的意义在于跨国公司把制造部分外包给国内企业贴牌制造,Made in China, Sell Globally,完事后,跨国企业拿去了其中的大部分的利润。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中国人拿1块钱,外国人拿6块或者更多。中国制造,让很多跨国分享了低成本的产品,获得高额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国人在反思,中国制造消耗了大量能源,原材料,人力,正是由于中国能源,原材料成本低廉,人力资源便宜的情况下,才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把生产部分放在或者外包给中国。而资源又是有限的,比方说中国不得不进口高价的铁矿石,把铁矿石加工成粗制钢,低价出口到日本深加工成精密的钢材,再高价卖回中国加工制造机械,中国在这个环节里面,只起到了传导,加工,获得微薄利润的角色。
正是这样,Made in China才会有很多人质疑。Make in China的概念由此而生,Make是一种正在进行的状态,从输入,过程到输出都在中国进行。透过它,人们想表达的美好愿望是,中国能够从最初的产品设计着手,打造品牌,相应获得比现在Made in China高得多的利润。所以,我所想说的是,这些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就像共产主义一样,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当然,类似于海尔,联想也做出了表率。
实际上,中国正在进行的产业转型的社会体制来说,从第一产业农业到第二产业工业,到第三产业服务业,目前我们只处于工业社会初期阶段,我们有太多的农业人口,要转移到城镇,企业就必须提供就业岗位,促成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形态。这些劳动资源的成本是很低的,制造出来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也相当有竞争力。Made in China创造了相当的就业机会,解决了进城农民的温饱问题,保证了国家稳定。
我认为Made in China目前尴尬的原因不在于低成本,而在于销售环节,外贸出口企业的恶性竞争。企业在对外报价时,可以只报成本价,然后靠出口赚点退税回来,最后留给老外的印象是,不论怎样,中国的成本可以足够的低,低到可以贱卖的地步。今天的后果是:由于国内外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飞升,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美元欧元汇率下降,全球经济不景气,一系列原因,企业的成本价策略失效。中国的报价不再诱人,逐利的外国商人开始把眼光投向越南,泰国这些国家,Made in China遭遇了巨大危机。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我个人认为,Make in China中国创造的概念固然美好,我们今天该面对现实:解决农民的就业和温饱,农民工朋友们能吃上饭,过上好日子才是硬道理。Made in China依然需要提倡。中国缺少的不是高质量的制造企业,而是强大的销售能力。美国的跨国企业之所以在全球遍地开花,与其本土化策略,本地化销售分不开的。美国有沃尔玛,沃尔玛已经在财富五百强里面呆了相当长时间。日本丰田,本田,日产,能进入美国,欧洲市场,而且相当热销,也是因为他们了解当地国家居民的节油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造就了今天的成就。
所以,不论是Made in China, 还是Make in China, 中国企业都需要走出去,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掌握终端,本土化,适应并了解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制造或者创造适合他们的产品,这样才会走得更好。
金融危机不一定是危机,还有更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