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gfm1987 于 2015-3-11 18:49 编辑
' n! j* }* W1 I' {, q8 ?2 ]3 _. d( _" e- u/ Y
就这个质量事件,谈谈大家对此事件所体现的质量的看法。
i9 J+ @: b) J% F' k$ S我司是做电机转子的,最近遇到一件客诉投诉的质量事件。
& G" ^% P$ u. R! M# t( M事件描述:; {$ @0 f, A. C" B3 q7 {
客户提供给我司的转子图纸要求厚度30.7-31.9。而由于材料国标公差及冲压出来的转子盆型、转子叠压系数,我司实际生产的转子厚度差异较大,有30.7-31.4之间,均有。有时候,发现转子走下公差了,立马通知生产线加厚一片,但是打着打着,厚度也会出现走下公差的情况,但是在图纸要求范围内30.7以上的,厚度一直稳定不了,这可能和料带厚度不均有关吧,我司用的是鞍钢 SPCC-SD t=0.8 。
# s) M. M9 U: w6 z" b这次,客户投诉说,我司厚度偏小,实测只有30.55,通过分析发现,我司平日检验方法为未压轴时的厚度尺寸,而客户投诉的为客户压轴后的尺寸,两者测量的方式就存在差异。客户抽检我司在客户处的库存,发现未压轴前的尺寸都是合格的,但存在走下公差的转子,但符合客户图纸要求。 `% z& X* ]: ^- H- e
问题1:客户提供的图纸为未压轴的转子图(未重点说明压轴后的尺寸要求),厚度要求30.7-31.9,而我司提供的转子,符合图纸要求,只是存在少量走下限的转子。
3 j: }. @$ b2 l问题2:我司经过对比实验,发现未压轴和压轴后,尺寸会减少0.15-0.20之间。刚好符合,我司走下公差的转子,经过压轴后,变成30.55的情况.
( o& Y' N3 w5 U T6 N问题3:客户投诉的为压轴后尺寸不良,我司提供的为未压轴前的合格转子,两者存在较大差异;
9 L6 a; X: Y0 j( C问题4:此事情为偶发时间,我司供货很很多年,以前一直为此种状态,客户从未投诉,此次为,客户处生产线突然停电
' v( }: R7 c1 w: ~! S7 m }其中有位检验人员,就测量了已压轴后的转子厚度尺寸一下,就发现一件厚度为30.55的尺寸,小于30.70,于是乎,就发生了投诉事件。(奇怪,他们以前不知道,压轴后与未压轴的转子,厚度是有明显差异的,30.7-31.9图纸上未特别说明)
G/ M( l* X( E; J7 W我个人认为,我司生产的转子符合转子图纸要求,尺寸并未超过公差范围,客户也并未特别指出此尺寸为压轴后来控制,因此,我司不应该承受质量责任。" b' k; \. W0 E- G7 i8 _
基于以上的情况,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5 q+ R9 K0 i4 b4 M' Z, }补充1:因为客诉投诉压轴后厚度偏薄,现在生产线控制走上公差,由于材料厚度极不稳定,同样40片矽钢片,同一卷料出现了32.00与30.7,差不多1片矽钢片的厚度。所以,厚度的超出公差,减一片又会出现偏薄,不好控制呀。
2 w, w9 x0 D$ d- E: l, S补充2:本款转子厚度方向有两处有要求,1A处为槽口端厚度(投诉的为槽口端,要求31.2+0.7/-0.5),另1B处为靠近内孔端厚度要求31.2±0.4. 按上公差控制后,目前的情况为,转子厚度1A刚好31.9 而1B达到了32.00.经过全检转子尺寸,对比发现,同一个转子1B处比1A处厚度厚0.15-0.20之间。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偏厚的好多呀。真不好控制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