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oot6335 于 2014-12-21 21:42 编辑 . D8 {& N; J$ P) q& k0 F; ]" `
- _4 d' h; _$ h( }) B8 v, b! T
哈哈,大侠用的是标准的修正梯形再变形。8 K% H0 z4 J. h+ N2 i( g- _3 D
按照机构的设定“ft=155;fs=20;fh=155;fx=30;alpha_p=35;n=60”。7 x- J m' a( _. x
“p=3; % 加速段角度和减速段角度比值”。表述不严谨,会误解。3 p3 n! Z- K( S! S+ s3 Q
因为推程和回程都有加速段和减速段。
& J. g E" i% t- I8 B3 s6 ^9 S! |
实际上,“加速度是时间的函数”这样理解更合适。3 l5 Z7 W8 X0 f: [. K3 Y+ `
为了达到“我们希望加速段比较长,减速段比较短,就是加速段的角度比减速段的多;”这一目的( l X, V2 R& A. f
设定一个系数=p/(1+p),那么:
/ z. a3 I, U0 h9 d1 s9 q* U: {0 H2 D推程:用的是1/4 *系数 , 3/4*系数 , 1*系数。% ]1 c5 e4 ]2 ]2 X
回程:没下载大侠的程序,由于上面的误解,不好妄下结论。1 D9 Z9 X3 j7 k# E; L: b9 l+ I$ }
按我的理解,推程取一系列T值,回程再取一系列T值,完全可以实现LZ的设计目的。
' ]) y* N/ O3 c+ ^0 c( ]) X: v- O, u9 l6 k8 L+ E
另外,大侠的程序好像没有体现文中所说“7段组合”。不知大侠能否把各曲线补齐。
2 T" q- e/ F' ~' b. P. O$ x; W, s要求过分了点,哈哈
[5 F6 o7 b; k: Q1 Z {' Q给个建议,不等式两边可以约去“*p/(1+p)*ft”,把“f&&f”改成时间T,不要用角度。这样,你的程序将有极大的通用性。
/ h3 P0 a% U7 y7 d5 r, X' Y- s( t9 Z- F. z
对应的中文目录
- S! [; z( m& J1 C% y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