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上学的时候,学过罗素的这篇文章。这个对我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 I4 P& N$ e; m' d' p; E. c" d
然后我就一直用文中观点劝说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和家人。转过来希望对你有用
% _; ^& Y8 L6 w# a( v+ U
$ j2 M; Q7 |2 n: @- Q1 T6 x2 c& E
$ l4 q- b; e9 M4 l怎样进入老年 --罗素
; p8 m6 H; U% B2 E( _& w 我的外祖母生了10个孩子,9个活了下来,一个早年夭折,还多次流产;她成了寡妇之后,立即投身于妇女的高等教育事业之中。她是格顿学院的创建人之一,为了使医务行业接纳妇女而不遗余力。她常常提到她在意大利遇到一位老先生时的情景,他显得很伤心。她问他为何如此忧郁,他说,他刚刚失去了两个孙子。“天哪!”她叫了起来,“我有72个孙子孙女,要是每失去一个我都伤心,那我活得可就悲惨了!“他回答说:“你可真是个与众不同的母亲!”不过作为那72人中的一个,我觉得她的态度比她在意大利遇到的那位老先生的态度强。80岁以后,她发现自己难以入睡,因此,就通常在午夜12点到凌晨3点阅读科普照书籍。我相信,她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留意自己越来越老了。我想,这是保持年轻的诀窍。如果你有广泛和强烈的兴趣,如果你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你就没有必要去考虑你已经过了多少岁月这种纯粹的统计学情况,更没有必要去考虑未来的时光会多么短暂。
, e. ]: i, J6 @& f; E + z! b6 \ Y+ ]9 X
至于健康,我没有什么建议可提,因为我几乎不生病。我吃喝皆随心所欲,醒不了的时候就睡觉。尽管我喜欢做的事情大多数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我从不因某事是有益于健康而特意去做那件事。
' r! V, J+ I+ a1 ?( p8 n8 k9 A8 z从心理角度来说,老年时期要提防两种危险。一是沉湎于过去。人不应该生活在记忆之中,不要总为一去不复返的好时光而懊丧,不要总为故去的朋友而悲伤。人的思想应该转向未来,应该转向自己还能有所作为的那些事情上去。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自己的过去逐渐成了精神负担。人很容易自思自量,感到自己的感情不如以往强烈,思维不如以往敏锐。如果真是如此,就别去想它,假如你根本不去想它,也许这就不会成真。 7 T4 p0 | H! Q/ D e5 Y* h8 B8 x) C& {5 `
' k p/ A2 `- c0 u- f 另一件要避免的事,就是依恋子女,希望从他们身上的活力中获取生命的力量。孩子们长大之后,想过自己的生活,如果你还是像他们小时候那样关注他们,你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的负担,除非他们十分麻木而感觉不到这一点。我不是说不应该关注他们,而是说对他们的关注应该是含蓄的,如果有可能还应是宽厚的,但感情上不要过于依赖他们。动物对自己的后代的态度是,一旦他们能够自立,就不再关注它们;但由于人的婴儿期太长,父母很难停止关注自己的孩子。 / e& v1 Z& J- n3 \$ M- H3 v
一种人因对某些不牵涉具体个人的事很感兴趣而参加适宜的活动,我觉得这些人老年时期的生活容易过得顺利。正是在这些活动中,长期的经验能结出硕果,也正是这在这些活动中,经验所赋予你的智慧才有用武之地,而不是成为负担。叫成年子女不犯错误是徒劳的。因为一来他们不会相信你的话,二来错误原本就是他们应该接受的教育之重要组成部分。相反,如果你不是对某些不牵涉具体个人的事感兴趣的人,你就会发现,除非你关注你的子女和孙子女,你就会觉得生活很空虚。假如事实确实如此,你就应该认识到,当你还可以在物质方面帮助他们,比如,定期给他们点补贴,或是给他们织件毛线外套的时候,绝不要期望他们会喜欢和你在一起。
5 g; a, m$ n5 k) \) S/ T1 A0 F, w! a* F6 A( j( s& B3 D& g3 E
有些老年人由于害怕死亡而心神不安。对于年轻人来说,害怕死亡倒可以理解。那些尚有理由害怕在战场上丧命的年轻人,想到自己享受不到生命所赋予的种种美好的事物会感到愤愤不平,这的确情有可原。可是对于一个既享受过人间欢乐也尝到了人间悲哀、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老年人来说,仍然贪生怕死就多少有些不光彩了。克服怕死心理的最好办法——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就是使你的兴趣更加广博,更加超脱具体的个人,直至包围自我的围墙一点点地消失,直至你的生命逐渐溶入整个宇宙之中,成为其一部分。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应该是像江河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让两岸紧紧抱住,然后奔腾直泻,流过山岩,飞越瀑布,然后河面渐渐变宽,堤岸慢慢后退,水流趋缓,最后不留一丝痕迹地溶入大海,毫无痛苦的失去了自身的存在。垂幕之年这样看待人生的人,是不会因接近死亡而恐惧和烦恼的,因为他喜爱的事业会继续下去。如果因丧失了活力而倍感疲劳,长眠也并不是一件坏事。知道他人会继续我已不能再做的事情,想到凡是能做到的我都已经做了,我会心满意足,我愿意这样死于尚能劳作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