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有些坛友说起来怎么和领导意见不一致怎么处理的话题,我就说说情绪输出那些事。一段往事。我当年的老公司,国企,新的总经理上任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我自认为是新的总经理(原来我们技术部出来的技术副总,被提拔为总经理,我自认为和他关系不错,也支持他工作,从来没有怨言,加班加点的没有半点意见,心无旁骛)嫡系,竟然被清洗,就很不服,也很委屈。那是候我有点小自负,只知道工作,钻研业务,不爱跟新的总经理(尽管原来是直接上级)交流,感觉拍领导马屁很掉价。被免职当然也是感觉很委屈。
, {% ^% l9 O9 {( I5 z- o
1 r- x3 n1 W+ b3 F( {8 X9 a! G当时,因为一个技术问题,一个刚毕业不久还没有转正的女生,本科,也是学机械的,听说是英语八级水平,在一些所谓的大佬们的鼓动下,就来找我。当时他们所有的人包括哪些大佬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他们以前总结的数据经过实践证明是错的。只有我刚经历和处理了这个问题,效果良好。当时我当时被他们操作贬为普通技术人员,和其它的20几个工程师一样(每个人分工不同的设备,一般是负责分管设备的技术服务,以及分管范围机械的升级和改造,要做好还是有难度的)(当时还有个哥们比我还惨,技术部副经理也贬为普通工程师)。就这个事,我告诉她我是怎么做的,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我就告诉了是我用了材料力学中与一种典型受力模型近似的办法模拟的办法和公式计算的,至于里面的工艺参数是怎么选的,我没有说。因为当时除了我没有人知道还有这个事,我是根据国内发的一篇论文中引用的国外发的一个表格推算出来这个工艺参数的取值。
# j# I" X& m% ?$ R* J9 i- D# M$ j/ b" ]& x$ v O
3 V* z& Y9 X) a# n. x" G# i" P- {0 `
实际以前我提过,大佬们不以为然,所以我就业余时间默默去研究,不断验算,针对不同的规格验证了这个公式的未知的工艺参数,也一直没用上,因为得不到大佬们的认可,就不能修改图纸,因为只能按照图纸加工。况且我并不主管这个单机,按照分工来说尽量通过主管工程师去做。按理说,我是看在她是比我小10岁的师妹(校友),我告诉她了结果,还告诉她了我的解决思路(材料力学的的一端铰支一端游动),她应该知足了,很给她面子了。可是随后她的话让我打定主意再也不跟她真话了。她说,张工,我感觉你应该负起责来,不能不敢负责啊。我火了,我说我把我的意见告诉你了,你听不听是你的事。我从来也没分管过这种机器,我说的这些都是我的业余爱好研究的,不承担任何责任。我只是一个工程师,和别人没有两样,并没有修改这么关键工艺参数的权利。你要是要改,谁有这个权利你就找谁去吧(大佬们刚把我贬了,当时没法出面问我,找个理由叫她来找我。0 _9 r N( N7 a% N
" b7 z6 O; \! i% U: x' f
! G6 A% `# V. V% Z
他们当时为了表明自己的巨大作用,就主动揽了一个活,整理图纸,把同一大类的不同的规格的机器零件,系列化在一张图纸上。其实没什么大用,工作量是相当之大,单机种类大约100种以上,每个单机至少平均100张以上的图纸,每张图纸都要更改标题栏,因为按照他们的设想设备型号都要重新编号,实际作用乏善可陈。找我问的这个问题,是其中一个关键零件的变形参数。以前做的规格少,还是当时的国家一个研究所测绘日本内田公司的设备的参数。后来90年代随着欧美设备进入中国,市场出现了大量的新机型,为了赢得客户,就开发了类似的新的机型。但是作为一种不同幅宽的机器,我们不可能看到所有的幅宽也不可能知道人家产品所有的参数。实际当时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我的计算公式尤其是工艺参数可以涵盖当时出现的欧美设备的实际数据。但是这个数据必须先体现在图纸上,然后有工艺人员修改工艺,质检按此检查,设备部门联合车间操作人员看能否做到这个参数。是一连串的问题,并不是简单改个数值的事情。而且还要涉及到后期在不同客户处的验证工作,否则这种参数就是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问题。当时出的问题就是在设备出厂后,大约6年后出口到发达国家人家验收标准高才发现的,国内验收根本不当回事)。按照9000认证的要求走管理程序。
6 x" M" h5 [. K/ c5 J. {- Z
: Z3 D- H' n. G7 j" O: I- X M* @- O( n
这个事,如果就事论事,只问我技术问题,我没有问题,只是关系有远近,回答有多有少而已,绝不至于会对她态度强硬。但是涉及到管理的问题,在职场上用职业道德用情绪去和别人说话,这是大忌。, h* |$ D+ }- x2 T$ H6 d# G
% R$ x& B. f5 N( r1 @) p
& e! L. w- b( v9 \8 I7 m7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