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2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涨工资不能激励你更努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4 10:1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nsigne 于 2018-7-4 10:24 编辑   ?" k2 d& D( k
: t7 G! v: D; p$ r; E3 s' N
摘要:“不努力工作的人,你给他涨了工资他就会努力吗?记住:员工的工作状态,不会因为工资的上涨而得到持久地改善。”——许玉林      

) o7 h8 |2 i0 h/ v. E
如果薪水更高,你就会更努力地工作?
" P0 E* ?) ]# p. }6 A
别骗自己了。

( A0 m5 p6 v4 T2 G
以往我们总想培养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然而我们成功过吗?

& H# V* ?1 C% t
如果几个员工工作不努力,抱怨工资低,企业给他们涨工资,从2千元涨到2万元,之后还会不会有不努力工作的人?当然还有。而且不努力工作的还是同一批人。

4 M8 E8 w  `7 t. }6 T3 Y: ~
有次讲课讲到这里,有个同学特别激动地跟我说:“许老师您说得太对了!过去我想把企业效益搞好,就给员工涨工资,希望他们努力工作。结果发现工资虽然涨了,目的却没达到。”

' c0 I3 s6 i$ S/ W" x1 Z3 h/ A
为什么会这样?
5 ^! H, h9 ?4 D, U& I% S! m% k
薪酬首先解决的不是激励问题,而是公平问题
* P# ]1 Q5 K  b
& L$ Q: \: }* m2 V; X1 F
一项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状态并不会因为工资的上涨而得到持久地改善。
& v; D( i6 d2 p( y% \4 Y' v3 U
因为薪酬不解决激励问题,它首先解决的是公平问题。

5 F+ A# ~' z" z4 q. B
人力资源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组织内的公平比较,一个是市场供求。
: ?) t# Q" _% F$ n. q. q
举个例子,我们在学校当老师,比如一个月给1万块,你不满意,涨到5万,你就满意了?这个时候其实既没有满意也没有不满意,因为市场上我值这个钱。

5 L- U5 ~' A; X
与此同时,组织内薪酬的公平性会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 D7 H9 u6 F- C( _% ]2 T6 F
比如,相比于人力经理,财务经理在企业中的不可替代性更强,他在企业中的岗位价值就应该更高。
+ Y) z# o1 V* @( Q
但财务人员的市场供给往往大于人力,这就导致他在组织内的岗位价值有所下降。最终的薪资,应该是组织内公平比较和市场供求公平性之间的权衡。

. i0 z( L" x$ |8 ?
只有当你开的工资超过组织内和市场供求权衡相较后确定的基准线,那才可能起激励作用。
1 I% F. |. H# ~3 v. w
“双因素理论”:个人能力越强,越能被激励( {) s( h) K  _% y

+ y1 P2 _9 U' @7 G( x. o,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斯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动机因素”和“卫生因素”。

# T+ G% U2 S( h* ?
“动机因素”指一系列增加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而“卫生因素”若管理不得当,则会导致对工作的不满。

0 |* ]7 T2 ~. e% J# f1 X
“卫生因素”包括工作条件、工作的安全感、与其他员工的关系以及工资;“动机因素”包括认可、责任、晋升机会、个人的成就感和发展潜力。用赫茨伯格的话说,“个人能力越强,就越容易被激励。”
9 h& q6 d# N9 G3 U

, K# @; F5 y% U4 E8 M* F; q6 ?
图片来源:《商业百科》,英国DK出版社
在这个理论中,工作的不满与满意是同等重要的。

- ^9 |* p/ n' U% ^1 k
除非卫生因素管理得当,否则无论动机因素有多强,员工都不会努力工作。同时,卫生因素本身虽然并没有激励作用,但卫生因素的满足会降低不满,为激励打下基础。

# N# U: N/ A# S" v! ^4 e8 F( T
所以我们看到,对员工来说,薪资水平其实只能算“卫生因素”。它或许对招聘和员工留任有好处,但是对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有效。有兴趣大家也可以查一下,高薪企业排在最优雇主榜单前列的例子并不多见。
. a5 U. u. ?/ n0 v$ T
金钱很重要,但工作场所的激励远比单一的财务报酬要复杂得多。要激励员工,你必须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享受责任、获得工作上的认可。

0 \5 e9 C+ a' v5 U& Q* n9 D
员工价值必须被认可,且认可必须具体化、可视化
1 g" W/ q$ z& i7 J/ G1 D8 ?- w

3 p' F$ ]- {2 |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曾经是员工的生存依赖于企业的成长,而今天,企业的成长必须依赖于员工的价值创造。
" ]6 C% i, |* N* [: b
这种转变,也要求员工的价值在今天必须得到承认。

  I! a. {  O' b% f5 r  p7 r
一项针对于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研究表明,当员工的敬业度在49%-60%之间,股东收益率提高9.1%,当员工敬业度在60%-70%之间,股东收益率提高24.2%。
5 B4 D! ?$ g) Y, C
换句话说,真正影响组织绩效的是员工的敬业度,不是考核,不是用张表就可以把企业的业绩带起来了。
# x- j6 j# S- l% @7 y+ H8 z& L
那怎么才能提升员工的敬业度?福布斯杂志就得出结论:对员工敬业度的最大激励因素是——认可我!

, T2 P2 {. \6 V
针对这个问题也有一项调查。大家看那些认可文化强的公司,员工敬业度是78%,而认可文化弱的公司,员工敬业度才34%。
, L' G( B' B) N; p, \
我们为什么觉得员工不好管?员工流动性大、组织没绩效,你以为只是敬业度的问题,其实这背后是你企业认可文化的问题。

! C$ ^7 p& ]: S0 x- t
我们接着看一项全球调查。在受到认可的员工中,71%的员工会加倍努力,也即,他的敬业度会提高两倍;53%的人会产生更好的工作想法;而92%的员工在迫切期待下一次被认可,这就是员工最深的期待。

- M$ n! O" s* P. p; `7 L1 _
认可员工和员工被认可已成为人力资源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核心指向。
& ?9 |6 u; _  U2 ^4 Z. w
1、总报酬模型3 ?5 t1 x0 n$ J; Q

, \6 |, g- g) f0 x
什么叫员工认可?什么叫认可员工?
, U6 f4 L  d% t) b
早在2006年,美国薪酬协会就提出了总报酬模型。因为他们发现,仅靠薪酬是不能解决激励问题的。

9 w5 w$ f5 I  F0 B
& ^5 i; L# i( j4 W3 ]
所谓总报酬是指员工认为的所有重要的东西,过去我们认为只是工资、福利,其实还有其它因素。
2 V+ k1 @- n* |( o
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关注什么?是否被认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职业发展机会,这三点恰恰是我们一直所忽略的。
7 A9 C8 u' j% _
我们可以看到,世界财富1000强的企业,有88%用了多种以上认可激励方案,有77%已经拥有了三个及以上的认可激励方案,有54%拥有部门级别的认可激励方案。

, X) y# Q* G3 _& y- }$ Z* Z  ~; F6 O
认可的方法已经成为全球企业最普遍的管理方法,而我们又有多少呢?

% h% c6 L0 b; v2 D, m
2、让“认可文化”具象化、数字化、可视化) o" h! a# K- U

+ _( k. g1 ]% f9 n4 l5 c8 ^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用一个小工具,叫微认可。所有的工作信息都在此呈现,其实这就是用数据来把握员工动向,最终它也能代替传统考核了。

2 R5 H6 J) N; f0 [  }4 |

: i$ j# |! y' H
比如说什么叫文化认可?当员工的行为是你企业所倡导的,你就给他一个积分,这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积分管理。
) h2 a$ \7 ?% z' ?; s$ T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就像小孩在幼儿园带小红花一样幼稚。但小孩戴红花高兴不高兴?员工戴红花高兴不高兴?当然高兴!

* S+ W0 s, @/ M3 p7 O
想想你每天在朋友圈里发表观点或转发文章,你最希望你的朋友们做什么?点赞啊!这就是认可,这是人性的特点。

5 K, X% L. l' w: a$ N) }
同理,业绩认可,你工作做得好,有成效,也给你积分。员工关怀呢?员工过生日了,他的小孩获奖了,也可以给他个积分。还有悬赏大厅,谁遇到了难题,我们可以在里面悬赏,谁帮助解决了,给帮忙的人积分。

: z3 }2 k+ j6 ]4 t! A
最后这些积分都可以和员工的福利关联在一起。

( d5 l6 Q$ h8 F3 l. A
这种方式还可以让你从积分数据上了解到员工是否有流动的意向,从而能够让你早些关注这个员工的改善、提高和指导,防患于未然。

. ]$ A  O+ G; Y: u% N
数字化管理没那么复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公司认可的东西具象化出来,形成可参照的标准。
, J# H! I* O. n- P0 P" i6 [: K
像科勒公司提出4C精神,那就把这种标准放到数据库里,只要有员工发生符合4C精神的行为,就能获得积分。

/ r; A& O; W1 c5 u* K+ Y

0 o6 Z8 I7 a* c" M6 V/ N
再比如东阿阿胶提出的10项倡导行为,也可以放在数据库里面,只要符合倡导的行为发生,就给积分。这种方式甚至能代替传统考核。
" i; z: x% Z& k5 e' X8 p

& I4 H8 l+ F9 |1 X7 \. @; H7 \: Z
小结:做企业看文化,用人看价值观& O3 w, h' Z1 D$ [1 P
  l: K* J3 \- a& Z8 j% K
激励员工、认可员工到最后,其实就是挑选和培养符合企业价值观员工的过程。记住一句话,做企业看的是文化,用人是看的是价值观。
7 P1 d; K7 F/ g9 V) C3 O$ f
杰克·韦尔奇(GE前CEO)选择接班人的例子也许是我们能够借鉴的。
# s, ~2 f" c+ }$ ?. k4 `
韦尔奇在选接班人时提出一个模型:绩效和价值观用人矩阵。价值观其实就是文化。
0 D" T4 [+ N) F  t" c6 S, @1 e# {
/ E2 w, d+ j- K7 q
绩效好,又接受我价值观的,也就是第二象限,这是我企业所需要的人,要重用;
8 G% P. T( G9 u* x6 K% _
绩效不好但认同我价值观的,即第四象限,企业给你第二次机会;

7 p) r, N, r7 s2 [8 F$ t5 P
如果你业绩不好还不接受企业文化,也就是第三象限,这些人要淘汰掉;

# r$ |; r* C# w9 J0 s0 x
还有一类员工,第一象限,有业绩但不接受价值观,这种人将破坏你的文化,他待在组织的时间越长,对组织的破坏作用越大,这些人也得走。
* `- W# d( e+ x; x% t& T
而我们小企业用人往往急功近利,可能会采用第一象限的人,你用了他的能力,如果他德行不好,最后破坏的是你的企业文化。

  ?8 f3 ~) S$ l6 D& l( [% t
如果你非得让我做出选择:德行、能力,用德行,不用能力,就这么简单。
+ {2 k, \" h% K9 \5 n
) c! z/ ~( u& m: o" ~( 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一朵娇粉嫩的花 + 5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8-7-4 22:03:53 | 只看该作者
很中肯。工作中遇到很多,深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7-4 15:27:01 | 只看该作者
人才是要用钱砸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7-4 14:42:25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好,理论上解决了我的困惑
+ n) y3 \6 K  v& P$ o  s1 n$ }+ Y. o0 ~9 {$ z: v* J
也许我又该换工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7-4 12:42:1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国内来说,就是工资太低,扯那些屁玩意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7-4 12:08:16 | 只看该作者
有啥用,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先把员工的待遇按劳动法解决了再说员工的事。自己本是一头狼,还整天评论哪只羊吃的草多了长肉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7-4 11:52:44 | 只看该作者
唉,老板只要结果,员工只要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7-4 11:34:52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年底跟老板谈工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8-7-4 11:19:50 | 只看该作者
一水江山JS 发表于 2018-7-4 11:072 N3 \# u. Z2 R7 w' s$ k( {+ v: O
作为技术人员,我要的是进步、发挥空间,以及钱
( Q0 l/ k, G* _" ^) k" w7 O+ j
赞同层主观点,我现在最需要的是积累,差三天入行满一年, }( W7 J! q1 Q; b/ u8 y2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8-7-4 11:07:24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技术人员,我要的是进步、发挥空间,以及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2-17 11:29 , Processed in 0.06737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