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6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度解剖德国与中国中小型企业对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3 09:3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对强国,我们不能一直持于拜膜姿态,理性的解剖与分析,才能使自己进步,随然对比产生伤害,但不痛如何能成长?!      
       在德国,一些村办企业,竟能称霸全球,而中国很多中小企业却在为生存发愁,差别为何这么大?
在近两年的欧洲经济危急中,德国经济一枝独秀,堪称奇迹,特别是在2016年初的数据显示,德国2015年的失业率更是创业1992年来的最低值,让世界都为之吃惊。
      在德国的经济发展中,机械制造业和汽车业是其两大支柱产业,而在前者的制造业中,撑起德国制造业的竟是一大批中小企业,而且这些中小企业,在很多领域竟都是“隐形冠军”、全球领先。
德国村办企业不谈销售,
竟谈世界份额
       在德国的商业中,中小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对经济的贡献占比,超越其它国家。
       在德国,约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贡献了约54%的增加值,拉动了62%左右的就业,它们才称得上是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中坚力量。
       最为重要的是,德国的中小企业不仅是在德国企业贡献大,而且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764家中型全球领导企业中,德国就占席47%。
       任正非就曾表示:“高级水晶杯、高级的银餐器都是德国小村庄生产的,我去过两个小村庄,他们打出来的表格说他们从来不谈销售,他们谈占世界份额的多少,村办企业啊,讲的是他占世界份额的多少。所以这一点来说,我们要回归踏踏实实的经济,经济的增长不可能出现大跃进”
中国小企业,却在为生存发愁
       与德国的中小企业相比,国内中小企业在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上都有不小的差距。
       数据显示:国内小微企业死亡率特别高,存活五年以上的企业不到7%,十年以上的企业不到2%,而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
德国中小企业称霸全球的五大特点
      在德国拥有一大批有“隐形冠军”之称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平均销售额为3亿美元左右(1992年数值),员工人数约为3,000,它们凭借自己专业能力活跃在各自的缝隙市场之中,经营的范围覆盖全球各地。它们是这些市场中真正的王者: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70%~90%。
为什么这些企业具有如此强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了这些隐形冠军在经营上的5个特点:
1、经营专业化与地域多元化相结合
这些隐形冠军会投入全部的资源确保自己在缝隙市场中取得霸主的地位,它们认为多元化战略只会分散公司的精力。
由于专业化程度高,规模小,因此它们无法获得规模经济。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它们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让产品销售到全球。全球化带来的规模效应足以让公司收回研发投入,并控制住成本。
2、只关注客户关注的东西
“隐形冠军”在竞争中并非样样都求比对手强,它们集中资源,确保公司在顾客最关注的领域做得比对手强。
包括隐形冠军在内的多数企业认为,顾客最注重的是产品质量、公司贴近顾客的程度、服务、是否节约、员工素质、技术领先性和创新能力。
“隐形冠军”认为自己在前3项(即产品质量、公司贴近顾客的程度和服务)上的表现极其出色,而在其他4项中,它们认为自己的表现仅在平均水平之上而已。
3、将注重技术与贴近客户相结合
隐形冠军既不完全奉行“客户至上”原则,也不一味地追求技术。它们将市场和技术视为两个同等重要的驱动力。而只有少数的大公司认为市场和技术两者同样重要。
“隐形冠军”认为,倘若技术主宰一切,工程师们就会疏远客户,客户将蒙受损失。但若让一门心思扑在客户身上的营销人员独揽大权,又会不利于技术的发展。理想状态是,让懂技术的人与客户进行密切、频繁的接触和交流。
4、依靠自身的技术能力
德国中小企业认为可以凭自己的力量进军新市场,解决生产及研发问题,而且相信这样做能够强化自身的产品知识,并维护公司的市场霸主地位。
德国中小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喜欢“制造”,而不喜欢“购买”。
5、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
隐形冠军的所有者兼管理者通常与员工生长在同一小镇里,因此他们间的关系要比大公司中的劳资关系亲密得多。在这些公司中,罢工和劳资纠纷极其罕见,管理层在处理内部问题上所耗费的精力自然比大公司要少得多。
中国中小企业,与德国小企业
在竞争力上相差太多!
德国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很强
通过上面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德国很多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是它们的竞争力很强,在其所在领域,具有很强的技术竞争力。
例如:2015年《商业周刊》曾评出的30家最具实力、成长最快的德国中小企业中,位列第三名的Mobotix股份公司(Mobotix股份公司开发和销售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是该行业全球领先的供应商),它在2002年的业绩是300万欧元(约2400万人民币),2012年的业绩是8160万欧元(约6.72亿人民币),它十年里平均年增长率:39.14%,它在2012年员工是336人,人均产值约200万人民币,足见其竞争力之大。
德国企业在市场走的是“技术驱动、品质占领市场”的模式,这与德国以高品质的制造业著称的风格一致,即使是中小企业也遵循这一路线,它们在所处的技术领域往往占据中高端市场,拥有丰厚的收益和利润空间。
这些德国的中小企业注重技术、注重市场和客户、注重全球市场开拓、注重员工关系。这种模式,让他们无论是在外部市场,还是内部,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占据行业竞争力的上游位置。
中国小企业则相反,规模不大,也不强
与德国中小企业相比,中国的中小企业则是既不大、也不强。
中国存在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与德国企业同样是规模不大,但是在行业中的地位,远远达不到德国中小企业的地位,缺乏技术竞争力、市场拓展能力、良好的企业文化与氛围,是众多国内中小企业的通病,也成为中国众多中小企业进一步拓展的阻碍。
技术竞争力的缺乏、市场拓展能力的缺乏,良好企业文化的缺乏,让企业无论是在行业中的级别、还是市场中的级别,都处于末端,极易受到市场冲击、洗牌、和淘汰,导致企业生命周期不长。
德国中小企业传奇背后的“工匠精神”
与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企业追求精神都有关
德国这种独特的中小企业传奇背后,与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企业追求精神都有关系。
一方面,作为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向来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的人才。
无论是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注重,还是其教育模式,都值得思索。
任正非曾描述曾参观过的一个工学院,“德国斯图加特工程院院长带我去参观一个德国工学院,大学一年级入学的学生,他们都在车间里面对着图纸做零件,把这些零件装到汽车上去跑,跑完回来再评价多少分。经过这一轮,再开始学**几何、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所以德国制造的汽车永远是无敌天下”
我们可以对照一下国内工科教育,对比两者的差距,这种对实践的重视、基础的重视,与我们国家工科教育中的实践对比,注重基础应用能力的对比,相差确实不小。
另一方面,德国的中小企业自身注重技术追求和企业的长远追求。
除了国家在制造业教育体系上的注重,德国中小企业本身,它们的企业精神中,也相对比较务实,更注重长远发展、内功的打造,它们相对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踏实、下苦功。
掌握行业内最顶尖的技术,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是它们矢志不渝的信条,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有着悠久历史,把企业做成一份长久的事业耕耘,同时,这些中小企业普遍都拥有较长期的发展战略,这些追求,无论是技术追求、还是事业追求、以及长远规划的注重,都不亚于优秀的大企业,这实际上也是德国中小企业成功的关键。
这一点,国内中小企业相对缺乏这种务实、实干的精神,更多一些浮躁,一些企业更甚至不下苦功、不注重内功的打磨、不注重沉淀和积累,更迷信于各种漫天飞的思维,期望于各种速成的概念,唯独缺工匠精神的追求,缺踏实、苦功的投入,差距也就拉开了。
制造业更需要一份踏实、长期的耕耘、投入,是一个长期需要长期默默坚守、最后厚积薄发的行业,它相比金融、娱乐等行业,制造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但一旦形成领先优势,很难被后来者赶超。
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占领行业至高点的模式,如同苹果在手机行业中的状况——规模并非最大、但却是全球最赚钱的手机,苹果占据全球智能手机规模不到15%,但是它却占据了行业高达90%的净利润。
       这些都是值得国内中小企业学习和深思的,德国中小企业的模式——规模不大、但占据行业制高点,获得很高的份额和利润,值得中国企业深思,还有他们注重技术、注重市场、注重拓展、注重员工关系等,而这些恰恰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都值得中国中小企业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5-9 15:56:31 | 只看该作者
Venerealulcer 发表于 2017-5-9 14:54
1、国内现状是浮躁,从研发开始,这是一个很冗长的过程,而且个别项目还需
要自身的技术积累,预研过程 ...

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也存在弊端,辛辛苦苦搞研发本身就存在风险,费力不讨好,然后山寨复制成本又很低。更没有人想去专注研发,积累突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5-9 14:54:34 | 只看该作者
少年维特hf 发表于 2017-5-9 13:30
还是得熬过几年,让大家对国货有信心。国内这么大市场,肯定能大浪淘沙,历练出几家行业冠军企业。

1、国内现状是浮躁,从研发开始,这是一个很冗长的过程,而且个别项目还需
要自身的技术积累,预研过程,这个就不是一个小公司能够顶得住的;
2、很多公司的开发,最终都是慢慢走向白菜化,低端化,降低成本固然是好事
,但是代价从技术、材料、人力上来算,往往会丢掉技术,偏重另外两个,这就
很尴尬了;
3、从客户群来看,目前还是很多项目行业会偏向使用进口,原因无非是以上一点造成的;
4、中国制造之前是德国制造,日本制造还有台湾制造,中国制造往往代表的是低端,这个概念什么时候改掉,什么时候就成功了。说苹果质量好的,其实说句实在话,苹果和华为和三星和其他的任何厂商,他们的产品除了生产线流水线不是一条之外,生厂商其实就是那么几家代工商。技术用的还是高通的,甚至每年苹果都要给华为送一大笔的专利费...说到底就是品牌形象给人高端还是低端
5、以4为例,苹果虽然是大公司,但是他的营销成功了,小米紧随其后,但是苹果的目标就是瞄准高端市场,我低端不要了,我高端市场卖一台手机我赚的钱低端市场卖10台我都赚不来。好容易憋个SE出来还是打算和其他厂商抢中断机市场就可以看出来。而小米本身就狙击了魅族,成就了自己,结果作死去做红米,想统一低端市场,结果中端市场被红绿厂,被魅族强势狙击,现状红绿厂开始和华为抢中端市场,华为三星都开始瞄准高端市场了。这个就是低端高端差距。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5-9 13:31:57 | 只看该作者
xiaobing86203 发表于 2017-5-3 10:46
确实如此,像我们这种中小企业还是说得多,做得少;每日每夜的高谈阔论搞发展,却面临的是不断的招人,不 ...

招人又留不住人最打击信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5-9 13:30:29 | 只看该作者
Venerealulcer 发表于 2017-5-3 10:36
其实吧。。
德国就我们省一样大的面积
如果单单论客户资源的话,其实和我们省内一样

还是得熬过几年,让大家对国货有信心。国内这么大市场,肯定能大浪淘沙,历练出几家行业冠军企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5-9 11:55:49 | 只看该作者
企业老板:生存都是问题,你跟我谈情怀?我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5-4 10:59:02 | 只看该作者
Venerealulcer 发表于 2017-5-4 09:26
@金胖子
苹果的成功在于它的质量
这是我本世纪听过最好笑的笑话了

@金胖子
你这个典型就是井底之蛙
在同样配置条件下,无非就是系统的问题
拿1500块钱的手机和6000的苹果拼,你怎么不说桑塔纳质量好差,连保时捷都跑不过?
5000的安卓机和苹果拼,又如何?运行时间长安卓速度下降是通病,难道你就没发现苹果内存也会报警?
随随便便搜一搜,水果系列问题一大堆,6系列闪退,掉色,7系列杂音,电流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5-4 09:26:12 | 只看该作者
Venerealulcer 发表于 2017-5-3 10:36
其实吧。。
德国就我们省一样大的面积
如果单单论客户资源的话,其实和我们省内一样

@金胖子
苹果的成功在于它的质量
这是我本世纪听过最好笑的笑话了
水果营销如果做不好,早被人按在地上摩擦了
6出来,各种闪退,7出来闪退,杂音一大把几乎占到了10%,就这个居然是质量好

点评

用户体验是第一位吧,我用6快两年了,运行速度一点不慢,就是电池续航比原机查了一点,至于闪退情况也很少出现,对比之前用的安卓机的体验以后肯定还是用苹果的  发表于 2017-5-4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5-3 21:09:4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中小企业真的不适宜久留,没几年就倒闭了,没法让人安心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7:10:14 | 只看该作者
合理扯淡 发表于 2017-5-3 14:46
单从企业本身去找原因,是找不到真正的原因的。
企业所处环境的人员储备、技术储备、还有资本储备都不一样 ...

确实跟大环境有关系,感觉现在人人都这么浮躁,都是被逼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2-1 04:23 , Processed in 0.05352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