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万元年薪招不到一个机器人技工”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江苏制造业“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尴尬现状。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每5排机器人操作设备就有2名专业技师在一旁维护。“为了提高操作的效率与精确度,我们改用机器人生产线,然而这种‘机器换人’并不是不需要人,相反我们更需要懂得机器人生产操作的一线工人。”经理王振华告诉记者,他们每条生产线的年产值都在1亿元左右,一旦生产线上的机器人设备出了故障,损失高达百万元。“我们公司销售额在以50%的速度增长,现场工程师数量应该达到80人,而现在却仅有30人在勉强支撑。”王振华说,在苏州工业园区内部,类似状况的企业还有很多,能够操作工业机器人的一线工人成了供不应求的“香饽饽”。! I( h& J' G' P f9 I
4 j6 t. r2 W2 w
来自省经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去年机器人研制企业超过50家,年产业规模约650亿元,今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仅苏锡常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就要达3000家以上,由此造成的操作、维护、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技能人才缺口超过10万人。目前,国内本科院校培养的机器人相关人才,大多都从事原理研究、本体开发及特种机器人开发等,多数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对口专业较少,开设年限也仅为1—2年,相比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相应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岗位继续教育却一直没有跟上,这留给了江苏开放大学充分的发展空间。“开放大学运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借助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智能制造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将彻底实现‘零公里’就业,机器人行业的员工将实现‘零距离’继续教育。”开放大学副校长吴进向记者介绍。* ?$ z! K( `0 `& g' O7 T# Q
5 `' ^7 t! B; Y7 B8 I1 C/ c/ t江苏开放大学智能制造技术学院在充分调动机器人专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联合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FANUC机器人(江苏)与苏州大学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推进深度合作的多元化平台建设,不仅为学生设置了包括工业机器人示教与编程、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维护在内的14门专业核心课程,还打造了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机器人仿真实训室等21个校内实训室和14个企业一线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通过“把教室搬进车间,把车间当作教室”,实现学生培养的“私人定制”。 ~5 c. X8 h3 H* g6 {3 K) |0 Y" {
% _# ]: l0 m1 A, W& j
“汇博是苏州工业园区专门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智能制造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深入企业一线工作;企业员工在工作的同时,能够接受教育和培训。”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芳告诉记者,苏州工业园区及全省制造业都面临着“用工荒”的难题,而很多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又被“就业难”所困扰,三方共建智能制造技术学院是对人才培养模式和用工机制的一种积极探索。2 ]. N0 r, b3 r
, r/ |6 D6 m6 _: p' c8 S
“一听说江苏开放大学在园区内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我就迫不及待地要报名。”中专学历的王国平是苏州工业园区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公司产业升级后便用机器人取代普通的人工作业。“江苏开放大学远程的教育模式吸引了我。既能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拿到高学历,又能继续留在公司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我原有的维修电工职业证书还可以直接转换为学分,一举多得。”王国平对智能制造学院向往不已。* \, [4 s' _$ U+ w V/ y h'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