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62|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为何进步这么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5-5-26 13:2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搬运工 于 2015-5-26 13:24 编辑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航空发动机控制器这个东西。

航空发动机控制器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人将其比作发动机的大脑。它感受飞行器的环境温度、环境压力、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发动机各级转子的转速、发动机内部各重要部位的温度和压力、压气机各级转子叶片的角度,尾喷口的大小和方向,再根据飞行员的操作意图,是巡航飞行、加速还是减速、是否需要做机动,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控制供给发动机所需要的燃油、调节叶片角度、调节尾喷口面积、调节尾喷口的角度。这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各输入和输出之间很多都是曲线关系,还包含了很多逻辑关系,所以控制器基本上就是一台计算机。学过自控的同学大致可以了解这有多难。

控制器有多复杂?你可以这么想象,有2000多种齿轮、齿条、杠杆、凸轮、活门、喷嘴挡板,把这些都放在一个电饭锅里是个什么情景。

控制器有多精密?举个例子,控制器里有种东西叫活门,有点像平常我们见到的液压缸,但密封方式不一样。液压缸里为了保证活塞两边的油不连通,液压缸活塞上装有橡胶皮碗,橡胶皮碗的直径比活塞腔略大,橡胶有弹性,所以橡胶皮碗装在活塞腔里时 ,皮碗就被压紧在活塞腔壁上,皮碗和活塞壁之间是没有缝的,所以活塞两边的油就被密封了。而控制器的活门由于工作需要,不能用弹性密封材料,而且活塞要能自由移动和旋转,所以活塞和活塞腔之间是有缝的,但这个缝非常非常小,小到连油都过不去,活塞两边的油就被密封了。这个要求对缝隙的尺寸非常严格的控制,只要有个纤维或有点灰尘,活塞就被卡死了,所以装配厂房都是无尘的,装配工人的穿着和手术室的医生一样。平常你见到的机械零件掉地上捡起来接着用,活门这个东西掉地上就报废了。

控制器的使用环境是什么样的?控制器是安装在发动机旁边的,工作环境是高温高振动。温度极端条件是在冬季的东北,发动机没启动时是零下40度,启动后是零上150度。10g加速度的振动是正常工作条件。

控制器的难点在哪?前面说过了,控制器的功能之一是控制给发动机的供油,这个功能有点像汽车的缸内直喷,汽车停止供油了顶多歇在路上,航空发动机停止供油了飞机就掉下来了。控制器几千个零部件有一个出现问题,都可能是灾难性的。保证不出问题有多难?你见过开了十年不出问题的车吗?控制器可是要保证每一台十年内都不能出问题。

前面说的都是机械液压控制器,电子控制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电子控制器优势是很明显的,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控制,结构也更简单,重量更轻,是未来控制器发展的方向。但电子控制器缺点也很致命,在恶劣环境下电子产品 非常容易失效,而且电子产品的失效没有任何先兆,难以预防。另外,电子传感器的信号都很微弱,容易受到干扰,电子传感器失效也是个问题。航空发动机的控制器是绝对不能失效的,这是电子控制器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发动机的技术进步速度那么慢呢?

我想从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说明一下。

先说说技术方面的原因。我们国家的航空工业原先都是苏联援建,所以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很多东西都有原型。这样做起步比较容易,所以很快我们就有了自己的航空产品。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了,基础的数据都没有,只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控制器像个多输入多输出的计算机,那么我设计控制器的时候当输入是某个具体情况时,我总得知道控制器的输出具体是多少吧,抱歉,没有这个数据,谁也提供不了。那怎么办呢?就是靠试验,大量的试验,发动机试验,积累数据。欠的债都得补回来,先天不足就是靠后天补。但这可是发动机试验,反复一次周期都很长,而且要反复很多次,这些反复验证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长的。

再说说制度方面的原因。控制器是要保证十年内不能出问题的,那么究竟是怎么保证的?按照质量保证体系要求,也是试,大大小小的试验,所有在用户那里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模拟来进行试验测试,不同环境下的试验都要做,GJB150《环境试验方法》规定的内容都要过。

(《环境试验方法》的内容网上都有,不过还是给大家搬过来吧,省的大家去查了,这些试验包括:高温、低温、温度冲击、温度-高度、太阳辐射、淋雨、湿热、霉菌、盐雾、砂尘、爆炸性大气、浸渍、加速度、振动、噪声、冲击、温度-湿度-高度、飞机炮振)。

拿低温试验来说吧,小东西还可能用环境试验器来模拟,发动机的整机试验就不行了。你想想,飞机发动机喷出去的气的反作用力能把飞机推上天,这得要多少空气,把这么多空气瞬间降低到零下40度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进行发动机低温试验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在气温是零下40的地方做,但即使是中国最冷的地方一年也就那么几天能达到这个温度,一旦试验出现问题下一次试验就是一年以后了。

除了环境试验以外还要进行寿命试验,就是产品保证多长时间我就实际做多长时间的试验,可以想象一比一的寿命试验得做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长的。有加速等效寿命的试验方法,但我们没有基础数据对吧,你凭什么说你做1个小时的试验可以相当于实际上2个小时或3个小时试验呢,所以目前很多试验只能硬来,积累数据?即使用加速等效寿命试验的方法也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各试验小部件先做,然后是整机,然后是发动机,最后装在飞机上试飞,当通过了所有试验考核以后产品的整个设计和工艺就被固化下来了,依靠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以后生产的产品质量全都可控。

全部这些试验做完,花的钱不说了时间消耗的那可是杠杠的。这时候你发现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有一个小部件你可以改进一下,嗯,改得不错,但谁能保证这个改进后的部件能否保证不出问题呢?你不能拍着胸脯说我保证,抱歉你没有这个资格做这样的保证,一切都要靠试验说话。会为了你这个小小的改进把整个试验过程再走一遍吗?不会,动静太大了,人力物力的消耗都是相当巨大的。你的小改进只能等重大的改进改型的时候,随着重大改型一起进行试验。由于有质量控制的要求,所有的技术改进都要让步于质量控制,毕竟这东西出问题是机毁人亡的结果,谁也不可能逾越雷池半步。

所以发动机的技术进步不是渐进的,而是阶段性的,你会发现发动机一段时间技术根本没什么进步,然后突然就上一个台阶。你能看到的例子就是歼十相比歼八的进步。

综上所述,单就因为技术和制度这两方面原因,你看到的发动机的技术进步就难以持续地飞速发展。(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5-30 20:21:29 | 只看该作者
慢慢来吧,基础工业提高了就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5-30 15:09:21 | 只看该作者
好复杂,不过看后还是有点了解,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5-30 10:12:38 | 只看该作者
就我跟航空航天的人打交道的经验看,这些人要是能做出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那才是天方夜谭。还不如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什么c919,arj,打死我也不坐。
中国在制造业上差的不只是技术,更是管理、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5-28 01:13:00 | 只看该作者
转载的话,是否应该在第一行注明转载?

是否应该表明原作者?

是否应该给出原地址链接?

这完全是不尊重原作者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5-27 19:59:28 | 只看该作者
资,才,机。缺一个做到就难了,缺两个还做到就不可思议了,都缺还做到就不大可能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不就是说明了条件的重要性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5-27 14:22:4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抄作业的同学能比被抄作业的同学成绩好?
不过由于差距太大,进步空间还是蛮大的哈哈。。。
哈哈

点评

这也是不正常的啊,如果真的是这样的情况,那干脆不要混了  发表于 2015-5-28 16:45
所以经常受表扬的是抄作业的,被批评的总是被抄作业的。  发表于 2015-5-28 16: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5-27 12:34: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碗 于 2015-5-27 12:39 编辑

发动机燃油调节器,发动机的心脏。可喜的是国家已经看到了发动机对飞机工业的制约。现在已经成立发动机公司,将发动机独立出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5-27 11:51:53 | 只看该作者
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繁多,质量难以控制。

点评

本人认为,无论什么样的零件都是可以控制好质量的。不然的话,那些现有质量好的发动机成品质量是怎么控制的呢?  发表于 2015-5-28 1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5-27 11:31:37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单纯看技术问题,我们的人不是进步也很慢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5-26 19:37:25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下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2-26 13:08 , Processed in 0.05554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