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发动机性能的有三方面:气动力学、材料、加工制造。现在飞机发动机能做得出来效率与国外有差距,但不是太大。涡扇-10发动机的推力性能要比俄AL-31F略高,这反映中国在气动力学和加工制造两方面大有进步。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研发成功,也反映加工技术的进展。可是在可靠性、耐粗暴操作等特性方面与俄制发动机尚有缺陷,却完全是材料问题,反映材料研发方面的落后,为此获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头顶中国材料学之父、高温合金之父名头的师昌绪逃脱不了责任。
% W8 D+ o- P/ ?8 x
) S5 h. N4 F3 B, c3 K- A看看师昌绪获奖后中新网对其成就的报道: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1-14/2788143.shtml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介绍,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河北徐水人。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密苏里矿冶学院硕士学位,1952年获欧特丹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发展了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可用作耐热、低温材料和无磁铁锰铝系奥氏体钢等,具有开创性。多次参加或主持制订中国有关冶金材料、材料科学、新材料全国科技发展规划;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立项和评估工作。; c# ?% p0 ^3 N) V
1 I6 m! f9 S2 w2 ^( N# U* s) X9 n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介绍的成就的第一条:发展了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这个高温合金就是用来做涡轮盘的,据说:镍、铬是高温合金及合金钢常用的金属元素,当时中国稀缺,国外对中国进口实行禁运政策,使得中国在发展高温合金及高合金钢等关键材料方面十分艰难。针对这种情况,师昌绪提出了“以铁基代镍基高温合金及发展不含或少含镍铬的合金钢”的倡议。他利用中国拥有丰富资源的稀土元素,开展了“稀土在镍基高温合金中的作用”的研究,并与抚顺钢厂合作率先开发了一种铁基高温合金-808(GH135),代替了用量很大的镍基合金GH33,作为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涡轮盘,投入了批量生产,装备了数以千计的发动机。他还在发展中国铁基高温合金的冶炼、压力加工、拉削与切削等工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期,钢铁研究院、上海钢研所及航空材料研究所也分别研制成功铁基高温合金GH130、GH302及GH140,其中GH140得到广泛应用。在师昌绪指导下,于60年代末金属所又研制出一种用于涡轮盘的铁基高温合金761,该合金的屈服强度高,并可在700℃长期工作,处于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现在为中国先进发动机所试用。以上堂而皇之认为师昌绪应该为铁基高温合金研发获奖的理由完全错误,反映了,中国科学界高层的短见和科技价值评估的没见识。一架F22两亿美元,以现在的金价$1600/oz算,相当于3.5吨金子。F22自重14吨,就算整架飞机全部用镍造,现在一磅镍也就7.5美元,14吨镍23万美元,镍材料的费用只有整架战机的千分之一,可见战机原材料的费用是很低的,主要成本在加工制造上,同样一块镍市场上只要$7.5/磅,可是做成单晶镍片后其价格增值上千倍,比金子还贵。所以把战略思想建立在用便宜的铁代替相对高价的镍是根本不靠谱的,如果说美苏战略封锁,不让中国得到镍也说不过去,中国年产镍也有230万吨,一台发动机能用多少镍?几百公斤到头了。中国年产镍量的千分之一也可造4-5千台发动机,中国现在总共才多少架飞机?所以师昌绪的整个用铁代镍发展铁基合金的战略思想根本错误,是科研工作者对经济成本政治形势和资源问题没有最基本的认识的结果。
/ ^/ U' X9 o4 B7 d9 ?
8 s& L( Y/ e% i不懂得政治经济形势会随时间变化,可是自然规律却不随时间国家和政体变化,反映了中国科学界上层多么地没见识。就算中国缺镍,那么大个国家,做发动机所需的那点镍还弄不到么?领头人战略思想的错误大大地耽误了中国发动机研发的进度。美国普惠公司目前制造F119发动机制造的涡轮盘,涡轮前温度可达1700摄氏度,这根本不是铁基合金能承受得了的,那么师昌绪的铁基合金涡轮盘材料有什么价值?根本走错路子的研发凭什么要把这作为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成就之一?60年前中国科学界认识不到这些问题也还罢了,可是到现在居然还堂而皇之地把那错误的思维拿来公告天下,作为获得中国最高科技奖的理由,那就只剩下一条结论:领导我们的中国科学界上层没见识。 就这么个没见识的“中国材料科学之父”把持了中国飞机发动机材料的研发,并且培养了大批青不出于蓝的学生,这群人占据了中国科学界材料研发的高层,这才是中国发动机搞不好的问题所在。现在在报道粉末合金挤压成型涡轮盘的时候又把3D激光成型搞进来,吹嘘那是超越美国的技术?为何超越美国?因为美国不认为那是真地在飞机发动机制备方面有用的技术。
7 C4 S( ]+ N+ b D- N) P: a" f, R! y3 ~7 y, j1 y+ _, c$ j! i
对飞机这种东西来说,材料性能比材料成本重要,现用的从大铸件切割的办法材料利用率只有4.9%但这个方法work。激光成型,你可以成型,可是材料却不可能达到熔铸那种均匀度,激光成型也是从粉末开始的,可是这里报道的是挤压成型,为何要挤压?那就是为了增强材料致密和均匀度,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只用激光把合金粉末粘在一起不经过挤压成型,材料内部的缺陷要高得多,用来做飞机主承力件非常危险,多次飞行后,缺陷会随疲劳扩展,最后承力件断裂,整个飞机就会四分五裂,乘客会死得不明不白。当整架飞机完蛋后,你就知道那成本不是把材料利用率从4.9%提高到99%所能省回来的。总的来说这些掌握国家大量研发经费的人的思路就是个根本错误,西方国家没有领先把3D成型用于飞机主承力件,因为主持研发的人明白什么是关键问题,什么不是。而中国飞机行业的负责人不明白。
* m/ M' p$ I% i4 ~) Q9 s1 X# \3 f1 C) h( c
补充内容 (2014-12-10 20:07):+ f: f7 G! z5 x/ g
本信息来自其他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