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六角车 于 2014-8-19 10:47 编辑 + P. t. B+ c' V
1 l1 d( }% c% n1 `2 W: ~3 a* Q* L4 J
以T型螺杆升降进行开关的龙头,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的老产品了。开始还是很耐用的,出现漏水现象多是密封的橡胶垫坏了引起,换一个新的可以继续用,后来有了塑料垫圈,就更耐用了。改革开放以后,大搞基建建设,自来水龙头和阀门需求量很大,由于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个体民营企业一哄而上后,人们发现,龙头和阀门突然变得不耐用了,有的只使用几天阀杆就滑丝了。到了怨声载道的地步,以至于在2000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在大中城市禁止再销售螺杆旋压式水龙头,随后被现在使用的陶瓷阀芯水龙头取代。原来好好的水龙头,质量怎么突然变得如此的差? 2002年到宁波的一个阀门厂打工,才终于弄清了原因。在整理编写阀门零件加工工艺时,阀门厂的厂长拿着阀盖图纸找到我说,你这个T型螺纹孔的内径给的不合适。我看了一眼,拿出螺纹设计标准递到他面前说,国家标准,没错。厂长笑了,说,是没错,但那样就没法加工了。他把我领到现场看,T型螺纹底孔只留有三分之一的牙高,然后攻丝,一攻而成。我吃惊地说,这样浅的螺纹,和螺杆的接触面很小,弄不好一用力就拧滑丝了,最好还是按标准尺寸加工的好。这结果厂长自然清楚,就解释说,T型螺纹很深,阀门用螺纹又都很小,一把丝锥攻不动,得要攻三次,加上压铸的外形二次装夹精度低,很难找正,那样将加大制造成本,失去市场竞争力。随后他低声说,阀门坏的快,对制造企业来说也不是坏事。
7 t; W* Y8 N8 W- I; Q; B; V 我终于明白了,被淘汰的旋压式水龙头,就是为了提高加工效率,而改大了T型螺纹底孔而导致的质量问题,而被淘汰出局。 纵观如今水暖器材市场上,日渐冷落的2寸以下的,旋压式结构的闸阀和截止阀,已渐渐被制造难度较大,成本也高的球阀所取代,不知那位厂长的阀门厂现今效益如何。 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削足适履”成语。削短了脚,鞋倒是穿上了,可那人还能走路吗?1 @- k, m! q1 f( v
而另一句成语,“饮鸩止渴”为此类产品作总结也很形象,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产品销售量,而改变一个关乎性能的尺寸。如果只是个别行为还好,如果全行业大部分企业都如此,最后导致失去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但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而应该在加工工艺上下功夫才是正道。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制定一套适合企业现状的工艺,确非易事,这里面的内容还真是大有讲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