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5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机集团竞购德国机床制造商MAG?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7 11:4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机集团竞购德国机床制造商MAG
       继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山东重工商凯傲集团四分之一股权之后,又一家国内机械巨头向“德国制造”伸出了橄榄枝。来自路透社的消息显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国机集团),已正式向德国竞争对手MAG Group提交了收购要约。
  欧债危机之下,德国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市场窘境,刺激中国企业不断加快抄底“德国制造”的步伐。
  路透社报道称,国机集团已向德国机床制造商MAG Group提交了收购要约。而MAG一位发言人证实,该公司现在正与潜在收购者进行谈判,“预计将于第四季度完成谈判。”
  该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日本小松制作所(Komatsu)与两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也提出收购MAG的欧洲业务,另有7家公司提出收购麦格的美洲业务。
  资料显示,MAG年度营收大约10亿欧元。去年,该公司的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前盈利(EBITDA)为1.05亿欧元。该公司在全球雇用着大约3500名员工。MAG此前已聘请高盛协助其寻找买家,希望以超过5亿欧元(约合6.4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整个公司,或者以至少2.50亿欧元出售欧洲业务。
  此前有消息显示,数家国内企业曾有意收购MAG的业务,包括沈阳机床、滕州市北方机床、大连机床集团、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等等。
  “德国造”遭遇市场危机
  如并购MAG成功,中国企业蛇吞“德国造”将再添一例。
  在欧债危机始终悬而未决的背景下,似乎变得不再难以高攀了。有关数据,今年15月,德国1.2万多家企业破产,不少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品牌面临消失的困境。成长乏力、资金匮乏的德国企业,股东存在强烈的出售欲望,与始终垂涎“德国制造”、迫切渴望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国内企业不谋而合,由国内强势企业主导、针对具备成熟品牌与技术的欧洲企业的出境并购交易频现。
  2012年1月,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重工,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100%股权;3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凌云集团联合国内其他企业,将全球最大的车锁制造商德国凯毅德纳入旗下;7月份,徐工集团收购了德国混凝土巨头施维英公司52%的股权。
  今年以来的并购案例还有武钢收购蒂森克鲁伯的拼焊板子公司、山东重工斥资7亿欧元收购德国老牌叉车制造商凯傲四分之一的股份;水泥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全球著名混凝土成套设备领导者施维英,以及世界领先的汽车门锁制造商凯毅德,均被中国企业揽入囊中。
  中国抄底欧洲迎来良机?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金额已超过700亿美元,几乎是2010年的10倍。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和参股外国企业的投资高达23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只有79亿美元。中国对外投资近七成流入了能源和原材料领域。其中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时,偏重高科技企业,而且投资力度还在加大。
  机构预测,今年将再现中国企业走出去黄金窗口。正如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所称,欧债危机给了公司更多海外收购的机会。作为“中国制造”大家庭中更多依赖技术而非低成本优势的行业,机械工业通过海外并购提升技术开发能力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门槛。所以,未来会有更多的海外并购案例浮出水面。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虽然欧洲经济不景气,估价会相对便宜,但国内企业到欧洲并购更多的是看中其技术和品牌,因此在估价判断上要更加谨慎。国内民企虽在财力上具备海外并购的实力,但是真正成为世界范围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国际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国外经济环境,法律壁垒,文化融合等都将成为制约并购成功与否的因素。
  中国德中商会相关人士表示,中国企业走上德国并购路时需要格外注意一些问题,如在保证被收购公司原有职工工作岗位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增加当地就业人数,以及维护或改善企业原有形象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0-7 21:43:53 | 只看该作者
欧企并不好收购的,国内屡见不鲜收购不成功的案例。但也有成功了的,比如北一收购科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0-7 18:39:02 | 只看该作者
收购没问题。把技术吸收转化自主产品这是正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0-7 17:36:34 | 只看该作者
从近几年的并购案来看,国内企业并购欧企,通常没有好下场,欧企的营运成本太高,远不是国内企业能承受的了的。在市场利润高的时候并购,还有可能多活几年,在现在要死不活的状态下并购,前景很不乐观。欧洲工会的权力很大,对员工的保护做的比较好,要养活雇员很困难,裁员更困难,并购合约中通常都会约定,多少年内不允许解雇员工,有时候甚至还要增加雇员人数。当年西门子将手机业务卖给“笨球”(BenQ)的时候,一分钱都不要,甚至还倒给了笨球一亿多欧元,笨球接手后,一年亏损十亿欧元,实在扛不住,宣告破产了事

点评

无论是中国国内的合资企业还是海外并购的,都是怀揣着要技术要品牌的美好梦想去的,现实很残酷,基本上没学到技术,离开外国人就没法独立做个东西出来,反倒国内的山寨厂学到了技术  发表于 2012-10-7 19:27
企业没有国际性的管理人才,并购欧企后你无法接手管理,如果你强行插手,最后就和BenQ一样完蛋。BenQ也想拿到西门子的技术和品牌,你看他拿到了吗?TCL并购汤普森、阿尔卡特的时候,也是想要技术品牌,一年后完蛋  发表于 2012-10-7 19:22
你是明白人,接手后一个员工不能裁,有这样的并购吗?中国工程师如果在精神、技能、持续学习等方面仍然颓废,收购100个德国企业也没用。  发表于 2012-10-7 18:43
那种消费电子类企业自然不能跟这种基础行业相比,不是说的,装备制造业基本就是现在欧洲的老底了,为了搞一门技术倒一个中国企业我都觉得值  发表于 2012-10-7 17: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0-7 17:12:50 | 只看该作者
普茨迈斯特 叫三一 给 收购了???  OM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10-7 13:02:2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有没有记错,4年前MAG收购了辛辛那提和法道
   德国机床企业,技术上无话可说,绝对一流,
   从另一个角度看,带来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人工成本近年虽很稳定,但在欧洲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企业发展负担太重太累。
   过去技术决定市场的局面,现在已180度大转弯,面对需求已饱和,主要依靠消耗更新替代的欧洲市场,2.5亿欧元收购价吸引力并不大,传统产品领域竞争又极为激烈,只有开拓二三线海外市场,比如中国,印度,泛拉美等,企业才能继续生存发展,
   开拓市场扩大规模,需要大量金钱长线稳定投资,融资引来了资本的同时,不得不引来大尾巴狼,玩技术的纵然厉害,在玩资本的面前也往往沦为战5渣,企业做大的同时,企业独立性也在逐渐丧失,加上德国人把品质放在首位的企业理念,和董事们把逐利放在首位的商业眼光自然不协调,企业像天朝房子一样被炒来倒去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点评

敢把德国员工裁了吗,不敢,什么福利待遇不变,纯粹给人送钱,有意思吗?不过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中国企业给人送钱,帮人渡过危机,危机过了,人家就想办法让你滚蛋了。  发表于 2012-10-7 1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15 17:14 , Processed in 0.0725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