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联想3316 于 2012-1-19 23:00 编辑
; M& ]; d* l, G( }! q- P0 w; X2 G7 {+ S+ K% A, ^
东北 黑龙江' L3 O, }6 p/ Z, Q- V
虽然在东北出生,但父母都是北京人,所以,俺家的所谓习俗并不代表纯东北人{:soso_e113:}4 A+ D$ N! B! X S9 v$ j9 m! y6 H
计划经济时代:1 y5 Y5 ]' s" q4 C# O5 J! e( ~# E
记得小时候过年印象很深的,也很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好东西吃,所谓的好东西就是凭票供应的肉、蛋、小国光苹果和没有包装纸的桔子瓣糖{:soso_e154:}最主要的是有鞭炮哦{:soso_e128:}那时由于是计划经济,一切都凭票供应的,父母也是挣工分,基本上要到年根才放假的哦,年三十上午才收拾打扫房间,贴一些样板戏或大鱼、大头娃娃的年画,中午饭就是简单的吃点,然后,父亲就开始忙着张罗晚上佳肴,晚上这顿饭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不帮忙,但是,父亲到点做好了饭菜,所有人都必须回来吃这顿团圆饭的,这时,父亲即便再累也是笑脸,看得出他看着一大家子人吃的香,心里是多么的高兴与欣慰,这是后来才悟出的。记得有一年,由于我们几个孩子都出去玩,到点没回来吃饭,结果父亲把他辛苦弄得一大桌子菜掀翻了,那一年谁也没好受,从此,无论怎样我们都不敢再那样了,这是自己成家以后才体会到的,想想父亲当年心里有多么难过就可想而知了,即便我们把所有的菜都吃得干干净净,父亲宁可一口不吃,他的心里也是甜美的。吃完这顿团圆饭,大家就可以随心所欲干自己的事了,接着就是大人收拾开始准备包饺子,孩子们就提着用罐头瓶自制的灯笼走街串巷找伙伴玩耍了,半夜时分回来吃饺子,玩个通宵{:soso_e100:}初一早上要放鞭炮吃饺子,必须的,初二才可以开始走亲戚串门哦,单位也是这时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如钓鱼、猜灯谜、扑克比赛等,那时的人都是很亲切的哦,认识的不认识的,见面都要问声“过年好”的,初五早上要放鞭炮吃饺子叫“破五”,这样陆陆续续一直持续到上班。; t! j3 g1 g( J/ p* A
改革开放时代:
5 e" f8 r* f. z$ f. H% d% [) ] 这以后就不怎么爱过年了,一个是不盼望有好吃好穿的了,一个是那些所谓的好吃的--都不是味儿,平时吃着就恶心,过年一集中就更没法吃了{:soso_e110:}。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吃什么也品不出酸甜辣了。这是自己的感受,说说这里的习俗吧。
3 [8 A8 d9 C7 e# Q. |( L- P 这里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天天张罗过年的事了,基本上上班也没有心思了,就是点个卯就没影了,逛街采购……腊月二十四晚上不到九点,所有的路灯与彩灯就都关了,不知道是什么习俗,不说漆黑一片也差不多{:soso_e134:},三十上午开始贴对联,这也是年前最热闹的节点,中午12点,很准时的哦,您看吧,原来满大街的人,无论是做生意的还是逛街的,一个都不剩{:soso_e128:},各个店面的卷帘门一律哗啦哗啦的往下拉{:soso_e113:},都各自回家吃饭,吃什么就不知道了{:soso_e141:},下午也同样见不到几个人影,有一点是没有变的,那就是三十晚上的那顿团圆饭,必须的{:soso_e129:},晚饭后就是等着那黄鼠狼下耗子的中央电视台春晚了,起初不管你爱不爱看,全国都一个台,没别的看,现在能好些了,数字电视网络可以选择,初二以后走亲串友是一样的,正月十五有灯会和东北大秧歌,还是不错的{:soso_e100:},这样哩哩啦啦要到二月二,这年才算过完。{:soso_e112:}
3 h$ q' C# P# m+ }4 ? 说是写习俗,结果是半回忆录了{:soso_e120:}呵呵,还是祝坛友们龙年大吉!幸福快乐吧。{:soso_e128:}4 B7 ?) |1 Z/ ?- t/ k
& G$ s/ F' p8 U7 c
; g. v/ N0 ^' h( K7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