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界效应(boundary effect)是高等化学中的一个术语,这里就不拿来凑字了(关键是其实我也不懂那些化学的东东),但是有一碗甜腻的心灵鸡汤很适合这个名字。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大概是这么说的——你学到的知识越多,就会觉得自己越无知。# J7 y9 \, y" r: b! y9 p
! d5 O4 G5 v; V1 j4 K! g! N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悖论,而对这个悖论的解释也很有意思——我喜欢叫它“边界效应”(管它合不合适这么叫,反正帖子是我写的)。在白纸上画一个圈(和老人与南海都没什么关系),圈内表示你了解的知识,圈外表示未知领域,而圆圈的周长,就是我们自己判断的“无知”的程度。了解的知识越多,圈子就越大,圆圈的周长就越长,自然也就越无知。有人会说,那圈外呢,面积不是越来越小了吗?怎么会越无知呢?- g1 F8 f7 ^$ \& n0 N
5 N% t9 C4 l' ?* u# t; H1 {
猜你就会这么想!(其实当年我也一样这么觉得)
& v8 k6 I: M( p: l3 U" A" i3 @& h8 }9 D \5 n
关键点就在“边界”上!边界是已知和未知的分界线,也是已知和未知的“交叉学科”,可以说,边界的知识是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方法就能理解和明白的,但圈外则不然,未知不仅仅表示“不知道”,其实还有“即使说了其实你也不懂。”、“哪怕讲上几天你也不明白。”……等等完全无法理解的知识层面。咳咳,下面改说人话:, f j8 n+ D6 ^4 B& n
0 z8 w) v8 m$ N T5 `! D' n" b
1、不同领域的知识存在着三万英尺的鸿沟。比如一般的机械人不太可能知道 ISM指数 是什么鬼,而经济学家也不太可能知道 普通平键 究竟普通到什么程度,所以,类似的知识产生的效果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为你根本对那个领域没有概念,也就是圈外的世界对我们完全没有意义。8 B' s. }+ q( K# V _3 U
4 O- u$ j' t# c E
2、同一大的领域内的不同分支,存在着神奇“代沟”。比如钣金领域常见的 拉铆螺母 就曾经让我这个做普通设备的欲仙欲死,而给模型制作常用的 热熔连接 也曾经让我泪流满面。所以,类似的知识产生的效果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因为我们是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知识的,也就是边界的“无知”会给我们很深的感受。不怕复杂的计算和校核,真正怕的就是拿着照片或实物,却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好在这个世界还有个地方叫“五金机电市场”。' e, ~- K7 G2 r: U5 I
( e+ |8 |) x1 ?$ z- B/ T
除了上述两种之外,还有同一分支下,由于经验不对等导致的沟通障碍。老生常谈的有“zhan火”、“镀luo”这样的称呼,还有一些诸如“氧气带”这样的奇怪叫法(叫氧气管难道就能憋死了?!一看就不是正经氧气)。+ i0 ]% `: Q0 i6 N+ t& P, y4 t
+ A( t* W$ v& N+ ~) ^6 K- v; [所以,发现自己好像越学越不懂了,不要害怕也不要紧张,可能……是你圈画大了!嗯,一定是这样。3 H' R3 K& A7 _+ v2 E/ o" {
' \% g6 P+ H1 y
, ?' J! f3 N& q: w0 U
8 A- O( o2 O. ?- d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