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720|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机械设计难题,国内至今无解”的一种解析(2.26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4 06:3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害怕伏枥 于 2013-3-1 16:57 编辑

马鞍山钢铁研究院退休高级工程师李老在必威APP精装版下载上贴出了帖子“机械设计难题,国内至今无解。我跟贴认为设计没有难点并给出解释。
很多社友在那边跟贴,找到不少资料并贴出,李老也有互动,解说了一些情况。读过这些帖子,一时以为自己读图错误,为自己不知天高地厚感到羞愧,但再细读李老所贴图纸,发现最初的解读并没有错。
知错而后勇,并且,多动脑筋也能让我得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往后延迟。认真读帖后,对李老所说的这个“难题”增加了一点新的认识,依旧觉得单就李老那个帖子的结构,机械的设计没有难点。当然这个认识很可能还是错误,所以愿意另外开帖以寻求指正。
李老介绍,国外这种三辊轧制钢丝的工艺和装备30多年前已经推出,国内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年就已经引进了成套设备。
网上检索一下,1985年引进设备的是天津第一钢丝绳厂,这个工厂的高凤双、徐延津等分别就此工艺和设备发表过文章,不过这些文章发表时间在上世纪90年代初。搜索还找到北京科技大学发表的一项“科技成果”,“Y型三辊轧机冷连轧丝线材技术”,说是“采用冷连轧法生产线、丝材是北京科技大学在国内率先研究成功并推广的一项新技术”。资料发表日虽然是2004年,不过“我国第一台Y型三辊冷连轧机是由北京科技大学自行设计、制造。1989年Y型三辊轧机冷连轧丝线材技术就通过了原冶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也是20多年前的东西。在那以后就没有对于这个冷轧钢丝工艺和设备的新探讨,只有李老的一篇网文“采用冷轧工艺生产钢丝的优越性”被各网站转贴。
98大侠说的是“线材现在基本不用三辊了,最后一套三辊是在欧洲上的,有几年了,国内现在都用二辊”。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辊冷轧钢丝工艺及其应用.pdf (371.17 KB, 下载次数: 102)
Y型三辊连续式钢丝冷轧机.pdf (161.66 KB, 下载次数: 26)
钢丝连续冷轧工艺及其装备.pdf (111.55 KB, 下载次数: 13)
北京科技大学Y型三辊轧机冷连轧丝线材技术.doc (21 KB, 下载次数: 20)

点评

故弄玄虚,很小儿科的东西,毫无难度。  发表于 2013-6-23 11:42
谢谢998大侠,在必威APP精装版下载里我的根底最浅薄,不会有能力介入这个行业。只不过觉得李老说“难解”有趣,才花了点时间在上面。有个结论就好,不想再跟进了。  发表于 2013-2-26 05:39
大侠不必过谦!讨论而已嘛!  发表于 2013-2-25 10:25
另外,害怕大虾,三辊轧制与二辊轧制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数学模型,二辊是椭圆模型,三辊是三角模型,理论都不同的,提出一种轧制类型,先要提这个模型,我与早年设计这个的,都作过理论探讨,以后也可以详述,  发表于 2013-2-25 09:56
害怕大虾,说的是高速线材的热轧,你可以继续找摩根的资料,达涅利的资料,那上面说的比我讲的还清楚,这个线材的冷轧,是一个小分支,国内也没有什么规模,以后我详细发帖说这个,从起源开始说,以后吧  发表于 2013-2-25 09:52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LIAOYAO + 1 就是喜欢
robaiming + 1 敬佩前辈发现自己的错误就勇敢说出来...人非.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06:55: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害怕伏枥 于 2013-2-26 05:31 编辑

把998大侠所说的情况暂且放过一边。按检索到的资料看,国外这个三辊连续冷轧钢丝工艺在30多年前问世,我国在1985年引进了第一套设备,1989年就已经仿制发开了自造设备,并且经过“原冶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为何李老还要说“机械设计难题,国内至今无解”?
李老在他的帖子里和网友有互动,虽都只有寥寥数字,信息量并不少。结合贴出资料中对于三辊轧机的介绍,好像可以得到一个解答。
动静之机社友在李老帖子59楼贴出的KOCKS公司资料中有个图片,转贴在下面:

原来三辊轧机的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根输入轴形式,一种是三根输入轴形式。
李老在他的帖子首楼贴出的参考图里的轧机是一根输入轴形式。

请注意,两种轧机里都有伞齿轮对,一根输入轴形式轧机有两个伞齿轮对,伞齿轮安装在轧轮轴端用来传动轧轮。三根输入轴形式轧机有三个伞齿轮对,但伞齿轮安装在轴承套上,用来旋转轴承套。这轴承套的安装轴承内孔和轴承套外园有偏心,旋转轴承套,就可以对轧轮径向调节。

这里清楚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三根输入轴形式轧机采用了偏心套方式来径向调节轧轮,而一根输入轴形式轧机并没有这套调节方法,因此必然不会有径向调节轧轮这个功能。
可是,李老贴的参考图是一根输入轴形式的轧机,明确了“一只轧辊主动旋转,另两只被动。”
但却有“设计要求:三只轧辊能够在其直径方向同时联动,位移量0~2mm”。
这应该是世界上尚且没有过的机型,岂止是“国内至今无解”!


点评

老前辈,值得敬佩  发表于 2013-8-7 12:00
没有无解的设计,只有有没有必要去生产的方案。仅此而已。  发表于 2013-7-21 01:23
还是老前辈细致啊,有闲情逸致讨论跟自己无关的技术问题。  发表于 2013-2-26 09:04
非常清晰的分析,论点明确。  发表于 2013-2-25 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07:14:19 | 只看该作者
占楼待续。

补充内容 (2013-6-21 13:17):
超时,未能将续写内容发表在这里,只好另开新帖:对“机械设计难题,国内至今无解”的解析之二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4799

点评

想再三辊轧机上实现“对称压下”,最大难点就是空间不够,其实这也是三辊轧机制造的两大难点之一:空间不够,精度要求高,所以难以设计制造。没什么太神秘的。  发表于 2013-3-2 10:26
“对称压下”可以保持个轧机机架的轧制线为一条直线,各轧机孔型可以精确对中。 至于说三辊定减径机不能达到“对称压下”,这不影响使用,就是调节的时候麻烦一点,对操作工调节孔型的要求高而已。  发表于 2013-3-2 10:23
至于那个要求“三只轧辊能够在其直径方向同时联动,位移量0~2mm”,我们习惯叫“对称压下”,“对称压下”最大优点是能保持轧制线(就是那个轴线)不变,这在连轧棒材,管材,型材等有很大好处,线材没有必要。  发表于 2013-3-2 10:19
回害怕前辈,这种三辊轧机现在基本用在管材,棒材定径机,减径机上,主要是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成品尺寸,表面质量好,当前两辊高速线材轧机已经完全工业满足要求,而且产量更大,所以基本没有人用3辊轧机在线材上。  发表于 2013-3-2 1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2-24 08:14:36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主一个。
不管怎么说,人家是那一行的专家,一辈子的浸淫,抛出一个专业内的问题,怎么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至于说有没有难点,鄙人是这么看的,很多时候说无解,不过是因为不想做出妥协和牺牲,比方说,就那个机构,如果允许机构体积比原来大好几倍,并且允许添加更加复杂的联动机构等等,例如用三个平行连杆机构控制多机架联动,每个辊在多机架的中心连线上轴向移动的同时,径向也同时在移动,孔型不就缩小了么?再设计一种点接触的非标锥齿轮,等等。就像道长举的例子,内行人为什么不愿意去改动它,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许是“领导没让动”?

点评

Facebook产品主管(罗斯)离职 称Facebook不再酷。罗斯是Mozilla火狐项目的联合创始人。跟人家的差异就是这。  发表于 2013-2-24 14:03
在国内,自己不求上进的比比皆是,内心就没有什么要求,等人家创造条件,他享福,可能吗?绝对不可能,财富是大家创造的,都不去创造,等什么?都是听天由命的思维,就只能世代穷困,不可改变  发表于 2013-2-24 13:48
我对谁都说这个,只是说了人家就笑了,我能见到不少各个层次的家伙,说了,人家怎么想没关系,但有一点,中国民众自己不努力也是一个方面,自己没有高要求,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去学习,放纵自己,导致穷困  发表于 2013-2-24 13:46
楼下大侠说的很有气势,只是这些话好像不应该对我们说?应该对食肉者去说?  发表于 2013-2-24 13:21
假如这个有难度,还玩直升机吗?苏俄都是对旋浆的,两套变矩环是共轴的,图95的熊用到今天,还飞关岛呢,那是什么时候设计的,说轧机,考克斯是什么年代设计的机构?德国无缝管是什么年代的机构?  发表于 2013-2-24 12:23
非常贴切。技术问题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发表于 2013-2-24 09:31
体制的差异,天朝会限制技术人的思维;大小鬼子的环境会鼓励技术人去创想,还容许失败。  发表于 2013-2-24 0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2-24 09:30:0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个东西在工艺上还是很有难度的。

点评

只是国内没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去研究这个东西  发表于 2013-3-1 15:14
无论是工艺还是设计,都没有难度,有现成的东西摆在那里,只是谁都不去看,也不捉摸,米国的企业号退役了,现在我们能造出那东西吗?退一步说,能造出‘小鹰’号吗? 能造出快退役的B2吗,都不能,为什么?  发表于 2013-2-24 12: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2-24 12:03:56 | 只看该作者
马院算熟悉的,水平不错的,我在做工程的过程中也多与他们接触,

但设计院,也不能迷信,我与京诚这些也熟悉,与航空、航天的设计系统,材料系统的也熟悉,与玩水下设备的也算熟悉,甚至于玩大建筑结构的都熟悉,

中国,不能创新,其实是一个深层次的东西,大家谈论过不少这些典型东西,不多说了,有些啰嗦,不想讨人烦,

说过我在设计院玩的东西,我说过不少,有些家伙不懂,怎么会轮到我玩? 我在哪个设计院都算‘专业外行’,但确实是玩了,怎么着?

问题是一个典型东西,不玩大家都不玩,觉得没必要,我不懂人家的专业,比较愣,才玩了,

07年我写过东西,招标的时候,设计是马院,甲方顾问也是马院,哈哈,特逗,

中国为什么不能最终强大,我说一点,就是一定要跟鬼子差几十年,人家玩过40年的东西,你也未必会,有资料你也未必学习,就这了,

点评

回 区长,体制是个问题,而改革开放后就有相当大的空间被放开,端看自己愿不愿意跨入那个开放的空间里。  发表于 2013-2-24 13:56
一是体制,强人能人被打压,上不去。民间也受压制,一切由政府操控,大量腐败和低效率。 二是发展阶段问题。人们急功近利,无长期战略,一切为了快,恶性循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2-24 1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2-24 12:38:09 | 只看该作者
2266998 发表于 2013-2-24 12:03
马院算熟悉的,水平不错的,我在做工程的过程中也多与他们接触,

但设计院,也不能迷信,我与京诚这些也 ...

一是体制,强人能人被打压,上不去。民间也受压制,一切由政府操控,大量腐败和低效率。
二是发展阶段问题。落后,想赶超,急功近利,无长期战略,一切为了快,不打基础,无视未来,恶性循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2-24 12:57:31 | 只看该作者
老鹰 发表于 2013-2-24 12:38
一是体制,强人能人被打压,上不去。民间也受压制,一切由政府操控,大量腐败和低效率。
二是发展阶段问 ...

你的说法有些东西是对的,可以归咎于社会环境,不错,我不反对,也不多说什么了,

有些东西是归咎于个人的,说同样冶金行业的例子,预精轧机,285的,国内肯定是我玩的最早,92年7月玩的,这东西是我发明吗,不是,德国早有,用好多年了,我就是一个学习者,我7月从匹兹堡回来的间隙,人家把德国资料都给我复印好了,据说放了2个多月了,资料上面都是灰i,还有一份几页的名单,就是这些家伙是要参加项目干活的,

我小时候,大人就常说,没有钱的回归,今天都不会玩火箭,连那个筒子怎么计算都没有人去学习,是没有资料吗,不是,是不学,这就是个人原因,

我一直反对所有东西归咎于社会因素,当然我有时也说了社会原因,但我也说中国人个人不努力的结果,我很多前辈,一辈子混下来,退休了,自己都没有独立做过一个大型工程,就胡乱混一辈子,

点评

我承认我是混世的,资料都有,就看你是否耐得住寂寞去学  发表于 2013-3-1 15:21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发表于 2013-2-25 20:04
毛最怕的就是别人跟他认真,所以他说世界就怕认真二字,就是要求大家谁也别跟他认真,否则,哼哼  发表于 2013-2-25 09:46
毛说过,世界就怕认真二字  发表于 2013-2-24 21:47
是的,这情况相当明显。也有少数人就是在做技术,一发帖子讨论技术问题,那帖子都很快就虾米了。  发表于 2013-2-24 13:53
国人学习的热情不高,从必威APP精装版下载就看得出来,都是问浅显的问题,要不就是希望人家替他干活,希望‘共享’什么设计,要求‘开源’,想请谁帮助逆解什么系统,很少有谈论一个真正东西的,  发表于 2013-2-24 13:43
有在努力学习的这些人,都认为自己的水平不算高;只因还在学习,就不敢自己说高。相对于不意愿去学习的人,高度的差异是必然的。  发表于 2013-2-24 13:38
我20多年前设计的东西,今天看人家用都没有改进,还是那个德行,只是把质量做低劣了,有时候,你琢磨一个问题就知道,为什么阿拉这家伙在哪里都能混?是水平高吗? 不是,阿拉给博导写计算,他付银子,对吗?不对  发表于 2013-2-24 13:31
想找借口可以无限使劲,要找出根底就贫乏意愿;周遭的活例子就不胜枚举。人应该是理论与实践间的桥梁,而很多人都选择靠边站。  发表于 2013-2-24 13:27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5 收起 理由
laodongxia + 1 不能再混了
绿人科技 + 1 为了体现专业 哈哈
robaiming + 1 呃。。。我也加一个
LIAOYAO + 1 为了不被说是‘乱混的’(^_^)。喜欢!
不鲁吐利普 + 1 不加分的都是乱混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2-24 14:31:06 | 只看该作者
体制内跟体制外的人说不到一起。
有句话说的好,旁观者清。
国家级研究院的六七十岁的教授级高工,我还很见过几个,根本不懂材料力学,给别人审图只看粗细线是否合适,剖面线打的怎么样,最多给纠正下公差。另有一位教授级高工,画的图,据见过的人形容是“惨不忍睹”,连力的三角关系都没整明白。这是反例。
也曾经见过一位研究所出来的高工,将近五十岁,出个题马上给你做了两种方案,一种正中答案,还有在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技术文章,当时正在四处找工作,面试时感觉的出来他那种拘谨。
也许有人就笑了,说既然后面那位高工厉害,为何不去有些大侠那里试一试?说实话我还从来没看过被有些大侠肯定的人才,很想见一见,学不到人家的技术,见一见人家的样子,也好瞻仰下高人的风采。可惜了,估计永远也不会有机会了,因为全能的神仙是不会到世上来给你画图纸的,哈哈。
选拔人才是凭空想象吗?刮西风你能向东走吗?这个时代的诗人,能有及李白万分之一的吗?恐怕没有。那么,也只能是矮子头上选将军,从现实的,比想象中差得多的环境中选出一个相对拔尖的,就已经是很难得的人才了。

点评

貌似处士说过不用学材料力学也懂,厉害  发表于 2013-4-6 15:59
要说以前的时代,好像前清时工科就有材料力学了。不过话说回来,后清翰林院机械专业教授级高工不懂材力,也倒正常。  发表于 2013-2-25 15:56
是机械专业的,玩了一辈子齿轮箱。当然了,也可能是我苛责了,可能以前的时代就是那样。  发表于 2013-2-25 15:30
国家级研究院的六七十岁的教授级高工,我还很见过几个,根本不懂材料力学,===大侠,人家是不是化学专业的?因为领导只懂职称、不懂专业。。。  发表于 2013-2-25 10:10
哈哈,知我者,楼下也。  发表于 2013-2-24 15:28
我觉得你讲的最后有一句不对,并不是矮子里才能找到将军,我们有会唱歌的将军,有会跳舞的将军,有会说相声的将军,凑活能打仗的将军找一找应该也有  发表于 2013-2-24 15: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2-24 20:15:58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不成熟方案,如下,不知如何贴图片,只好上图。

轧辊1.dwg

62.41 KB, 下载次数: 25, 下载积分: 威望 -10 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14 11:05 , Processed in 0.06662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