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企业抱怨说,目前中国许多研究成果仍无法转化,学术界和产业界存在巨大的鸿沟,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 学术界和产业界有很大的不同,但为了开展合作,往往着眼于彼此的相似点。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者曾接受过同样和正规的学术培养,但处在不同社会岗位之后,他们说话的用词、观点、工作文化和价值观就会出现很大的分歧。 学术界有自己的价值认定机制和标准,主要从事发现和区别不同现象的可能解释。研究者只需要擅长某个方面即可,他们大多并非在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更多考虑的可能是“理论价值”。 产业界追求实务。除了要生产出质量可靠的产品,还要让消费者能购买得起。
在人才培养上,学术界更侧重于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本科~研究生~博士~,纵向上,越往后研究的领域越窄深度越深。横向上,也带来了只在很小的一点上专精但知识面不广的问题,往往对多学科交叉的问题束手无策。产业上,人才是如何发展的?
学术界为产业界输送人才,产业界也可与学术界展开合作帮助研究。但似乎中国的产业界与学术界结合的并不尽人意,问题多多
思绪有些乱,网上这部分讨论也较少,但这的确是个大课题!产业界与学术界人才培养有何异同?专精型人才,一专多能型人才,多能型人才分别适合哪一界?两界结合现状?同样做一个产品,做的方式有何不同?等等……
望各位大能多多讨论,各抒己见(在此话题下~不限方向~不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