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前身-四轮马车未能在古代中国普及原因析(2011-03-15 15:25:37) 转载▼
( _$ _# D2 n# o8 K7 A
$ l! _' _, d6 z, w( h( c, Y2 ]% U9 a9 }' d3 g8 @
马车是大部分文明自古使用的交通工具,但是在中国,四轮马车一直没有得到普及应用,只是昙花一现地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公贵族和某些朝代的特殊用途上,绝大多数时间里在中国大地上行进的都是两轮马车。根据现有资料我尝试着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 {% X4 b: `1 n, b, u7 V) B 四轮马车在欧洲的普及始于罗马帝国时期那“条条大路”。罗马帝国为了维持其强大,建设了极其优良的道路系统,以罗马城为中心向全国十二个行省辐射,至英伦三岛、伊比利亚半岛、小亚细亚、北非、阿拉伯地区,总长达到七万八千公里。这些道路主要用途之一军事调动和军事运输,因此整个道路系统力求宽阔、路线平直、坡度平缓、桥涵设施配套齐全。
) O* C8 @! M- Q, c 这些道路的路面铺设工艺精良,“为适应行军需要,路面本身用沙石铺筑四层:最下一层是基础层,铺以泥灰或沙,并夯实,作为路基;第二层是石块与灰土混合铺筑,石块大约有拳头大小,用以充实路面、保证一定的高度;第三层是混凝土(或石灰),与下面一层粘牢,为路面提供牢实的基底;有时候工人铺设碎石或粗沙掺以泥灰,再用滚压机压平。最后一层,也就是军骑直接接触的路表面,用平整的石块铺成,接缝处十分严密,石块整齐划一,每块约为一公尺至一点五公尺长。路面中间稍稍隆起,形成小弧形,这样下雨的时候水就不会聚集,而是顺势流向边边,分散到两旁的下水道。路边有石砌保护,有排水沟”。我在罗马时曾经仔细观察过这种路面,能保存到今天已经说明了其坚固性,只是年代久远了,有很多路段石块间的缝隙很大,汽车驶过时 “哗啦啦”石块互相撞击的声音让人侧目。
' k. m I' R8 w0 f9 J0 [( X! I/ ^9 a 以罗马帝国极好的道路系统为基础,四轮马车因其行驶平稳、乘坐舒适、快速、载重量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四轮马车并非罗马人的发明创造,古罗马人是从塞尔特人所使用的四轮车改进出四轮马车的。普及后,四轮马车主要用于货运,到十七世纪,由于减震系统在四轮马车上的应用,它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客运。# Z) F: k( x# }: D! J& q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此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类似描写存于诸多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之中,可见古代中国水路运输的重要地位,这似乎与古代欧洲有所不同。& d* a$ v( P+ j+ {) t/ D+ ^+ U
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河流数量多,流程长。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余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80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79条。中国陆地面积约与欧洲及美国相近,然而大河的数量却远远多于欧洲和美国。甚至面积为中国两倍多的北美洲,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大河条数也仅为中国的2/3。如果把中国的天然河流连接起来,总长度达43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10圈半。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走向多为东西向,东西水路交通便利,虽然南北方向缺少大河流,但各大河流多南北走向的支流,各支流彼此平行,间距平均。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解决了东部地区南北运输问题,其他地区虽无大的南北向运河,但各支流间不长的路途使得对四轮马车这样用于陆上长途运输交通工具的需求并不迫切,自然条件促使古代中国人更倾向于通过水路运输解决交通问题。况且,无论四轮马车比两轮马车在载重量上有多大的提高,与船运相比,两种工具的运载量有天壤之别,并且,船运依靠自然之力,比马车依靠畜力更经济。水路运输不需要建立专用的交通枢纽,沿河的城市和村庄都可以成为天然的补给站。以水运为目标,古代中国人建立了庞大复杂的水路交通网,发展了先进的造船技术,这反而使陆路运输,尤其是长途陆路运输未能得到重视(或者说,不需要)。+ A0 \; n: r$ K
中国自周以来有“家天下”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虽各自分封,但仍是周天子下的诸侯。自秦以来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尽管之后不时分裂,但统一仍是主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目标。这些统治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在疆域如此辽阔的帝国内实现大范围大运量快速有效的物资传送。4 j+ ]7 i4 B2 v4 y+ @
古代欧洲诸国既小,人口也少,四轮马车能够迅速满足国家范围内的相对较远距离大运量运输,但在古代中国这远远不够。大宗货物(尤其军需运输及赋税,因中国古代的赋税和俸禄多以实物缴纳和发放)远距离运输如果用四轮马车来完成,所付出的代价将远远大于水路运输,成本实在高昂。这一情况也使中国人对将马车大规模应用于陆路交通失去兴趣。
0 y+ W+ Y6 u5 O; ]3 B2 q 马匹状况也影响马车的普及应用。欧洲大陆的原产马之祖先均为重型马,欧洲人也历来重视马的选育和配种,欧洲马力大而笨拙,可用于挽用马的品种很多。而中国马体型小,耐粗饲料,基数庞大。中国的河曲马是体型最大的马,这个稀有品种主要满足军队骑兵的作战需要,普通民众罕能拥有。而其他马种更小,虽耐力长久,但不利于长途大运量的挽用。这与欧洲马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正因为马匹的珍贵,马车使用的马匹数量受到礼制的约束,多匹马拉车的使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汉代以后,马车才民用。这之后,人们渐渐掌握了马驴配种,马车的使用范围慢慢扩大。
% N& c, F* K# t* W2 O( H8 g 以上所述可能是导致马车、尤其是四轮马车在中国未能应用的主要原因,当然,在道路铺设工艺、车辆制造工艺上的不同也对此结果产生了影响。而且,欧洲人在四轮马车的基础上,在工业革命的催化下,终于发明了汽车,这让我们的世界从此大大不同。4 e( ]5 t8 s5 Y! _
6 Z( ?% O: K8 S. H4 B* ^# s' m*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