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665|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11:松下日记的后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1 13:0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11:松下日记的后文
8 Y( e& n( l+ n& k' Q; P% W
% t& h( ~, A" P  x1 @2014年夏天我曾经在必威APP精装版下载里写过一篇帖子,名字是《在松下公司的日子》。* `5 L$ h8 N4 P7 S
//www.szfco.com/thread-359777-1-1.html" p6 g7 j+ E: r* o/ G
发帖后看到很多朋友进行了回复。
# u7 v$ e2 N+ \非常感谢各位能够花时间把它读下来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进行分享。
! L4 R. U" `( z" V$ _7 M在看到大家的回复之后,会有一些新的感想,有些注意的地方,于是就打字记录下来了。1 }0 o6 ?) F" v! W+ e: c) g3 ?$ w
这篇文字主要是关于思维方式的话题,与松下公司并没有直接关系。. r& d: m4 J: `& Z6 W) Y

8 _& z* N! M) i  ^# b& ^在初稿打字两周之后,重新再看的时候,感觉文字里有很多关于思维方式的因果关系的说明,6 {7 g- I! r/ ]; F4 L; ?) w
这些说明单纯地用文字来进行描述是一个难读的感觉,于是打算用箭头图表的方式来改写。9 y  s' M) \2 f) k1 h+ X+ O* f
但是图表需要编辑需要截图,需要鼠标操作,出差旅途中不太方便编辑,结果一拖就是两年多,
' m) T7 S, K# |  `$ h最后还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发帖。6 l5 |5 \0 t6 [# _/ j7 n) _  S: i
当然,中间加了很多的换行处理,尽可能地容易阅读一些,如果有做得不够之处,还望见谅。
, U4 _6 _2 e; F) j  U' I# t
7 C( T9 J. ?* v* C7 m) z2 FSection 1
$ z) b5 \) X! J( J- y
《在松下公司的日子》那篇文字讲述的主要是,
* o  Y/ b$ }# N, b& l$ j5 T) A我在刚进入日本公司的一个阶段,做事情经常会有一些创新的想法,2 c- G/ o! p: I1 t
工作一段时间后在反思时,逐渐感觉到,创新不是被期待的做法,
( @3 u; m5 i# ]与其相比更被需要的是按指令进行确切地做事,也就是“照办”。
" O2 V$ n. N+ x; Y从而感觉到,新入公司时,先把“照办”做好了,是有必要的。

$ J6 f  A$ m- e0 L1 E3 K' I( { 0 A; f% [  v4 {, O
发帖之后,有许多朋友进行回复。
, |6 s" Y, [0 n( y; Z1 S在看到回复之后,感觉到一些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
' p& c7 a2 s( {0 d) z# R其中一个较大的感受就是,有些回帖的内容,是进行相关延伸,
& C% a6 D% I( s然后去注目去找出它不能使用的地方。3 H4 k  \: K. M# g" k- l  O  s
这种思维方式是会被注意的。
9 @) x2 c4 V* x& G% ~0 {* W2 y" G$ a
" ^! S% d6 L5 Q6 ^# N4 n* h$ o4 c$ O
就是说一个读者,在看到“介绍日本职场的文章”之后,接下来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 \, d' u  a* `2 e- M5 d& j/ G一种思维方式是“吸收”的方向:
; A# o  m0 v7 S4 v* q' V' u“看看国外职场中有什么样的工作风格,有没有可以让自己参考一些的东西。”
# j1 d  o5 X( S5 r; n) P9 o另一种思维方式是“指摘”的方向:" g6 H( ~, S5 \3 a
“对于宣传日本工作方式的文章,那么找找这种方式有没有不好的地方。”; t: m8 a, ]. V$ w. ~4 M
然后去找一些论据,来论述“其也有不合适的地方”。
; V6 m+ {) @! a' z4 d9 p相比之下,前者应该更好一些。

: i; P. ~2 v( b8 h; [4 P# o4 G , ]- n$ l9 j# C+ y

6 Q# }0 n2 ]  g7 _2 y4 T3 O
  H. e8 p8 {2 U: x% v" t- a9 e
% B8 k& a8 M9 l% B% H$ {: N  s在这里,不是单纯地说“指摘”好与不好,
9 n- _+ u, `/ a而是说,带着“吸收”的想法,会使自己有一些收获,+ Y4 g. }! M0 C- X: K
带着“指摘”的想法,只是给别人一些评价。
+ p5 d2 ?7 F7 i, y4 a0 J至少在对自身PLUS的方面,貌似后者并不是很有益。
) P, a# h) R' D% Z) A# Q

) Z3 Z/ I% K0 h3 y5 p! |7 g+ f1 b另外就是,“指摘”的想法本身没有错,: Z1 t7 Q+ k9 M1 V) H
但是有一种经常被看到的方式是:“找出极端的反例,或者相关度较低的因果关系来进行反驳”。
* D- ]( B& ]' G( i/ h5 ?比如说提出一些日本职场中的一些细节思维方式把它标记作N," H/ T) i/ N% S. x' r
那么有了观点会说日本经济现在不景气的K事实来反驳,
: P9 r5 a* t$ R: }6 _但事实上N和K并没有足够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反驳的方向貌似是有些偏差的。

+ g2 q9 T! c/ s# E 9 Z4 v- K, N2 g5 g) j4 o# r: E2 G
类似的还有,文章中提到了“要按照指示去照办”,: F/ c4 D- y  w
然后就会出现一种思维方向是:“那么什么事情都去直接照办有没有坏处呢?”
: l+ L9 j1 @3 W" n- z% f* A- s然后找一些论据来论述“照办是不好的”。
3 ]$ K4 b$ `" K6 F0 y+ b# ?( W事实上,文中的“照办”是指刚入职的时间段内,作者自己在职场经验不多时的感受,
9 q% a" I. Y( O& Y这些感想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或许会有参考意义,并没有把它扩展到所有时间和空间,
9 Q) t$ }2 f- n. I' ]- q所以说这个理论对于“所有对象”或者“企业战略”来说不是通用的,
, ~9 b( O4 I* o& ?; U3 W" _" N+ j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找出论据来否定它,是会能够做到的。
  y9 d- g& Q. u) W6 _* b同时如果单纯为了否定而去不当地延伸,那将并不会被认为是一件合适的事情。
$ D9 k$ L8 H. d7 ^0 \
# B8 S% }! Y& \; c1 h( l
问题就在于,有一个point是:当你看到一个观点的时候,你首先去想的是什么,$ j$ o- b( v0 S
是向着“吸收”的角度,还是向着“指摘”的角度。
! p0 v9 L, c) m' }这个你在第一时间去思考的思维方向,决定了你能够得到多少东西。! C6 |- c1 F% N( k5 v
很多人愿意提及技术,说中国与外国的技术有一定差异,# M' S/ S( _6 L' _+ E% ?
或者说就职后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等等。
* ?8 W5 C: e7 Z& @0 b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试着做如下考虑,6 ~. {$ k" I; u# Z* G
在技术之前,还有一个东西是思维方向,( f: u; \4 c8 q9 C" L! Z% R* d
这个东西,能够决定一个个体能够自发地吸收多少技术,% s2 Q) ~' b7 z- e" I
以及能够怎样程度地应用技术,以及能够实现怎样的团队效率。( x7 g, Y# N! S2 n" U
以前在第四篇里曾经提到过一个名词“心构”,其实也就是这个东西。
4 e+ |! d  Q4 d5 d6 P$ A1 n

1 {/ {* z$ I1 G/ @, p' [事实上,偶尔我会这样想,
5 F  Y; p' g8 D& L5 I% S5 `% P- [+ R3 D/ a日本以他们一个小面积的国家,能够取得世界前列的经济发展,
$ @$ i3 ]' s( w3 i" V/ I& v6 z那么说明这个国家里应该是多少会有一些“可取之处”的,5 a4 }( k" v7 o! L4 f
或者说是多少会有一些“好的地方”的,  a( Y& C" t/ \* ]: Z/ h: A. ?- ?
如果能试着把他们的好的地方观察出来然后模仿之,4 k, y4 T. s, e0 m' c6 X
或许会对我们的个体或是团队的发展也有好处。

% a/ m. Z1 Q- I/ C1 W. P同时,如果一旦遇到提及日本的好一点的地方的文章,就马上去想找出它的差的地方,4 s, q3 P) F0 S3 P+ ?
如果带着这样的眼镜去观察它,那么或许我们不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也不会有什么样的提高。5 Y4 t' }0 c# W# y- S- ?, N
相反如果,我们可以从中吸收一些好的东西来提高,应该会是一件好的事情。

0 _& n4 X) I# ], z9 _) M
* d9 A4 J) s/ B9 I5 k5 a; U* cSection 2
/ p, Z1 A+ N1 l/ X6 A# i
然后是下一个话题,说一下“照办”与“创新”这个事情,
- e* {9 m. t8 n- l6 q, F有的朋友认为“照办”就是“不过大脑”也就是不负责任。这种思维方式比较会被注意,
% @( u  r$ l, e4 J1 P提到“不要创新”,那么就被想到了“不动脑筋”。但实际上,这个事情也可以这样来考虑,

( B# m0 [4 `: `) L# i2 I9 O+ I+ I$ W/ t; f' w
照办相对的词语是创新,创新可以理解为“开动脑筋”,
1 K0 c2 m, b* G( a“开动脑筋”的否定形式可以理解为“不动脑筋”。
6 @5 F  N8 V3 L; s2 Z% ]& b* r
6 M' T  j7 X( m9 R% W8 X# F% B0 i黑色的反义词可以理解为白色,但是说“不要黑色”的时候,不代表一定要白色,
1 X8 M/ `3 E, T$ k9 B8 S5 X5 i因为还有其他的红黄蓝绿的颜色。+ E9 R2 x& t) p4 e0 u4 n/ ?' y
做事情的方式有很多种,一些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两种选择的。

5 v2 ?3 {$ b/ X: C$ ~5 F6 I1 I/ c# ?% A; Z% s
比如提出建议说A不合适,0 e1 {* |; \9 J1 R6 J: x$ O" q( h8 C
有人会理解为 “不推荐A”意味着“推荐A的反义词B”;
6 m. q7 _4 z6 I0 T( W5 r* S但事实上,还有另一种方向是,
( {/ q  z7 d0 p% S
除了A和B以外,还有C是可以选择的,不推荐A其实推荐的是C。5 p0 Y" Z+ P1 P( d+ A. Y0 w
在上一段的话题里,这些ABC解释如下。' H+ s4 L, n! o$ H! ?) D" x% U
, O& }& c9 I& \9 e: C- S
A“特立独行奇思妙想”
2 N, S: J& O/ b: ]B“照办事情不过大脑”
2 m/ G/ }( C, ^C“照办事情并且考虑认真确认完成不出差错”& |6 t( C6 c0 M

# s3 n+ x* ?9 H/ C( C( S我在初期工作时,会做一些A的事情,然后一段时间后反思,感觉似乎不太好。
* M" c/ A% C  T+ g$ b  K然后我就提出了A是不合适的。然后觉得,应该按照C的方式来做。

7 n7 r$ e7 h& T7 m4 Z$ h 3 `" i) `5 A* F( ]
同样的,前面的文章里提到“工作之中不确认”是不可取的,
$ M' L4 @: M1 k6 |$ n. u- c反过来想就会有人进行延伸,“如果什么事情都确认的话,那么工作就没法做了”,) W& k1 c, v' f+ P0 P3 F
实际上还有一条路是“做适当的必要的确认”,5 T5 ~% B9 U2 D% p5 c; _$ a
这个“适当”是什么意思,有了一些工作经验之后,就会自己品味出,+ W& K6 N7 r  P' S
一些工作,哪些地方有可能出问题,是需要注意确认的,积累之后自己会有一个感觉。
+ m$ k5 R0 j; c: A
所以这也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导致头脑中得到不同的结果。
& F" H0 e$ U4 G3 l8 s( n8 N" q& U3 t
( E$ s, J7 v2 b( {9 G3 f7 b" U3 }" F所谓“照办”,这个词也有着好几个意思的。! [) l- R9 T. h5 J9 |" H
“被要求复印一份文件”是一种简单的照办,
4 c$ u6 T/ y  c$ z- c2 q“把一些数据总结录入表格”则是一种复杂的照办,是需要动脑和确认才能完成好的照办,
5 H( W, v2 c9 o9 B3 A* ]9 y5 T如果不去多加注意多动脑筋,“照办”之后就不会得到被期待的结果。
& T9 t3 L4 H5 y+ z- u
所以,如何把复杂的“照办”做好,是职场新人需要注意的课题。  e9 S- O/ Y0 N
5 M4 _# J/ h3 ?7 P% [. s: `
Section 3
7 I- ~# @/ y, N/ P
继续说这个“照办”。
1 Y/ i# u9 |" U5 N3 Q0 |; i2 u有的朋友提到如果“只照办”的话不会提高能力或者不会得到领导注意不会升迁,
4 X2 r; i4 b" ~' s* A- y+ U$ l那么在这里,可以这样来考虑,# ?' o& p7 x3 d- W1 V% v+ ]  B7 x
照办这个词展开来说,它有好几种方式,- ?) n* n$ q* u
“照办之后交差就完事了”是一些存在着的做事方法;! e1 m+ b, a; {% h
相比之下更推荐的是:
5 W1 ^5 v% ~% V! T* {/ t& J  k
“照办之后总结吸收一些东西,把要注意和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记录下来今后注意”,这是另一种照办方式。
) b! v3 r2 M/ O& o后者可以被理解为一种PLUS,也就是自己对个人能力做加法,积累下来就会使自己的能力增加。7 F9 Q0 ]* }, a3 ]! l
所以说照办与提高能力并不是完全矛盾的,重要的在于方法,如何照办。
* j7 H- ^5 v9 s5 R" @
5 I& e5 _& Q# G) y$ i: x
至于照办与升迁,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 v9 ^2 O% u& n7 R7 i3 i# l3 @因为不会升迁就不去选择C,而去继续做A,对于这个事情我无法做更多说明。
4 _4 Z6 w1 S+ y; j' k至少我觉得,“靠谱地把事情办好”的人或者朋友,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 r" J& p% l9 g- o) O( ~/ j找到这种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6 L& X9 `$ _  Y9 O/ G( Q同样,很多老板希望找到一些人来帮他“靠谱地把事情做好”,但是不是那么理想。
' r  O/ A. G$ Q+ R! k( N& X

# b$ @& N' B5 B4 C所以“把事情按照被交待的样子去做好并且减少问题的发生”是一个值得去关注的能力。

! z4 Q7 V" X' Z/ n2 Z我遇到的经历是,在最初参加工作开始做事时,我做事情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失误,
/ O; x7 d% h$ G! D! V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之后,我才逐渐能够尽力把被交待的事给办好,
2 M4 K$ B1 z. ]# Z" M做到这一点之后,才能够被交待更多的事情,去吸收更多的知识去增长能力。
4 H% E/ |) M0 H/ B7 U

0 ]; Q& x1 k7 E9 T* N3 z# H6 \- D然后再进一步考虑,很多人都目标向着高技术或者是高薪水或者是高职位,( o: s# x8 Q7 s7 c5 @# l
但是一下子就达到那样的地位,貌似是不太容易," c) j  T6 H; ]6 C# y
于是职场新人在公司里做事情,被分配的都是“简单的事情”,! ~! d  J. l( r- [5 x  I6 X
在刚开始工作时,即使做“简单的事情”,因为确认不足或者见识有限,会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n4 l. u8 {) {0 S/ s& p! M  y
逐渐意识到:
8 ~3 u7 @: G3 ?- ]1 ^& B& X$ s) c
“得把简单的事情照办做好并且别因为自己的不注意而产生差错”2 a, Y' P+ I/ N& B( K* M8 T
这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养成的能力,暂且称之为M能力。
' C4 q- g2 W8 f$ z) N2 a# I6 Y% U4 T) z' v2 T  x/ m! ^
而且现在好多企业管理的书都在提及“执行力”,' \$ r6 K. x+ `1 K7 O5 ~5 @
既然是多次提及的东西,就说明它是有其效用的,并且是被没有做好,需要改进需要被注意的事情,3 K  l2 T1 i% G0 G. ^7 T. A% o* p( r
所谓“执行力”,字面意思就是按照指令去执行,并减少一些差错,得到指令预期的结果。
6 p: O9 I, y# p7 M5 X$ D" }但是很多事情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办好的,即使是照办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也就是前面说的M能力。
+ X1 F7 T( Z! F4 u# i" T4 }6 z) \因此可以理解为这个M能力是一种被需要的能力,
- _, k7 x  ~4 `! `8 T; J同时也是“不是随处可以遇到的能力”,所以掌握了它也是一种资源。
! |) I% B% C; B: Q. l

' ~6 ?& c5 \; a7 c6 g) `: F( p在工作的初级阶段,要通过做事情去积累M能力,0 q( d) W# t/ J, C- Q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自己的M能力让上司觉得还好,于是被安排一些高级一点的工作,
) G6 `* N5 a: B; s逐渐重复这个过程,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途径。6 C( d2 l$ ]$ [  S: ]( `/ k
同时,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环境都不一样,6 j* t! T4 b* F  R
所以如果用别的环境来反驳它,也不是不可能的,
+ l6 r$ W! S% t# A8 Z* p+ N' a但是如果单纯去反驳而没有建设性提议,那么就会显得意义不大。

# M9 N$ h9 e' Y! v; U
" {- t- T" r4 p1 V可能有的朋友会说,照这么说,看别人的帖子就不能进行反对了,是么?
5 ^/ d, h7 l5 O这其实又可以理解为一种极端反例的思维方向,) v0 s' \% B+ i0 n, A$ `
前面提到了不要无谓地反对,但没有说反对就是不行的。  G+ _) G/ \' V! d
前面说过“不推荐A”,如果理解为“推荐B”,这是不恰当的,其实还有C的方式可以考虑。9 f1 V6 N. ~1 V' @% s# ^
同样是进行反对,也是分为好多种的。
7 ~. ]8 d: b) w, s8 g5 ], ~反对当然可以,
, `/ z) e! a- S! m% O( s' ]如果用B方式进行单纯地生硬地反对,那将不够合适,
# h( Y& C0 R! `& t/ b6 R如果用C方式以适当的因果关系,并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建设性的反对意见,那将是对双方都有益的。
& y+ K3 p0 u# `" c% D. l  c4 c) c! `

. Z3 `' T( D1 I  H; E: f. d说到反对,这里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要注意的是,提过意见之后会怎样。9 |4 D1 x) a( e1 r  Q0 q5 S% Z3 ^4 C: _
说话不是为了“说点儿什么”而说,而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才说。
/ }; |- p  Y9 H" b% x
. L$ S7 o8 r! \  R
比如看到一个观点的介绍,第一反应是,从里面找点吸收的东西。
4 U! i0 b8 I! G& t% w- S: J' A8 P另外一种反应是,看里面哪里有错误的地方,给他挑出来,或者说,给他指出来。1 Q) H; L! M# e

1 d6 ]! w* O% T; I如果是单纯地用强硬的方式把它指摘,那么让他闭嘴的可能性比较大;
! z6 [+ C& x9 z7 H; M, e9 `莫不如用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指出其没有考虑到的地方,用保全面子的方式把问题陈述出来。
6 p* {$ D& N4 B5 a! c1 z! A+ g$ P那样,不会影响他的下一次发言,我们可以从他的下一次发言中继续吸取一些东西。$ f0 {! W- [9 l5 m9 [  K( p
就是说,是去吸收,还是去指摘,还是去提建议,
5 y" `5 O/ M8 e: i( N其判断的标准是,不影响它的下一次发言,不影响下一次communication。
, ]: P8 U2 B' R+ m8 G# t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考虑一下“下一次”,; I3 Q: F! w1 J; T7 G
这样可以使得交流继续下去,双方都可以从communication的过程中去取吸收信息,互相丰富自己的信息。

- z$ J. V1 k  }- o
; e8 w3 Z* e; I, ESection 48 ?" j* r3 Z* L* B; T
接下来再阐述一下“照办”的事情。% ]! M- w) S1 E
现在回想一下,其实这个东西最初的想法是对职场新人来说的。

, E0 v' ~: Y3 b% _! K& Q
+ |5 j2 ~6 Q/ I: M: M在网上看文章,可以看到,有些新人总觉得参加工作做简单的事情没有意思或者挣钱少。
' N$ A3 }: \- g* B0 _事实上,有一些中等程度的工作或者中等程度的薪水在那里,但是不是随便就给的,
2 y) Y; G# k9 W  U0 a* N在企业工作是一个交换的过程,! n: ^& Y: j- z4 U- K
你需要有一种能力A,5 }# K6 T: {( |7 }# D$ e
比如说你具备了能力A并且实用之作出了AR的结果、
; e" t+ D0 v( b( U因为有了AR的结果给公司带来了利润,所以才能给你AT的待遇。
% U% V$ m9 \: w, `' ]; j, O/ _* `: l
9 v, z6 M9 p# R2 U+ E
那么在刚入职的时候,你的能力不够,所以没有AT的待遇。! o0 v, q# y, X( w3 h, \2 q
就像你刚上大学时没有相应的知识,只能在四年之后给你毕业证而不能马上给你。
$ V, t* K9 t4 J) J所以刚入职你没有A的能力就没法给你AT的待遇。9 }: o% |  h3 W0 @. A
但如果眼睛盯着AT而去忽视AR或者A,那么这个AT就是一个空中的楼阁。. l4 J+ a# j0 t7 F$ k8 {) q
8 \9 Y3 q" [/ r4 R- \( Z8 U1 K
应该做的是,
: s0 h4 F5 j7 K9 p+ S* x入职时自己有A1的能力,带来AR1的结果,只能得到AT1的待遇。% D$ K1 s& J& j9 \
然后在这个A1能力做事过程的同时,
- b) X9 Q" h+ j/ l6 _' h
有些人做完就做完了,有些人会用心收集积累来给身上贴上A2的能力,然后再去胜任工作,带来AR2的结果。
( K7 s/ }: G( @! Y! C" Y- n经过几个循环之后,掌握了A3,A4,A5的能力,带来AR3,AR4,AR5的结果,然后得到AT5的待遇。
9 c7 X' A+ m; X( ^# U, U1 [2 D+ d那么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就是在A1的时候做事方式不同,

( d; o# m/ U& G- i- y* {5 ^, I* i0 b# d( `( ^
有的人只做事就好,不去用心积累;7 ?) m3 H$ [. S1 M. j8 D6 U
有的人会用心一些,想去学习,但是表达方式做得不好,从周围人那里没法顺利地吸收A2的知识,
' w) C4 d, ^) c* ]7 R有的人会用心一些,想去学习,然后去改善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从周围人那里吸收,可以去积累A2的能力。
. h' x5 Z) L' J: W- ]
6 r$ J; ^8 b4 G% O  O7 N
这里涉及一个M,一个
S,
- f. H) S7 d4 f  d+ ^1 \& a" M0 Z: _  A, eM是什么,使别人觉得“把工作托付给你也不会有太大问题”1 f& F7 B# W' `/ Y' @1 i/ D
S是什么,就是改善自己的交流改善自己的表达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别人觉得“把一些知识点告诉给你也不会显得很傻”。1 i7 w/ f1 t. U8 b" r
感觉这种M能力和S能力在现阶段的大学里不太容易学到,所以要到工作中去用心,去积累,去提高。
: K3 L7 {: T- ]: L* M: q把这个做好了,将会更快地提高能力。& F  `% H8 I/ W; F
简单总结一下,M能力是“办事靠谱”,S能力是“改善交流”。S能力是前因,M能力是后果。
" x0 L6 X" L$ r; @9 p- u
. i2 @. T$ m( n2 q! N1 `& z再次展开一点刚才提及的话题,很多人都会向着“高技术或者是高薪水或者是高职位”的目标去努力,
; a! Q5 h! i$ o+ y4 y把问题细化一下,高技术是从哪里来的呢,大致可以考虑到三个渠道:
( q. C/ l& l' ], _3 U8 [5 t) p$ B
8 M" |, L  {* L/ {% ]" N& t- V
一是自己去思考出来,
8 w- r0 _! [9 h6 H二是自己从书上从网上去吸收,
% B) n$ G' D6 j  Q三是从同事前辈那里去得到。
- `8 J4 o& G0 m  C# @7 L- L+ r# Y
第一种渠道,取决于个人的思考能力,往往是一些发明家更能够实现。
+ j2 A+ ~9 N+ R4 u第二种渠道,是借鉴前人的经验,是在泛泛书海茫茫网络中去寻找遇见与自己业务相关的知识。
; y& V0 p" b. h9 e  d第三种渠道,往往是公司中常见的,你的业务所涉及的东西,往往在周围人群中是拥有的,如果能够借鉴将会可以直接用于工作。# Y( F: I2 }+ W7 R

, |+ u( M# {+ `# ]9 m所以往往第三种渠道是更为重要更值得关注的。/ ]  _: W- N5 y" S, D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

  J. o8 P# v) R: R事实上,周围的人一般也不会直接给你好多信息的,
% i2 Q# L  u7 W( Z需要注意的就是前面提到的S能力,要改善自己的交流,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效相关信息。
9 |* n+ @. L$ L$ P可以说前面提到的M能力和S能力是一种被需要的能力,

5 A2 n5 a* G1 D3 a3 Z3 H在这些方向进行修炼,可以更有助于直接业务相关知识的提高,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工作状态。
& g- U/ ^- p5 H: N
7 U+ K4 l# g  N; q! O2 c以上。感谢阅读。) y  X* ?: t/ n$ F
# s: V3 O6 h  K: x9 z) C
By 子子
  Z5 s- Y# V2 C/ X/ {; }
: z+ e& Z. ^9 R3 v  O( X# B2017.3.31
2 d+ i0 @' ]! @- `
4 t4 @0 S* ^7 ]' O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801 收起 理由
老鹰 + 500
roadtrip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管理团队 + 30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7-4-1 13:20:02 | 只看该作者
有幸拜读!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4-1 13:49:00 | 只看该作者
我去,我要占楼,职场老人,但是工作经验明显没有好好积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4-1 14:23:01 | 只看该作者
古语有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4-1 14:51:09 | 只看该作者
简而言之;新人入职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再思考本职工作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去做,不仅事情能做好,而且有效率,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升职加薪指日可待!重要的是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不要好高骛远!) F8 C- v; r; f: A, k# X# F
看我了了的几句是不是把楼主整片文章意思解读出来了?
$ b/ Y) B) L9 q  h放眼看看身边的情形是;浮躁!越是能力大时越不愿做事,喜欢指挥比人做。这还是好的,更多的事本职工作只是勉强胜任就满满的超能力,总感觉自己屈才了,甚至都不能胜任工作在他眼里能凑合这做出来就是会干。还有的根本就不胜任工作,还不努力,整天研究别人工作的到不到位,瑕疵等。( m1 u9 \1 d( A5 e) S0 \7 U! q
我曾经就遇到过一次,跨部门来找我工作的瑕疵,按公司规定,你*****应该是这样做,不符合流程,我解释;和领导已经沟通过,而且客户那边也认可,这些流程都可以省!你就别操这个心了!结果他火冒三丈,差点和我干架,后来我想想,真是后怕!我也是脑袋被驴踢了,和疯狗较的啥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子子61961 + 1 专业精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4-1 15:15:00 | 只看该作者
涨之势了,多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4-1 15:57:23 | 只看该作者
虚心学习也是一种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4-1 16:10: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也难为楼主异地工作的艰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4-1 18:54: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善于总结啊,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4-1 22:1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很感谢前辈。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目前在一家私企实习做设计,实习了一个月。这一个月真的是受益匪浅,不过也是错误不断。有时候我都在担心我师傅会不会感觉我很无知!一点自信都没有了。3 m5 L' g1 Y" w4 u
  看完文章自我总结了一下。自己属于"吸取"型,但是S能力还有待提高。希望自己以后能慢慢积累经验,"吸收"同事和前辈们的经验,让自己成为一个"做事靠谱"的人!
. R, V' R  Z3 ~1 t# T+ i* b   其实我很想去日本感受一下那种氛围和他们的技术!哈哈~一直都觉得想要超过打败别人就要先了解学习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6 09:27 , Processed in 0.06318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