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三个坑,是个很新的坑,是我在18年踩的。但直到一年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次可能真的掉下深坑爬不上去了(曾经一度想过终止和放弃)。现在回头看看这段往事,我非常感恩,我得感谢我的团队,他们在陷入僵局的时候鼓励了我,让我挺了过来。
/ t9 A( f4 z: E& u5 a; p2 S我踩的这个坑可以用一句玩笑话来总结教训:凡事是要量力而行,步子千万不能太大,否则真会扯的蛋痛:-)。( 顺便一说:我回顾的是工作后十年犯的十个错误,我称作‘坑’,想来既是对自己过往的总结,也是对自己重新上路的提醒。这些回顾不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而是按照对我的感触大小进行的。否则真应该把这篇放到最后。)
: x( R( [8 ?% ]说来话有点长。呵呵。。事情最初的起因要追溯到2017年初。厂里接待了一个慕名而来的客户。做液压件的,想请我们帮忙维修一台高精度外圆磨床的砂轮箱。记得他开车带来了当地的土特产,因第一次见面不熟悉,老总拒绝收,客户倒很会说话,先恭维了我们产品质量和当地的影响力等等,说最信得过我们,现在接了个国外的订单,磨头不行愁坏了等等。总归最后看在他诚恳的态度,老总就接下了单子。不过让老总没想到的是:这个客户实际的要求是相当高,老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 ^* c( O4 p& A0 P
记得当时派了厂里有着四十多年维修经验的师傅修的,修好后来试验,磨的是一种精密的液压阀杆。这种阀杆密封全靠形状精度和配合精度,属于硬密封。这次维修的磨头是用在高精度磨床上的一种静压磨头,和我厂用的磨头是同一种类型。由于我厂自己的许多液压件包括操纵箱的阀杆也都是用这种磨头磨的,所以“想当然”的以为没有问题。可是,在我们修好磨头试磨时,客户发现阀杆上存在棱形条纹的。(这实际检验的是轴的圆柱度。对有经验的师傅来说,不用上仪器就能判断。简单说就是将阀杆磨到将将能插入配合的孔中旋转对研,然后抽出阀杆擦净表面,在阳光下就能看到沿着轴线方向分布的明暗条纹,明暗程度越明显就说明棱形越严重。棱形的存在会导致微量泄露发生)。客户的要求是要能保压,不能有棱形。这下可难到我们了。
* W- D. j* J% Q' d6 R又修了半个月,还是有。已经更换了新的主轴和静压轴承,所有的工作都做到了。可就是消除不了棱形。最后客户着急了,我们也认熊了,客户最终不接受退款,表示急等着用磨头。那次是我们把自己正在用的高精度磨床的磨头卸下来赔给了客户。不过后来据他说,我们赔给他的那个磨头也不能达到他的满意。不过客户也知道我们赔大了,也尽力了,也就没再为难。 9 o2 z U' X# T8 \: D3 F3 A
自此,这件事成了老总心头的一个痛苦记忆了。而我,也发誓要搞出一种高精度高刚性高稳定性的精密砂轮箱来。同年我大量的翻阅了有关静压,动静压轴承方面的图书,那时候图书馆,书店,网上搜,足足看了得有二三十本相关资料。但所有的资料都写的很笼统,不具体,不系统。直到我请高中的同学在美国的给我搜罗到一本,这本书是个美国作者,介绍的内容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技术。不过整本书三百多页,写的很系统。看完令我耳目一新。花了多少美元忘记了,记得合计人民币600多元。我利用业余时间不停看。看得入了迷。最后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 x# c) y6 r" s后来设计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记得17年的金秋十月,我实验了样机。一款让我振奋的砂轮箱诞生了。实验证明了高精度和高刚性,但是寿命嘛,还不能让我满意。因为作为第一代的设计,我只是实现了在径向上的静压悬浮无磨损,但在轴向上还是传统的滑动轴承。不过,当时这一点没有丝毫影响到老总对我的高度评价。记得他说了一句让我犯了后来错误的感慨。原话大概说:“可惜咱厂不是科研院所,我看要是有足够经费的话,你还真能造出原子弹来”。
" p! P' q2 D' h0 R这句话我印象深刻,不光是因为经过一番辛苦过后听到夸赞太受用了,嘿嘿。而是这个评价让我再度大脑充血。于是就发生了栽倒在这第三个坑里的事。 # i0 a# }; y6 @7 L- f( o
就在成功的喜悦冲昏头脑的半年后,18年的4月,意外听到了一个坏消息。一个日系品牌的数控端面外圆磨抢占了我们的一个重要市场。这个地方本是我们客户聚集的地方,早已经深耕多年,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品牌。而我们的一个老客户却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买了一台高精度的。更让人不平和纳闷的是:人家不但抢了我的老客户,还是用悬殊的价格抢的。悬殊到什么程度呢,一台日本磨床能买我们五台。开始时我还以为是日本原装进口的,加上关税,运费,加上日本的人工昂贵等等因素,也不难理解。
$ k8 y2 F; |9 e; q5 U4 w# {$ P$ J, U但后来一调查我才知道,这个日系品牌是国内一家企业生产的,企业的职工很多还是当地的渔民和手工业者。尽管品牌和技术都是日本的,但其质量和成本与日本原装的差距还是明显的。我们领导听后非常感慨的说:看来国人不缺钱,缺少的是对自己民族品牌的信任。我们为什么不能造出让国人骄傲的机器呢?我说怎么不可以,给我一年,我们也能造出性价比更好的机床。老总,知道我骨子里是不服日本人气的。他问我一年够吗?考虑到过去曾经栽过的跟头(详见第二篇),我用充血的大脑点了点头说:一年应该可以试验成功,一年半可以最终交付。老总一听,猜我这次估计的比较保守(实际上也是他过高估计我了)。他考虑了一根烟的功夫后说:时间紧迫,我能等客户不能等(太久了客户就没耐心了)。要求我一年之内实现这个突破。且在此期间,其它正在进行的项目也要照常推进。项目全权交我负责,公司全力支持。半年时间必须搞出样机,一年结束研发。我深知这个挑战很大,但是挑战越大成长也会越快。而且一想到将来有一天可以干败日本品牌,终止这个日本品牌在国内磨床行业内的暴利掠夺,我就感觉像打了鸡血。我义无反顾跳下了这个‘坑’。
# J& `8 q) F: @6 B- i7 M' f- ~5 m
. L6 i, N* B3 Y& R% ]7 {6 x& n问题是这个坑比我预想的要深,深两倍。。。跳下去挺容易,爬上来难了。(由于篇幅太长,我先写到这里,抽空接着讲。) & n P. J9 z" |7 Q2 G! Z/ @# {3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