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最近挺忙的,除了上来看看熟悉的大侠们都在说些什么,接受下8爷的训导,连网都很少上。呵呵。' M! M9 V% S) ^8 n! Q+ O, q; m' {
一个偶然的机会,应该是鹰大把我的一个老帖挂到了微信广播上,于是,就引出了一段某大侠对我所用理论的质疑。哈哈。我这里不想再翻过来对这个理论说些什么,也不是对于别人的指责跑出来说道说道,只是在这个事情上,想起了一个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情况,那就是我们被自己的感性的认知蒙蔽了双眼。 7 R4 P3 z5 u5 o$ J" P9 ~( @9 X$ ?& B
6 g* f" a! Y4 M怎么说这个感性的认知呢?总得来说,就是一种毫无科学依据,纯凭感觉和模糊概念形成的一种认知。就比如这个链接里的情况。 1 x1 k4 R1 a: |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4540&extra=page%3D1* Y) \1 m T4 Z3 [: n9 @
在我们感性的认知里面,外面的小齿轮的节圆就应该走了中间大齿轮的节圆周长的距离阿,那么大除小不就得到圈数了吗?哈哈。这就是感性认知错误,准确地说,是一种概念模糊形成的认知错误。这也是我那帖子中,质疑我的大侠犯得错误。 3 C1 U# X8 E; y& {
l: \/ o+ D+ j$ f( J, c 3 O3 t: o T0 }3 U7 A% ]
我们自然而然想象的AB弧等于BD弧,其概念模糊的基础理论是在纯滚动下,小圆上的A点与大圆上的点不打滑,不位移,那么最后在大圆上就走了AB弧长啊,那么很显然,小圆自转的弧长就是AB嘛。哈哈。这里就是概念的模糊之处。没错,你认为的A点不打滑理论没有问题,一系列假设也看似都合情合理,但是有一点,你把参照系搞错了。走AB弧长的参照系是O点,而自转的BD弧长的参照系是O1点。当O1点相对O点运动后,那么很自然的你的BD弧长就不可能等于AB弧长了。" L' b u& R [3 x
还是回到前面那个链接里,在那道题当中,后面的恢复里有很多解法,包括自转角+公转角解题,包括机械应用的减速比计算等等。但所有这些都是基于一个前提,分清了参照系。根据参照系的相对运动,对计算理论进行修正。于是才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还记得初中高中学的坐标系平移公式吗?那就是参照系相对运动的基础。你明白这些,再回头看之前那个想当然的概念模糊认知,就明白所谓感性,很多时候都在蒙蔽自己的眼睛。 7 O! {9 |1 Q" L) D( ~
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个例子,同样重的一根实心棒子和空心棒子,如果长度相同,哪个更不容易被弯曲?或者那个经典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再或者那道问一根竹竿插入河泥中,竹竿顶端露出水面1米,问竹竿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哈哈,所有这些都是这一系列的经典案例。而解决这些问题,你需要的是理性的去分析,不能想当然,不能差不多。否则就是谬之千里了。 分享这些,希望新秀们再接再厉。 7 u5 G4 O% v& m! s0 N: [5 ~+ f6 }7 V
: R! ~2 ?, Q;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