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国技工都去哪了?
制造业产品成为出口商品的主体,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我国财政收入的近一半来自于工业;2010年,仅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就超过9000万,解决了大量的城镇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大缓解了我国沉重的就业压力。
但奇迹的背后却满目心酸,抛开环境、溢价率这些东西不谈,单就流水工人的人性戕害就足以让人震惊,总的来说,这些工作机械、单调,从事者就好像养鸡场里的肉鸡,只需要2个小时就能望见一生。
年轻人把自己装进防尘服中同世界隔离,最辛苦的是上夜班,流水线像个永动机一样从不停止。有调查显示,流水线工人会慢慢变笨,笨到人类所能达到的愚蠢极限…这些似乎是骇人听闻的事儿,在中国已经连续发生了30年,仍然没有好的改善方案。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都处于野蛮时代,企业主把流水线的效率演绎到了极致,工人则渐渐退化成一部机器或者一把大锤,但现在,流水线的这种极致遇到了瓶颈,年轻人越来越讨厌进工厂,单调的工作逐渐被机器人和AI取代,于这种背景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高级技工”的重要性。
遗憾的是,中国制造浪费着大好光阴,不但没有培养出更多的技工,反倒是吞噬了越来越多的美丽天赋。相关调查显示,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是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更可怕的事实是,30年前中国高级技工占比就是5%,这意味着,我们压根没有构建任何技工培训体系,一滩死水而已。
图片来源:图集“中国人的一天”
技工:存在感卑微
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很高,且无法只靠天赋完成工作,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于技能、心态、性格、环境都是非常大的挑战。比如一些机器加工部门需要常年跟机械打交道,环境的气味大、夏天热、冬天冷、且容易出现工伤事故,正因如此,车间易冷。
其次,中国技工缺少存在感,最重要的还是制度文化使然,因制度的不健全,中国人的投资观念都是短平快。在这种心态下,整个社会都在崇尚热钱、快钱,都希望能一蹴而就地搞定人生,在这样的环境,技工的存在感实在太低,社会更不会给予其应有的尊重。
正因如此,普通的人是绝难享受“产品在手中升华”之快感的,于是如你所见,学校里、中小企业里都不推崇高级技工的培训,应试教育中,学生专注书面指导和考试,硬背概念、强记公式、涉险考试构成了中国技校的全部生活,至于说实际操作或者试验论证,大多数的学校因经费紧张而敷衍了事。
细思极恐,要知道大学、技校中的年华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学习欲望、精力、好奇心都是最旺盛的,我们却慷慨地、毫无察觉地浪费这大好的生命,没有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
学校的环境不理想,而一些腐朽的企业则更加毁人不倦了,事实上,中国很多企业推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文化,专研技术的人常常得不到制度的赏识,在薪资待遇方面要远远落后于管理者。技工的成长轨迹本就与制度文化相冲突,没有存在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了,既然没有存在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谁又愿意静下心来研究技术,中国技工渐渐退出了中央舞台。
曾经,在外国人的眼中,长久以来中国市场给人带来的印象就像是一座为全球公司生产和加工产品的“大工厂”,各种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从这里走向海外市场,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带有自主创意和领先优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级技工的培养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制度文化的认可和保护,只有让技工们有尊严、活得光鲜,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制造才有未来,才能产出优质的“中国制造”,更可以创出独特的“中国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