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 Inc)公司,对167家日本、欧洲和美国的企业进行了一项跟踪调查,以考察质量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参见《质量烁金》京特.隆美尔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调查结果表明,按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及其对应的质量绩效水平,可将他们分为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对应着明显的管理特征和质量绩效的区别如下——
8 S0 y" h& f7 ~& z5 t Y0 f 第一级 检验级
q2 d2 y( g8 {3 p管理特征:
- l9 w* e: M% R* j" X+ c0 v 1. 通过检验保证质量; 2. 缺乏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 3. 对质量的要求仅限于废品率和返工率; 4. 高层管理层不参与质量活动,通常只介入重要顾客意见的处理过程; 5. 质量管理职能与其他职能分离,几乎由质量保证部独立负责产品质量。
2 u- M" y6 N( L6 f9 n1 |; c4 }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T( d( {& I1 l# |! y
1. 主要应用检验技术; 2. 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了有限的预防措施,只占质量成本的13%; 3. 不了解使生产过程稳定的措施方法。
7 a9 q, N9 u# p8 b1 k+ v 质量业绩水平:1 ?0 }& O a8 ?' L' W
1. 平均缺陷率:≈ 4,800 ppm (即 0.48% 注:ppm—百万分之缺陷率) 2. 废品率:> 5% 3. 返工率:> 3% 4. 过程能力指数CPK: 没有测定, m6 _2 V4 }! G( r3 D
* N/ P. w8 B1 ^2 F: K. D
第二级 质量保证级 # y; K5 u0 S: o5 a, U9 v
管理特征:
& q) v( o% m" j. Z1 @* I& K1. 通过检验保证质量;
" U0 r L( L5 c2. 缺乏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
, F, S4 w3 d3 Q& u, ~8 Q! w3. 对质量的要求仅限于废品率和返工率;
7 F4 r1 |2 L7 P! F4 M# c4 U4. 高层管理层不参与质量活动,通常只介入重要顾客意见的处理过程;
& \& ~8 C' ?9 m" X; x }5. 质量管理职能与其他职能分离,几乎由质量保证部独立负责产品质量。
. E2 N1 ]& k, n7 ]9 X: r8 Y# m9 z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0 U6 o2 J k) P0 a3 e 1. 使用了基于数据的分析技术,如:Pareto图、因果图、SPC、生产过程的风险分析等,但仅一般性地用于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 2. QFD、田口方法、实验设计等“质量设计”方法,没有系统地被采用。
4 H! E; ]% R8 y; q, T 质量业绩水平:7 z# ^4 P3 E1 R6 F4 m7 ~
1. 平均缺陷率:≈ 900 ppm 2. 废品率:≈3.1% 3. 返工率:≈2.7% 4. 过程能力指数CPK: < 1.33. ~/ \( y% @& I1 ?0 l& ]9 q
0 O) a% U* n; V- M( p
第三级 预防级
/ B0 @3 s: S" ?' ?1 j# m& }管理特征:
# X. ]& [0 X) B1. 管理层认识到“设计”对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注重开发阶段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设计质量,采用了“质量设计”和“预防措施”,以保证质量问题在“源头”得到根本解决; ! R9 S/ z: {' W* }' G( x2 n3 K
2. 不仅生产和采购部门,而且包括开发部门都制定了高标准的质量目标;
: G( Z# Y. \" V; J* u b5 d Q0 e
9 `1 e8 f7 v$ d w) I6 \3. 将质量职责授权到所有职能领域,中央质量保证部门转化为质量顾问的角色;
+ C$ x- u3 }9 E+ g
, @. s& ^$ j( a4. 引入“并行工程”的“跨职能工作组”方法,各个职能部门参与开发过程,使质量问题在源头得以解决。5 n4 K0 ?( t$ b6 |; W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 m, U# _5 h( f7 K) y 1. 大量地应用了质量设计的方法,如:QFD、田口方法、质量损失函数分析、实验设计、DFMEA、PFMEA、FTA、过程能力分析等; 2. 大量应用了预防性质量措施,如防错措施(Poka-Yoke)等;8 D, {7 ?+ y, G# [( g E
质量业绩水平:
, p5 g. _7 s5 ?, t+ E! y& ^ 1. 平均缺陷率:≈ 900 ppm 2. 废品率:≈3.1% 3. 返工率:≈2.7% 4. 过程能力指数CPK: < 1.33$ H, t. u: u! l: I
# \3 |4 ^6 }. Y3 Y) m! w) W
第四级 完美级
2 f& ~( d$ @. D: c1. 高层管理者设定了及其严格的质量目标,如:“零缺陷”。质量问题不可或缺地被列入高层管理者的议事日程;
2 O' F( y& K* f+ Y1 \
, P) z, b9 X5 {# \2. 每一个职能部门和层次都制定了各自具体的质量目标,如果这些目标实现的话,产品即可达到“零缺陷”质量; ) z1 F3 M. P5 Y% i+ `) B) o
7 G5 [3 S, I0 S( Z, m3. 70—80%的员工,包括最高管理者,参与“质量改进”活动。质量改进活动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改进不仅针对设计、生产等一线部门,而且扩展到所有部门;
2 h* q8 J( _- ?: m3 p- I1 n. F
* A3 z2 I8 l5 z/ B# z4 Z4. 创造一种有助于质量提高的企业文化氛围,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并为之努力。这种企业文化氛围形成了对每一位员工的无形的激励机制; & q! ]) E; }! n1 v8 ?
, K, H/ L* @6 j3 E
5. 形成了跨职能的团队协作,以达到质量目标;
0 i+ l$ X( k) E3 h6 u& E) S2 e+ q1 e- O$ z
6. 形成核心流程:零缺陷生产与质量设计。
( ~( d0 e: _8 X, L% w: U: d) K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7 W& s+ o) S p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技术以及实现高质量的方法最大程度地被应用
6 R9 r0 h0 `' C+ t: V! _4 L- G+ T 质量业绩水平:
7 x$ `9 T4 ]1 g4 p# P# A 平均缺陷率: < 100 ppm 废品率:< 0.8% 返工率:< 0.8% 过程能力指数CPK:≈ 2.08 K$ z+ }: D0 K: r9 U3 E
/ C4 n3 t" j& K! F! j
8 }0 P% }% i% |* ^
看见了吧,领导不重视,我们第1级都排不上。更离谱的是连工艺流程也要我们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