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未来第一站 于 2017-7-17 11:11 编辑 7 R* h4 i8 J5 s! C% O C
: o+ I5 a+ e. z) K# r. q: \
近年来,大学生到职校“回炉”现象逐年增多。一些偏重于实操的专业,类似数控加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汽修保养、机械工程等,成为“回炉”大学生青睐的方向。不少职业学院甚至开设“大学生班”,进行专门培养。专家表示,当下,“高职学生缺乏本科文凭,本科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难题仍待破解。
7 ^& d* B! s& u7 Z6 [) p
4 v$ c' K1 l9 T: b
3 M9 B3 f; ] F
拿到文凭的大学生“回炉”职业学院,这种现象已经有很多年了,现实中也不乏一些成功“转型”的个例。但是每到毕业季就出现这样的新闻,不免引起一些质疑。这些质疑认为,此举浪费社会资源不说,更像是一些职业学院招徕生源(生意)的“炒作”。实际上,也确实有些职业学院总是拿些“个例”说事,以强调自身的重要性和吸引力。2 n; r9 c8 Y: z" y
1 h h& P) |3 ^, X: j' _" O/ P+ Z 不过对很多用人单位来说,文凭确实是一块“敲门砖”,没有这个东西,技能再高,也进不了门。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职校往往愿意“炒作”其对大学生有吸引力的根源所在。某种程度上,媒体也好、职业学院也好,之所以喜欢“炒作”,那只是因为,要扭转人们对文凭的执念实在太难。" z9 p! S/ f% g% S( X
* R2 ` c0 t0 D5 C
问题并不在于职校以大学生“回炉”来作为炒作噱头,而在于当下高等教育在对接市场时确实出现了一些困难。在大学生还是稀缺产品的时代,这些困难可以通过实践弥补,“干中学”、“学中干”,最终可以成长为有“道”亦有“术”的全才。而在这些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就业难凸显,市场自然会越来越挑剔,那些直接就能上手的技工当然更受青睐。
* c% s6 ~: R+ Q, k+ }1 R! p
2 }6 Z3 H- i8 u, C; l* u
) h. M0 E. U' d) q% g8 k" t
& s5 @2 ]" `3 ^$ p& b 与之对应,很多大学没有意识到社会的变化,或者虽然意识到了却因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没能及时转变观念,找到路径,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甚至一些本身应用型较强的工科院校,学生也鲜有充足的实践机会,而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双重矛盾。
9 b% e7 |4 g! j0 M$ v& M. |" D8 {
' @7 J9 V# G% l! }1 T: X 也因此,当下之计,一方面,继续推动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可以进入职业学院,愿意继续深造的则进入大学。政府、教育部门还有社会也要转变观念,要真正认识到这是分流而非淘汰。青年需要出路,而社会也需要众多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并无高下之分,而只是路径的不同而已。
- Y/ t8 u) D$ i8 Y* ~# n9 T
- G2 b; B2 ` z5 L* a9 U 另一方面,当下的高等教育也要有所改变,至少在对接社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要多想一些办法。特别是那些本来就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科院校,尤其要引起警惕。大学当然主要是一种通才教育,但若是总是流于空疏清谈,甚至形成一种鄙视实践的风气,也就走向了反面。
0 B& J0 L/ C6 ? , F+ x8 o7 E& a7 Q( z7 _9 E
实际上,大学生职校“回炉”,本身也是一种终身教育,是个体在社会洪流中的主动调适。每个人都应该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至少也该有这种主动拥抱变化的意识。这不仅关乎个人福祉,也关乎社会进步、公共利益增进。 ; ?0 O% H, Q% r1 i% Y5 x- l& \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改造自己,也许有人就是博士读完了突然发现自己需要学一门手艺,而掌握这门手艺最好的途径就是去对门的技校,技校无关学历,只有技能。2 {# }- Z5 s) H" _" I6 g: f
: |; q* [0 U9 n, y* D' n
' |, {/ G- l" \" C6 A
& z7 ^0 B& b, b1 t0 x. W& ?" C" |0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