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面壁深功 于 2017-5-15 08:26 编辑 7 |" \( R' f' N, R+ o* m
7 H; J& c% i; I+ N/ F
(说在前面的话:1、本猜想内容为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2、仅仅只是猜想,如按此操作,后果自负。)1 ]0 v# G7 S9 V. Y2 j, M0 m9 Y
9 I6 k, K& b2 o( u
机器人普及后的猜想六:安检系统的变革
0 X. p: A# `) F/ \
8 f. k4 W! s: {6 Y) D o+ j. n4 E 生物界最敏感的不是颜色(视觉),也不是形状(感觉)而是气味(嗅觉)。
/ J( P( }" |4 n0 L1 k* A' D. p 比如蚊子是依靠辨别气味来寻觅猎物。
% H6 \- g$ {% O 依靠辨别气味来求偶寻欢那更是很多动物的本能。
) F5 i" T% A; V. k 比如雌蚊身上发出的一种独特的外激素可将一公里之外的雄蚊吸引到身边来。# @$ C F6 h, } [
这是其它器官不可能实现的。
9 q* Z/ o$ H- a! ?3 n 而我们至今常用的是前二者。并相继诞生了指纹、脸型、图案这类几乎多少存在一点不靠谱的识别防伪系统。3 c/ W; @5 p* H
再一个,颜色(视觉),形状(感觉)的使用场合都需要被检方配合(就范)。这种被动式安检,在很多场合也是比较难以做得100%。
- r t' P; X5 e+ N6 } 要在万众人群中捕捉毒品走私之类需要主动识别的地方,还是猪、狗等动物利用嗅觉功能去实现。但这样受到了动物本身环境、心情方面的牵制。- T" b4 D4 F4 N) b" t6 w0 r
正本清源是一种科学态度和可靠地实现的捷径。- D" n: x/ S! _+ W
那么为什么不推广嗅觉系统呢?
8 q! n5 i& ^5 z. U' _ w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观念(习惯),经济性。同时由于大家整体认识上还没有脑筋急转,对嗅觉的细分领域投入少于颜色(视觉),形状(感觉),以致技术还没有跟上。3 ~. }8 r4 \ I! z
机器人普及后,这方面传感技术一旦发扬光大。上述的弊端一一不复存在。
0 k6 m9 d5 U2 F2 p4 R$ u 到那时,现在的安检系统(设备)领域,颜色(视觉),形状(感觉)识别技术面临气味(嗅觉)识别技术的全面替代。8 l; ]7 s, ~& E8 l" d
正如当年柯达光敏成像技术被电子成像技术剧速淘汰一样。 9 Z% z$ \! o; ~/ C& B
9 ~& d( m4 v# M& S
6 a p6 v G. m M1 U9 |; Q: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