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推出含无人机拍摄的套餐,几乎所有预订毕业照的学生都选这种。公司里有两架无人机,8块电池,才能勉强保证毕业季日常拍摄使用。无人机比摄影师都忙。”碑林区一家摄影工作室的老板吉杉说。近年来,由于无人机的流行,用无人机拍毕业照也渐成时尚。 除此之外,婚庆拍摄也频现无人机的身影。独立婚庆摄影师顾喆告诉记者,以前,新人联系摄影师会先问价钱,价格和拍摄质量是他们最先考虑的因素。现在,新人都先问能不能用无人机跟拍,他们看重的是无人机拍摄出的独特角度和画面。“今年为了业务需要买了无人机。市场需求如此,得紧跟客户需要。” 消费级无人机因为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购买方便,不仅消费市场火热,也走入专业新闻宣传领域。西安一机关单位的宣传人员说,自从单位去年配备了无人机,他就再也没有端起过重达数斤的摄像机。“以前觉得能用专业的镜头工作特别有范儿,现在用无人机拍摄才气派。而且有了无人机,即使是夏天在户外拍摄也毫不抵触,在阴凉地操控好遥控器就行。” 从网售无人机的产品介绍里看,无论何种价位的无人机,摄影摄像都是其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那么,是否意味着无人机的作用仅限于此呢? 中汇航空无人机培训基地的易鹰校长给出了答案。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第一期培训以来,基地除培训无人机爱好者外,还是消防、电力系统、油田等单位的无人机定点培训基地。易校长介绍,消防官兵可以利用无人机开展灾难救援,电力系统和油田通过无人机巡线,电商及物流平台也开始研究用无人机进行快递运输和投递。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无人机发展迅猛,2016年,国内民用无人机销售规模37亿元,同比增长58.8%。预计到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980亿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280亿元。 2、频繁闯入禁飞区 在我们身边,不乏无人机闯入禁飞区的案例。 5月9日,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由于飞机在机场区域内的飞行高度比较低,所以必须在机场上空划出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叫做净空区)内,一市民升放无人机,被机场巡视人员发现,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进行拘留处理。 而在全国,发生过影响更大的案例。 今年4月,成都双流机场遭遇了近10起无人机黑飞事件;5月12日晚,重庆机场受到无人机干扰,共造成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受影响。 与无人机大好前景相对应的,却是相关法律规章的模糊和缺失。有专家将无人机管理现状打趣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无人机频繁闯入禁飞区,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说得清楚。但单从可行性上分析,“飞手”主观因素和空域管理滞后的客观因素,都给无人机提供了“自由飞翔”的机会。 正规厂商生产的无人机,都带有内置禁飞地图,无人机能够自动识别,无法进入禁飞区。但目前在电子市场内,已经开始出现刷掉无人机内置地图的服务。没有内置地图的无人机在哪里飞、飞多高都不受约束,更无法监控和管理。 从管理角度来讲,一方面,民航净空区在实际地理坐标上并没有特殊的标识,因不了解净空区范围而误入禁飞区的可能性也存在。另一方面,目前没有划设专供无人机飞行的空域,无人机和飞机混飞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没有配合相应的安全飞行宣传,普通“飞手”对非法飞行的概念和危害并不了解,对航空法更是知之甚少。 乱飞的无人机,不仅会造成如干扰民航客机安全飞行、坠落危害地面交通等公共安全危机,也会让公众遭遇窥视带来的隐私危机,飞入军事禁区的无人机还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对于频繁游走在危险边缘的无人机,管理部门要做的应该是风险管控,探索如何解决无人机乱飞,如何协调无人机的正常飞行。 成都工业学院的严月浩教授提出,疏堵结合,加快完善空域使用规则。明确禁飞区和限飞区,无人机在限飞区飞行,飞行高度要受到强制限制,通过技术手段强制执行禁飞和限飞指令,降低人为因素干扰,使禁飞、限飞指令得到严格执行。同时加快空域使用和管理改革,利用技术手段确保安全开发空域资源。 3、无人机起飞有法可依 “考个证得一万多元,我这就自己玩,飞不了多高,机器也才几千块钱。没影响到谁,还能当‘黑飞’把我抓起来?”正在环城公园用无人机拍摄护城河的胡先生说。 有三年无人机培训经验的教员告诉记者,无驾驶证飞行、净空区域飞行、未获得许可飞行、超出飞行区域飞行等行为都属于“黑飞”,与飞行高度、飞行用途并无直接关系。显然,胡先生的行为已经可以算作“黑飞”。 根据中国民航局最新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自2017年6月1日后,在我国境内放飞质量为250克及以上的无人机,民用无人机制造商和民用无人机拥有者须在“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上申请账户,填写产品信息和机主个人信息,并将系统给定的登记标志粘贴在无人机上。违反规定的行为将被视为非法行为,无人机的使用将受影响,监管主管部门将按照相关规定对无人机拥有者进行处罚。 也就是说,放飞无人机不再随心所欲,无人机起飞也开始有法可依。 中国民航西北空管局的工作人员也提醒,市面上常见的消费级无人机,大多数是多旋翼无人机,体积小、续航短,真正给民航造成恶劣影响的是体积大、续航能力强的固定翼无人机。特别是无人机爱好者自己组装的无人机,因不存在制造商,也成了监管的“漏网之鱼”。可见,仅靠一个实名登记的管理规定,也并不能完全禁止无人机黑飞、乱飞。 对此,成都工业学院的严月浩教授提出,无人机的管理应当技术和监管双管齐下。在发展无人机的同时也注重对低空无人机探测系统和反无人机设备的研究,制定反制设备的标准,规范其生产和使用。同时加快建设国家级别的安全监管平台,逐步实现全局监管。赋予每一架无人机,甚至每一个部件一个唯一编码,做到无人机飞行可观测,意外可规避,风险可控制。 " L+ ?: `8 t, o$ N! g/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