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BBC的一部纪录片,感触很深。片名叫《56up》,《56up》是《人生七年》的第八部,BBC从1964年开始拍第一部人生七年——《7up》。 & Q' {: x' N" @, X9 K7 Z0 T
在《7up》中,导演找了14个来自不同家庭的7岁孩子,记录他们的想法、性格、家境……
+ w1 {; P% i* v; ]; g从那以后,BBC每过7年会再一次找到这14个人,14岁,21岁,28岁,35岁…… 直到了《56up》,时间已经是2012年。这片子里已经记录了这14个人在这56年动态的成长与变化。 & j& w8 C4 }. m% R% o
. `% h/ h8 U$ c4 ]. V! a简单的看其中几个人的故事吧: 4 w, y I$ a; D: H. |/ f' V
在他们56岁的时候,当年那几个7岁的上私立学校的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毕业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
+ c+ p) n7 z3 V; \: l
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也上了大学,一个男孩peter年轻的时候政治思绪很激烈,大学毕业后做了教师,中途因为发表政治言论被民众抨击,退出了有压力的电影拍摄,56岁时候重回拍摄,已经改行做了公务员,家庭稳定幸福儿女双全且优秀,和自己的妻子在业余时间一起创办乐队进行创作表演,并在业内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他们依然稳定地处在在中产阶级这个梯度里。
* y6 z& D6 W3 |! y: u/ t. w- _) h7 ]* ]而那几个来自底层社会阶级的孩子,有色人种居多,他们年老以后,都当了一堆孩子的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孩子,极少能上到大学,做着都是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类,他们自己,常与失业相伴,如果没有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其实处境堪忧。 : A# X, O$ Y. p9 U, z1 q' \' B' {
从42岁的时候开始,他们的生活基本已经没有了什么变化,人生的一切似乎已经成为了定局,孩子们已经长大,再教育已经来不及,而自己年华老去追求事业和爱情都已经力不从心。回首过去,他们都很惊讶自己小时候的模样,他们仿佛都基本满意如今的人生,只是不满意又能如何?他们不会对着镜头后悔的。 % w# \: @; B1 n2 C* s0 ?" J* S
只是在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现在这样的保障体系下,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都知道了未来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是否更充满信心还是会觉得沮丧? , K. U) D; H M: L8 q I7 Y
从这14人的大半辈子里有太多太多的看点和让人深思的地方。这里也蕴含了很多社会性的东西。不同的人必然都能够在片子里领悟到不同的东西。 , h) x! U8 p; F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虎父无犬子”,在这里可以比作出色的家庭不会培养出“傻儿子”。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做“寒门出贵子”,在这里这句话意义更偏向于寒门贵子的珍贵。两句话在这里意义其实是一样的,都可以体现阶级固化,一个人很难超越自己的家庭出身,成为更上层的人。 $ F6 t: [) J7 I: Y: [2 l
你觉得呢?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成长在什么样的的环境,是否已将你的人生的未来道路决定了一大半了?
% m% N' U2 a5 y; h+ U* l: B-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