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23 | 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零读杂谈(热处理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25 04:1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首先,感谢鹰大的关照。其次,看了前一帖子里的回复,觉得其实很多问题早期的帖子都有说过。大概是因为间隔太久地缘故吧。呵呵。总的来说,截至到目前,我的思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从基本的材料介绍,到铁碳相图的生成,再到各典型金相的介绍,最后是相变。有疑问的大侠,还希望你翻翻之前的帖子,应该会找到你需要的部分的。好了,不多数,进正文。
9 X1 F1 f$ b- h4 s
# j# a* X1 i0 C! G6 _读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陆大纮 许晋堃 合编4 [0 o' z+ n2 t/ O1 N
   人民铁道出版社5 U6 ]/ q, q _6 K: D5 L! ~- ^
   杂谈八
) U, i( M) e$ W$ u' J
C曲线的影响
' Y2 L8 H* t, v
) _. a, \4 E6 Q; }0 `3 `
先接着之前一篇,把影响C曲线的因素说一说。
* {9 X/ Y; \ O6 a' F* }7 J( Y7 t! t" A
之前的介绍中,我们是以T8钢为研究对象得到的一个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而实际中,C曲线的形状会因为不同的钢材元素而发生各种变化。这种对C曲线的影响主要分为三种。
" n; S( ^/ ?( S9 q' Z
3 v% f' b, I7 I- U一。碳元素的影响。+ C' `) t- g' _0 E/ k0 G9 l0 b
0 f7 h+ i! L4 Y6 t
我们先回顾一下铁碳相图。
/ S F% |2 c. |& U/ ^& N& i7 p
; d* Q, ?9 Y2 w4 M
2 O+ Q7 |" z' `* }' J* R/ I( p+ `$ ^
8 `! h# S% P1 ~/ M$ Q9 Q c
其中,以S点(含碳量0.8%)为分界,左侧是奥氏体加铁素体区,右侧是奥氏体加渗碳体区。因此我们直接也介绍过,以727C的PSK线为分界,当奥氏体组织低于727C时,S点左侧和右侧发生的奥氏体转变是不同的。左侧部分会先析出铁素体使得周边的碳浓度提高然后形成珠光体。而右侧则会先析出渗碳体,使得碳浓度降低而后形成珠光体。正是因为这样,无论是亚共析钢还是过共析钢,都会因为这一先析反应的存在而影响由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进程,也就是C曲线的变化。如下面两个图。5 @# o$ [' C. m) U% b, E! A

$ @9 Z/ B4 w4 C: t3 b之前我们说过,随着过冷度的增加,奥氏体转变的孕育期便短,在550C时达到最小,形成鼻部。对于其他含碳量的钢来说,也是如此。这里必须要说的是,无论是亚共析钢的铁素体先析还是过共析钢的渗碳体先析,都会随着过冷度的增加而受到抑制。就像我在之前帖子里的回复时提到的,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是一个扩散型转变,需要碳原子的移动。而过冷度的增大会抑制碳原子的运动能力,这使得金属内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形成受到区域局限。在达到550C时,这种局限达到最大。一般来说,多数教材和教学中,对于含碳量对C曲线的影响说明都是如下。
) A( G/ _; X7 w对于亚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升高,C曲线右移,到0.8%时达到最大。
) {9 ?- J1 u8 Y- f. F对于过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升高,C曲线左移。
8 Z+ B$ j+ h" Y/ a, W' K: r所有这些说法都是基于看图说话而得到的结论。下面说下个人的观点,以供大家讨论。是否正确,希望有前辈能详细解说& Q8 c9 V2 m& m" u. Q, R
; {* Z+ m) V/ \
其实,无论是亚共析钢还是过共析钢,其C曲线都是以共析钢C曲线为基础的变形体。如我之前解释先析过程时提到的一样。所谓碳元素的影响,其本质是先析过程导致的奥氏体转变提前。对于亚共析钢,由于铁素体的先析,使得奥氏体在发生正常珠光体转变之前,就先开始发生铁素体析出+珠光体形成的转变。表现出来就是随着含碳量的降低,C曲线终的其实转变曲线的上半部分左偏转(个人理解其实不是左移,而是偏转)。也如同我前面提到的,在550C时,由于先析的被极大限制,其实,亚共析钢的鼻部位置基本和共析钢是一致的。同样的,过共析钢也是如此。由于含碳量的增加,先析过程使得奥氏体转变提前,于是C曲线上半部分左偏。同样,由于550C的抑制,过共析钢的鼻部位置也基本和共析钢一致。
& d8 q3 [) b3 d% C& Y6 I( {* h; n1 f; X; p( R4 K. B/ k. T! t3 ?
末了带一句,其实在这个先析过程中,还包含了魏氏体转变、托氏体转变。但因为这种组织转变多数不是针对热处理来说,而是钢材生产中的过程产物,因此这里先不做介绍。后面说完四火之后,会回过头来再详细说这个。
/ t. U) b# m; g( a* r+ _2 [4 f+ e/ L( ]7 f+ L. N2 Y
二。合金元素的影响。
# i; {1 w! F: F- r6 x合金元素中,除去Co以外,所有的合金元素都会使奥氏体组织更稳定,表现出来就是C曲线的右移。一些特别元素,如Mo,W,V,还会是C曲线的形状发生改变。这里必须提及的一点是,当奥氏体中存在未溶合金元素时,这时会使得奥氏体趋于不稳定,C曲线左移。
R% `9 `3 q; q7 _& j' q7 z1 j( \7 q! s, g
三。加热温度与时间的影响。) k4 ?9 O8 j/ B- D
奥氏体晶粒越大,成分越均匀,则奥氏体的稳定性越好。这使得奥氏体转变需要更大的孕育期,表现出来就是C曲线右移。同时,对于包括碳影响,合金元素影响在内奥氏体转变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那就是一旦奥氏体中存在或出现未溶物或非珠光体析出物,所有这些都会加速新相的形核,促进奥氏体的转变。0 C+ h$ R: O. z. z4 E9 x
而加热温度和时间都对以上的因素产生影响。无论是高温还是长时间加热,都会使奥氏体组织更均匀,稳定性更高,使得C曲线右移。而这一点对于后面的四火工艺是很重要的。3 {" x H& A1 \* Q% k2 @# p

# l# k' w, K, `1 I2 c/ J貌似写着写着又多了。。。好吧,关于临界速度等的C曲线应用留到下次吧。依旧是明日更新。欢迎参与讨论。1 t% {3 p9 I$ Q) P3 Q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3 威望+502 收起理由
zjnyxhlove + 1 标记
LIAOYAO + 1 熟悉的图
管理员 + 50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2#
发表于 2015-10-25 08:09:4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分析的很详细
3#
发表于 2015-10-25 11:10:48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出了
4#
发表于 2015-10-26 23:28: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啊
5#
发表于 2015-10-29 14:16:09 | 只看该作者
奥氏体不锈钢
6#
发表于 2015-11-2 22:44:00 | 只看该作者
过共析钢的C曲线,在渗碳体在奥氏体中完全溶解的情况下,基于共析钢的C曲线向右偏而不是向左。而在渗碳体未完全溶解的情况下,其曲线才是向左偏的。

点评

谈C曲线是谈等温奥氏体转变,这跟TTT不一样。讨论CCT的基础是完全奥氏体下的等温转变。TTT的基础其实也是这个。至于渗碳体是否完全溶解,是退火应用中的一个过程。 发表于 2015-11-20 04:20
7#
发表于 2015-11-10 10:4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 l2 |- T5 m% L感谢
8#
发表于 2015-11-24 11:18:0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 N) Q' J4 u0 B* J5 h# [. 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GMT+8, 2025-1-22 15:41, Processed in 0.06812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Discuz!X3.4Licensed

? 2001-2017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