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转型道路仍然困难。 近日,地方上半年财政数据陆续公布,东北三省财政收入增速回落明显。
如已经公布上半年数据的辽宁省,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了22.7%。辽宁省专家指出,这里面有“挤水分”的原因,因为去年上半年财政收入数据虚高。而1-5月份,黑龙江和吉林的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了19.0%和5.9%。 除了因东北经济以重型工业、基础上游产业、国企为主,民营经济、服务经济占比不高,使得经济缺乏弹性,如钢铁、煤矿、石油等支柱产业贡献财政收入大幅缩水之外;房地产相关的收入下降也是重要原因,甚至是首要原因,如辽宁涉土税收减收占税收减收额的七成以上。
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6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同口径增长4.7%。财政收入进入中低速增长新常态,但东北三省明显处在大滑坡的状态。 从月度数据来看,辽宁财政收入负增长速度基本超过20%,前4个月最高降幅为28.1%;黑龙江降幅则徘徊在18%-19%,前3个月的最高降幅达到23.1%;吉林的情况稍好,前5个月累计降幅为5.9%。三省到年中的数据有向好的趋势,降幅有所收窄。
从半年数据看,东北财政收入也降幅明显。辽宁财政收入去年同期增长6.3%,今年则是-22.7%,增速回落了29个百分点。黑龙江和吉林去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也保持低速增长,增速分别为2.7%和5.9%,今年则纷纷迈入负增长行列。 同时,东三省财政收入质量仍然堪忧,因为跟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税收收入降幅更大,不具可持续性的非税收入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如辽宁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22.7%,其中税收收入下降29.4%,降幅比上月扩大2.9个百分点;非税收入下降3.6%,降幅比上月收窄15.6%。
辽宁省财政厅指出,涉土税收仍是主要减收项目,占税收减收额的七成以上。上半年,全省四项涉土税收合计减收额占税收减收额的70.5%;同比下降51.7%,相应拉低税收收入增幅20.7个百分点,是全省税收收入持续下滑的主因。 除成品油外,辽宁其他重点行业税收持续负增长。成品油业税收增长1.1倍, 金融和装备制造业中的汽车制造业税收连续三个月负增长,房地产业累计降幅比2014年全年扩大了18.3个百分点,采矿业累计降幅比2014年全年扩大了20.3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税收已连续28个月负增长等。
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年同期数据有点虚高,财政收入现在着重在挤水分,使得数据上半年度落差很大。其他主要跟实体经济有关,钢铁售价从去年一吨赚两毛钱,变成一吨倒贴三四百块钱——骨干工业企业效益不佳,如矿山这样的税收贡献大户很多都停工,房地产出现量价齐跌的态势等。不过,下半年收入状况会有所好转。
东北经济滑坡明显的状态,早就引起中央的注意。2014年,国务院特意出台《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意见》的35条药方。各省也出台系列稳增长的政策,但效果似乎有限。7月20日,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重点经济工作。下半年工作首先要多措并举促进工业经济企稳回升,还有发挥投资上项目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如加快保障房、铁路、水利、产业等项目,还提到要依靠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稳增长注入持久动力,如推进简政放权、承接国内外产业、鼓励创新创业等。
财政收入增速的下滑,使得政府可用的筹码非常有限。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梦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财政收入持续的负增长会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如支持一些地区快速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下降。针对近些年出台的政策,惠晓峰认为长时间的政策刺激会带来边际效益递减,只靠政策很难实现结构性的改善。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杨东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成效是有的,但治标不治本,可能在短期内出现一个经济的回升,但是所谓的“本”即内部力量、民间力量而非市场力量以及经济活力不够,这都导致经济的回升效果难以持久。
东北三省中国企比重过高,市场活力欠缺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许梦博认为,2010年进行国企改制,数量上国企比重明显下降,但如长春一汽上下游很多关联企业,这些社会企业跟国企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市场反应较慢。此外,政府主导因素太多,市场力量不够,主动创新创业的意识也是近几年才渐渐出现。“这些问题很多都跟理念有关,要解决起来不容易。”许梦博说。
晚上6点,商铺药店关门;晚上8点公交停运,晚上10点大超市关门,全街无人,跟宵禁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在北京,半夜12点,人啊车啊商贸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