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并没因工艺论证会而改变,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以至生产工人,依然是老一套。用他们的话说,二十多年都是这样干的,不是挺好的吗?至于企业现在为什么要从单打一的工程机械制造,又增加这么个机械加工就没人去想了。毕竟以打工仔支撑的企业,人们没必要去替老板操心。
老一套是经验的积累,在某一个领域有它的实用性。但机械制造行业隔行如隔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电机座刚开干,一个工人就急急忙忙的跑来找我,找来的是划线工,问题却是镗工的。又是镗床。
那是电机座的前端板,端面上有一处45°夹角加黄油的孔,零件图只是个车工毛坯图,没这个孔,但这个端板一旦焊到筒体上,再要加工这个孔,以企业现有的能力是很难的,编工艺时在毛坯料上先加工了。镗床工闻讯,为了多干活(计件工资),拿着成品图就开钻。等到划线工把画好线的端板拉到镗床前时,镗工已干了6件。再要干画好线的活时发现孔中心距比他加工的长了3毫米,是为精加工留的余量,又称工艺尺寸。如不留最后加工完,就短3毫米。镗工拿着他的成品图嚷嚷着说,划线工画错了。划线工拿着工艺图一比对说,你在毛坯料上按成品尺寸加工斜孔,最后成品加工完就是废品,镗工一下子傻了眼。开工第一刀,七八百公斤的料就变成了废品,老板急的火上房似的嚷嚷道,这样干活赔死了。并立即发令:1.追查产品总图是怎么到镗工手中的。2.收回现生产线上的所有图纸。3.工艺图纸加盖红章后,下发到班组,以后生产一律按盖有红章的工艺执行,违反者重罚。企业小了就是好转弯,老板一声令下。现场一片肃然,如前所叙,按着工艺干活,没人再敢想当然的干了。
其实企业转型最难的是人的转型,下来车间主任对我说,干了20多年,从没干过这么细详(精密)的活;生产主管也对我说,以咱们企业的能力,就不该接这活。这活的结局如何已在预料之中,解决方案也已想好了。但有很多事看破不能说破,提前说破了反倒会讨人嫌。不管是搞技术还是当工人,都不能把看到的问题提前说出来。在国有企业那叫强调困难,在打工企业的回应是,这么有本事,怎么没当老板?此事已说的不少,到此就打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