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熔盛重工似乎一直是中国造船领域非凡成就的一个标志:这家2005年才成立的公司成为了按手头订单吨位计的全球第一大造船企业。 但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信贷环境趋紧的影响下,熔盛重工现已成为一个警示案例。由于去年底时的负债总额高达250亿元人民币(合41亿美元)、今年尚未收到新订单、而且上半年预计将出现亏损,熔盛重工只得强制员工“休假”,最近还被迫向公司创始人借款、以避免陷入“钱荒”。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政府救助是确保这家造船企业不致破产的唯一办法。熔盛重工上周也承认,其正在“积极寻求来自政府的资金援助”。熔盛重工今年将有150亿元人民币贷款到期。
和其他饱受产能过剩困扰的行业一样,造船业在大约十年前曾是中国的优先发展产业。毫无节制的廉价信贷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补贴催生出上百家造船厂,而当时全球造船业已然在产能过剩中苦苦挣扎。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很多曾得到国家扶持的行业——例如太阳能、风力涡轮机以及金属冶炼——如今正面临停产以及破产威胁。熔盛重工面临的破产威胁鲜明地凸显出中国政策制定者在推进中国经济“再平衡”和放慢经济增速过程中面对的挑战。
中国拥有逾1600座造船厂,造船工人达数十万人,造船企业的大规模裁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而这正是中共极力希望避免的。中国逾一半的造船厂位于江苏,该省的很多城镇现在已对造船企业及其员工创造的收入形成依赖。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估计,如果政府不实施救助,国内三分之二的造船企业将面临破产威胁。他表示:“三分之一的造船企业缺乏订单,这样的话它们未来将不得不关门……另有三分之一的造船企业已然处于暂时停产或者关停状态。”
熔盛重工被解雇的工人上周因薪资纠纷举行了抗议活动,堵住了公司南通工厂的大门。该厂一名仍然在职的技工向记者透露,公司近来强迫他和他的同事“休假”,每月工资减半,但不用上班。这名技工称:“现在虽然是我的上班时间,但我却在网吧泡着。我正在等待回厂打卡上班的那一天。”
熔盛重工去年通过施行“优胜劣汰”计划已裁减了数百名员工,截至去年年底该公司的员工总数已降至6500人。
政府是否会采取措施支撑苦苦挣扎的造船企业并使船企工人免于失业,这一问题在政策圈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某些行业组织(例如王锦连所在的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表示,政府“肯定”会采取措施帮助中国的主要造船企业,例如向它们提供融资或研发资金。
其他分析人士则持不同意见。巴克莱驻香港分析师乔恩•温德姆表示:“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在不向任何企业提供救助这一点上非常坚决。”温德姆近期下调了对熔盛重工股票的投资评级。他补充称:“就造船业可能出现的情况而言,熔盛重工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先例。观察中国政府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很想知道中国政府是否会允许熔盛重工清算资产、宣告破产并遣散员工。”在中国,正式的破产事件极为少见。
分析师指出,熔盛重工是一家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船厂而言其获得政府援助的可能性较小。熔盛重工已收到政府旨在扶持造船业的数笔直接拨款;该公司年报显示,去年这类款项的金额达到8800万元人民币。
熔盛重工在政界人脉深厚的创始人张志熔去年底辞去了董事长职务,这也可能会为该公司的前景蒙上阴影。
张志熔是一位善于交际的地产大亨,2005年,他在江苏省如皋市政府的支持下创立了熔盛重工。目前他仍持有该公司48%的股权。去年,张志熔控股的一家公司因内幕交易而受到特别调查,这导致熔盛重工与其主要客户中海油之间关系恶化。中海油此前曾向熔盛重工订购用于海上钻井作业的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