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4-6-3 02:34:06
|
只看该作者
先看看几张图,产品的形状类型不止这些,这只是用于说明概略的情况。
/ k: z/ F9 e% S/ O- B" ?1、冲压后连接:现行方式有绕接,用漆包线缠绕;铆接,用铆钉连接;搭接,用点焊机焊接;其他接法;
1 P# W& J* K$ ?5 e2 w- H2、镀前连接:在电镀前的连接,如下图有2张连续电镀线,此时对 Strip carry 主要是拉力的要求,只要不断线在槽里就成,其他要求不多。& u$ o+ O( J% g8 j) J
3、镀后连接:为使后加工不产生困扰,就必需保证连接处与正常 Strip carry 有相同的外形与相对尺寸关系,困扰处就在这儿,现行并无有效和方便解决的方法,因此都是分断处理。3 R# u3 P* G$ f8 l/ |, ?! B
4、Plastic Insert molding 对产品的连接要求更高,Strip carry 厚度可以略薄0.02~0.08以内,高于原始板厚就可能会和模具出现干涉问题,因此料头料尾的损耗是现在必需承受,另外还得人工重新喂料处理。
: m% u0 a9 c+ D& \. O- ?% i, G3 ` q6 z/ C8 B/ o: q( j
在看完以上说明后,为满足3~4项的需求,在连接处和其他 Strip carry 是要保证有一致性,又连接或焊接是要在车间进行,得考虑操作的方便性。! [. N) a9 r x, x# t
动静之机 老师所说的 1. 斜角对接,是可以接受;而2.焊完后磨(铣)掉,则有待斟酌;锡焊法只能满足后段部分工艺需求,对于镀前的连接就不是很合适。
7 [7 P2 u- C x% K( Xfmdd 老师所说的“用板式、带式结构” 俺还未理解意思,用压力焊和点焊机焊接情况很类似,而工件留出重叠连接部分,在后加工时有一定的困扰,例如二次送(喂)料时可能会出现卡料情况,于切PIN分段时会因板厚增加而出现一些问题;胶接在俺们的生产形态是不合适的。
: l0 ?/ p" b7 z; I c; ? H& o* i- O9 N
之前有考虑过闪光焊,会担心电烧着出现在产品尺寸区,摩檫焊则是焊接处会变厚需另外处理如磨、铣等而暂缓选用。 Friction stir welding 可以满足上述几点的要求,目前尚未找到用于这样薄的材料例子。' g8 p$ Z! l8 V% p- D0 I, y
W$ Z3 X9 L4 ^1 W2 C% x
* o' G0 ?+ `# f# U
: \+ l7 Y, l$ h" o4 u u) F2 T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