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国际着名的工业自动化企业参与其中,特别是一些德国的着名工业自动化企业,如:西门子、菲尼克斯、倍福自动化、皮尔兹
…..等等,他们的身影活跃在中国的信息、自动化与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照明以及家用电器等各个行业里面,特别是重点工程
—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
--中,以他们超前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合格的产品、敏锐的嗅觉、严格的管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我国行业领域内
“耳熟能详
”的知名品牌。他们在中国的成长道路与丰富的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同行业企业借鉴与研讨。作者仅以此文
“抛砖引玉
”,供同行专家研讨。
一、德国现代化发展之回顾
在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德国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这就是,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两者发展不同步。在政治结构上,与英法等国早早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相比,德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仍实行着容克地主占支配地位的半主义统治。经济方面则不然。虽然德国直到
19世纪
30年代中期才继英、法、美、比等国之后开始工业化进程,但是,这样一位姗姗来迟者却能后来居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它已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工业生产的规模和科技含量都堪称世界先锋。德国在近代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走的是一条容克资产阶级式道路
,即改革之路。它的工业化呈现出跳跃式发展的态势
,这不仅对德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且导致了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德国在工业革命初兴之时
,还是一个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
,同时它又比英、法、美三国工业化起步晚。然而
,它以无可比拟的速度突飞猛进
,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近代化。德国工业分布广泛,德国的工业区西部有鲁尔工业区,东部有莱比锡工业区,北部有汉堡,南部有斯图加特和慕尼黑。德国在实现这一历史性的变革过程中
,不乏有益的经济启示。
二、德国工业自动化企业概况
德国工业自动化企业多如繁星,而且多数都是中小企业。根据粗略统计有
4~5千家之多。但是,对于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来说,比较知名的德国工业自动化企业则往往只有
20多家。他们是:西门子
A&D、菲尼克斯电气公司、皮尔兹公司、倍福自动化公司、赫思曼自动化和控制公司、巴鲁夫公司、易福门公司、久茂自动化公司、罗普自动化控制系统公司、菲索自动化仪表公司、依哈格工业工程及发展有限公司、德图公司、耐格
(NEGELE)公司、威卡
(WIKA)公司、科宝公司、施克
(SICK)公司、莱驰
(RETSCH)公司、博恩斯坦公司、斯派克分析仪器公司、美翠
METREL仪器仪表公司、豪思派克
HOSCO公司、
KROHNE公司、
H.克尔顿测量仪器有限公司等等。
他们或是提供
PLC、
DCS等控制元件与系统、监控系统
(如:西门子
A&D等
);或提供网络系统、连接件
(如:菲尼克斯电气公司等
);或提供安全产品与系统
(如:皮尔兹公司、博恩斯坦公司等
);或提供以太网通讯产品与技术
(如:赫思曼自动化和控制有限公司等
);或提供专业传感器产品与技术,推广
PC控制新技术,并开发一系列的现场总线产品
(如:倍福自动化公司、巴鲁夫公司等
);或提供测量仪表、热工仪表与分析仪器仪表的产品与技术
(如:菲索自动化仪表公司、德图公司、耐格
(NEGELE)公司、威卡
(WIKA)公司、科宝公司、施克
(SICK)公司、莱驰
(RETSCH)公司、斯派克分析仪器公司、美翠
(METREL)仪器仪表公司、豪思派克公司、
KROHNE公司、德国控创
(kontron)等等
)。或提供工控软件
(如:科维软件公司、一方梯队软件有限公司、等
)、或进行产品安全及质量认证
(如:莱茵公司技术监督公司
(TUVRheinland))等等。
这些企业以其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优良的管理、特色的产品、负责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获得了良好的声誉。有的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建立工厂或研发中心;有的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
(如:西门子公司
-上海西门子低压断路器有限公司、中国普天集团所属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着名的专业电气公司德国曼奈柯斯电气公司合资创办的南京曼奈柯斯电器有限公司、深圳步进科技与德国亚特合资的深圳亚特精科电气公司、科维软件与浙大中控战略合作、德国
—厦门精研自动化元件有限公司等等
)。据了解,仅西门子公司一家目前已在中国建立了
45家合资企业,涉及信息与通讯、自动化与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照明以及家用电器等各个行业。
三、德国工业自动化企业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做法
德国制造,凭借卓越的品牌、精湛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举世皆知。德国管理,也与美日一起并称世界三大管理模式。德国的企业非常注重企业的创新。据统计,平均每
22分钟,就有一项德国的专利申报到欧洲专利局。
(
一
)
以创新为发展的主轴
工业化是德国实现近代化、经济上赶超英法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问题。德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工业化
,其中重视教育和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杠杆作用是它最基本的经验之一。而创新则是其快速发展的主要手段。
在德国的企业里面,创新是摆在董事长办公桌上最重要的五项工作之一,其余四项工作是人才、行业互动、客户需求、社会责任,出色完成这五项工作往往能让公司领导人赢得起码的尊重。当然,他们认为,摆在董事长桌面上的创新绝对不应单单只是产品创新,还要有理念和管理创新、公司创新文化的建立等。
例如:西门子
(中国
)有限公司的总裁郝睿强
(HelmutGierse)不久以前在清华的演讲所说:
“我们有什么秘诀,能够使西门子这样的公司在长期的经营中取得成功,我们如何保持百年的竞争力?
”;他认为首先,
“我们长期保持活力的一个秘诀,也就是说我们始终是重视创新。
”2007年西门子
A&D的创新之旅活动,更将
“创新
”的理念推广应用到更为广泛地范畴。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企业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不断发展和进步,而这正是西门子奋斗的目标。他们以安全高效的产品标准作保证,为客户不断提供创新、可靠、优质和高效集成于一体的产品与系统。西门子公司与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致力于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传统走向现代。
又如:菲尼克斯公司,本着用户至上的原则,菲尼克斯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成为电连接行业的世界领导者。南京菲尼克斯公司不仅进一步巩固菲尼克斯产品在电连接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把越来越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自产品引进中国。公司顾建党总经理在接受国际工业自动化网
IIANews专访时认为:
“每个企业都要走自己的路,这是最重要的。
”;他说:
“所有中国或者德国的中型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保持持续发展的问题,这点是任何一个企业在面对竞争的时候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针对菲尼克斯电气在中国的成功,你会看到很多德国企业的影子,同时也会发现一个优秀的中国企业的影子。这就是菲尼克斯电气成功的关键,就是它能够把两者优秀的基因有机的结合起来。
”;他还说:
“同时,对菲尼克斯电气来讲,创新是生命,是能够唯一生存下去的理由。菲尼克斯电气在过去的
20年发展是基于连接技术之上,现在我们走向了防雷领域,菲尼克斯电气成为了业界防浪涌保护技术的领导者,这是一个跨越。
再如:罗伯特
·博世公司董事会主席弗朗茨
.斐瑞班奇
(FranzFehrenbach)日前表示,德国汽车工业
(与自动化技术密切联系
)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创新科技和企业的成本训练。
“我们现在应该停止抱怨周围的环境,而应该聚集力量改善目前糟糕的状况。只有这样,德国工业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他说。斐瑞班奇表示,作为欧洲的工业中心,只要德国的公司保持并提升创新能力,并将它们应用到新产品和有效的生产程序中,德国工业的未来还是非常光明的。
”;他又说:
“除去巨大的工资区别,最首要的问题是用创新技术来降低我们的制造成本。
”
“中国企业需要自主创新,但不要排外,不要关门去依靠自己搞创新,而需要更多地融入全球研发合作。
”德国工业自动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二
)
优先发展中小企业
德国十分
“偏爱
”低调而又成功的中小企业。在绝大多数公司追求大型企业集团的商业模式的同时,德国人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
“限大促小
”的思路看似反常,却打造出了非同一般的竞争力。最近,戴姆勒
—克莱斯勒公司更名为戴姆勒股份公司,正式完成了德国戴姆勒与美国克莱斯勒的分离程序。这个分离,意味着明年世界
500强企业的前
10名里很可能将没有一家德国企业。如果查看最近几年的《财富》世界
500强排行榜,我们会看到在全球
500强中,德国企业的入围数量一直排在美国、日本甚至法国、英国之后,这似乎与它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地位不太相称。可以说,德国大企业在全球并不占太大优势。对这样的境况,德国企业界并未觉得有多么遗憾。相反,他们重视的是那些规模不庞大、低调而又成功的中小企业。任何一个到过德国或在德国生活过的人,都不难感受到德国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和
“偏爱
”。
事实上,德国经济真正的支柱在于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有一组数据为人所熟知:中小企业占到了德国企业总数的
99.7%,就业人数占到全国总数的
70%,公司净产值占到全国总量的近一半。在全球,我们很难找到第二个国家,像德国这样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上至国家立法、战略规划、机构设置,下至税收、信贷、培训、信息等各个方面,对中小企业给予全方位的全力支持,在必要时甚至不惜限制具备天然优势的大型企业,以让中小企业获得发展空间。
再看一看中国的情况,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我国工业自动化企业的数量大约为
6000千多家,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自身都可以从德国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经验中吸取营养。
(
三
)
企业十分重视社会责任
德国的企业虽然虽然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但却随时随地向人们传递着共同的经营理念: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员工导向。
德企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并非完全出于企业自身道德的觉醒,而是源自整个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总部位于慕尼黑维特尔巴赫广场
2号
“粉色宫殿
”的西门子公司,尽管如今正面临着成立
160年来最大的公信危机,但是,仍然希望在盈利和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平衡。企业要持久地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以持久的盈利为目标。
德国整个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早就超出了经济与法律责任的范围,按照科隆大学
M.Reihlen博士的解释:德国企业重视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出于时代需要,而是源自传统。他进一步介绍:德企对社会责任中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通常包括四项:安全、健康、环保和质量。比如:德国着名化工企业汉高集团,专门设立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就是按照以上四原则来评估公司各项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社会不会把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割裂来分析,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就避免了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对立起来看待。
(
四
)
关注行业标准的制定
德国工业自动化企业界非常重视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在德国就曾经有专家说过:
“二流的企业做产品,一流的企业做标准。
”应当说,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已经有了不少的行业标准。有的还在不断涌现,如:作为国际工业自动化行业的领军者,西门子
AS在标准化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就令人刮目相看。
PROFIBUS是在欧洲工业界得到应用的一个现场总线标准。其基本行规标准是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由
ABB、
HoneyWell、
Bosch、
Siemens、
FZIKaRLSRUhe等近
20家公司,从
1987~
1990年,花费了
4年的时间研究制订的,这个行规标准就是目前的
DIN19245。应用领域包括加工制造、过程控制、建筑自动化。自
1991年推出后,目前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并已生产出用于系统结构的专用集成电路。然而,西门子
A&D凭借其在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广泛地应用,
PROFIBUS现场总线于
2006年
10月,就被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标准
(GB/T205402006)。而基于工业基础以太网的自动化总线标准
--PROFINET也被批准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20541--2006)。西门子用于过程自动化和工厂自动化的安全化标准
(PROFISafe)也转化为了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20830--2007)。
再如,加强
“工业自动化功能安全标准研究
”。尽管我国早在
90年代中期便颁布了机械产品制造的
GB/T15706.1-1995等国家标准,但是与欧盟和美国等相比,还没有将其强制化、法律化。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的
IEC61508和欧洲机器安全标准
EN954-1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结合国际标准,制定国家标准并强制性执行,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此外,在实施人材
“本土化
”战略、注重品牌形象、加强市场营销、重视教育和科学研究、资本运营战略、提升组织效率、优化公司价值链、一体化运作等方面,德国工业自动化企业都有一些经验值得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加以借鉴的地方。
当然,我们在进行借鉴经验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德国工业自动化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例如:西门子
(医疗部门
)的腐败案,公众对于德国企业诚信体系开始质疑,西门子公司作为德国工业行业的一面旗帜,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德国公司的腐败案件只是冰山一角;越闹越大的企业腐败丑闻不仅纠缠上西门子一家,被丑闻缠身的德国企业甚至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最近一段时间,除了西门子,还有不少德国企业卷入腐败丑闻,而且还都是德国经济界的领军企业。据德国之声报道,像大众、宝马等都传出了
“收买企业职工委员会
”或者
“大规模行贿
”等丑闻。
又如:曾被德国人称为
“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的磁悬浮列车,
2006年
9月
22日却在
“诞生地
”德国与工程车相撞,造成
25人死亡。德国本来是要向世界展示其科技成就,但却事与愿违,使人们对于一向
“安全、可靠
”的德国工业产品产生了置疑;
再如:人丁不旺,人均生育率全球最低,人口问题专家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人口是个重要因素。人丁不旺,将会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竞争力,甚至有人断言:
“它早晚会毁了德国
,这是德国将由强盛转向衰败的一大前兆。
”
结束语:
中国企业需要精密的制造技术、坚实的品牌信誉和长久的企业寿命,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切身探问
“德国造
”的真谛!而当我们与德国企业实现
“零距离
”时,则又为德国企业及其社会环境近年的
“超前性变化
”,所深深震撼
……。
德国,是工业强国,更是文化大国。
“德国制造
”正是在这种上百年的企业文化中不断传承和演变着。基于宗教的博爱、平等、勤俭、节制、讲究诚信等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如今的
“德国制造
”,已包含了以
“社会责任
”和
“员工导向
”为企业经营基本价值观的更丰富内涵。这,也许会超越功利色彩较浓的美国模式和更看重集体利益的日本模式,或许才代表未来全球企业发展的方向。
就方法而言,世界上不存在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但理念却有领先和落后之分。当今的
“德国造
”的内涵已不是简单的技术或制度,而是它所依托的社会文化环境上的领先理念。
“德国制造
”的竞争优势在于非价格因素,包括质量、技术、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产品性能可靠性、供货可靠性及售后服务等。而这些经验与教训,尤其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