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据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变革的要求,提出了企业设备管理应确立设备综合管理理念,要建立和完善设备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企业要根据装备技术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经济检修方式,对不同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策略。' ]8 U& f; v. A+ R
关键词:设备管理;思想 ;方法;手段
8 j1 U% v2 ?' F! q# s, T. l( H( _/ _* I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化企业装备水平日趋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和高效化。连续的流水生产过程,生产环节多,前后道工序复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设备发生故障,就会打乱生产节奏,使整个企业生产发生波动。因此,企业设备运行的技术状态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产量、质量、成本和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还危及到企业的安全和环保工作。因此,把握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具体情况探索加强企业设备管理的有效方法,对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重点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8 }1 I: s e5 N6 U8 k# d# `8 {. E5 H
一、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设备管理新机制
+ z5 v2 x/ s2 u! N$ N* O
7 i9 ]7 ]# P5 e7 K) y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要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设备管理新机制。
1 O4 s& b5 Q; F) c9 d/ K3 D1 m: W R$ \1 e0 N6 ]
首先,要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相关法规、制度。国务院于1987年7月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执行18年来,对建立企业设备管理秩序,规范企业设备管理行为,推广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起到了明显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设备管理条例》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其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中一些规定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企业设备管理的需要,亟待修改和完善。要重点围绕政府职能的转变,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等方面修改和完善。
/ @! H& h7 a7 m6 \+ |
+ p! A* z0 [/ [1 I: E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设备管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企业设备管理,首先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企业要建立、健全员工岗位的设备管理职责,增强全体员工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完善企业设备管理基础工作,推进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确保企业文明生产;加强设备的故障管理,探索故障发生原因及其对策;要采用先进、适用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依靠技术进步,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制度、设备点检定修制度,修改和完善企业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使设备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再次,要正确处理企业生产与设备、质量与设备、效益与设备、安全环保与设备的关系。要坚持设备管理必须以效益为中心,促进生产经营发展的方针。以效益为中心,就是要建立设备管理的良好运行机制,积极推行设备综合管理,加强企业设备资产的优化组合。坚持促进生产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企业生产经营与设备管理的辩证关系。设备管理必须坚持为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订货合同期和安全环保,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服务;设备管理要坚持做好“五个结合”,即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要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设备技术保障。 设备管理现代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工业企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系统地、综合地应用于设备管理,充分发挥设备的综合效能,适应生产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最佳的设备投资效益,使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设备管理现代化是指设备管理的综合发展过程和趋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的内容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和发展。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管理思想现代化;二是管理组织现代化;三是管理方法现代化;四是管理手段现代化;五是管理人才素质现代化。' m6 n" n; Y6 {. e+ J" F" o* J& [: _
; b0 `9 m, c! Y; p3 u管理思想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的灵魂和主导。不同的管理思想,有不同的管理活动、内容和效果。现代化设备管理思想包括设备综合管理观念、设备效益观念、安全与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等。管理组织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的基础。设备管理组织现代化就是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设备管理运行体制和组织机构,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组织中每个成员及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应当与推行设备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组织严密,制度健全,工作高效,充分协调,信息畅通,并具有良好的跟踪和反馈控制能力。管理方法和手段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的工具。管理人才素质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和前提。实现设备管理人才素质现代化,关键是努力提高设备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4 ]! m4 M4 \# L8 _$ r v2 @
6 x+ t1 I9 f5 v( z8 P; M
中国设备管理战略 目标是推行设备管理现代化,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根据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方针、政策,制定具体的规划和步骤,积极稳步的推行设备管理现代化。各个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及设备管理现有基础水平,制定规划,分步实施,积极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从上述5个方面进行努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要进行“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改制。培育和发展设备管理维修市场,实行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社会化、专业化势在必行,且条件日趋成熟。现代化的设备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维修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想这一切工作都自己承担下来是不大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就不能再停留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模式上,必须搞规模经济,走社会化、专业化道路。目前,许多企业已把内部的修理厂或车间分离出来,推向社会,走向市场。一些修理能力不足的企业或新建企业也不愿再花较多的资金建立修理设施,配备庞大的维修队伍,而是寻求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来解决企业的维修、改造等任务。许多现代化设备修理、改造、检测诊断等配套设施并非单个企业就能实现。因此,企业也需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寻求社会力量帮助做好企业设备管理的各项工作。( E5 l4 r6 h h: y! v7 c% m: e; f1 C
$ N5 \/ U9 S7 V3 p2 \第一,要完善设备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有关设备的使用、维修、咨询、培训操作和维修人员等服务。如家电行业在各大中心城市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对促进我国的家电行业发展和家电质量赶超世界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9 F0 ^; t5 q: c" e# Y
5 V0 J4 T. \& T6 |: v9 J2 T第二,建立设备维修与改造专业化服务中心。设备管理与维修实行专业化、社会化,为企业内部设备管理机制改革创造了客观的有利条件。企业内部传统的、庞大的维修组织将缩小规模,企业大多数设备维修改造任务将以协议和委托方式依靠专业化维修企业或公司完成。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在设备的投资效果上,更注重设备的现场管理及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车间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将负责设备点检、简易诊断、日常小修、紧急故障处理的管理等工作,并指民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设备。专业化服务有利于维修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也有利于全社会的各种资源的配置,提高全社会的综合效率和效益。如冶金联合企业维修人员过去一般占企业全员的2O9,6左右,现在新建的企业可基本不设立专职维修人员,而与专业维修企业或公司签订长期的设备委托维修和改造服务协议,由他们承担企业全部维修和改造任务。
1 H6 x( J1 j( c* e: C9 D7 L+ Z# U- ^" f+ p# S- Z
第三,成立备品配件服务中心。组织备件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生产,形成备品配件市场的专业化生产企业;组织地区性、行业性备品配件供应中心,汇编各企业的设备及其所需的备件名称、规格、数量及使用周期,为企业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快捷周到的备件制造和供应服务,这样可减少企业备件资金占用,提高企业资金的营运效率,促进企业备件管理逐步向“零库存”方向迈进。; D- C$ S. h+ K9 E9 V
, p" n) H+ m+ m0 I
第四,设立设备诊断技术服务中心。在企业推广状态维修的进程中,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宏观指导作用,积极倡导和支持建立状态诊断技术的社会化服务中心。该中心除为企业提供状态监测诊断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外,主要是为企业提供精密诊断技术服务,随时为企业排除现场故障。这样一方面可使企业避免购置精密诊断仪器投资大,设备利用率低,综合效益差的特点;另一方面可提高设备故障诊断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设备状态维修的准确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推行以点检定修为核心的“全员生产维修”,提升设备综合管理水平 在现阶段,中国多数企业的装备结构是不同技术水平设备的组合。即使是在同一生产线上的设备,它们的重要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多数企业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经济检修方式。也就是对不同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策略,综合应用事后维修、计划维修、预知维修和改善维修等设备管理方法。2 q4 g& L# U, ?' h. l+ }2 a' ]
( U, O1 [- d" n7 E$ Y1 ^实施点检定修修制,首先应根据设备的重要性进行分类管理。现代企业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单一采用点检制,点检量太大,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如果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根据 ABC管理原理,将设备分成重点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备,按照预知维修、预防维修、事后维修、改善维修等形式进行管理,势必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其次,要明确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要遵循“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原则,把企业的所有设备和这些设备管理的全部工作任务逐级划分到车间、班组、个人,按照“五定”(定内容、定标准、定周期、定责任人、定考核办法)的方法进行管理。; q5 P y; }7 j4 g* m; }
, d' V+ i7 x% g- g+ I4 C0 c
五、推进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行设备“状态维修”8 v8 @! b7 \& J" V+ n9 U9 z1 a
; M+ N0 r, s0 ] X+ K$ _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管理技术等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工程,是一个覆盖企业或主要业务部门辅助的人一机系统,主要为企业经营、生产和行政管理工作服务,它涉及企业经营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它和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意识密切相关,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设备前期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备件管理、设备维修管理等子系统。
( ^ p) R$ J$ y! a) }/ V" p4 x! E5 K2 Y9 H
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加快,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精确管理的必由之路。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是仅仅将现有管理体系搬到计算机中,也不仅仅是实现电子帐表的信息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够引进新的管理观念,优化管理,提高管理预知性、可控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的整体设备管理水平上台阶打下基础。1 p; y* b2 y* v8 K
' H4 v1 g9 Q; d$ f8 P4 ]" q
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设备设计制造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实现;二是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维修和诊断措施的实施。为此,企业应加快设备状态监测和技术诊断及远程监控的信息化建设。
$ F, b( T$ q- V' S% s, y1 i& ^; G5 F
& F+ L: d5 B( N+ Z7 F' v1 R综上所述,加强企业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经济运行水平,必须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设备管理的新机制,以适应企业所有制结构变革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