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 ~ \2 [+ D2 ]. ]5 t 仓管员小郑日前到财务部办理辞职手续。恰逢月末,财务部的张经理很忙,让小郑跑了两三趟、等了大半天才让人家办了相关手续……
" m+ ^ G: x* ~8 j$ ]" \ 张经理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于是就和小郑聊了两句。小郑刚来两个月,张经理对他不太熟,就按惯例问了问他诸如为什么要辞职之类的问题。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8 @/ Y- C, p7 F) b5 h$ S 小郑说:有一次,他代别人管一类桶装化工物料,那天现场生产人员来领料,领料单上填写的请领数及实领数均为400桶,现场生产人员说只要拿200桶(即实领数的一半)就够了,而且现场生产人员还强调说已经和仓储部经理打过招呼了。小郑为人老实,说你开400桶我就发400桶,要么实领数就改成200桶……争执不下时,仓储部经理出面协调平息了这事。在这以后的日子小郑就不好过了,所以,小郑只好走人了…张经理一听,心里咯噔了一下,有些纳闷,这些人到底在做什么呢?
' a3 `& N# S0 `. ]3 D3 e/ ?% I 怀着这样的疑问,张经理突击抽盘了这类物料。0 I4 A3 ?) C4 ?9 J6 {( m
虽说仓库数量账上与实物相比多了一部分材料,可生产人员开具的领料单(已领料未入账部分,事后证实该单系生产人员根据各周的生产进度安排填开的空白领料单放在仓库,以便突击盘点时填补差额)能够填上这块差额,这项未达账调整后,账实完完全全相符……& w1 Y' Q" I' g+ p6 N7 ?
张经理又叫成本会计分析这几个月来该类物料的投入产出消耗情况。分析结果,这几个月发生额与产量变动较为正常,也没有太大的波动……
; _9 y7 c6 @! X, m" `6 y 眼看着山穷水尽、招数用尽,却未见成效,这下子把张经理难倒了,心想:难道是辞职的员工毁谤、造谣,故意捏造事实;或者他自己误会了仓储部经理的实际意图;再或者难道仓储部经理只是为了掩盖上一次的发料错误? L! x0 \# F( u
张经理突然灵光一闪,有了主意。原来,公司包装物报废出厂时均有完整的记录,每天报废多少个空桶,门卫那边天天都有记流水账…..
# p. y* }3 E7 r1 n' ~1 g8 X 这一整理门卫的流水账,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原来公司这一年来账面上最近使用掉60万桶,门卫却只出厂了30万个空桶。也就是说在采购的验收环节上出了问题,采购60万桶,实际到货只30万桶。公司外部厂商的相关人员配合,同时公司内部仓管人员验收不实,又加上公司内部生产人员配合消化,这种多部门、多环节参与的舞弊,行为隐蔽、性质极其严重…… : j, T) ~6 C" U6 r) c8 d8 v
小结:“内控无小事”,细微的控制点有可能会潜在重大的风险或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w6 ^8 M0 m3 i; P
$ T* [: g( I.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