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 公主被抓后,华为的声明意味深长 [打印本页]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17 11:28
标题: 公主被抓后,华为的声明意味深长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20 10:00 编辑

华为公主被抓后和保释后,华为有两次声明给人印象特别深。冷静、内敛、理智,不为舆论左右
为什么?是国际大企业的风范,还是有别的原因?从下列情况也许能有些启示!

华为公主被抓后,网上华为的消息太多了。有一些应该是真的,如下
1)5G标准中有华为贡献的,准确的说是和中国的电讯公司一起提供的
2)有人拿三星和华为比较,三星的市值约3千亿美金。华为没有上市(我原来以为华为是上市公司),估计值2千亿美金
3)华为是世界500强。按照《财富》500强,应该是去年的,华为排名72,年销售是89311(百万美金),年盈利7021(百万美金)
还有一些中国民营企业的数据
排名           企业名称               年销售(百万美金)          年盈利(百万美金)
72------------华为------------------89311--------------------------  7021
181----------京东------------------53965-------------------------- -23(京东这个可能是错了)
240----------联想------------------45350-------------------------- -189
300----------阿里巴巴-------------37771--------------------------  9673
331----------腾讯------------------35179--------------------------  10581
注意:京东和联想年盈利是负数,京东排名不知对不对
应该说,从上面情况看,华为作为国内的民营企业相当优秀了。

但是,下面一些消息就值得思考了
1)如此优秀的民营企业,老板却不在改革开放100人的名单中
2)在华为公主被抓后,挺华为的舆论呼声很高,可民营企业的一班老板却没什么人为华为出声
3)在国外,华为不光要应付技术、价格等商业竞争,还要应付国家层面的禁令;在已经下了禁令并且拆除4G设备后,还要屈辱的接受“代码测试”,看看有没有后门;更扯淡的是,华为给英国提供了500万英磅的资助,请人家来中国。结果人家说你这是“渗透”,这是跟谁学的?多么熟悉啊
华为老板任正非,曾经出席全国科学大会,78年那一次;曾经是中共十二大代表而出席全国党代表大会;他是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


作者: 2011ayoon    时间: 2018-12-17 12:17
政治的事,小民确实大多看不懂
不过呢,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大家都玩过,母鸡出头的时侯,小鸡乱跑很容易会给抓住的
只是专业必威APP精装版下载玩政治有点让人费解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17 13:32
无论是100人名单,还是没老板发声挺华为,网上很多议论都提到了一个人:柳传志
柳传志的联想,有一件事和华为关系密切,通讯标准投票。1楼提到,5G标准中有华为等贡献的,另外是高通的。谈到标准投票事情,人们多数指今年5G标准投票的事。而网上有业内人士扒出更早的事情,三年前也投过一次票。那次联想对华为投了一票赞成、一票否定,还有一票弃权。恰恰是弃权票,让华为以微弱差距惜败。技术上咱不懂,不该置评。今年联想也给高通投了一票,赞成。那 一部分标准采用了高通方案。但有两部分是华为等中国的方案。高通的那一部分,因为高通确实有水平。而两部分归中国华为等,也是因为华为等表现出色,联想也确实把票投给了中国。而三年前采用中国方案的两部分中一个,为高通所有。也就是联想投了弃权的那部分。挺联想的认为,不该用“爱国”来绑架技术,很有道理。但这是观念问题。
后来,任正非一再表示中国企业要合作。
观念的问题,网上评论就更多了
任正非:“我们要解决在西方遇到的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西方的价值观,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理解他们。……几百年前,英国人把世界各地很多艺术品、杜鹃花运回国,站在我们的角度,这是掠夺。但如果站在英国人角度上,他们不这样认为。他们不惜飘洋过海,冒着生死风浪,把一些艺术品甚至整个 神庙,用木船运到英国,好好保存下来。”
柳传志:“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完全没有自己的计算机产业,面对大批外国企业的大举进攻,如同一个小舢板一样的联想甘冒风险,跟这些庞然大物一较高下,用代理国外产品赚的钱,贴进去来坚持国产计算机的研发,坚决举起民族工业的大旗,最终击溃国际巨头。这样才使国产电脑走进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才使中国的信息产业得以发展!也成为今天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对于任正非,有更简短的总结:我们不和美国对抗
对于任正非的观念,我觉得是正确的。89年那次全球制裁之所以结束,据说是老布什说了这样一段话:要想影响中国,就必须接触。整天对抗,没有接触哪里会有影响。多明智啊!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17 13:39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17 14:07 编辑

都说犹太人会做生意,但是犹太人算账只算自己赚多少。中国有些人算的就复杂了,不但要计较自己赚多少,还要计较别人赚多少。当你比我赚的多,不管我赚多赚少,都要折腾的你和我赚的差不多才肯罢休。
我们都是在这个现实社会中混,这里的名堂多少也能猜到些。如果想自己开买卖,这里面的弯弯绕是必修课。
写到这里,似乎听到小白菜的歌曲,曲调优美,满满的伤心
作者: Venerealulcer    时间: 2018-12-17 13:44
柳是买办阶层,同样型号国内做的比国外贵的,就联想一家别无分号。
作者: lgliang_429    时间: 2018-12-17 14:56
为什么大老板的身家只有十几个亿???
作者: qq642446015    时间: 2018-12-17 15:09
到底这个人是好 是坏都难说 挺个啥  商人那有红心的   挺他 才是脑子被烧了  自己还过着底层 挖矿的日子 还去操心一个金字塔顶端的人  脑子烧坏了
作者: qq642446015    时间: 2018-12-17 15:12
再说你挺他  他会分钱给你么  还不照样狠狠的剥削你   富士康 每年多少人跳楼啊
作者: 前景钱    时间: 2018-12-17 15:14
华为和联想是中国企业的领头羊
作者: wryp    时间: 2018-12-17 15:27
本帖最后由 wryp 于 2018-12-17 15:38 编辑

中国人的麻木,到现在也比当年好不了多少!真的需要鲁迅,真的是治得了温饱,治不好麻木的脑——如果他有的话!

我真的眼前浮现出来这样的场景:当英雄为群众挺身而出时,在被砍头的时候,总却有一些人在看着热闹,再喊出一声“好”!

作者: wryp    时间: 2018-12-17 17:59
有的人说的好象今天的结果都是当顺民当奴隶才获得的。
有的人说的好像是你给我钱我才怎么怎地
有的人说的好像华为这次做的是为了私利而不是国家利益!
作者: wryp    时间: 2018-12-17 18:02
lgliang_429 发表于 2018-12-17 14:56
为什么大老板的身家只有十几个亿???

华为的股份都分了,老板是最大份,总数也就那么多。

作者: wryp    时间: 2018-12-17 18:47
十四万众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又犯嗔戒了,不说了。阿弥陀佛。。。。。。。
作者: ckc521    时间: 2018-12-17 19:52
我估计最后可能要丢车保帅。
作者: ィ心兂鎅    时间: 2018-12-17 20:17
一个外国人的事儿,你个中国去去关心啥, 孟晚舟 有N本外国护照,屁民 一年都只能换5W美元了,还管她富二代的事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17 20:28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18 07:59 编辑

启示
1)不要靠任何人,命运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
2)和认定的目标比,其他不算什么。哪怕是忍气吞声。
这两点真不像生意人,很想搞技术的。也算任正非和华为版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万事都有开头,可有始有终的很少见),这条路是成功的,但也步步心酸。

3)华为的利润率并不高
4)成功过一次的人,再成功一次的概率高

作者: 远祥    时间: 2018-12-17 20:34
希望华为在以后的日子里能超越苹果!这样也给我们买不起苹果的涨涨脸!
作者: 蔡皓618    时间: 2018-12-17 21:03
华为吹无处不在。
我就想问一句,劳动法是不是法。
我问完了。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18 15:40
在伦敦举行的全球移动宽带必威APP精装版下载,英国运营商高管表示:“现在只有一家真正的5G供应商,那就是华为,其他供应商需要努力赶上华为”。

新西兰移动运营商总经理也表示,“我们发现,对Spark来说,华为是一个非常好的移动RAN提供商合作伙伴——他们是移动技术的全球领导者,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响应非常及时,并且提供了良好的商业价值。”

曾经,美国的高通开发了CDMA技术,在3G时代不可一世,成为垄断核心专利的霸主,每年向业界收取数百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用。到了4G时代,高通没有了核心专利,核心专利在华为,其中就有杨学志老师的发明,soft frequency reuse是中国原创的核心技术,开辟了ICIC领域。高通失去了核心的科技创新,就连自家人都要撕逼,苹果都起诉它,这说明了什么?商场就是战场,别信什么盟约,别依靠什么政治,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
作者: 叮裆猫    时间: 2018-12-19 08:29
必威APP精装版下载里的一股泥石流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19 08:34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19 09:17 编辑

为什么要求禁售苹果的,不是华为反而是高通呢?
关键是核心技术的差异。众所周知,高通拥有手机通讯技术的绝大部分核心专利,任何一款手机都无法抛开它的技术来进行生产,所以它能掐住苹果脖子进行禁售。而华为技术实力雄厚,与高通之间除了5G争夺,但是并无其他直接对撞关系,加上苹果的技术也是很厉害的,所以它对苹果基本上是束手无策。

不少业内分析师认为,华为在未来5年内超越苹果,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华为不仅手机业务发展不错(手机收入为总收入的40%,三星是60%),而且它的5G设备也得到很多客户的认可。由此可见,即便华为手机不如苹果,但它能够在基站设备上大获全胜。曾有市场研究数据分析指出,华为的利润有可能在3年后超越苹果。
然而中国国内已经裁定要禁售苹果多款手机,但这是高通于2017年对苹果一场专利诉讼胜利的结果,与华为完全无关。这或许人搞不懂:明明华为才是苹果劲敌,为何要禁售苹果的,却是高通呢?
华为一直想超越苹果,高通也对它也颇为不满。但高通更恨【苹果】。早前苹果iPhone XS由于选用了英特尔基带,导致高通营收大幅下降,令它损失惨重。本来高通由于通讯技术厉害,所以中高低端手机厂专利授权利润通吃,日子过得滋润,然而苹果近期却连这个专利费都不想交,于是彻底激怒了高通。因此,高通想要禁售苹果的做法,并不奇怪。
苹果不是对安卓手机系的人(这手法和中国没差别)。骁龙855就是为了击败苹果而生产的高端芯片,高通似乎希望把苹果赶出高端手机市场。事实上,早前华为也把高通列为金牌供应商之一,可见安卓系手机供应链之间存在深厚的友谊关系。所以,高通华为可能都希望苹果遭到禁售,因为这对安卓手机而言是重大利好。
这种事情在各行各业各界普遍存在。
机械行业也一样。比如买一台几百万的进口淬火炉,一般都带一份消耗品供应商清单。验收时,如果淬出来的硬度合格,啥话都没有。如果淬出来的硬度不合格,那老外就会按照消耗品清单来检查,如果淬火油不是指定厂家的指定牌号,那老外肯定不认。外国企业也是互相照应,用中国成语应该是【沆瀣一气】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19 08:51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19 10:16 编辑

华为的潜在难关
5G和之前的差别在于:多了一个设备监控的功能(物联网),如果不用就和4G一样了。正如很多评论指出的那样,现在5G技术并不成熟,指的就是这个。
而进入物联网后的竞争就更加激烈了。现在仅仅是通讯就被指责安全漏洞。到了物联网真的实用后,安全问题更大了!
如果这算是政治因素,那么华为要想跨过技术因素,那是难上加难。工控的标准都出自发达的工业国家,顶级的工控公司也在那些国家(除非中国再出几个华为,是做工控设备的,组团去。可惜正如1楼展示的,对于华为而言办不到)。即便你符合标准,信号可以到了人家的设备门口,但是那些老牌的公司联合起来不给你开门,你是啥法子都没有。在工业销售中,价格因素和民用手机市场完全不一样,用低价很不明智。何况这时你是实实在在的渗透到人家工厂中,渗透到人家工厂群中。
如果这关过不去(过去的可能性不大),华为命运堪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19 19:41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19 20:10 编辑

华为内部澄清:媒体关于华为5G相关报道部分与事实不符或误解
近期媒体对华为5G相关报道的情况说明
        最近一段时期,媒体上频频出现华为5G的相关报道,部分报道与事实不符,或被错误解读,在此特别给大家说明一下情况。
        目前,华为在德国的业务一切正常;我们积极参与法国各运营商的5G建设;在日本,我们正在积极参与运营商的5G标书答复和实验局测试;新西兰政府虽对运营商提交的5G方案有不同意见,但监管流程尚未走完,客户均表示与政府继续斡旋,与华为合作保持不变。
        华为5G在技术和商用上,均处于业界领先,我们是目前行业内唯一能提供端到端5G全系统的厂商。尽管遇到了较大的外部压力和困难,我们在商业上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截止目前,我们已经获得25个5G 商用合同,并与全球50多个商业伙伴签署合作协议,我们的5G基站商用发货数量也已经超过10,000个,在行业内遥遥领先。2019年上半年,华为将发布搭载5G芯片的5G智能手机,并将在2019年下半年实现规模商用
        公司全球经营整体稳健,希望大家按公司要求,不受外部舆论影响,坚定信心,聚焦工作,踏踏实实炼好内功,把5G做得更好,把业务做得更好。
        后续我们会将相关情况、动态信息及时在心声必威体育网址发布,以避免因网络误传、翻译不准确等造成误解,帮助大家了解真实情况,谢谢您的关注!
        公共及政府事务部
2018年12月19日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19 19:45
华为的信息越深入了解,越觉得华为不简单,值得仔细认真的琢磨。华为是个另类
向松祚评价华为:唯一获得全球尊重的中国企业。这评价应该靠谱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20 10:20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20 10:24 编辑

                                                           一位ID为“东京博士”对华为的评论
在援救泰国少年中发挥威力的华为
      华为的工程师严黎明在《新声必威体育网址》网站上留言道:“曼谷出差一个月多了终于快结束了,6月26日接到了上司的可以回国的指示电话了”。华为在这些泰国少年们失踪后没几天就接到了当地警方询问能否在山洞内构建通讯系统。
      严工程师马上准备好了必要的装备,与曼谷事务所的2名同事一起飞到了当地,到达事故现场的三人与当地警方一起攀山越岭到达了山洞口附近,并且在山洞的最深处安装好了紧急通讯系统,事故地点的严酷环境造成一名同事负伤,作业结束后他们三人乘坐了警察特意调配来的直升飞机下了山。
      接着,潜水员携带了华为准备的通讯器材潜入了洞穴,使外界可以实时确认洞内的状况。7月2日晚上,潜水员在洞中发现了少年们,严工程师们3人看到了洞内传出来的动画图象后菜离开了当地,7月4日又接到警方的求援,他们中的2人不断来往于曼谷与当地之间。


iPhone是中国制造,华为是日本制造?
      iPhone是美国的牌子,华为是中国的企业,但是如果拆开他们的手机看看,那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世界了。
      华为很重视进入新市场时与当地企业的协作关系,华为的名字被世界知道最初是在印度和欧洲成立了研究所的时候,当时华为打出的方针是:“华为不仅仅是华为,我们虽然总部设在深圳,为了实现最先进最革新的形象,无法让优秀的企业和人才都来我们这里,那就只有我们从这里走出去了”。
      随着产品的高端化,华为的协作企业和采购源开始扩展到了先进国,华为的采购源现在美国占23%,日台韩合计1/3,中国国内1/3。各种媒体报道了孟晚舟CFO被逮捕后中国发起了抵制iPhone的运动,实际情况可能不那么简单。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孟被捕时,迅速做出了支持华为的微博留言,结果被爆料使用的是iPhone,网上一片质骂声:“先把你自己的手机换了!”。胡总编随后即反论:“iPhone是中国制造的,是中美共同利益的产物,今后我还是用iPhone。”
      于是,便有了既然美国品牌的iPhone是“中国制造”,那么华为就是“日本制造”的讥讽声音了。
      随着华为的成长,从日本采购零件也开始激增,2017年的采购额高达43亿美元,2018年谕吉高达60亿美元。今年9月,华为首次举办了供应商大会,召集了采购供应商和合作研究机构,日本有110家企业参加了,而且还计划在主要采购供应商集结的日本关西地区增设研究所。
孟晩舟被捕与华为危机
      对这次的“华为危机”,我个人持谨慎态度,所谓谨慎,主要是2方面:
      1.一定程度上与你的意见相近,那就是美国对华为的安全问题指控必须公示明确的证据,不能“坏人推断论”行事,就算对方真的是坏人,这不符合现今世界共同价值观和法治基本理念。
      2.对华为真的是民营企业我持严重怀疑态度,涉及到其背景的国家体制诸多原因,对华为产品我尽量回避,尽管我现在有华为的东西。
      “华为危机”的本质不是单纯对华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的信任危机,而是更广义的日益显露的霸权性的“中国危机”,这是一种长期失信于民,也失信于国际的信任危机,我认为本质是在这里。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21 09:07
01
华为的股权架构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2.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为控股)有两个股东,一个是任正非,占比1.01%;另一个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占比98.99%。
3.传说任正非占华为的1.4%,差额部分也许是通过工会持股吧。
看点
02
任正非怎么以1.01%的股份控制华为?
1.中国有两种公司
《公司法》规定,中国的公司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50人以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为2-200人(公开募集或上市发行股份不属于发起人,不在此限),所有上市公司都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不同的规则。
关于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
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
意味着: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同股同权,不存在AB股,所以王石以小股份难以抵抗宝能的进攻。
中国为何不实行AB股?中国上市公司造假如此盛行,如果上市公司实行AB股,特权股东会将公司导向何方?小股民还指望吃肉吗?会不会连洗锅水都喝不着?
关于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意味着:有限责任公司,可通过公司章程设置同股不同权哦。
2.任正非以1.01%股份合法控制华为种种
关于股东会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东为:任正非和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股东会由任正非和工会代表组成。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华为控股多次重要股东会会议只有任正非和孙亚芳2人,他们2人代表股东决定华为控股的重大事项。
在2012年,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建议政府阻止任何有华为参与的并购交易,为消减美国政府的顾虑,华为曾邀请《金融时报》记者到华为了解真相,华为承认,任正非对于公司重大决策仍保有一票否决权。如何合法的实现?
(1)按《公司法》的规定,华为控股可以在公司章程规定任正非有特别权利(公司章程由股东会制定和修改)。
(2)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只有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为控股可以决定由任正非1人代为行使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权利。
(3)华为工会还可通过工会章程规定,由任正非代为行使工会在华为控股的股东权利。
(4) 华为工会也可通过签协议或委托书,委托任正非代为行使工会在华为控股的股东权利。
……
在华为现有股权架构下,上述种种可实现任正非合法控制公司。这里只论证法律的可行性,因未看到华为的公司章程或工会章程或其他资料,无法知道华为用什么方式。
关于董事会和管理层
《公司法》规定,董事和监事由股东会选举和更换。
华为工会的成员每五年投票选出51位代表,由这些代表选出17位董事和9位监事。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董事长为孙亚芳,任正非等4人为副董事长。
《公司法》规定,由董事会聘任经理,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华为两家公司的总经理都是任正非。
而华为内部实行轮值总裁制,由轮值总裁负责公司日常管理。
看点
03
华为股权激励发展史
1.初期向员工融资缓解现金流
华为员工持股源于1990年,公司发展初期无法申请到银行贷款,曾发不出工资给员工打欠条,后来把欠条写成欠股份。
1990年始员工以每股1元参股,以税后利润的15%作为分红。至1997年华为的注册资本增至7005万元,其中华为公司员工占比65.15%,子公司华为新技术公司员工占比34.85%。
华为用这种内部融资方式获得了现金流,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稳住了创业团队。
2.初现工会托管股份
1997年6月,华为公司对股权结构进行了改制,员工所持股份分别由两家公司工会集中托管,并代行股东表决权,华为新技术公司、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以及华为公司工会分别持有华为公司5.05%、33.09%和61.86%的股份。当时的深圳市体改办也批复同意了华为的改制方案。
3.员工虚拟股初现
1998年华为公司决意改变实员工持股方案,派高层赴美考察期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一种名为虚拟股的激励制度进入其视野。
1999年6月,华为公司工会以现金收购了华为新技术公司所持的5.05%股份,同时收购了华为新技术工会所持有的21.24%的华为公司股权。至此,华为公司两家股东为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和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分别持有88.15%和11.85%的股份。
4.确立任正非的独立股东地位
2000年12月,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持有的11.85%的股份并入华为公司工会,任正非持有的3500万元(1.1%)单独剥离,至此,华为公司在工商局注册的两个股东为华为公司工会和任正非,任正非的独立股东地位第一次得到确认。
其间,曾有两位离职员工起诉华为,要求离职时公司按每股净资产价格回购股票,而不是按购入时的每股1元价格回购。
最终,深圳市中院和广东省高院判两位员工败诉,因员工股份没经工商登记,员工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股东;只能按照员工与公司签订的合同处理,而当时华为与员工所签署的《参股承诺书》明确规定,员工辞职或因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被辞退等丧失持股资格时,需将所持股份以原价退回公司。
5.实体股明确转为虚拟股
2001年深圳市政府颁布了新的《深圳市政府内部员工持股规定》,规定员工持股会负责员工股份的托管和日常运作,以社团法人登记为公司股东。
2001年7月,华为公司通过了股票期权计划,推出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虚拟股票期权计划暂行管理办法》,华为员工所持有的原股票被逐步消化吸收转化成虚拟股,员工购买或公司回购均按净资产价值定价,原本就不具表决权的实体股明确变为虚拟股。
华为这次改制得以顺利进行,与当时的环境有关。当时网络泡沫破灭,华为正经历史上第一个冬天,股票分红不高,许多员工对股票期望值不高;而包括李一男在内的一批华为资深员工陆续离职创业。此时华为鼓励员工“辞职再回岗”,手中的股票也被回购到工会手中,包括董事长孙亚芳也参加了这一计划,华为公司股票在虚实之间悄然转换,华为也从号称全员持股的公司变成由两个实体股东持股的公司。
6.华为股权结构再优化
2003年,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为控股)成立,任正非持股 1.0708%,其余为华为控股工会持有,华为公司原有的内部员工持股、期权激励都被平移至华为控股的平台。
华为控股每年发行股票,由实体股东按当年每股净资产购买,再将等比例虚拟股出售给员工。员工签署合同后交回公司保管,没有副本,没有持股凭证,每个员工有一个内部账号,可以查询自己的持股数量。
2003年的调整大幅度增加配股额度,向核心层员工倾斜,并允许在职工员兑现部分配股。
为解决员工大量购买虚拟股的资金问题,华为为员工争取了银行贷款,员工只需拿出资金的15%,其余可以“个人助业”的名义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建设银行四家银行获得贷款支持。
10年间华为虚拟股收益超过15倍,参与虚拟股的员工获得了丰厚收益,如2010年华为内部股票购买价格为5.42元,每股分红2.98元,年收益率超过50%,虚拟股成为华为员工最可靠、稳定的投资渠道,有华为员工说:“我身边没有人不买的。”
直到2011年银行贷款被叫停,华为内部融资超过260亿元;华为公司也实现了销售业绩和净利润的突飞猛涨。
7.华为虚拟受限股实行饱和制
为给新员工保留发展空间,2008年起,华为对虚拟股制实行饱和配股制,即规定员工的配股上限,每个级别达到上限后,就不再参与新的配股,给新员工留下激励空间。
8.华为与奋斗者分享利益
华为多年的高速发展,给员工带来丰厚的收益,也出现老员工坐享丰厚分红而“怠惰”的情况,2011年4月,任正非与华为公司高层召开“如何与奋斗者分享利益”的座谈会,出台具体措施去识别“奋斗者”,如华为一位员工因为家庭原因拒绝调往国外,便不再是“奋斗者”因而失去了配股资格。
9.TUP与虚拟股并行
随公司发展,华为的外籍员工越来越多,而外籍员工无法参与虚拟受限股,从2013年起华为为外籍员工推出TUP(奖励期权计划),使外籍员工也可以分享利润;2014年起对国内员工推出。
TUP计划实施框架:每年根据员工岗位及级别、绩效,分配一定数量的5年期权和增值权,员工不需花钱购买,可获得相应的分红权,5年后清零,举例:
2014年,某员工获得期权5000股,当期股票价值为5.42。
2015年,可以获取5000*1/3 分红权。
2016年,可以获取5000*2/3 分红权。
2017年,可以获取5000股的全额分红权。
2018年,可以获取全额分红权,同时对2014年的期权结算,如果2018年股票价值为6.42,则第五年获取的回报是:2018年分红+5000*(6.42-5.42),同时这5000股期权进行清0。
10.虚拟受限股VS奖励期权计划
虚拟受限股,在员工参与配股后,如果员工不离职也不主动退出,则企业不能强迫员工退出。
可能出现早期员工拥有大量虚拟股,业绩平平也能靠分红获得年数百万的收入,而新员工同样贡献获得收益相差较远,挫伤新员工的积极性。
而TUP计划,员工获得后有效期为5年,5年后将清0,员工只能不断努力工作以换取更多的奖励期权,避免老员工在拥有大量股票后坐享受益,不思进取。
虚拟股在公司资金紧张时可获得内部融资,而TUP计划在公司资金充裕时可让利留权。
推出TUP以后,华为的虚拟受限股是否会逐步退出?暂时不得而知。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华为在2016年12月27日进行了一次增资,增加了3亿多元,是否又对员工进行了一次虚拟股的配股?
11. 华为股权激励演变
(1)早期,华为公司缺资金、员工缺投资渠道,对股权不了解,华为用实体股权激励获得内部融资,解决资金困难,也留住员工和激发动力。
(2)中期,员工对华为公司有一定信任,股权激励逐步由实体股转为虚拟股,扩大股权激励规模,帮助员工申请银行贷款,公司获得大额资金支持,员工获得丰厚收益,华为业绩迅猛发展。
(3)近期,公司资金充裕,逐步推出TUP计划,给员工分利,给公司留权,为未来发展留下空间。
华为是中国股权激励最典型的代表,任正非只占1.4%股份,没有机构投资者,其余98.6%的利益都与员工分享,但保留股东的控制权,在任正非的引领下,华为员工全情参与,公司实现20多年的高速发展。
看点
04
有人举报华为非法集资?
曾有人举报华为非法集资,有人说因华为有当时朱总理的钦点支持、有深圳体改委的批文而逃过一劫,真的如此吗?
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在演讲中透露,当年朱总理到华为考察,得知华为资金紧张,表示帮华为解决3亿贷款,任正非当面说好,但等政府工作人员回去落实总理指示要给他贷款时,他却不要,他不愿和政府挂得太紧。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 【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华为的虚拟受限股是与员工分享利益,没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没使用诈骗方法,不存在上述情形,不触犯刑法哦。
如果华为真的触犯刑法,不管是深圳体改委还是总理都保护不了哦。
看点
06
华为工会作为股东持股合法吗?
《工会法》第十四条规定,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华为的工会已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工会可以作为股东吗?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0年12月11日《关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能否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复函》:……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有关规定,工会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其身份与工会的设立和活动宗旨不一致,可能会对工会正常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会也暂不受理工会作为股东或发起人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
注:这里说的是上市公司,就是说,如果工会作为股东,将不能上市。
但法律没有规定,工会不能成为非上市公司股东哦。
看点
07
可以学华为的股权激励吗?
1.华为的股权激励是否有效?
华为家属说:怕老公工作太辛苦营养不够,给他带过水果零食,可一个连上厕所时间都没有的人,哪有时间吃水果?其他华为家属说他老公加班更厉害。老公说喜欢华为因工作环境单纯,没背景也可以靠努力得出结果,证明自己。
如一位负责华为日韩区人力资源的主管,级别虽不高但已呆了20年了,一年分红就有500万,如果跳槽也许一年挣100万都是很难的。分红是大头,工资变成零花钱,只有努力干活让企业有更多的利润,才能得到更多的分红,这样的激励机制一度让华为的业绩急速飚升。
华为家属说:很佩服华为的人资和绩效考核系统,怎么做到让这些人拼死拼活的干?
2.工会持股的员工虚拟受限股激励
虚拟受限股,公司可获得内部融资、保留股东权力,无需向员工披露财报等。
华为虚拟受限股,没有工商登记,也没经公证,员工连合同都拿不到,还愿意抢着花钱购买虚拟股,凭什么相信不会被公司骗?
华为每年都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进行审计,包括任正非本人出差期间在酒店干洗衣服的费用都要由自己支付;而华为以往有丰厚的分红历史,员工不担心自己不是工商登记注册的股东而拿不到分红;还有任正非的个人威望和影响力,让员工相信任正非不存私心。
一般公司的工会也许也可登记为团体法人,可是否具备员工信任的基础?如果让员工花钱配股却不在工商局登记注册,员工会接受吗?
3.实体股权激励
在不超过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人数范围内,每个公司都可实施。
但员工持有股权后不可强制退股哦,华为能实行实虚转换是有天时配合+华为的魄力,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到的,建议还是慎选选实体股东为好。
4.TUP计划激励
员工有收益权,无表决权,不承担风险,员工也无需花钱购买。
如果公司愿意,每个公司都可实施这样的计划,取决于创始人是否舍得与员工如此分利!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21 09:09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21 09:14 编辑

华为为何坚持不上市?
能让自己的企业顺利上市,可能对于绝大多数的创业者来说,都是其终极目标。但也有不少企业,比如像华为、老干妈、娃哈哈等对上市并不感冒,这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中国最强科技企业——华为。华为创始人任正常经常对媒体表示,华为对上市融资很不屑。任正非希望华为在科技上面称霸全球通讯设备市场。

对于华为的不上市,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因为华为公司不差钱。华为去年营收6000亿,增长15.7%,是阿里巴巴的4倍还多,也超过了BAT的总和,所以从盈利数据来看,华为的赚钱能力很强,上不上市真的没啥关系。同时,企业一旦上市,就要信息公开透明,对于华为来说,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很多的商业机密,现在不便公开,所以也就毅然选择了不上市。

而我们却认为,华为不愿意上市背后还另有二大隐情:第一,华为因为股权结构问题不能上市。华为如今是一个全员持股的股权结构,员工持股超过95%,这意味着每年华为要为18万员工分红,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却只有1.4%。华为这样的股权结构,就会导致华为要上市全员持股这种模式肯定是不行的,就要有一大批员工退出,这样华为的员工就不能静下心来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大家可能都只顾去赚钱了。

正是因为,华为员工全员持股的股权结构,才让其一直保有狼性,孜孜不倦进行科学研发有了基础,如果华为要想上市,就必须把职工手中的股权都拿走了,那谁还愿意长年累月的对技术孜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突破呢。而全员持股结构,所以,全员持股就是华为不能在资本市场上市的主要原因。

第二,如果华为上市了,就会有外面大量的资金进来,成为华为的新股东,而这些股东主要是以赚钱为首要目标,那就不会静下心来搞技术研究。届时,股东们不仅有可能让华为涉足其他领域的投资和对外并购上,也可能对华为每年投入大量科研经费要求削减。华为在去年一年在研发上投资的费用就超过1000亿元,这相当于联想的10倍还要多。

在华为的任正非看来,华为肯定不会上市,因为一旦引入境内外资本,华为有可能沦落成参加资本圈钱游戏、新进来的股东会为了追求短期物质财富最大化,而不愿意让华为去搞大手笔的技术研发之上。而在任正非看来,靠短期业绩的井喷,就是个虚幻成功,这样的成功不要也罢。华为需要在科研技术上称霸世界,引领全球通讯设备领域,这才是华为最为长远发展的目标。

万人年薪百万,千人年入500万
华为的薪酬主要包括工资、股票分红和奖金。另外,外派国外海外的员工额外会有高额补助。
华为2014年度雇员费用合计为718.08亿元人民币(包含工资、薪金、福利、离职员工福利等),华为2015年度雇员费用合计为1000.834亿元人民币。
工资是小钱,股票分红才霸气。每年华为利润的大部分都会以分红和升值形势,返还给员工。华为CFO孟晚舟亲口说的:2014年华为年终奖是125亿左右。
华为员工,年入100万的超1万人,年入500万的超1000人:
以2015年为例子,华为的虚拟股票每股分红2.86元。华为员工持有的股票数量与来公司的年限有关,如果是来公司8-10年左右的,基本都有几十万股票。
年入100万的超1万人:税前分红基本都是70万左右,加上工资,其他奖金与劳务费,年薪基本都是过百万的,这部分人群超过了一万人。
年入500万的超过1000人:
对于华为不上市,任正非有过多次解释。2016年5月9日新华社曾播发一条“与任正非面对面”的新闻稿,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任正非: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2014年前后,任正非还对记者说过这样的话: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华为肯定不会上市,“资本市场都是贪婪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上市成就了华为的成功。”
任正非表示:“我们都听过传统经济学中的大量理论,这些理论都宣称股东具备长远视野,他们不会追求短期利益,并且会在未来做出十分合理、有据可循的投资。”但事实上,任正非说,“(公众)股东总是很贪婪,他们希望尽可能快地榨干一家公司的每一滴利润,而拥有这家公司的人则不会那么贪婪。我们之所以能超越同业竞争对手,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上市。”
其实稍有资本市场常识的人都知道,只要创始人、管理层持股超过51%,就足以实现对公司的绝对掌控,公司的分红策略、发展战略不会受到外部股东的制衡。
所以,任正非对记者的两次表态,并没有解释清楚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了:不是说任正非持股量非常小,华为员工持股量非常大吗?其实,这就是华为股权结构特殊的地方。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任正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把绝大多数股权“不完整地”、“虚拟地”授予了员工。从本质上说,华为给予员工的是“在职期间的分红权”,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股权。
网友曾经对虚拟股权进行曝光:每年表现优异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员工们会被主管叫到办公室里去,这些华为公司的“奋斗者”们会得到一份合同,告知他们今年能够认购多少数量公司股票。这份合同不能被带出办公室,签字完成之后,必须交回公司保管,没有副本,也不会有持股凭证,但员工通过一个内部账号,可以查询自己的持股数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如果员工辞职或者被炒掉,“虚拟股权”只能卖给“华为工会”,价格一般是买入的价格,曾有华为离职员工状告过公司,但一般都会败诉。因为当初跟公司有协议,而且他们也拿不出自己持有华为股权的确切证据。
也就是说华为的股权结构是十分特殊的,其所谓股权激励本质上只是在职期间分红权,显然这是不符合大陆各股票交易所规定的,当然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手段和金融游戏,而华为任正非在面对外界询问时选择对此避而不谈主要是为了企业形象的考虑也无可厚非。


作者: 开水滋养    时间: 2018-12-23 15:25
成功且有效的公司实体
作者: 南天横翼    时间: 2018-12-24 15:29
华为的背景不一般,反正舆论能这个样子,就说明了他的不一般。
作者: 起个名字好纠结    时间: 2018-12-24 15:41
支持华为!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27 10:55
华为秘史(续)
    3.  反击

    2003年1月30日,郭平抵达美国,担任与思科遭遇战的前线总指挥,他们的年夜饭,是在宾馆里叫的外卖。  

    郭平在华中理工大学读研时,在导师的办公室里第一次见到了深圳土老板任正非。当时任正非一个人扛着台交换机,千里迢迢来拜访郭平的导师。1988年加入华为后,他把同学郑宝用给拉到了华为,而郑宝用又把师弟李一男给拉进华为,在这种示范效应下,华中理工成为华为最大的人才基地。  

    在郭平带队在美国迎战思科之时,郑宝用正在接受癌症手术,而李一男却成了华为最担忧的本土敌人。李一男于2000年离职,最开始港湾从事代理业务,但技术天才李一男显然雄心不在此,很快就招兵买马,攻入华为核心产品领域,并大量挖华为和中兴的员工,正面展开了跟老东家的对抗。  

    任正非对此耿耿于怀。他后来对李一男和港湾的前华为员工说:“2001至2002年华为处在内外交困、濒于崩溃的边缘。你们走的时候,华为是十分虚弱的……内部许多人,仿效你们推动公司的分裂……成群结队地在风险投机的推动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术机密与商业机密,像很光荣的一样……”  

    2004年,华为内部著名的“打港办”成立,专门对付港湾。而在思科和港湾之外,华为已经将枪口对准了第三名敌人—UT斯达康。  

    如前文所述,华为在小灵通领域犯下了战略失误,让UT斯达康趁机崛起,2004年巅峰收入超过213亿人民币,并投入巨资研发3G,对华为形成强大威胁。2003年之后,华为管理层对任正非的失误进行纠正,决策进入小灵通和手机领域,被解开锁链的无线和终端部门摩拳擦掌,倒霉的UT斯达康便成为第一个被祭旗的。  

    经过内部管理革命后的华为,此时发挥出了恐怖的战斗力:仅用6个月时间就攻破了小灵通技术,并且借助强大的集成供应链系统,将小灵通手机的出货价拉到令人咂舌的300块(之前一度高达2000块)。于是UT斯达康迅速被打成亏损,05年亏损5.3亿美金,只好忍痛砍掉3G产品线,彻底沦为末流。  

    2005年收拾完UT斯达康之后,下一个便轮到了港湾,策略简单过程惨烈。“打港办”成立之后,被赋予了绕开IPD管理系统的权力,只要是港湾的项目,华为就采取几乎白送的策略,刀刀致命,最高一年耗费了4亿元来打港。在这种攻击下,港湾被迫缴械投降,于2006年被华为并购。  

    2006年7月,《中国企业家》发表封面文章“别了,港湾”,封面上的李一男沉默而悲壮,目睹这一切的每个中国科技企业都心惊胆战。  

    如果说华为对付UT斯达康和港湾的过程多少有些“中国特色”的话,那么它在应付思科的过程中,展现的则是一副充分遵守和利用国际规则的成熟形象。郭平在去美国之前,任正非说:“学习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只要我们能站起来。”郭平去美国后,每去一个律师行就问:“万一打败了,我们要赔多少钱?”  

    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华为步步为营。郭平们聘请了美国著名的Shearman&Sterling和HellerEhrman律师事务所,应对诉讼和谈判事务;又聘请了爱德曼国际公关(Edelman  PR Worldwide)公司,一起制定计划引导舆论,慢慢扭转了思科诉讼早期华为负面报道铺天盖地的情形,从被动中走了出来。

    在应诉方面,华为一方面积极把涉及争议的产品源代码送去美国检验,最终检验方得出结论:没有发现华为对思科的侵权;另一方面,华为跟声名卓著的3Com成立合资公司,说服3Com总裁Bruce  Claflin出庭为华为作证,亲口告诉法院:他去过华为总部,对华为全方位考察了8个月,这是家值得信赖的公司。

    凭借这种“很美国”的应对方式,华为赢得了与思科的和解。2004年7月28日,美国法庭终止了对华为的诉讼。

    2003年之后,华为慢慢走出了冬天,同时各条战线的绝地反击,让一大批核心骨干得到了锻炼,而华为的研发、财务、人力、供应链等系统,也在边打边练中得到了强化。经历了2000-2003年的增资停滞之后,华为在2004年重新加速,收入超过462亿人民币,2005年又突破667亿人民币。  

    在华为反击的同时,一项对中国意义深远的政策正在结出第一批果实:2002年,1999年高校大扩招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终于毕业了。此后,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源源不断地涌向社会。在那时,媒体和舆论忙着批判扩招后带来的素质下降和找工作难,“工程师红利”这个词,没几个人听过。  

    工程师是任正非的挚爱,华为甚至有借高利贷给员工发工资的野史。在1999年,任正非去华为北研所视察,问时任所长刘平:“你这里怎么才这么一点人呀,不是叫你多招吗?”刘平解释说害怕人多了没事儿干。任正非生气地说:“我叫你招你就招。没事做,招人来洗沙子也可以。”  

    对于已搭建好巨型公司管理架构的华为而言,这些廉价好用的理工科毕业生,是珍贵的资源和宝藏,他们的足迹将随着海外业务的崛起,而遍布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  

    4.  崛起

    安徽人余承东有三大特征:性子直,嘴巴大,脸皮厚。当他还是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员工时,就敢拿别人的座机打给任正非:老板啊老板,我发现了一个好东西,叫做CDMA!第二天,总裁办把电话打回来问:昨天那个小子是谁?  

    余承东1993年加入华为,2011年之前在大众媒体上几乎隐身,2011年担任华为手机负责人后,余承东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把包括雷军在内的友商都喷了一个遍,变成了媒体戏称的网红“余大嘴”。这个表面上高调张狂的华为人,其实有一段重要的履历少有人知:带领华为无线部门攻陷欧洲。  

    华为无线部门的征途史,是帝国崛起最重要的一段故事,源头需要上溯到1998年。

    如前文所述,华为无线部门在1998年就做出了2G的GSM设备,投入16亿元搞研发,一直无法突破市场,被迫走向海外。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3G的WCDMA设备身上,98年余承东拉队伍搞3G预研,投入40多亿,2001年产品做出来,但由于国内迟迟不发3G牌照,华为无线产品线亏损严重。  

    任正非见到无线产品的负责人时经常问:“你们什么时候能给我把60亿拿回来?”无线产品总裁徐直军和3G产品总监余承东压力巨大。这种背景下,海外市场成为无线部门的救命稻草。3G产品出海第一站选在了香港,为了首战告捷,华为索性做出惊人之举:花钱买一个订单!  

    香港虽然属于弹丸之地,但影响力巨大,能在此立足,标杆意义不言而喻。一家叫做Sunday的运营商手上有一张稀缺WCDMA牌照,为了拿到这家公司的3G订单,华为做了下面三件事情:1.  借给Sunday5亿港币用来还债;2. 借给Sunday8.59亿港币用来买华为设备;3. 斥巨资成为Sunday的二股东。

    就这样,华为拿到了Sunday的单子,并成功地将其做成标杆性案例,借此向全球客户推广。很快华为拿到了第二单:阿联酋电信Etisalat的WCDMA-3G网络,随后第三单、第四单也陆续到来。到了2005年,华为的海外收入超过了50亿美金,尽管跟爱立信差距仍然巨大,但已属于同一数量级。  

    真正让华为获得蜕变的,是一款叫做Single-RAN的产品,这是整个华为研发历史上的传奇作品。

    2007年,沃达丰希望能够做到“从GSM向3G的平滑演进”,这句高逼格的句子用大白话解释就是:如何用最便宜的方法,既能保留2G网络,又能提供3G服务。这里面涉及到的“多载波技术”非常难实现,但最后余承东顶住压力拍板:倾无线部门全部力量,满足客户的要求。  

    华为的研发管理系统再一次发挥威力,调用了包括华为俄罗斯研究所算法专家在内的全球资源,用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攻克了多载波技术,使SingleRAN产品横空出世。这款产品是革命性的创新产品,能帮用户省一大笔钱,横扫欧洲几乎所有运营商,让无线产品收入跃居世界第二,逼近爱立信。  

    在无线部门高歌猛进的助力之下,华为总收入在2011年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这是个令所有人都景仰的数字。

    这背后,是华为强大的制度保障。华为花20亿上马的IPD和ISC系统都逐渐运用成熟之后,任正非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系统:2005年,推动所有的海外分支公司搞ERP系统,到2007年底全部实施完毕;2007年,在IBM的帮助下实施集成财经服务(IFS),牵头的是孟晚舟。  

    一般人很难体会制度的重要性:以巴西为例,如果把一台设备从里约热内卢的库房,转移圣保罗的库房,即使没有销售也要开一张发票,加上巴西不同地区的税率差异,导致设备从进口到销售要经历无数繁琐。华为巴西项目组整整花了五年时间,才做好巴西版的ERP系统,保障每个项目的成本都能够被严格管控。  

    除了制度之外,华为强大的人才梯队也居功甚伟,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参考:

    摩托罗拉放弃自身的GSM研发,贴牌生产华为的产品。两家谈判结束后一起喝酒,摩托罗拉GSM研发的总工程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他问华为GSM总监王海杰今年多大,王海杰说32岁。对方黯然:我进摩托罗拉时你还没有出生,我从事无线研发30多年了,却被你们打败了……说完后就趴在酒桌上哭了。  

    这背后凝聚了无数奔赴华为人的鲜血和汗水。2002年,埃及航空飞机在突尼斯撞山坠毁,机上一名华为员工死里逃生;2005年尼日利亚空难,3名华为员工遇难;2007年肯尼亚航空空难,一名华为员工遇难;2009年法航空难,机上9名中国人中有1人是华为员工  ;2014年的马航MH370失踪,机上有2名华为员工……

    任正非曾说过:全球每掉一架飞机我都很着急,因为担心有上面有华为员工。这是全球化要付出的代价。  

    凭借着管理制度和人才梯队,华为步步为营,西方电信巨头破产的破产,合并的合并,衰落的衰落,剩下的几个也疲于应付,很多时候都需要搬出政治资源来阻挡华为。相比之下,华为2017年销售额超过6000亿人民币,中国工程师红利的全球变现之路,终于被一家民营企业给趟了出来。  

    在无线产品全球崛起中上立下汗马功劳的余承东,于2011年调到了华为终端部门,目前担任消费者BG的CEO,这又是另外一段奇迹般的逆袭故事,人们不禁问:这是为什么。而拉长历史来看,从任正非对“小灵通”误判之后,华为已经连续14年没有出现过重大的战略失误了。为什么?  

    这些疑问的答案,用《华为基本法》的制定者、长期担任跟踪和研究华为的吴春波老师的一句就可以回答:我觉得华为最成功的,是华为的管理。   

    5.  尾声

    一家英国电讯公司在评价华为时,讲出了一件大家都隐约知道,但并不太愿意相信的事实:华为是一家中国的美国公司。  

    如果你沿着我们文章的梳理,就会发现一些很简单的事实:华为的产品研发体系是IBM的帮助设计的,人力资源体系是Hay  Group帮助设计的,组织结构是Mercer咨询帮助设计的,财务体系是普华永道帮助设计的,销售体系是埃森哲帮助设计的,供应链体系又是IBM帮助设计的……  

    这是一家被美国忌惮无比的公司,却又是一家学习美国成长起来的公司

    2014年,任正非发表了一篇讲话,里面谈到:近20年来,我们花费数十亿美元从西方引进了管理……西方公司自科学管理运动以来,历经百年锤炼出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凝聚了无数企业盛衰的经验教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用谦虚的态度下大力气把它系统地学过来。  

    一直在向西方学习最先进最卓越的东西,这是华为在被围堵的同时,保持冷静和克制的最根本原因:学会你,超过你,才是真赢。  

    曾经有位科技公司的老板感慨:华为公司的100位研发人员可以创造16亿元的产值,而在他们公司100位研发人员一年可能创造不到1亿元的产值!其实人员的技术水平差距并不大,很多工程师还是同一个学校的同门师兄弟,但结果为什么会差这么远?差距就在管理上。  

    但如果你拆开华为的西方管理框架,最就发现这家公司最根本的底色,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这些天有人在疑惑: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如此地喜爱、支持和拥护华为?原因很简单:老百姓可能不懂GSM,也不懂什么是IPD,但他们知道,华为的成就是我们民族最好的东西之一,代表着中国人的勤劳、汗水和智慧。如果有人指着他的鼻子说:你是靠盗窃发展到今天。这无疑是在侮辱我们每一个人。  

    华为用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在先进的管理制度保障下,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会抹平一切关于人种、民族和文化差距的谬论,让中国的产业可以真正可以屹立于强者之林。华为用三十年的实践,在中国人到底行不行这个问题上,率先交卷。这是一曲无声的赞歌。  

    慷慨地对待每一个奋斗的个体,用科学的制度释放他们的生命力,中国人就会不断创造出奇迹。一个公司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27 10:58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28 09:16 编辑

从网上资料看:思科对华为的打击最早,最大,华为被迫放弃了一块业务。是很赚钱的业务

非常遗憾,《华为秘史》的上半部分上传三次,都是因为审查通不过而失败。所以这份资料被腰斩。
http://m.kdnet.net/share-13116974.html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华为大概是在90年代末,管理严重跟不上。为此任正非带队去美国几个公司考察学习,其中IBM的CEO亲自带队和华为谈管理,最后的结果是华为花20亿人民币,IBM派70人,帮助华为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当时被称为豪赌)。后来实践证明,很有效
除此之外,华为还从美国引入了财会制度、人事制度等
以上是凭记忆,不知数字是否有误?据网上资料,IBM不光是生产企业,也有企业管理咨询
如果希望详细了解无法上传的内容,可检索“华为秘史”,在凯迪网站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27 11:13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28 08:37 编辑

网上有人在《华为秘史》之后的跟帖
“柳怕联想有人造反,就把孙送进牢房!任怕华为落伍,出钱买国外管理!这就是两人的区别,天差地别!”
在引进先进工业国的管理过程中
联想的做法
1)花了7000万人民币,引进了ERP系统,当年是最贵的,应该也是早期引进ERP系统几家企业。但是联想好像弄错了,ERP是解决制造企业的问题,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原理存在缺陷,才变成了几乎是一套进销存系统。由于不能闭环运行,所以成本管理存在黑洞。不过柳传志曾经总结,不管怎么说,联想盘库时间比之前大大缩短。有点可怜
后来联想自己也搞ERP,用的是台湾的ERP系统(应该算是买下了),成绩也不突出。特别是对机械制造企业车间生产管理,远不如金蝶。虽然金蝶也不能闭环运行。
2)收购了IBM(这个IBM和中国真是有缘啊)PC这一块,也曾经说通过这个学习美国IT企业的管理经验,看看结果这个想法似乎没实现。主要是赚钱。不过1楼财务数据中联想有大额亏损,应该和这次收购没有直接关系
华为的做法
投入巨资,引入发达工业国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见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如产品开发、进度管理等。看《华为秘史》的上半部分
再和华为的股权制度结合起来看,华为这些措施(也就是后来形成的制度)是逼出来的。是在困境中寻找活路的结果。股权结构,是因为缺钱而生出的法子。不过这要两说着,对后来上市融资是有麻烦,但也带来了公司不被收购(被人阴)以及不需要披露公司经营信息。
这很自然让人想到丰田生产方式,这也是逼出来的。当年为了处理危机达成这样一个协议,老丰田下台(当然上台的是小丰田),员工裁撤40%。危机虽然解决了,但是工人少了影响了生产!于是逼出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丰田生产方式。但是丰田生产方式是存在缺陷的,一是供应商的方式外人根本学不了,丰田主要靠那些被裁撤下的管理人员,他们进入二级三级零部件供应商担任高管,才有了现场所谓零库存。可是如果不是这样,有几家企业愿意这样当孙子的。不过在安徽还真有形式上类似的企业。再有就是丰田生产方式有点口口相传,像中药一弄就是秘方,自己琢磨去吧。所以没人真真学的像样子。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必须是把普遍真理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只要自己好用就好
从公开的资料看,华为在这方面下了功夫。所谓:不经一番风霜雪,哪得腊梅香如许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29 09:28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29 09:33 编辑

华为研发投入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7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统计了全球2500家企业投入研发, 华为以104亿欧元年度研发投入位列全球第六,中国研发投入第一,备受市场瞩目。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近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3940亿元,排名全球第三,并呈逐年上升势头。

从上表摘录出中国的数据

表中数据,阿里+腾讯+百度+联想,四家公司总共研发投入是64.97。远远不及华为一家的研发投入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29 09:51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2-29 10:14 编辑

华为这些年收购的公司(来自网络)

2006年6月,华为收购港湾网络,这个算是华为老员工回归。(有评论认为是恶意收购嫌疑)

2011年8月,华为投资了昆仑万维。昆仑万维成立于2008年,主营业务为页游、手游及客户端网络游戏。后续昆仑万维上市以后,华为减持了股份,估计这次只是纯粹的财务投资。

2011年11月,华为收购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网络安全与存储产品的研发、销售和服务,由华为和赛门铁克合资成立。

2012年收购了CIP Technologies,这家公司是英国集成光子研究中心。

2013年华为收购了Caliopa,这家公司主要致力于数据通信和电信市场的硅光子技术的光模块的比利时硅光技术开发商。
2013年8月收购Caliopa NV,Caliopa总部设在根特(比利时),主要从事硅光子技术开发。
Caliopa位于比利时Ghent,主要从事用于数据通信和电信市场的硅光子技术的光模块研发,华为公司9月9日的新闻稿正式宣布了这一并购,如今在Caliopa的网站上已经可以看到华为的Logo了。Caliopa目前并没有正式发布产品。在他们网站的产品页面,该公司强调他们的光模块更小,更集成,也更低功耗。
硅光子还有一条开拓市场的路线就是争取大型的电缆及连接器厂商,硅光子可以使OEM厂商越过布线厂商,即使是市场慢热启动,布线厂商也仍然可以享受到硅光子带来的好处。
2013年12月收购Fastwire PTYLimited,Fastwire位于澳大利亚悉尼,主要从事运营支撑系统研发。

2014年7月,华为投资了XMOS公司。XMOS主要设计用于物联网领域的高性能芯片。这次投资应该是为了获取物联网相关的技术。
2014年10月,华为收购了Neul。它主要从事物联网项目方向的传感器及相关无线电标准的研究工作。这次投资与收购XMOS应该是同样的逻辑。

2015年华为收购比利时无线网络设备厂商Option,Option是欧洲唯一一家无线网卡、USB闪存和嵌入式笔记本上网模块厂商。
Option是欧洲唯一一家无线网卡、USB闪存和嵌入式笔记本上网模块厂商。今年6月到9月,因Option的申请,欧盟启动了针对中国产无线数据网卡的调查。Option认为,华为和中兴接受补贴,以低价出口对欧洲生产商造成实质性损害。  
该案也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出口的同一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种调查。  
为了消除这一“障碍”,华为于10月宣布与Option的协议,华为将在电信市场与该公司开展研发合作,并将在比利时成立了一个研发中心。华为还同意购买Option的连接管理器软件授权,第一年的授权费为2700万欧元(约合3768万美元)。  
此外,华为同意以800万欧元(约合1105万美元)收购Option半导体公司M4S全部流通股。在达成协议后,Option则申请撤销关于限制中国产无线广域网卡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投诉,已要求欧盟停止反补贴、反倾销和保护措施调查的所谓“三反”调查。而此次收购完成则将该协议进一步推向完结。  
华为执行副总裁和华为设备董事长郭平则表示:“M4S目前正在开发最先进的4G射频芯片组,收购M4S使华为有能力提供更具创新的移动宽带设备,加快4G服务的商业化并支持欧洲的数字化议程计划。”  
根据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研究数据,2009年,全球数据卡销售量大约为8000万部,华为数据卡出货量为3500万部。在欧洲很多国家,华为数据卡市场占有率超过70%。而中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兴终端全球出货量4000万部,其中数据卡就达1200万部。华为则超过2000万部。  
而在欧洲问题解决后,目前华为和中兴需要共同面对的紧要问题则是美国市场,可能因“国家安全”因素无法获取美国运营商的网络设备大单。
2015年华为投资暴风影音,持股3.9%。当时的考虑应该是华为终端与暴风科技的内容与服务合作,有不错的前景。不过后来没有发现两者有进一步的合作。
2015年7月,华为收购了一家位于爱尔兰的专注于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的团队Amartus。

2017年,投资了威马汽车。威马汽车是一家初创汽车品牌,创立之初就旨在打造新能源汽车产品。投资汽车应该是为了拓展华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2017年初,华为收购了两家以色列厂商:HexaTier和Toga Networks。HexaTier是一家数据库安全公司。Toga Networks是一家基于软件的系统设计和芯片设计的公司。
2016年底,华为斥资1.5亿美元(交易额为猜测)收购以色列IT公司Toga Networks。外媒称,华为一直与Toga Networks有合作,Toga Networks主要产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并扩大到云存储和数据中心应用。
Toga自称是一家“基于软件的系统设计和芯片设计”公司,并声称在云计算、SDN和NFV方面具备专业知识。据称该公司已经开发了基于软件的交换机、路由器和云存储产品,这些产品可被企业和网络运营商进行使用。
HexaTIer是一家数据库安全公司,华为以4200万美元收购了这家公司。该公司也成立于2009年,来自Crunchbase的数据显示,HexaTIer已经获得了来自包括耶路撒冷风险投资公司(JVP)和Magma Venture Partners等投资者的1500万美元投资。

还有一些华为想收购的公司,却因为地域阻力而失败的,比如:3COM,3leaf,马可尼,摩托罗拉业务等。联想收购了摩托罗拉通讯,不知是不是是同一块业务。
华为没有大量巨资的收购行为
《华为基本法》:华为永远不进入信息服务业,永远不去进入主行业以外的行业。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31 07:43
创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

https://www.guancha.cn/GuoZhaoHui/2018_12_30_485141.shtml
这句话是柳传志最近给联想的员工一封公开信中写道的。类似的语言柳传志不止讲过一次,如“上ERP是找死,不上是等死”
不过这两段很有启发
技术创新的困难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美国GE公司最近被踢出道琼斯指数名单,与其数字化转型遭遇的挫折有关。有二十世纪最优秀CEO之称的、原通用汽车董事长斯隆先生认为,研发管理是企业最困难的管理。最近华为公司在手机方面发展很快,为人称道。但对公司来讲,这个领域当初是“偷偷搞出来的”意外收获,并不是公司战略策划出来的。如果任总知道得早,可能早就被灭掉了
最近这些年,政府非常重视创新,也涌现出大量的成果。对于这种现象,我还可以说一句比较难听的话:大量“重大的创新”往往是包装出来的。相当多的成果是对国外技术的模仿和跟随,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创新。如果企业满足于这样的“创新”,不过是“自欺欺人”。从这种意义上讲,柳传志的头脑是冷静的。


作者: zmztx    时间: 2018-12-31 09:42
什么叫创新新?并不见得都是高大上的玩意
比如,汽车国产化最晚的几个零件---雨刷
雨刷是车窗刮水的,要求那个胶条不倒。可国产的胶条长期不过关,用不了多久就会倒。材料不过关
比如,大客车的车门
正常情况下挺好用,但是也会出现车门滑轨里的轴被磨断。因为在人太多的时候,人会挤在门口,对门的挤压很严重,如果再加上路为了排水而成斜面,这时那根轴的磨损就严重了。国内在四十年前这种情况十分常见,现在一些不发达的国家仍然很常见。所以需要修改设计
比如,三角活塞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变速性能不好,需要和它配套的部件也做相应的改变。不过这种发动机到现在用的也少
这些,都不是高大上的东西。但是靠“山寨”肯定不行
还有一种就是大公司遇到的问题
为了某种目标,需要配好一些相关的能力。如产品、生产制造等。这些相应的能力可以是自己独立搞出来,也可以买来。对于买来的,不可能刚好合适,也需要性能上匹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机电匹配),这些技术工作只有靠自己,没地方抄
所有这些,是不是也该算作“创新”呢
日本机械工业,要说凭空出来个原理,在做出产品去卖,好像没有。但是产品做得好,质量稳定,没有太高的安全系数。这些也是本事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1 10:36
中国芯片的真实情况

作者:陈芳 董瑞丰          来源:正和岛故事汇(ID:zhisland_story)

本文对中国芯片产业从无到有的60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透过集成电路的世纪变迁并与美、日、韩等国的崛起之路进行对比,为您多维度的解读中国芯片的困境所在及未来的破解之道。

    一、从落后5年到落后20年

    新中国成立时,全中国只有几个比较像样的有线电和无线电工厂,日式机床不到1000台,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几乎为零。

    1951年10月底,中苏第二届商务谈判在莫斯科举行。中方代表团成员向当时与中国关系密切的苏方探寻援建电子管、无线电元件和交换机生产厂的可行性。

    结果,援建电子管厂和交换机厂的动议顺利通过,但电子元件厂却被苏方拒绝,理由说来倒也简单:“援助电子管厂是可以的。至于无线电元件,连我们的工厂都是民主德国帮着建起来的,你们去请他们帮忙吧”

    1952年,民主德国方面尽最大的努力,给中国提供了种类和规格繁多的产品,最终确定引进18家单位的80多项产品,初步核算需要1.4亿元。

    随后,中方在北京酒仙桥筹建北京电子管厂(即现在的北京京东方公司)、由民主德国提供技术援助。该厂总投资1亿元,年产1220万只,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除此之外,酒仙桥还建起了规模庞大的北京电机总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北京有线电厂及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单位。

    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中国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克服外界封锁的困难,在海外回国的一批半导体学者的带领下,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点接触式晶体管,从而开创了人类的硅文明时代。在地球的另一边,1959年,在林兰英的带领下,我国冲破西方禁运,仅比美国晚一年拉出了硅单晶。

    同年,李志坚在清华大学拉出了高纯度多晶硅。1960年,中科院半导体所和河北半导体研究所正式成立,我国的半导体工业体系初步建成。1965年,我国第一块集成电路诞生。

    1966年,十年动荡开始,但我国的半导体工业建设并未止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国开始从欧美引进技术。这一年,我国自主研制的PMOS大规模集成电路在永川半导体研究所诞生,实现了从中小集成电路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跨越。

    1.追赶乏力

    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起步,经过中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就在美国的芯片技术飞速发展之时,中国的追赶开始乏力。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中国的精英科学家和军事化研发体制,足以保证“两弹一星”这样的国家级工程顺利完成,但要让芯片产业实现超微细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以及达到每年上亿甚至数十亿的产量,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障碍。

    从国际上看,由于集成电路是先进技术,而且与国防军事密切相关,“巴统”对中国长年实行禁运,无论制造设备还是工艺技术,在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内断绝了中国交流引进的路径。

    从国内看,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一度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全民大搞半导体。当时,报纸上长篇累牍地宣传:街道老太太在弄堂里拉一台扩散炉也能做出半导体。这种违背基本规律的鼓吹,严重冲击了正规工厂的半导体生产研发流程。(当年我工作的工厂也拉单晶硅,还算正规,算是副产品

    1968年,北京组建东光电工厂;上海组建无线电十九厂。至1970年建成投产,形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南北两霸”。但所谓的“打破尖端迷信”,让造反派对东光电工厂建厂时铺设的水磨石地板进行了大肆批判,导致工厂不敢对产品质量提出起码的要求,甚至把其负责研制的百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电路推倒重来。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开始恢复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1973年,中方一个考察团赴美考察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美方热情接待后赠送考察团代表每人一份工艺精致的玻璃蜗牛小礼品。不曾想“蜗牛”引起始料不及的政治风波,彩电生产线的引进被迫停止。

    受此影响,中方此前与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谈判引进的一条集成电路生产线也宣告流产,失去了一次引进全套技术的机会。

    与之形成鮮明对比的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工研院”1975年向美国购买3英寸晶圆生产线,1977年即建成投产。1978年,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KIET)从美国购买3英寸晶圆生产线,次年投产。1980年,台湾地区的联华电子建立4英寸晶圆厂。

    而中国大陆直至1988年オ由上海无线电十四厂与美国贝尔电话合资成立贝岭微电子公司,建设中国大陆第一条4英寸晶圆生产线。那时,在欧美联手封锁压制下中国大陆只能买到二手淘汰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中国大陆已经完成了动态随机存储器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教研室由王阳元领导的课题组,完成了三种技术方案,在当时的中科院109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块1024位动态随机存储器。这一成果尽管比美国、日本晚了四五年,但是比韩国要早四五年



    197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王阳元领导的课题组研制成功第一块三种类型的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

    由于国家经济与财政的原因,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五年计划对集成电路的总投资还不及国际上一个大公司一年的投资。例如,1973年中国与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谈判引进集成电路生产线时,预备的资金仅为日方报价的一半。(后来,首钢与NEC合作)

    在欧美技术封锁以及1980年后中国大陆减少电子产业投资的情况下,中国大陆的DRAM产业开始领先韩国,然后迅速被韩国反超。

    2.一己之力难以追赶

    当中兴事件发生后,中国的互联网上出现一种声音,认为中国芯片“梦幻开局”,起步不算晚,假如一直埋头搞建设,是否能发展出不逊于美、日、韩的技术能力和产业水平?

    事实上,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庞大的工业体系面前,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很难靠“技术英雄”的一己之力实现赶超。尤其是那时十年动乱已经让企业的生产条件和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产业发展违背科学规律,加之国际上的技术封锁与禁运,我国的芯片产业基本处于分散的、手工式的生产状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仅难以弥合,而且差距正在呈现出成倍扩大的趋势。

    技术进步是颠覆式的,每落下一步,很快就会被甩下一大截。研究芯片发展史的专家给出了比较客观的评判:这一时期的中国“芯”,在科研、技术水平上与世界水平有15年左右的差距,在工业生产上则有20年以上的差距。

    不可否认,中国在过去10年里咬着牙取得了一批值得大书特书的科技突破,但无论芯片的技术还是产量,此时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不仅世界第一的美国将中国抛在了身后,连昔日落后的日本、韩国也正在迅速赶超。

    发展芯片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追性,已经为決策者所认可。

    1977年8月,30位科技界代表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科教工作者座谈会。王守武(此人是院士,49年前在机械行业工作过。在昆明机床厂工作过,不过当时应该叫中央机械厂)发言说:“全国共有600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其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总量,只等于日本一家大型工厂月产量的十分之ー。”这句话,把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成就和家底概括得八九不离十。

    在中国的其他高科技领域,情况相差无几。著名的“863计划”启动之前,中国科技界对这种差距洞若观火,一位资深科学家曾痛心疾首地说道:“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的年轻科学家将丧失与国际科学界对话的能力。”

    在这样的劣势下试图赶超,无疑需要对芯片产业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有极其精准的洞悉和运用。只有改革开放的春风才能为芯片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回想1977年,除了专业领域的少数领军入物,上至中央高层,下至普通专家,国人对这种差距和追赶的难度普遍认识不足。例如,有领导同志当年就曾问芯片产业的老一辈科学家王守武:“你们一定要把大规模集成电路搞上去,一年行吗?”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1 10:44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1-1 10:45 编辑

    二、造得出“两弹一星”,造不出芯片?

    如果说中国的芯片产业在前30年里做到了独立自主,但严重缺乏产业化和持续更新“造血”的能力,那么在接下来的30年里,中国又进入了以市场化和运动式集中攻关井行、换取技术进步和产业跨越的阶段。

    至少两代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付出了高昂的学费,试图换来理想中“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

    1.中国芯片的“531战略”

    1980年,坐落在大湖边的江南无线电器材厂迎来了一批西装革履、行事有板有眼的日本工程师。国门初开,这批日本人引来厂里不少好奇又略带怀疑的目光。很快,厂里贴出告示,宣布从日本东芝公司引进彩色和黑白电视机集成电路5微米全套生产线。

    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又叫“742厂”,1960年成立时只是江苏无锡一家身处小巷的地方国营小厂,以生产二极管为主;后经几次划转、合井,承担起新型半导体工艺设备的研究和生产任务,此时隶属于四机部(电子工业部)。

    多年以后,无锡仍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基地,这与742厂时期打下的底子不无关系。

    与东芝公司的这次合作,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外引进集成电路技术,短短起几年时间,厂里的芯片产量达到3000万块,一度蜚声国内的名牌电视机一一熊猫、金星、孔值——心脏部位统统装有这家工厂的产品;

    甚至有人统计,从这条生产线上出来的芯片用在了40%的国产电视机、音响和电源上。742厂也一跃成为当时我国产能最大、工序最全、首家具有现代工业大生产特点的集成电路生产厂。

    742厂的技术引进是成功的,但总体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芯片产业出现了重复引进和过于分散的问题。

    一份当时递交给中央的报告称,全国有33个单位不同程度地引进了各种集成电路生产线设备,累计投资13亿元左右,最后建成投入使用的只有少数几条线,多数引进线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回过头来看,出现这种情况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国家缩减了对电子工业的直接投入,希望广大电子厂能够到市场上自己寻找出路。为了在短期内获得效益,大量工厂购买国外的技术和生产线,自主研发的电子工业思路逐渐被购买引进所替代。

    这也是中兴创始人侯为贵在1980年被派往美国考察生产线、1985年又到深圳创办中兴半导体公司的原因。

    对于市场化(或者用当时的话来说,借助经济责任制)能否帮助解决中国芯片技术落后的问题,大家心里都没有底。1981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实现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这样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水深水浅还不很清楚,要走一步看一步,两只脚搞得平衡一些,走错了收回来重走,不要摔到水里去。”

    在改革开放仍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探素”是出现在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一个高频词。

    1982年10月,国务院为了加强对全国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行业的领导,成立了以时任副总理万里为组长的“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后来有个计算机领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制定中国芯片发展规划,提出“六五”(1981-1985年)期间要对半导体工业进行技术改造。

    一年后,针对当时多头引进、重复布点的情况,领导小组提出“治散治乱”,集成电路要“建立南北两个基地和一个点”的发展战略。南方基地主要指上海、江苏和浙江,北方基地主要指北京、天津和沈阳;“一个点”指西安,主要为航天配套。

    经过几年的观察和酝酿之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中国“芯”的第一个重大战略正式提出。

    1986年,电子工业部在厦门召开集成电路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七五”(1986—1990年)期间我国集成电路技术的“531”发展战略,即普及推广以742厂为基点的5微米技术,同时开发3微米技术,攻关1微米技术。

    在1986年提出“531发展战略,有一个背景:在这一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出现急剧下滑。按照既定战略,国家将集中资金建设二三个骨干大厂、扶持一批十个左右中型企业、允许存在一批各有特色的一ニ十个小厂。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芯片产业链的相关企业都派出考察团奔赴无锡,而742厂也响应国家战路,向全国推广已经掌握的5微米集成电路生产技术,免费赠送技术资料,甚至还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到其他企业支援。该厂时任总经理王洪金为此专门发话:“到742厂学习,除了吃饭要钱,住宿不要钱!”

    但客观来说,与当时国际先进技术和巨大的市场缺口相比,我国芯片无论工艺还是产品,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份当年的研究报告列举了其中几个原因:

    1.各种整机引进是“万国牌”"的,整机厂要的品种,电路厂做不出来;电路厂生产的,整机厂又不要,电路厂没有做到市场导向。

    2.在引进工作中,大量引进硬件——设备和仪器,而不注重引进软件——技术和管理,这是引进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的教训。

    3.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厂、所内部运行机制不顺畅。

    经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计划中要建立的南北三个微电子基地,投资预计无锡6亿元、上海5亿元、北京4亿元。由于资金没有着落,北方基地规划组工作一年多,写成报告汇报后就宣布解散。上海也仅投不到5亿元。

    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原本提倡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八字方针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导致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进。即便是先行者742厂,此后相继从东芝和西门子引进2-3微米数字电路全线设备和技术,后来又从美国朗讯公司引进0.9微米数字电路设备和技术。

    “531”发展战略的目标得以实现,但却是以全部从国外引进技术的方式实现的。

    到1988年,我国的集成电路年产量终于达到1亿块。按照当时的通用标准,一个国家的集成电路年产量达到1亿块标志着开始进入工业化大生产。美国在1966年率先达到,日本随后在1968年达到。中国从1965年造出自己的第一块集成电路以来,经过漫长的23年,才达到了这一标准线。

    2.“908工程”的教训

    742厂的辉煌还将延续一段时间。由于引进技术的成功,电子工业部决定从隶属于该部的主力研究所、位于四川的24所调出500人,与724厂共同组建无锡微电子科研生产联合体,以争取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七五”期间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头号工程——无锡微电子工程,由此拉开序幕。该工程含2-3微米大生产线,以及制版,引导线和科研中心,于1988年开工建设。

    次年,在工程建设期间成立了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这家公司很有名),后者被誉为“中国微电子产业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去”、在其他公司或政府部门担任过主要领导、骨干的人数,据统计不下500人。



    1987年,江南无线电器材厂与电子部第24所无锡分所合并,成立无锡微电子联合公司,即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的前身

    有了华晶的基础,1990年8月,国家计委和电子工业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的座谈会;中央随即决定实施“908工程”,目标是在“八五”(1991-1995年)期间半导体技术达到1微米。

    “908工程”规划总投资20亿元,其中15亿元用在无锡华晶电子,建设月产能1.2万片的晶圆厂,由建设银行货款;另外5亿元投给9家集成电路企业设立设计中心。

    时值美日两国在芯片领域龙争虎斗,韩国则一路高歌猛追,这个经过科研人员与企业家精心设计、反复论证的方案,被寄予厚望,要让中国拉近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但实际结果相差基远。“908工程”光是经费审批就花了足足2年时间,从美国朗讯引进0.9微米生产线又花了3年时间,中间经历了数次反复论证,加上建厂的2年时间,工程从开始立项到真正投产历时7年之久。

    待1997年建成投产时,华晶的技术水平已大大落后于国际主流技术达4-5代,月产仅800片左右,投产当年亏损2.4亿元,成为“投产即落后”的经典反面案例。

    巨额投入打了水源,华晶还要为此承担沉重的利息支出压力。走投无路之下,从1998年2月起,华晶将部分设备租给香港上华半导体公司。上华对外筹集了2800万美元,在引进美国的技术、中国台湾地区的团队后,5个月内就开始量产了。

    1999年8月,华晶和上华合作的工厂转制为合资公司——无锡华晶上华半导体公司,上华持股51%;新公司迅速扭亏为盈,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纯晶圆代工”企业。

    与华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0年新加坡政府投资特许半导体,只用两年时间建成,第三年投产,到1998年收回全部投资。

    时隔多年之后,把“908工程”放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中去观察,我们会发现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多么独特的个例,相反,它就像澎湃大潮中随处可见的一朵浪花。

    如果要反思,我们看到的是计划经济的运行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芯片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后者愈益商业化、国际化的背景下,“908工程”困境凸显:研发跟不上国际先进技术的步伐,产业化程度低,产品的批量生产能力迟迟不能扩大。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1 10:47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1-1 10:52 编辑

    三、“砸锅卖铁”也要把芯片搞上去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并非一朝一タ之功。

    从“造不如买”,到准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908工程”迈出了关键一步。它的失败,也让中国芯片从业人员在挫折中汲取了教训和经验。这些经验将在后续的中国“芯”特大工程——“909工程”中起到宝贵的作用。

    1995年12月11日,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正(北大机械类专业毕业)在湖北武汉,准备第二天前往三峡工程考察。当晚,他突然接到国务院办公厅的电话,通知他隔天在北京出席总理办公会议。

    事后,胡启立回忆说,当时国家领导人参观了三星集成电路生产线,发出“触目惊心”的四字感慨。虽经屡次冲击,中国的芯片产业仍大大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党和国家领导人迫切希望提升我国集成电路水平,领导同志甚至发出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的指示。

    在这次总理办公会议上,确定了中国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一个国家项目——“909工程”:投资100亿元,建设一条8英寸晶圆、从0.5微米工艺技术起步的集成电路生产线。



    1.“909工程”拿到“特殊政策”

    当时的情况确实触目惊心。从产业规模看,1994年我国大陆集成电路的产量和销售额分别只占世界市场份额的0.3%和0.2%,在大陆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5%,只相当于我国台湾地区台积电一家公司的1/3。

    从技术水平上看,当时我国大陆的生产水平仍然停留在4~5英寸晶圆、2~3微米工艺技术的档次,在技术上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国15年左右,相差3个发展阶段。

    政府主管部门判断,芯片产业发展滞后已严重影响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各类电子产品中,集成电路85%以上依赖进口,使得当时中国的电子产品虽有自己的品牌,但只能使用外国芯片。

    比如,199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视机生产大国,每年可以生产上亿台电视机,但电视机所用的关键芯片大多依靠进口。专用芯片中的专利技术转让费,是导致我国许多电子产品产量虽大但利润却很微薄的主要原因。

    电子工业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递交的报告中这样写道:我国没有多少能和外国公司平起平坐的进行交换、合作的关键性技术专利。这种状况如不改变,我国的电子工业有永远沦为“电子组装加工”的危险……如果能够抓住机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可跃上一个新台阶,从而获得追赶世界发展步伐的机会。

    当时,“908项目”还正在进行之中,而且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总理办公会议上,胡启立申述了建设项目的困难:半导体产业是更新換代最快的一个产业,产品集成度每18个月增长一倍,相应的许多设备也要升级换代。

    而我们投资和决策要层层审批,时间很长,不能适应半导体这样快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的节奏。往往是等项目批下来,许多原来设想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原本先进的技术已变成落后的了。

    会议最后决定,要求各部委缩短项目审批时间,简化审批程序,彻底改变以往审批过程大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做法。同时,“909项目”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1996年国务院決定由中央财政再增加拨款1亿美元),由国务院和上海市财政按6:4出资拨款。中央拨付的资金专款专用,即刻到位。

    胡启立后来在书里记录了自己走出会议室那一刻的想法:“自古华山一条路,909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唯有如此,オ能为我国半导体产业闯出一条生路。如果‘909工程’再翻车,就会把这条路堵死,可以肯定若干年内国家很难再向半导体产业投资。电子工业部也无法向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代!”

    随后他又写到:“这些判断都没错,但现在想来,那时我对即将遇到的风浪和危难的估计都是远远不足的。”

    2.风浪和危难远超想象

    吸取了“908工程”与市场脱节的教训,“909工程”开始了新的政策探素:以市场为导向,以不断升级的产品线为基础。虽然投资总额超过了建国以来所有集成电路项目投资的总和,但国家投入由国家开发投资银行以资本金性质注入企业,成立独立运作的股份公司,资金的使用灵活性、自主性均很高。

    围绕“909工程”,上海虹日国际、上海华虹国际、北京华虹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等相继成立。其中,华虹NEC没有重蹈华晶七年漫长建厂的覆撤,于1997年7月31日开工,1999年2月完工,2000年取得30.15亿元的销售额,利润达到5.16亿元。同时,其技术档次达到0.35~0.24微米,生产的64MB和128MBSDRAM存储器达到了当时的国际主流水准。

    不过,正如胡启立同志的回忆,“风浪和危难”远超过想象。

    工程开工建设了,恰逢全球半导体市场低迷时期,其他国家的半导体工厂纷纷缓建或者停工;要自力更生,却发现已经开工建设的超净厂房没有预见到未来的发展,比需要的面积小了ー半;还没有来得及为投产庆祝,就遭遇世界范围的半导体存储器市场价格一落千丈,刚刚上路的生产线必须转型为代工……

    有着国家作为后盾的“909工程”,此时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找准芯片产业的突破口。芯片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技术已经过多次迭代,大的市场早被几家国际巨头瓜分完毕,这些巨头企业不仅技术成熟稳定,而且依靠极大的产量将成本摊至很低。

    是进入大市场“硬碰硬”,还是切入小市场的“空白点”?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这些对“909工程”的实操者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后来有人打了个比方,贴切地形容了这种市场决策的难度——芯片产业犹如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如何在火车急驰中一跃而起攀入车厢,时间、角度、速度都至关重要。



    “909工程”的主要承担企业上海华虹-NEC

    作为“909工程”的主要承担者,华虹公司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909工程”的成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徐匡迪是“909工程”的重要支持者,他曾多次与华虹当时的董事长张文义一同参加与外商的谈判,每次他都问张文义:“华虹是赚了还是亏了?”能否盈利是判断华红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无论如何,到2005年6月,华虹完成了当初立项的所有目标。

    胡启立后来总结了三点经验:

    第一,真正的核心技术很难通过市场交换得来,引进不是目的,目的是发展自己,为我所用,最终实现自主创新,走自己的路。企业必须从引进之日就要制定消化吸收的具体措施和今后创新的长期战略规划,并积极努力加以实施。

    第二,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进某高科技项目,往往首先想到为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容易导致从技术出发,忽视市场导向”。“如果与市场不合拍,即使技术水平再高,也得不到市场的回报,就会被淘汰出局”。

    第三,牢牢抓住人才这个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优秀人才是创新的主力和中坚。

    多年以后,张文义已经离开华虹,转任另一家芯片制造厂商——中芯国际的董事长。根据2017年的一份数据统计,在全球芯片代工厂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台积电稳居第一,占55.9%;中芯国际排在第五,占5.4%;而华虹排在第九,占1.4%。

    作为探索中国“芯”自主创新道路上一次难得的实践,客观来讲,“909工程”取得的成绩不仅是华虹完成了立项目标,也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道路做了政策探索,为后来的大基金、“909工程”二次升级都积累了很多经验。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1 10:54
    四、新世纪的曙光

    中国“芯”的漫漫征程还未停歇,新世纪,征途迎来了新的曙光。

    如果说“909工程”的投入,对20世纪的中国“芯”来说是一笔史无前例的巨额投资,那么21世纪的中国“芯”得到的重视有过之而无不及。

    成立于2014年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专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而设立,外界称之为“大基金”。基金总额最初计划约为1200亿元,最后增至1250亿元,发起人包括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实力雄厚的企业。

    这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有史以来的最大手笔,它的影响将在未来数年或数十年可逐渐显现出来。

    在“大基金”之前,中国“芯”还有“核高基”等国家专项扶持。

    “十五”计划(2001-2005年)初期,863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经过深入调研,设立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专项。专项先后确立了“国产高性能SOC芯片”“面向网络计算机的北大众志863CPU系统芯片及整机系统”“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等课题,支持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北大众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研发国产CPU。

    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后来做出了“申威”CPU芯片,用在我国首台全自主可控的十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上。后者曾蝉联两年世界超算冠军,还为中国赢得了全球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奖——戈登贝尔奖。



    北大众志1999年就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CPU架构,《人民日报》在这年的最后一天刊文,称这一成果是“献给新千年的礼物”。

    龙芯的芯片后来在北斗卫星等国防军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芯片民族品牌的代表。

    在此基础上,2006年,“核高基”重大专项正式上马。“核高基”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当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核高基”列为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首,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并列。

    根据计划,“核高基”重大专项将持续至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预算328亿元,加上地方财政以及其他配套资金,预计总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在“核高基”之前,“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已经对IT领域的许多基础研究给予了资金支持,但项目基本上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承担。

    这种情况在“核高基”重大专项上发生了改变。事实上,国家中长期规划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以产业化为目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因此。“核高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牵头主导”。而如何在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成为“核高基”要解决的难题。

    根据2017年科技部会同工信部发布的“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显示,经过近10年的专项实施,一批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先后有30多种高端装备和上百种关键材料产品研发成功并进入海内外市场,填补了产业链的空白。

   

    中、美、日芯片时间线对比

    专项技术总师、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当时对外表示:“我们在核心电子器件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与国外的差距由专项启动前的15年以上缩短到5年,一批重大产品使我国核心电子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


好像又被腰斩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1 11:01

文革中,国务院发布,成立国家级《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首任副组长,是复旦大学谢希德教授,必须强调,当时根本没有任命正组长!

谢希德教授,当时干什么呢?每天工作任务是,打扫复旦厕所,是有数量限制的,不打扫完,不能休息!国务院也不敢说,一个字的反对文革,反对让谢希德教授打扫厕所的话,怎么办呢?只好请中央军委再下命令,还是不能反对谢希德教授打扫厕所,而是和复旦大学红卫兵商量,我另外派人,替扫厕所,行不行?复旦红卫兵还真给中央军委面子,同意替扫。于是,堂堂中央军委正式命令,上海警备区每天,派十名士兵到复旦,替谢教授打扫厕所。而谢希德教授,这才腾出时间,换掉扫厕所服装,聚拢精神,重回实验室,从事芯片研发,领导工作

就算谢希德教授是神仙,在这种环境中,能有多大作为呢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3 14:15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1-3 14:20 编辑

然而除了企业研发,在国家层面的投入可能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美国新兴智库“New America”的一位研究员最近撰文预言:中国在AI竞赛中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因为以国家为主导的模式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并没有那么高效。
这位研究员名为Samm Sacks,是一位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政策研究者,在布朗大学获得中国文学学士学位。

Samm Sacks

她认为,中国擅长制定国家计划,但并不擅长实施这些计划。比如中国雄心勃勃的电动汽车计划和半导体计划实施了很多年,但并没有打造出中国的特斯拉和英特尔。
因此,AI行业虽然有诸多计划,但她并不认为能推动技术创新,理由有四

数据。看数据不仅要看数据的数量,更要看数据的质量。中国可能数据量很大,但不少都是同质化的数据。
我认为中国在开发完全适应本国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上做得非常出色,但如果算法要面向全球会怎么样呢?这实际上是企业实际上如何使用这些数据的问题。
比如坐拥微信的腾讯公司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腾讯也因其内部的“数据孤岛”问题而头疼不已。

创业文化。中国的创业文化很浓厚,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就只顾着盈利,不像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那样,去探索尝试那些最炫酷的新理念,而这些实验室在核心技术研究方面遥遥领先

人才。中国的大学正在取得巨大的进步,但要达到美国的世界级大学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仍在吸引来自全球的最优秀、最聪明的人。
举个例子来说,腾讯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研究了在顶级创业公司中的AI专家,将这些专家分为学者、从业者和工人。结果发现,与美国相比,中国拥有的AI人才占世界的13%,而美国占到了26%
进一步观察,比如博士:这些人可能是参与核心AI算法构建的专家,而不仅仅是那些可能领导AI项目的人,那么这个数字就变得更小。中国仅为1.9%,美国为40%以上

AI核心技术。中国没有制造AI优化芯片的能力,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太可能获得这样的能力。
关于前文提到的半导体项目国家计划,这个计划价值高达1500亿美元,但并没有专注于AI芯片,实际上,芯片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国无法赶上美国,也无法与Nvidia、AMD等公司竞争
除非中国能够出现一家能够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的公司,不仅仅是因为其产品价格更便宜,而是凭借其技术优势,能够和谷歌、英特尔这样的巨头实打实地竞争,否则,无论具备多少创业精神,都不会在这个技术领域占据真正的主导地位。

另外,这位女研究员还揭伤疤:
如果去过创新区或工业园区,就会逐渐了解到这些园区是否会带来真正的创新。很多时候,这些项目只是为有利可图的房地产交易或其他目的提供资金。
最后她还断言:现在的中国即将出现AI泡沫,尽管已经投入巨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太多回报。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758483.html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9 08:23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1-9 10:28 编辑

[转帖]美國5G技術

    《美國突然傳來大醜聞!全世界震驚了......》的文章,此文宣稱: "AT&T公司這個5G測試速度約為24MB/秒,相比4G速度僅僅快了0.93MB/秒,但為了這0.93MB/秒,用戶一年必須多交1339美元,也就是9200元人民幣!"而"華為在英國、西班牙、意大利的測試速度為2.7G/秒",並據此斷言:

    "看到上面這數據,我也更理解了,為什麼面對美國的刁難,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有底氣直言相告:沒有華為的參與,美國或無法贏得5G競賽。

    華為的這種底氣就在於:華為已經強到了近乎無可替代,誰拒絕華為,誰就近乎是自絕於5G時代! "

    此文還宣稱:"華為的實力,來自於高額研發投入和18萬員工的忘我努力下,拿下的一個接一個的技術專利。僅僅在5G領域,華為已擁有61項5G標準專利,佔比達22.93%,排名全球第一,遠超美國高通。"

    AT&T 2018年12月21日在美國12個城市推出的是商用5G服務,不是測試,這不僅在美國是頭一份,而且在全世界也是頭一份。中國的商用5G網絡按照國內三大運營商的說法,要到2020年才會推出。就憑這一點,美國已經領先中國兩年。

    其次,AT&T這次推出的並不是直接給手機使用的5G無線網絡服務,而是移動熱點設備與數據服務,並且對這12個城市的"特定的企業和消費者"提供90天的免費服務,然後才會開始收費,數據服務的收費標準是70美元/月可以獲得15GB的數據也就是每月可以下載15GB的數據。這個價格貴不貴呢?有網友在網上評論《AT&T 推出首個 5G 網絡服務,每年資費達到 5200 多人民幣》的文章是指出:"現在4g家庭套餐15g流量是100刀,又是標題黨"。可見對美國人來說這個價格並不貴,與4g的費用差不多。

    第三,AT&T推出5G商用服務後,有人測試了其網速,顯示下載速度為194.88Mbps,上傳速度為17.08Mbps,延遲為77ms。這個成績本身並不算壞,但它與美國4G網絡的網速相差不大。實際上,在同一區域進行4G測試時,得到的結果與5G非常接近:下載速度為187.44Mbps,上傳速度為8.14Mbps,延遲為77ms。

    在討論網絡帶寬時,一般會用大寫的B來表示以Byte(字節)為單位,小寫的b表示以bit(位)為單位,1Byte = 8 bite。而此文先將194.88Mbps換算為24(194.88/8 = 24.36)MBps,引用華為在測試網絡的測試數據時卻只說是2.7G/秒,故意省略了單位b(bit),將兩個數據的差距放大了8倍。

    其次,AT&T的數據是第三方在商用網絡上測出來的,不是設備廠家在測試網絡上的測試數據,此文引用的華為數據是設備廠商在測試網絡上測出的數據,而設備廠商在測試網絡上測出的網速比剛投入使用的商用網絡用戶實際網速高出十多倍很正常,因為商用網絡的建設不僅需要設備廠商的努力,還需要電信運營商的努力。以中國的4G商用網絡為例,下行速度應達到100Mbps以上,但到目前為止,國內三大運營商的4G網絡下行速度也就是10多Mbps,在人口稠密或者比較偏遠的地區甚至連這個網速都達不到,不信各位可以用你的4G手機測試一下,看看下行帶寬是多少?

    比較而言,美國4G商用網絡的網速可以達到180Mbps以上,是中國4G商用網絡網速的10多倍如果中國2020年5G商用網絡投入使用的話,能夠達到眼下美國4G商用網絡的網速用戶就謝天謝地了

    專利方面的問題,引用一段知情人的說法大家自己判斷吧。

    5G標準由一個複雜的體系組成,包括了基帶、控制、空口協議等等。在這個體系中,國家標準化組織、網絡運營商(比如中國移動、NTT Docomo、Verizon)、設備製造商(比如高通、愛立信、華為、三星、Intel)等參與者都貢獻了一定的標準。比如在5G新空口協議上,全球累計聲明標準專利總數高達5124項,其中,華為以1481項聲明專利排名第一,愛立信以1134項聲明專利排名第二、三星以1038項標聲明專利排名第三,體現了華為在網絡空口協議上的優勢。

    而高通則在基帶和控制上的專利優勢比較明顯,畢竟高通擁有壟斷性專利優勢的CDMA,而CDMA在5G中還是頗有影響力。總體而言,在總體5G專利擁有數量方面,高通佔據15%的專利,三星擁有13%,諾基亞也坐擁11%,愛立信擁有8%,而以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國產廠商,合計獲得了全球5G基礎專利數量超過20%。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雖然高通在5G專利的數量上並不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地位,但在專利的質量上,不能否認,高通還是處於霸主的地位。通常意義上,5G的專利分為必要標準專利和非必要專利,高通手握的15%的專利很多都是必要標準專利,而華為等中國廠商手握的20%的專利很多都是非必要專利。兩者的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必要專利是無法繞過的,要實現組網必須要用到,而非必要專利是可以繞過的,沒有它也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建一棟大樓,鋼筋、水泥、磚頭是必要的基礎專利,而至於樓裡用什麼樣的電梯,甚至屋子裡用什麼樣的窗簾,這些就是非必要專利。

    正是由於高通在5G必要專利上的霸主地位,它非常大膽並且貪婪地制定了其5G專利費標準——完全使用高通移動網絡核心專利:單模5G手機收取手機整機售價的2.275%,多模5G手機(3G/4G/5G)收取3.25%;非完全使用高通移動網絡專利:單模5G手機收取4%,多模5G手機收取5%。這樣來算,目前國內手機廠商大部份都要交5%的"高通稅",預計將超過30億美元。而採用它家的芯片還得要另外收錢。可以說高通制定了一套非常霸權、但別人又無可奈何的5G時代規則,連蘋果也無法對抗,預計蘋果一年繳納的"高通稅"高達20億美元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11 21:32
有人对技术这样认识,很有道理
事实上,系统(指操作系统,如windows)国产化只是一种政治学诉求,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撑。在正常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每一件商品都国产化只能拖垮国力,毫无经济学价值。
样样都要搞,是因为时刻都要准备着将来干一战,在这种心态下,被围堵也是必然的了。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12 09:27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1-16 10:52 编辑

1月12日,外交部对波兰内部安全局8日拘押一名华为波兰公司员工作出如下回应:中方高度关注王伟晶被波兰内部安全局拘押事,中国驻波兰使馆已第一时间约见波外交部,要求波方尽快向中方就案件情况进行领事通报,尽早安排领事探视,依法、公正、妥善处理此案,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安全和人道主义待遇。

1月12日消息,华为回应波兰员工事件
华为波兰代表处员工王伟晶因个人原因涉嫌违反波兰法律而被逮捕调查,该事件对华为的全球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依据公司劳动合同相关管理规定,华为决定立刻终止与王伟晶的雇佣关系。
华为公司一直遵守业务所在国的所有适用法律法规,合规经营,并要求所有员工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

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
当地时间1月15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深圳接受了外媒采访。这也是自孟晚舟上月1日在加拿大被捕后,父亲任正非首次发声。
有记者问任正非,如果哪个政府要求华为拿出外国客户或通讯相关的机密信息怎么办。任正非表示,我会说“不”。我爱祖国爱党,但不会做破坏世界的事情。我的政治信念和华为的业务没有密切的关系。(有外媒表示,很多人对华为的一个担忧是任正非在197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曾参过军。对此,任正非回应说,“我爱我的国家,我支持中国共产党,但是我绝对不会做任何有害于世界的事情。”任正非还说:“我认为我个人的政治信仰与华为的业务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
对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任正非表示,他是一个伟大的总统。他采取了能减轻企业负担的大规模减免税措施。但他必须要管理好企业和各个国家,促使他们乐意在美国投资,以便政府获得足够的税收。华为是民企。如果有人不希望华为进入部分市场,我们可以适当减少规模。但只要我们能活下来养活员工,我们就有未来。
任正非最后表示,我强烈支持全世界采用统一的标准。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华为坚定不移地站在用户一方。
自2015年4月以后,任正非没有接受外媒的采访。彭博对此指出,任正非的现身意味着中国尖端技术企业华为遭受到的打击深度。
一家咨询公司负责人向彭博指出,任正非不太喜欢接受采访。但他这次的露面是聪明的选择。因为华为在欧洲遭受到的威胁是实质性的。任总的表态意味着他对此事的关注程度。
http://www.slit.cn/thread-3549407-1-1.html
还是这次接受采访的报道
任正非说,华为从未收到过任何政府要求提供不正当信息的请求。若北京当局要求华为提供客户敏感资讯,他会回绝
据报道,任正非正淡化华为在中美紧张关系中的角色同时强调了与美方合作的可能性又表示将观望特朗普会否介入其女儿孟晚舟的案件
任正非称,华为只是中美贸易磨擦的芝麻。他形容,特朗普是伟大总统,敢于大规模减税,有利商界,但要善待公司及国家,才能吸引企业在美国投资,华府才可获取足够税收。(在接受采访时,任正非谈到美国总统特朗普时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总统”。“他敢于大幅削减税收,这有利于……贸易”。BBC在报道中说,特朗普考虑签署一项行政命令,该命令将正式禁止美国公司使用华为与中兴的设备。对此,任正非表示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想传达给美国的信息是‘合作和分享成功’”。针对澳大利亚已经禁止华为向本地网络服务商出售5G技术,以及新西兰也阻止了一家公司与华为的交易这类事件,任正非说:“你不能与所有人合作”,“我们将把重点放到更好地服务欢迎华为的国家”。)
任正非表示,有信心华为今年收入可由去年超过1000亿美元,增至1250亿美元。他指出,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不用漂亮的业绩报告,“如果他们不希望华为进入某些市场,我们可以缩减一点。只要我们能够生存并养活员工,我们就有未来。”
http://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190115-924293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17 09:18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1-17 18:03 编辑

美国《华尔街日报》16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称,美国检察官正对中国华为技术公司涉嫌窃取T-Mobile US等美国商业伙伴的商业机密展开刑事调查。
此次调查有一部分是针对华为的多项民事诉讼,其中包括西雅图一个陪审团认定华为盗用T-Mobile位于华盛顿州贝尔维尤的实验室的机器人技术。(华为被控涉嫌窃取其美企伙伴的商业机密,其中包括T-Mobile公司用于测试智能手机的机器人设备“Tappy”背后的技术。)
        这起由T-Mobile提出的民事诉讼需要追溯到2014年,当时华为是T-Mobile的手机供应商。T-Mobile开发了一款名为“Tappy”的测试机器人,可以对其销售的手机进行质量控制测试。
       T-Mobile在诉讼中声称,华为在这段合作关系中窃取了其专有技术:两名华为员工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带了一个人进实验室给机器人拍照;一名华为员工试图将“Tappy”部件偷偷带出实验室。该员工后来承认他拿了该部件,给出的原因是,华为的研发办公室认为这样做能帮助改善自己的机器人
        诉讼还称,由于华为严重违反与T-Mobile的合同,以及非法窃取商业机密,T-Mobile被迫以高昂的代价停止了华为对其的手机供应。诉讼还写道,华为利用从T-Mobile窃取的机器人技术,非法地获得了价值数亿美元的商业优势。
        这一控告当时就遭到华为否认。华为后来开除了行为不当的员工,但不承认这跟商业窃密有关。
        华为发言人当时回应称,“华为的两名员工因为急切想更好了解客户对质量测试的需求,所以才有不当的举动。这一点,我们承认。这两位员工最终也因违反了公司的商业行为准则而被开除。至于其他指控,华为尊重T-Mobile上诉的权力,同时我们也会全面配合任何调查以及法庭的工作以捍卫我们的权益。”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华为在回应T-Mobile指控的文件中指出,华为并未窃取商业机密,因为“Tappy”根本不是秘密。华为方面还表示,该设备的视频可以在YouTube上轻松找到,设备的设计和规格等详细信息,也已在众多专利中公布。
        后来T-Mobile便一路告,直至2017年由联邦陪审团裁定T-Mobile胜诉,获赔偿480万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华为家用机器人的主要目的是教孩子们英语,并进行中文和英文的现场翻译。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在旧金山和波士顿拥有规模可观的团队,致力于该项目,但项目仍有可能被放弃。知情人士说,如果华为将这款机器人推向市场,其将只针对中国市场,而不大可能在美国和其他地区推出。

最近,有人在迪拜这个超级豪华大都市里面看到了华为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表情有些特别,然后他并且拍摄了那个喜庆的机器人,随后发布到了社交平台上,没想到,这个视频竟然会很火。

这个机器人还能直接跟人交流,人说什么它几乎都能听得懂,并且自主帮助人完成某项人所交代的任务。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17 09:47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1-17 18:04 编辑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5G启领未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演讲实录(网摘,来自华为官网)
2016年,我们构想了一个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智能的未来世界。构想未来可以有无限可能,但只有行动才会让可能到来。两年过去了,我们一直在行动,这些构想正在变成现实。(这大概就是华为的死穴
万物互联,联得更宽
1. 连接成为平台,而不只是管道
5G的到来,将使得无线接入网络超越管道,成为一个泛在平台。管道是有瓶颈的,而平台是无限延伸的。
2. 万物在线成为缺省能力,而不是默认离线
其次,平台化的连接,让在线成为一种新常态和缺省能力。当前大部分电子设备默认是离线的,并且它们彼此之间并不连接。
3. 全云化让智能无所不及,而不是稀缺资源
4. 重新定义终端,万物从即插即用走向即插即慧
5G将重新定义终端,我们将看到各种形态的终端涌现,这将颠覆现有的很多电子设备。
随着技术的进步成熟,智能终端在硬件、软件上走向结构化、标准化趋势,连接、视觉、听觉、触觉、感知,以及语言和大脑能力,都将很容易地部署进智能终端,就像搭建乐高一样简单。
5. 好的体验连续无断点,而不是碎片化
https://www.huawei.com/cn/about-huawei/publications/winwin-magazine/33/ken-hu-mbbf-2018?ic_medium=hwdc&ic_source=corp_box2_keknhu

看华为的人描绘的美好画面,作为技术人员,是张着嘴留着哈喇子。
但是如果从安全角度想,那个国家物联网的关键设备一旦全部用了华为的,那么小命是不是就攥在你手里了?以现在的形势看,说你有你就有。
华为必然为此付出代价,而能否成功也不取决于华为自己
希望华为能成功,也希望华为能走出死亡谷地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21 09:09
任正非主动放弃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称号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3327&s=fwzxfbbt
主持人:因为在改革开放40年的纪念大会上,有一百名改革开放的先锋中央在表彰。说没有您的原因是因为您主动申请深圳市委市政府别加上我,真的假的?
任正非:是,真的。因为我是这样想的,我想集中精力搞搞华为,华为已经够复杂了,因为你们没有机会到我们海外一些研究中心区看一看,这些科学家在这么细的地方还有数千项专利,在研究这些细节,所以有很多细节才能组成这个宏观的,这些东西都是要有规划的。我觉得我的精力要放到自己内部的方面上。如果参加社会活动就要消耗精力。第二,你叫我开会坐在这个板凳上坐两个小时我坐不住,我溜号,不光彩。
主持人:您做什么事能坐得住?
任正非:我做公司工作的时候就能坐得住。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29 16:28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1-29 16:38 编辑

华为回应美司法部指控:否认罪名 对指控非常失望
美国司法部当地时间28日宣布了对华为公司、有关子公司及其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指控,并表示即将向加拿大提出对孟晚舟的引渡请求。对此,华为公司回应称,对指控感到非常失望,并否认关于华为公司、其子公司或附属机构犯有起诉书中指控的违反美国法律的各项罪名。
据环球网报道,华为表示,对美国政府今天针对华为提出的指控感到非常失望。孟女士被捕之后,华为试图与司法部就纽约东区的调查进行讨论,但被拒绝且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华盛顿西区法院关于华为商业秘密案件的相关民事诉讼早已和解,和解前西雅图陪审团也对商业秘密相关诉请做出了没有赔偿、华为不存在主观恶意的裁决。
华为表示,否认关于华为公司、其子公司或附属机构犯有起诉书中指控的违反美国法律的各项罪名,也不知晓孟女士有任何不当行为。相信美国法院最终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美国正式指控  孟晚舟、华为及其子公司23项罪名
美国司法部两个联邦大陪审团对华为提出23项刑事起诉,并宣布将于美国时间本周二向加拿大当局提交引渡文件,申请引渡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 这种情况下,加拿大司法部将在未来30天内进行评估,并保有发出“继续进行”听证会的权力。
美国司法部称,在纽约布鲁克林联邦法院对四个被告提出13项刑事起诉,并在西雅图提出10项刑事起诉。这四个被告分别是总部在中国并在全世界运作的电信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在美国的相关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在伊朗的相关公司Skycom以及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 而23项诉讼则包括了银行欺诈、同谋电信欺诈、违反“美国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利用香港空壳公司向伊朗出售设备、违反美国制裁等。
以美国为代表,包括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多个国家,都曾明确表示“不欢迎”华为。除此之外,德国德意志电信公司也表示将在不久的将来停止使用华为产品。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29 20:04
美国司法部当地时间昨天宣布,以银行诈骗、妨碍司法、窃取商业机密等23项罪名,起诉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以及华为与其两家子公司。 美国司法部也确认,将在1月30日的期限前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要求。

受访学者对《联合早报》指出,华为在美国被起诉将让其在西方市场处境雪上加霜,中国可能在下来两天贸易谈判中委婉提出关切,但孟晚舟最终是否会被引渡到美国,目前仍存在相当大的未知数。

美国代理司法部长惠特克(Matthew Whitaker)、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和国土安全部部长尼尔森(Kirstjen Nielsen )当地时间周一下午在华盛顿举行记者会,公布对孟晚舟、华为以及华为子公司的23指控,其中13项在美国布鲁克林联邦法院提起,另10项是在华盛顿州西区法院提起。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司法部指控华为误导一家国际银行和美国当局,通过模糊其与两家子公司的关系,令对方以为这是两家独立公司,借此与伊朗经商,因此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司法部也指控华为窃取商业机密、电信诈骗和妨碍司法公正,涉嫌盗用美国电信公司T-Mobile位于华盛顿州实验室的技术,将名为“Tappy”的机械人装置用于内部测试智能手机,甚至向成功窃取机密的员工发放奖金。

孟晚舟本人则被控进行银行欺诈、电信欺诈、以及涉及银行与电信欺诈的阴谋。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说:“多年来,中国公司违反了美国的出口法律并削弱了制裁,经常利用美国的金融系统协助它进行违法活动。这一切都将终止。与历届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对于违反我国出口控制法律者的打击都会更加严厉。”

美国代理司法部长惠特克也说,美国将在1月30日截止日期前,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要求。相关听证会将于2月6日在加拿大举行。

惠特克说,起诉书没有指控中国政府涉嫌参与其中任何一起案件。但他补充说:“我(去年)8月告诉过中国官员,中国当局必须要求其公民和企业负起守法的责任。”

引人关注的是,本周也是中美高级别官员在美展开经贸谈判的敏感时间点。不过罗斯强调,华为被起诉一事“是执法行为,与中美经贸谈判完全是两回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今早就华为和孟晚舟被起诉一事回应说,中国对此高度关切,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同时要求各国为中国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

他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抹黑和打击特定中国企业,企图扼杀企业的正当合法经营,背后有很强的政治企图和政治操弄,强烈敦促美国停止对包括华为在内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客观公正地对待中国企业。

针对美国即将向加拿大提出对孟晚舟引渡要求,耿爽重申,美加两国滥用双边引渡条约,对中国公民无理采取强制措施,是对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严重侵犯。他敦促美国立即撤销对孟晚舟的逮捕令,不要发出正式引渡要求,“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据法新社报道,华为今早则发表声明对美国司法部的指控表示失望,并否认华为、其分公司或子公司犯下了起诉书中违反美国法律的指控。声明说,没有发现孟晚舟有任何错误行为,相信美国法院最后会达成同样结论。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波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华为在美国正式被起诉后,在西方市场的处境将雪上加霜,短期内争取西方市场的努力难有成功可能性,“美国既然给了华为这么多罪名,那基于盟友的关系考虑,一些国家可能把国家安全或政治考量置于法律之上。”

正值中美贸易磋商即将在明后天举行,陈波认为,中国料将在谈判桌提出华为相关的关切,美国也可能借此作为谈判筹码。但他也提醒,美国已确认会提出引渡要求,而假若孟晚舟被引渡了,接下来的流程和美国政府关系也没这么大了,因为美国法官才是最终的裁决人。

他认为,更有可能的是,中美会在谈判中委婉提及华为事件,商讨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以及如何界定美国国内法与国家商业法的关系。

陈波说,虽然孟晚舟如今在美国被起诉,但涉及她的案件并非已经“盖棺定论”,孟晚舟还有很大辩护空间,接下来的关注点是加拿大是否应美国要求引渡,这一点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30 11:36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1-30 11:39 编辑

华为两子公司被要求2月28日在美出席窃取商业机密案庭审

根据周二提交给法庭的文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两家子公司被要求2月28日在美国西雅图接受传讯,他们被控参与窃取T-Mobile美国公司商业机密。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司法部宣称,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与华为设备美国公司(Huawei Device USA Inc)窃取T-Mobile的机器人技术用于测试智能手机的耐用性,构成电信欺诈和妨碍司法公正罪。
      美国华盛顿西区检察官办公室的发言人称,华为的公司代表将出席听审。华为未立即置评。   

此外,布鲁克林联邦检察官也指控华为及其附属公司犯有银行和电信欺诈罪,并违反了伊朗制裁措施。涉及13项罪名的指控书于周一公布。该案的传讯日期尚未确定。

T-Mobile曾指控华为盗用该项名为“Tappy”的技术。Tappy系模拟人类手指,可用来测试智能手机性能。华为则表示双方已在2017年达成了和解。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1-31 07:32

美国检方1月28日对中国华为集团及其美国子公司华为设备美国公司(Huawei Device USA Inc.)提出10项指控,指其涉嫌盗窃美国T-Mobile公司的商业机密、企图盗窃商业机密、七项电汇诈骗,以及一项妨碍司法公正。

根据检方公布的起诉书,华为首先在2010年6月成为T-Mobile供应商,签约获准进入实验室。2012年,华为试探性索要T-Mobile核心技术,未果。之后,已经有所警惕的T-Mobile在实验室安装了一个摄像头。

2013年5月,中国华为xDeviceRobot某工程师F持有华为美国申请的短期工作签证抵美。5月13日,华为美国公司两名持有T-Mobile实验室门禁卡的工程师,将F擅自带到实验室。在被T-Mobile的员工发现后,F被要求离开实验室。

但谁能想到,第二天,一名华为的工程师再次将F带入该实验室,F对机器人拍照、搜集技术信息,直到被T-Mobile的员工发现、请他离开实验室。
接下来的两天,F在美国境内向华为中国总部以及美国子公司发送多封电子邮件,包括照片、实验器材等。

而T-Mobile发现F的不当行为后,通知华为暂停其进入实验室,并要求退回所有发给华为的门卡。

但最后,T-Mobile仍同意留一个门卡给指定的华为工程师A,规定A只能为华为即将发布的新机、到实验室进行有限的测试。

不过,事情并没有结束,华为总部继续指示这名工程师进一步获取T-Mobile机器人的信息。29日,华为美国工程师A 用门禁卡进入T-Mobile Tappy实验室,在他准备离开时,他偷偷地将一个Tappy机器人手臂放入他的笔记本电脑包中,并秘密将其带出实验室。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2-4 19:18
东芝事件

1970年,苏联进出口贸易官员试图与意大利达涅利公司谈判,希望买进现代化的数控机床设备,结果美国人从中作梗,百般阻挠,这一计划最终流产。但是,苏联人并没有死心。

1979年,日本和光贸易公司驻莫斯科事务所所长熊谷独结识了一位苏联朋友:全苏技术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奥西波夫。在两人的撮合下,他们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的人,如专门提供数控系统的挪威康士堡公司代表,提供机械加工设备的东芝公司代表和伊藤忠商社代表等。奥西波夫提出,苏联现在需要尽快进口四台的MBP-110S型九轴五联动数控螺旋桨铣床,配用22000×10000mm的工作台,并开出了37亿日元的天价,见钱眼开的日本人很快就把“巴统”的禁令抛掷脑后,1981年4月21日,全苏技术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代表奥西波夫和托洛特斯基在伊藤忠商社驻莫斯科办事处与日方很快签订了一份供货合同,并且为了绕开“巴统”的管制,日本人开始和苏联人一起策划这起阴谋。

首先,奥西波夫的身份根本不是什么副总,而是一名克格勃的资深特工,他和日方签署的供货合同上明文写着的是日方向苏联提供四台TDP-70型两轴联动数控镗铣床,但事实上这份合同是废纸一张,它的作用是掩人耳目的。奥西波夫早就和东芝签订了一份秘密的供货合同,内容才是苏联真正要的MBP-110S数控螺旋桨铣床。

东芝公司随后向通产省提出了出口申请,申请内容为对苏出口四台两轴联动数控机床。由于两轴联动的机床并非出口管制产品,所以通产省大笔一挥就批准了,东芝公司顺利的拿到了出口许可证。

接下来,要解决数控装置的问题,苏联和挪威早已签订了一份合同,内容是挪威方面提供NC-2000数控系统,NC-2000一般是用于两轴联动的数控机床的,同样不受出口管制,正好配合日本人演完了这出“狸猫换太子”的把戏。这些系统被发往日本,由东芝公司的技术人员对其配线进行了更改并且重新编写了程序,使之适应九轴五联动的机床。

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1982年12月,终于到了合同规定的发货日期,熊谷独立刻从莫斯科飞赴日本东京,来到芝浦码头督促发货工作。东芝公司早已将第一台数控机床各系统分装在了几十个箱中(因这种机床重量高达200多吨,而且绝大部分是电气设备的重量),为了防止日本海关横生枝节要开箱检查,熊谷独上下打通了关节,并且向海关人员出示了那份所谓的TDP-70两轴镗铣床的出口许可证和相关文件,最终被免于开箱。1983年,巨大的吊车将一个个大箱送上了苏联货轮“老布尔什维克党员”号上……一桩交易就这么完成了。

从1982年到1983年,四台MBP-110S数控机床陆续运抵苏联北部军港列宁格勒。1984年,苏联和日本又签订了一份备件合同,这一次,东芝公司不但提供了12个铣刀头和大量的备件,还为他们的数控系统提供了扩展包,可以实现更多的附加功能,这批备件也被以同样的“调包计”方式被发往列宁格勒。

在这批先进设备运抵苏联之后,被安装在了波罗的海造船厂。为了尽快掌握数控机床技术,苏联人和日本人约定,头两台由日本人负责安装,苏联人在旁学习。后两台由苏联人自己进行安装。当时的波罗的海船厂里日夜灯火通明一片忙碌,波罗的海船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白天在观摩日本人干活,然后记录,晚上再如法炮制安装另外两台。很快四台机床就都安装完毕了。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2-4 19:21
东芝事件(续)

本来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想到,秘密不久之后就传开了。

拥有了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苏联军工产业鸟枪换炮,很快生产出了大量技术性能先进的核潜艇,甚至其海军建设的进程也因为这批日本机床的到货而大大加快。

首先感到不对头的是美国海军。

以前,美国海军跟踪苏联潜艇简直是太容易了,这些质量低劣的潜艇在海底航行时,发生的噪音简直就是在大吵大嚷生怕人不知道它来了似的,可以在200海里之外轻松被发现。可后来,美国人发现,苏联人的潜艇噪声越来越低,以至于有时候自己的军舰都快撞上对方潜艇了声呐还没反应(1986年苏美核潜艇在直布罗陀海峡相撞,事故原因就是因为苏联潜艇实在太安静了,美国的声呐愣没听出来,于是一头撞了上去),而且它们的航速越来越快,航海性能越来越高。

苏联人吃了什么药?怎么核潜艇一夜之间变得这么强大?美国人绝不会想到,此时苏联的波罗的海造船厂正在使用日本提供的高性能数控机床以年产量16---18个的速度生产螺旋桨供应海军的新型潜艇!

而1985年12月,日本和光贸易公司的熊谷独与自己的雇主矛盾升级,最终被迫辞职,为了报复自己的老雇主,他一怒之下给“巴统”的主席陶瑞格写了一封信,附上一份报告将日苏秘密交易的内容公之于众。

这份报告令西方世界顿时震惊了:原来是出了家贼!陶瑞格立刻将这份报告交给了日本代表,日本官方立刻对此展开了调查,首先是通产省对东芝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东芝公司拿出那些“两轴镗铣床”的出口文件作挡箭牌,毫无破绽,无懈可击,通产省毫无办法。而东芝公司代表也向世界声明:自己绝对没有违反任何国际协议,向苏联出口违禁物品。

可是,美国的情报人员早已掌握了可靠的情报。他们决心将此事调查到底。1987年,“巴统”召开年会,就在日本人矢口否认自己曾经向苏联出口过大型加工设备的时候,似乎有意让日本人难堪,美国人播放了一组幻灯片,内容不是别的,正是东芝出口苏联的MBP-100S九轴五联动数控机床!

日本和挪威的代表满面羞愧,走出会场。而这次事件也最终震动了整个世界。

随后,东京警视厅以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调查了包括东芝在内的14家日本企业和办事机构,掌握了大量的信息,那些苏日之间签订的秘密协议,供销合同最终被公之于众。进一步的调查还显示,在对社会主义阵营出口禁运方面,挪威康士堡公司简直是个“惯犯”,不但这次数控机床出口事件中有它的影子,而且在过去几十年里,他们总共向苏联出口了20多套违反禁运规定的数控系统,甚至还向苏联出口过陆军使用的火炮火控系统计算机硬件!这可是用“巴统”明文禁止的。通敌通到如此地步,可谓要钱不要命的典型。

以美国为首的“巴统”对东芝公司这种行为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惩处和制裁。日本首相中曾根被迫向这种“危害双边安全”的行为向美国致歉,而东芝公司,和光贸易公司的负责人也被追究刑事责任而受到了严厉惩处。东芝公司先后在美国和日本各地投放了1亿日元来刊登广告也未能挽回其影响。


作者: zxg_cmiw    时间: 2019-2-5 00:23
你很勤奋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2-12 20:35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2-12 20:45 编辑

哈佛博士谈美国域外管辖权与华为事件的解套
如果有兴趣,可以找这个标题,文章很长

其中有一段对理解美国打压华为等中国通讯技术公司有帮助
“以最近树大招风的华为为例,特朗普和助手们都以为5G是重要的下一代工业技术,因而在美国国内完全封杀了华为的生意,连手机也不例外。在国际上,更以情报监听的潜在可能为借口,拉拢亲美国家禁用华为设备。虽然这里直接出手的是情报系统,但是特朗普团队至少是参与并鼓励的。然而拘捕孟晚舟的事件,虽然发生在同一段时间、作用在同一个方向,但是类似的表皮之下却完全是另外一套肌肉脉络,也就是美国的司法系统,包括FBI、司法部的其他机构以及周边的律师集团等等。这批人正是美国行政单位中,唯一拒绝特朗普收编,并公然与之为敌的体系,显然不可能和特朗普团队同谋进行战术上的紧密协调合作,所以应该被中方认知为一股独立的势力。”

再有就是打官司的事情
首先美国司法发达,打官司的花费占美国GDP的4%,相当可观了
其次,美国司法系统不睬总统特朗普,可以看成是一直独立的力量。这与中国完全不一样
第三,美国对企业罚款越来越狠,现在几亿美金已经是常见的了。不光罚美国公司,外国公司也罚,近乎敲诈
第四,随着罚款日甚一日,企业当然希望能少罚点,于是诞生了专门的行当。这和中国也差不多
第五,这位博士希望,华为不要去当冤大头,不光挨罚,人也要受苦。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弄清这里的门道。华为几次低调声明和律师团队都是老外,由此看来,华为早就做了准备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2-13 14:13
国际上对采用华为5G设备的矛盾心态

德国政府各部会代表上周三(6日)开会,已从国家安全、德中外交关系、中国市场潜力和建设进度等层面通盘考量,最后决定不排除使用华为的5G设备,但条件是要提升公共安全标准并加强信息安全。
据德国媒体《商报》(Handelsblatt)报道,华为在电信设备与专利技术上,早就执世界牛耳,任何国家要在5G建设上排除华为,本来就有执行上的困难,若被迫一定不能采取特定厂商的产品与技术,当然也要冒着建设进度可能落后的风险。
德国情报机构对于华为的主要担忧在于中国情报机构将能够获取科技公司的数据。德国外交部也有此担忧,但警告有鉴于亚洲市场的巨大潜力,最好能避免破坏与中国的关系。

用,可能有安全问题;不用,可能面临技术落后

作者: 前景钱    时间: 2019-2-14 11:22
没有看明白。
作者: zmztx    时间: 2019-2-28 15:56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9-2-28 15:58 编辑

美国可能跳过5G,直接过渡到6G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谈到6G,其实6G并不遥远。美国实际上可能跳过5G,直接过渡到6G。缘由如下:

1,5G所需要的那种地表大规模基建能力,是中国的强项而不是美国的强项。如果美国硬搞,会花很多年才能完成。那时已经落后于时代。

2,6G的特点是以卫星为基础组建互联网,而非光纤和基站。基建工作主要在太空完成,而且主要是卫星发射和部署工作。由于美国是航天强国,深空探测、遥感、操控技术都很发达,可重复火箭的技术日趋成熟,芯片技术发达,美国直接过渡到6G反而相对容易。

3,太空组网分为高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实际上目前波音的太阳能无人机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全年不间断飞行,取代低轨道卫星。又由于地球大气层1万2千米以上就已经没有雨雪雾霾等天气的干扰,高轨道卫星之间和高轨道与无人机之间的通讯可以采用可见光激光,而无人机跟地面之间用无线电。

技术领先的碾压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